广东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报告(2020)

2021-07-01 00:48陈卫东伍舜璎
图书馆论坛 2021年6期
关键词:广东省广东图书馆

陈卫东,陈 杰,伍舜璎,肖 渊

0 引言

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周年时,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图8位老专家回信,指出“图书馆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强调图书馆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1],对图书馆事业未来发展提出殷切期望。

2020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一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广东公共图书馆事业取得突破性发展,政府愈加重视公共图书馆建设,图书馆服务体系更趋完善,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服务水平整体提高,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公共图书馆法》《广东省全民阅读促进条例》[2]等法规相继颁布实施,相关政策与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为广东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了支撑。广东图书馆界以文化扶贫体现责任担当,以抗击疫情为践行初心使命的试金石,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推动图书馆事业走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在这一年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我们。面对疫情,广东图书馆人同心战“疫”,积极做好应对新冠疫情的防控措施,闭馆服务不打烊,最大限度提供公共文化线上服务,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阵地宣传作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在此期间,还发生“读者留言东莞图书馆”故事[3],温暖了无数受到新冠疫情影响的普通老百姓的心,给他们带来了希望,也让公共图书馆“平等、开放”的核心价值观传递给了全社会,彰显了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在此背景下,本报告以广东省图书馆基本情况统计平台数据为基础,反映2020年度广东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基本情况,包括设施建设、经费保障、文献资源、队伍建设、服务效能、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本报告的数据涉及广东省146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其中包括5个省级和副省级公共图书馆、22个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和119个县级公共图书馆。由于有些图书馆提交的数据不完整、不准确,加上存在统计口径、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报告难免存在局限和不足。

1 发展概况

1.1 设施建设

在各地政府支持下,2020年广东完成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攻坚做强”项目,基本实现公共图书馆的全覆盖。截至2020年底,全省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新增建筑面积34.84万平方米。146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含下属分馆)共有建筑面积279.69万平方米,同比2019年增长14.2%,其中总馆面积147.7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每万人建筑面积128.27平方米,对标《“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中“每万人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110平方米目标,全省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整体虽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离全国先进地区水平仍有一定差距①。全省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共有阅览坐席数12.07万个,可供读者使用的计算机终端数11,510台,97.3%公共图书馆实现读者服务区无线网络全覆盖。广东公共图书馆越来越完善的网络设施建设为未来智慧图书馆体系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珠三角、粤北、粤东、粤西②各区域的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如表1所示。其中,广州市南沙区图书馆新馆建成开放,新图书馆总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阅读座位1,000个,设计藏书量90万册,是国内首家将地磁定位技术与图书馆资源导航服务深度融合的图书馆。深圳市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作用,坪山区图书馆、光明区图书馆新馆相继建成开放,推动了“深圳图书馆之城”服务体系进一步发展,在全国起到先行示范作用。在粤北、粤东地区,韶关市武江区图书馆新馆、潮州市湘桥区图书馆、汕头市濠江区图书馆等场馆改扩建项目分别竣工投入使用,进一步完善了广东欠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

表1 2020年广东省各地区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

1.2 经费保障

随着《广东省全民阅读促进条例》颁布实施,保障民众阅读权利、加强阅读服务设施建设、完善阅读服务体系越发受到各级政府重视。2020年,全省各级政府对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总额约23.32亿元,其中新增藏量购置费3.40亿元,全省人均购书费2.96元。珠三角、粤北、粤东、粤西各区域的图书馆经费保障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2020年广东省各地区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经费保障

2020年全省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总额保持稳定增长,比2019年高0.82亿元,同比增长3.6%。主要由于多地启动新馆舍建设及改扩建项目,2020年深圳坪山区图书馆、云浮市图书馆、江门市图书馆等三馆财政拨款较2019年增长均超过2,000万元。受疫情持续影响,全省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的新增藏量购置费较2019年低0.35亿元,同比下降9.3%。因新增藏量购置费减少,2020年全省人均购书经费从2019年的3.25元下滑至2.96元,但超过《“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4]中“人均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2020年达1.8元的指标。2020年全省县级以上图书馆财政拨款总额、新增藏量购置费、人均购书费较2019年变化如图1所示。全省图书馆事业在解决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上仍需继续努力,除珠三角地区人均购书费属于全国先进水平外,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政府对图书馆事业的财政保障力度仍较薄弱。

