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水清巧抓战机奇袭卧虎山

2021-07-01 16:43魏新玲
党史博览 2021年6期
关键词:杨成武前委碉堡

魏新玲

1949年4月20日,太原围歼战打响。

对于经营了38年的大本营,阎锡山在太原城修建了大纵深的环形防御体系,其中城东北角的卧虎山被称为“华北第一堡垒”,167座奇形怪状的钢筋水泥碉堡通过密密麻麻的连接暗道编织成互为支撑又各自独立的浓密火力网,成为太原城的看门虎。阎锡山嫡系19军军长曹国忠率5000余人在此坚守,并配山炮、迫击炮170余门,轻重机枪160余挺。阎锡山断言:“此要塞共军3个军1个月也休想攻下!”

鉴于卧虎山地形险要、设防坚固,为了减少伤亡,太原前线总前委决定先攻城再攻山,由华北军区第20兵团199师对卧虎山实施包围压缩,采取围而不打的方案,待攻克太原城后,再拿下卧虎山。

199师师长李水清打仗一向是说干就干,胆大心细。4月21日晚,他派出一個排试探性占领一两个山头,趁机摸一下敌人虚实,预作进攻卧虎山的桥头堡。不久传来捷报:占领敌人两座碉堡,敌一个连投降,我无一伤亡。23时又传捷报:派出去的9连在火力掩护下连克9座碉堡。

出乎意料的胜利让指挥人员十分兴奋。李水清感到守军外强中干十分虚弱,在与其他领导商量后,决定乘胜扩大战果,令更多兵力投入战斗以巩固突破口。很快捷报再传:虎尾阵地最坚固的中心指挥碉已被拔除,活捉敌68师师长和副师长。

战斗发展得异常顺利。李水清等再次分析战场情势,认为上级鉴于卧虎山易守难攻,采取先攻城再攻山的部署是完全正确的。但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眼下看来,敌军一个师失去指挥必然军心大乱,黑夜间又摸不清我军虚实,而且守山之敌总体上麻痹大意,他们决不会想到解放军今夜会全线出击,原定监视、压缩卧虎山的任务已显滞后,战机稍纵即逝。“刀子已经捅进肚皮,何不一直捅进心脏”,决不能停止进攻给敌人以喘息之机,否则会遭到疯狂反扑,使坚守既得阵地和日后再次攻山付出更大代价。一鼓作气乘势巧取卧虎山不仅可能而且可行,对全局无疑十分有利,这个仗应该打、必须打!

李水清

李水清当机立断,迅疾投入两个团从突破口向卧虎山纵深攻击,并将作战方案及时报给了军部。军部回电口气坚决,要求李水清不要轻举妄动,以免影响大局。显然,199师的做法违反了太原前线总前委刚刚定下的方案,如果打得不好,指挥员李水清必须为自己的决策负责。李水清压力很大,但决心未变。这事惊动了兵团司令员杨成武,他深夜通过电话询问战斗情况。李水清向杨成武报告自己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就算晚上拿不下卧虎山,但至少有把握占领西区,为后续夺取整个要塞赢得主动。听完李水清的简要汇报后,杨成武高兴地连声称赞:“这个仗打得好!这个战机抓得好!”并另调第200师配合作战。

事后,杨成武在其回忆录里写道:“积极的相机而行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这需要气魄,需要胆略,需要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这种素质,是指挥员优秀品质的表现。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有利战机稍纵即逝,不允许任何犹豫、拖延。放掉这样的机会,对个人不会带来什么不好,但却会为革命带来很大的损失。李水清的这种精神,是应该鼓励、应该表彰的。作为兵团的主要领导,我应该为他撑腰,为他承担责任,使他能够消除任何顾虑,放心大胆地去指挥作战。”

解放军攻占太原外围卧虎山要塞,把俘虏押解下来

打消心头顾虑的第199师打得异常勇猛。李水清赶到596团指挥所,指挥该团向国民党守军主力发起猛攻。战斗的进程比李水清想象得还要快,仅用10个小时就攻下了卧虎山。阎锡山吹嘘的“攻不破的要塞之首”,一夜之间就被英勇善战的199师胜利攻克。199师以伤亡200余人的代价歼敌5000余人,俘虏包括敌军长曹国忠在内2000余人,为总攻太原城占据了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势,加速了太原战役的进程,被太原前线总前委通令表彰为“战术指挥上可说是主动、积极、机动、灵活,抓紧战机不失机宜之范例”。

在这场战斗中,师长李水清本可以按部就班地执行总前委方案,这对个人是安全稳妥的,更不会带来什么损失。但为了抓住战机,李水清临时决断不按上级方案,请示军部时又受到了压力,可以说冒了很大风险,担了很大责任。兵团司令员杨成武听取简要汇报后,不仅没有指责,还称赞战机抓得好,为敢担当的李水清担责。这反映了对下属和部队的信任,更体现了对党和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心底无私天地宽,不考虑个人得失的指挥员,才能敢于为成败负责,敢于亮剑,敢于迎难而上,敢于挺身而出,才能赢得战争的主动权。这一点,杨成武和李水清当之无愧。

1955年9月,时任第67军军长的李水清被授予少将军衔。1977年9月,任第二炮兵司令员。2007年8月31日,李水清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猜你喜欢
杨成武前委碉堡
那些不可移动的碉堡
老碉堡,该如何走进未来?
杨成武与赵志珍:一封情书定人生
杨成武与赵志珍一封情书定人生
毛泽东称为“农民同志”的前委委员毛科文
太原近代碉堡建筑防御性功能探析★
长征先锋杨成武
石正是最早传达贯彻“群众路线”的地方
太原的碉堡
淮海战役总前委的由来及其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