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真德育”: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2021-07-01 15:35缪宏
关键词:学科渗透立德树人

摘要:“崇真德育”体系呈现三大特点:一是空间的宽泛性,二是资源的共享性,三是内容的开放性。通过德育活动课程化、德育知行一体化、德育资源整合化和德育评价多元化这“四化”,保障德育实施的有效性;通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关注德育内容和方法的选择,加强跨学科德育的实施,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

关键词:崇真德育;立德树人;学科渗透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适合的教育来改变人、发展人、塑造人。基于此,崇真中学紧抓发展契机,全力建构“崇真德育”体系。

一、目标理念:指向高远和本真

在哲学理念上,“真”被赋予了两种特质:一是本体论上的“真”,专指自然界的根本法则;二是价值论上的“真”,专指社会的至高境界。“崇真”即“追崇真理,尊尚真诚”,不仅指向师生认知和教学行为,还指向人格追求和价值评价。由此,我们进一步引申出“崇真”的内涵——“说真实话、行真实事、做真学问、为真诚人、以学养人、以人兴校”。崇真文化确立了学校德育体系的文化理念和共同愿景。

所谓“崇真德育”,是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包含“崇真”文化元素的学校德育体系。“崇真德育”体系呈现三大特点:一是空间的宽泛性,将德育扩展到家庭、社区和社会;二是资源的共享性,注意资源的引入和辐射,加强不同地域和学校德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三是内容的开放性,德育內容涵盖了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学习、人与工作、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未来等整个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体系。

二、实施保障:注重整合及优化

我们结合实际,加强德育内容、德育资源、德育课程、德育功能、德育评价等多方面的整合,着力实现德育活动课程化、德育知行一体化、德育资源整合化和德育评价多元化,通过“四化”保障德育实施的有效性。

(一)德育活动课程化

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校文化理念为指引,学校对德育活动进行整合,实现德育活动课程化。如将“每周一歌”“每周一宣誓”“每天一励志故事”等活动,作为微课程来开发,形成了午间名曲鉴赏课程、周日观影微课程、励志微阅读课程、中国名画鉴赏课程、西方名画鉴赏课程等系列微课程,使学生的每个闲暇时段、学校的每个角落都渗透了德育课程的元素。

(二)德育知行一体化

学校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注重德育与生活的结合、德育与实践的结合,倡导知行合一,以学生行动作为德育实施途径。学校从“以真育人”“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三个维度出发,突出分层分段,重视行为规范,强调养成教育,强化品格养成,关注生涯规划,先后编辑了校本德育教材《崇真行》三册,分别确定了高中三个年级的德育目标。高一阶段目标为:追崇真理,学做崇真人,引导学生学习学校历史和学校文化,学自理、学交往、学规划,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养成教育、规范教育、自信自强教育。高二阶段目标为:崇尚真诚,塑造崇真人格,引导学生学习心理、生理、健康、安全、诚信、法治等方面的必备知识和技能,加强品格和心理锤炼,提高综合素养和必备能力。高三阶段目标为:争做真人,展崇真学子风采,引导学生做有理想、爱生活、有本事、懂感恩的合格的社会人,养成公民意识,树立社会责任感。

(三)德育资源整合化

对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我们突破时空限制,强化纵横发展,融合校内外资源,形成德育合力。一是突破时空限制。突破时间限制是指不局限于学校学习时间,把德育延伸到节假日、寒暑假等时段,让德育覆盖全时段;突破空间限制是指打破学校的围墙,把德育延伸到社区、家庭、社会等,做到德育生活化、家庭化、社区化、社会化。二是强化纵横发展。纵向发展是指在空间维度上注重校内外融通,开辟校外德育基地,重视学生离校后的行为约束等;横向发展是指在时间发展维度上对学校的历史文化传统进行梳理,提炼学校育人的核心发展精神,即高境界、大智慧、真胆略。

(四)德育评价多元化

我们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引,不断促成其与“崇真德育”的有效对接,形成一套指向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丰富、评价多元、管理科学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学生毕业时,修满国家规定的基本学分,可获得高中毕业证书;修满“社会实践+崇真文化与传统”的学分,可以获得《崇真学生素养合格证》。这一做法是学校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在德育评价改革中的一次有益尝试。同时,学校还突出评价主体的多样化,构建由家长、社会、教师、同伴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突出评价内容的多样化,实现学习过程评价、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结业评价三结合;突出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通过考核、评语、小论文、作品展示等形式,全面反映学生综合素养水平。

三、学科渗透:实现突破与提升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学的最高和最后的目的,包括在这一概念之中——德行。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如何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这些问题成为当下新的课题。

(一)关注德育内容和方法的选择

学校要求各学科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关注德育内容的选择,将德育贯彻在教学内容的各个方面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使课堂呈现鲜明的道德价值取向。例如,在疫情期间,历史组教师专门开设“历史上的危机与干预”系列讲座,分为《疫情危机与应对》《统治危机与改革》《经济危机与调整》《民族危机与抗争》《文化危机与突破》五个专题,让学生全面了解历史上的各类危机及应对策略,帮助学生树立危机意识,掌握应对危机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四史”教育中,政治组、历史组教师结合《社会主义发展史》和《党史》各上一节示范课,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也遭遇过历史挫折,但中国共产党能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和优秀,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之无愧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并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此外,学校要求各学科教师通过有效的手段和途径,积极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努力培养学生合作互动、不懈追求的心理品质,从而实现课堂的育人功能。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是各学科教学的常态。在推进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校进一步强调“民主课堂”的建设:首先,教师要在课堂中亮出人生准则和处事规范,以高尚的情操去感染学生;其次,教师要通过合理情境的创设,积极营造自由、平等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再次,教师要努力创设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交流平台,使学生在互动合作中学会聆听、学会欣赏,智慧碰撞、博采众长。

(二)加强跨学科德育的实施

跨学科德育是指学校依据学科特点和德育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德育活动、学科教学中融合不同学科内容,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来实施德育,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具体实施中,做了多种尝试:

一是利用好学科基地的建设,拓宽跨学科德育的空间。例如,学校依托苏州市课程基地——生物科技与生活课程基地,一方面着力在生物学科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另一方面注重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开设了“梅、兰、竹、菊诗歌鉴赏”“植物生长的地理环境”“叶片上的艺术”“生物与剪纸”等系列课程,弥补了单一学科德育的缺陷。

二是大力開展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学科德育的外延。例如,学校与“富美实”化学有限公司、香山景区等多家校外基地建立了长期联系,让兴趣小组、研究性学习小组深入基地开展各项学习及研究活动。利用基地的相关实验设备,生物探究小组对金港镇跃进河做了长达一学期的水质调查,探究小组撰写的《从跃进河看张家港河道的变迁》一文获江苏省美境行动优秀方案设计二等奖、优秀方案实施二等奖。

三是着力打造跨学科教师共同体,奠定跨学科德育的基石。学校不定期开展跨学科教师共同体活动,如“鉴湖论坛”“马桥夜话”,各学科教师围绕某个专题开展研学和讨论,共同探讨德育问题,切实将德育融入日常教学,不断改进跨学科德育的方法,提升德育的实效。

*本文系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崇真德育的实践研究”(编号:JSTY2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叶澜.“新基础教育”内生力的深度解读[J].人民教育,2016(3/4).

[2] 缪宏.课程菜单:成就美丽学生新样态[N].江苏教育报,20160420.

[3] 黄敏.跨学科德育主题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8(18).

猜你喜欢
学科渗透立德树人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
初中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探索与实践
花若芬芳,蝴蝶自来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基于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学科渗透的策略研究
利用数学素材渗透生命教育的尝试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