图1 广东省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两年对比

1.3 文献资源

在相对稳定的经费保障下,全省各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得到基础保障。2020年,全省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总藏量达29,961.6万册,其中含纸质文献11,549.8万册。新增纸质文献藏量1,006.8万册,纸质文献藏量同比2019年增长9.5%。2020年全省人均纸质文献新增藏量0.087册,即每100人有8.7册新增图书可供阅读。

为保障疫情期间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利,最大限度地减轻疫情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各级公共图书馆在2020年纷纷加大对电子文献的采购力度,提供和保障更丰富的线上服务资源。截至2020年底,全省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电子文献馆藏量达到18,411.8万册,同比2019年大幅增长193.1%。

全省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文献总藏量、纸质文献藏量、电子文献藏量两年对比见图2。

图2 广东省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藏量两年对比

2020年全省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人均馆藏量达2.60册,其中人均纸质文献藏量1.00册,达到全国《“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中“人均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册的目标。珠三角、粤北、粤东、粤西各区域的图书馆文献保障情况对比如表3所示。

表3 2020年广东省各地区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文献保障

对比《“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中“人均公共图书馆年新增图书藏量”0.08册的指标,全省人均新增纸质文献藏量整体超越全国目标值。但东西两翼的人均新增藏量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需要引起各级政府重视,加强经费保障以提高人均藏书量,确保欠发达地区群众有书可读,缩小城乡差距,助力乡村振兴。

1.4 队伍建设

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图书馆员队伍是每个图书馆开展优质服务的必要前提。2020年全省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共有从业人员5,078人,同比2019年增长0.3%。

职称方面,全省高级职称357人,占比7.0%;中级职称1,563人,占比30.8%。高级职称人员虽仍较集中分布在省、市两级公共图书馆以及广州、深圳的区级图书馆,但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的高级职称人员数同比2019年增加29%,跟珠三角地区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如图3所示。这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图书馆学会持续开展的“粤图基层馆员轮训提升计划”。

图3 2020年广东省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职称分布

学历方面,全省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中共有博士学历13人、硕士学历476人、大学本科学历2,522人、大学专科学历1,322人,拥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占比达9.6%、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达59.3%、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达85.3%。人才是第一资源,从图4看出,高学历从业人员高度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公共图书馆,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的高学历从业人员尤其是研究生学历以上人员相对匮乏。

图4 2020年广东省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学历分布

1.5 服务效能

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线下服务受到较大影响,线上服务力度大幅加强,各馆积极转变思路,纷纷推行“闭馆不闭服务”,把传统的线下活动转移到线上,最大限度保证公共文化服务不间断提供,让广大群众足不出户也能享受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

2020年全省各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年流通4,972.21万人次,同比2019年下降59.3%。外借文献6,431.23万册次,同比下降23.0%。举办各类读者活动37,315次,同比下降22.9%。2020年全省各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主要服务指标两年变化如图5所示。

图5 广东省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主要服务指标两年对比

疫情期间,广东省各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全年共举办线上读者活动15,841次,参与线上活动人次2,995.32万人次,线上活动次数在全年举办各类读者活动中占比达42.5%,参与人次占比达77.9%,成为疫情期间读者参与图书馆活动的主要方式。2020年读者活动线上、线下的场次与参与人数比较如图6所示。读者对线上活动的热情使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2020年读者活动参与总人次同比2019年增长25.1%,达3,844.08万人次。2020年全省各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如表4所示。

图6 2020年广东省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活动方式与人数比较

表4 2020年广东省各地区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一览表

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是对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切实保障,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在国家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背景下,广东进一步推进县级总分馆制的建设,把基础服务向基层进行延伸,不断完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使广东公共图书馆事业呈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发展动向。

2020年,全省各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共建有分馆2,274个、服务点6,854个,分馆面积131.97万平方米。从总分馆网点建设数量及布局看,在119个县级公共图书馆中,109个实行总分馆制,其中66个县级馆建设覆盖率100%,同比2019年增长61%。大多数总馆及其下属分馆内各图书馆之间联网运行,进行“一卡通”管理,区域范围内实现“通借通还”,总馆与分馆基本实现统一管理,但各总馆之间互通互联相对较少。

2 亮点与成效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公共图书馆工作开展举步维艰,但广东图书馆人相信“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常态化防控不同阶段,广东各级公共图书馆坚守使命,服务社会。2020年广东图书馆事业的亮点与成效集中在防疫战疫、阅读推广、体系化建设、智慧图书馆、新媒体服务、图书馆学术研究等方面。广东图书馆人对公共图书馆事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过去的一年里为公共文化服务做出了诸多努力,推动着广东图书馆事业不断进步。

2.1 参与防疫战疫,图书馆人齐献力

齐心“战疫”,共克时艰。在全民抗击新冠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广东图书馆人始终不缺位,用行动践行着提供优质文化服务的使命,展现了图书馆人的服务精神。

案例1:2020年全省各系统图书馆除了做好馆内防疫工作,更是积极发挥图书馆“以知识战疫”的特长,主动奋战在“抗疫”一线

在贯穿整个2020年的全民疫情防控时期内,各图书馆在防控意识上时刻同党中央、省、市保持高度一致,均成立疫情防控指导小组,及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全方位强化防控措施和人员防控意识,全年馆内读者和工作人员无一例感染。此外,各馆积极行动,与全国人民一道支援武汉。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发起“齐心战‘疫’,有你有我”活动,推出“新型冠状病毒防疫安全公益课”,并与各图书馆一起录制视频,声援武汉;广州、深圳、东莞、佛山和广东省科技图书馆等各馆积极响应中国图书馆学会号召,捐赠物资送往武汉;医院图书馆系统主动开展医学信息服务及防疫知识科普;基层图书馆成立抗疫工作队,进社区、走乡村,到企业、景区及酒店等场所进行疫情通知及排查,协助隔离和就医,亲历防疫一线,发光发热,成为图书馆人学习的榜样。

2.2 推进全民阅读,线上线下齐开花

阅读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5]。《广东省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实施已逾1年,2020年10月中宣部印发的《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通过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工作,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全民阅读工作,在相关政策法规推动下,广东省各级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稳步开展,各馆重视新媒体宣传,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对阅读推广活动品牌的悉心打造初见成效,提升了图书馆服务效能和影响力,社会对图书馆的关注度和认可度持续提高。

案例2: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粤鄂澳“共读半小时”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第五届“共读半小时”阅读活动联动湖北,凝聚粤鄂澳三地图书馆的力量,通过活动传递对身处抗击疫情主战场的湖北人民的祝福和关爱。活动中首次引入AR技术,实现线上联动多会场共读,近150家图书馆、超过430个共读点参与粤鄂澳“共读半小时”阅读活动,并通过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全程直播,在线观看人次超过53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案例3:荣获国际图联(IFLA)国际营销奖项目——佛山邻里图书馆

“阅读有伴,友爱相邻”——佛山市图书馆的“邻里图书馆”项目在2020年7月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的国际营销奖评选中获得第一名[6]。佛山市图书馆于2018年推出的“邻里图书馆”项目[7]可谓是对图书馆模式的一次大胆创新:允许居民以家庭为单位加入“邻里图书馆”项目,让居民把自己家打造成有数百册藏书的图书馆;让书籍以家庭为据点,在社区内邻里间、亲朋好友间传递、流动。截至2020年,该项目注册上千间“邻里图书馆”,服务读者约3万人,家庭从图书馆借书20余万册,实现了让图书走进千家万户。

案例4: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品读湾区”9+2城市悦读之旅

紧扣广东省“全面小康 书香芬芳”的年度阅读主题,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③公共图书馆于2020年9月1日开展“品读湾区”9+2城市悦读之旅活动。在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联盟的号召下,区域内共12家公共图书馆共同举办。活动展示了多种具有湾区地方特色的岭南文献,并参与图书馆上架阅览,其促进了湾区文化交流、展示了岭南历史文化。同时开展了荐书悦读之旅、21天城市阅读马拉松、悦读之旅摄影作品展等一系列活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全民阅读,多方面展示湾区城市全民阅读风貌。

2.3 完善体系建设,把握新发展理念

2020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扩大基础公共信息数据有序开放,建设国家数据统一共享开放平台;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构建国家信息高端交流平台[8]。这些要求明确了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方向。2020年广东公共图书馆通过成立联盟,力求达到资源共享,取长补短,互动交流,深度合作。

案例5:广东省公共图书馆联盟成立

2020年12月,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发起,广东省21个地市及其市域内的公共图书馆作为参与成员,以馆长联席会议的形式成立了广东省公共图书馆联盟,并接纳港澳地区有意向的公共图书馆加入。联盟设立旨在建立合作机制,推进广东省公共图书馆在体系化建设、全民阅读、信息服务、技术应用、讲座展览等领域交流合作,凝聚广东力量,促进广东公共图书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加快文化强省建设进程。

案例6:“粤读通”工程启动

为积极推动“十四五”时期广东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12月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牵头启动“粤读通”工程建设,最终目标是实现全省“一张网、一张卡”。“粤读通”依托广东数字政府的“粤省事”平台、广东省身份统一认证平台,联合省内各级公共图书馆,逐步实现用户信息互联、互通、互认,促进馆际间公共文化资源的共享与利用,为读者提供在全省范围内享受公共图书馆“一证通”的便利,消除图书馆数据资源孤岛,促进公共文化资源的共享,推动省内图书馆服务一体化建设。

案例7:“粤书吧”项目落地

“粤书吧”是全国首个由全省统筹,采取统一标识,通过嵌入方式,由旅游景区、酒店、民宿和旅游交通集散地等旅游经营单位进行混业经营,设立当地图书馆分馆或服务点的文旅融合创新形态的新型阅读空间[9]。2020年1月南沙花园酒店“粤书吧”正式完工,成为“粤书吧”项目的首个落地工程,具有示范意义。2020年全省21个地市首批共有86个粤书吧开展试点建设,深圳、佛山、江门等多个地市超额完成试点任务,各地粤书吧建设热情高涨、各具特色,基本形成“吧吧有主题,一吧一特色”格局。“粤书吧”项目是广东省文化和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典型产物,将为促进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领域走在全国前列作出积极贡献。

2.4 促进高质量发展,加快智慧图书馆建设

近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VR、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智慧图书馆成为图书馆发展方向。广东图书馆人积极奋进,以图书采分编智能作业系统、智慧书房、新技术运用于图书馆业务等项目展现当前智慧化建设成果,在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征程上不遗余力。

案例8: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上线国内首个图书采分编智能作业系统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于2020年11月19日完成国内首个图书采分编智能作业系统[10]的上线,该套设备可以自动完成对批量图书进行编目前加工,包括扫描ISBN码、识别书籍信息、验收订单、打印粘贴条形码、覆盖保护膜、粘贴RFID电子标签、翻页并盖馆藏章、读写RFID标签数据等工作流程,且加工效率最高达每小时500册,不仅能大大提升采分编作业的效率,更是推动了馆藏图书加工作业的自动化和规范化,能在解放劳力、节能环保的基础上提升效益,是一次重要的行业创新,也是在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发展的理念下图书馆智慧化建设进程中的有益探索。

案例9:深圳市盐田区建成10家海洋智慧书房

深圳市盐田区2018年开放的“听海图书馆”温馨浪漫、时尚休闲,深受读者喜爱,成为当地一大景点。盐田区图书馆以此为样板,2020年累计建成开放10家智慧书房,“邂逅”“观海”“遇见”“灯塔”“古堡”“春天海”“望海”“悦海”“诗意的栖居地”[11]等一系列代表美好生活的分馆标签成为网红打卡点,整体打造成了深度融合文旅融合理念、满足读者和游客观书览景的特色阅读空间及风景线。“智慧书房”项目中最具特色的是每个馆美丽惊艳的外表下,都是高端实用的馆舍,实现了智能自助服务——无人值守,人脸识别入场,全天开放,自助随心借阅;使用智能感知管理技术,采用节能环保模式运行,空调、灯光智能调控,让读者和游客能切身体验到现代化的智慧图书馆。

案例10:广州市南沙区图书馆实现全馆人脸识别及个性化服务

广州市南沙区图书馆于2020年12月建成开放,启用多项高科技设备和技术,最突出的有5项:一是全馆业务均支持人脸识别,读者只需在办证时录入面部识别信息,即可不需证件进馆,刷脸借书,并享受基于人脸数据打造的个性化服务;二是利用AR技术提供服务,馆员佩戴AR眼镜,只要面对读者,就能读取到该人脸注册账号内的基本业务信息,从而按照读者喜好推荐书籍,并提供其他符合读者需求的个性化服务;三是启用资源导航系统,运用先进的地磁导航技术,支持读者用小程序导航在馆内寻书,精度高,解决“找书难”的问题;四是使用机器人自动分拣,节省人力,提高图书分拣效率;五是架标采用石墨烯材料电子纸,无需充电、可重复改写,节能环保、美观大方且科技感十足[12]。其中,AR技术、地磁导航技术与图书馆业务的完美融合更是全国业内首次应用。

2.5 深耕阅读推广,新媒体服务各显神通

在数字媒体技术突飞猛进时代,广东图书馆人积极利用新媒体来拓展图书馆业务。

案例11: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等开通抖音服务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深圳图书馆、佛山市图书馆、东莞图书馆等开通抖音账号。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抖音平台,通过发挥视频宣传的优势,由馆员真人出镜,通过诗词接龙、快问快答、直播讲解等多种形式将“冷”知识进行“热”传播,使得阅读宣传推广中的趣味性大大提升,吸引了一批忠实粉丝。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官方抖音号在2020年间发布原创短视频111条,播放总量达373万次,获点赞7.7万次,吸引粉丝3.4万人,不仅以新颖的形式开展了阅读推广工作,还在图书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一步。

案例12:各馆官微推广持续发力

广东各级公共图书馆利用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进行阅读推广,为读者服务的水平持续提高,阅读推广形式越发新颖,线上读者服务功能更加全面完善,吸引了众多读者粉丝。各公共图书馆开通微博合计30个,微信公众号131个。其中,深圳图书馆微博的表现尤为突出,2020年发布微博3,559条,微博阅读量7,666万人次,单条原创微博最高阅读数达16.6万人次,粉丝数49万人,当年粉丝量增长170%,现有粉丝量在全国公共图书馆中仅次于国家图书馆。同时,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州图书馆、深圳图书馆、东莞图书馆、深圳市光明新区图书馆、深圳市宝安区图书馆等均开通了“数字阅读平台”微信小程序,让读者足不出户即可畅读、畅听10余万种图书和期刊,广东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和效能由此得以改进和提升。

2.6 探讨前沿话题,学术氛围更趋活跃

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广东公共图书馆界重视学术理论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020年开展了多场重量级学术研讨会,为广东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指引前路。

案例13:2020年广东公共文化研讨会

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20年广东公共文化研讨会,10月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召开。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省文化和旅游厅负责人、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专家和学者、公共文化机构代表等560多人齐聚一堂,探讨“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前沿话题。会上发布《广东省新型阅读空间发展成果报告》《广东省2020年度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优秀案例集》,其中众多公共图书馆优秀案例是对当前广东图书馆事业的充分肯定。在总结现有公共文化服务实践和经验的基础上,又深入探讨了如何谋划“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对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启示意义。

案例14:2020年广东图书馆学会—广东省高校图工委首次联合举办学术年会

2020年广东图书馆学会—广东省高校图工委联合学术年会12月在中山纪念图书馆举办,全省图书馆300多名与会代表参加了会议,引起了业内同行和多个媒体的关注。学术年会内容丰富,成果颇多:成立广东省公共图书馆联盟并举行了第一届馆长联席会议;“粤读通”工程启动;举办以“未来图书馆的模样——无限可能?”为主题的第三届图书馆发展岭南论坛;举行了“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联盟建设论坛”“智能应用与智慧引领”“广东图书馆故事与图书馆影响力”四个主题分会场会议,并举办了“新技术产业产品企业展”,吸引了行业人士和市民参观。年会鼓舞了广大图书馆工作者协同奋进,为推动广东图书馆事业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努力。

案例15:聚焦“乡村振兴”——2020年广佛肇清云韶六市图书馆学会联合年会

2020年广佛肇清云韶六市图书馆学会联合年会主题为“融合·创新·发展”,聚焦文旅融合与乡村文化振兴,对后疫情时代图书馆的服务创新进行探讨,也对“十四五”时期的图书馆高质量发展之路进行展望。年会主旨报告《面向未来,创新发展——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思考》对“十四五”时期广东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方向性的建议;围绕“推动文旅融合 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六市图书馆馆长进行了精彩的开放式讨论,为今后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乡村文化振兴、公共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夯实理论基础。

2.7 “读者留言东莞图书馆”故事彰显图书馆社会价值

疫情期间发生了引发全国关注的热点事件——“读者留言东莞图书馆”。2020年6月,湖北农民工吴桂春先生因疫情回乡,临别前在东莞图书馆写下一封感人至深的留言,引来了众多重量级的媒体报道和网友刷屏,微博累计阅读总量超过10亿次。该事件让社会大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公共图书馆,以及公共图书馆所提供的人文关怀、社会教育和平等公益的公共文化服务,很好地彰显了图书馆的社会价值。该事件引起政府、图书馆、专家学者、社会公众的强烈反响和思考。2020年6月26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1+1》推出《一家图书馆,一位读者,一座城市》的报道,评论员白岩松感慨“图书馆让东莞这座城市更有温度”[13]。2020年7月9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召开“滋养心灵 彰显价值——‘读者留言东莞图书馆’一席谈”报告会,众多专家、学者、读者围绕“读者留言东莞图书馆”事件,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分享了应该如何彰显图书馆社会价值。《图书馆论坛》策划“信·念——‘读者留言东莞图书馆’笔谈”专题[14],共发表31篇文献,深入探讨了公共图书馆的使命与责任、管理与服务。

3 结语

2020年,广东省公共图书馆在重大公共安全卫生事件中共克时艰,努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能够及时转变开展服务的形式,稳中有进地推进图书馆各项服务和业务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促进社会经济恢复作出了应有的贡献。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之年,图书馆事业面临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广东省各级公共图书馆贯彻新发展理念,将通力合作,依托广东公共图书馆联盟,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图书馆的专业技术优势,积极探索具有广东特色的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共同推动广东公共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砥砺前行开新局,奋楫扬帆再出发,为满足人民新期待、激发发展新活力提供高品质的图书馆服务,为建党100周年献礼。

注释

①根据国家图书馆研究院编《2019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基础数据概览》,2019年天津、浙江、江苏公共图书馆万人均面积分别为278.73平方米、223.36平方米、195.39平方米。

②珠三角: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粤东:河源、梅州、汕头、汕尾、潮州、揭阳;粤西:湛江、茂名、阳江;粤北:韶关、清远、云浮。

③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珠三角9市与香港、澳门,即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香港、澳门。

猜你喜欢
广东省广东图书馆
Gardening is popular in schools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图书馆
广东舆情
去图书馆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
广东省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圆满落幕
广东省第一届高中男子篮球联赛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