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善于发现那无穷的“建筑意”

2021-07-01 08:00常利兵
文史月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调查报告林徽因古建筑

常利兵

众所周知,在中国古建筑研究史上,梁思成和林徽因是绝对绕不过去的两个重要人物。作为第一代建筑学者,他们关于古建筑的实地调查和研究,在中国建筑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和阐发上至今都有不容忽视的学术影响力。在此,我以新近出版的林徽因著《建筑意:中国古建筑之美》(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一书为例,略作一些介绍,以飨读者。

从整个书的章节内容来看,既有关于中国古建筑的理论性思考和知识创造,也有在实地考察基础上写成的具有突出史料价值的系列建筑调查报告,展现了作者在古建筑研究中进行学理构造与案例剖析的典范地位和影响。如在《平郊建筑杂录》一章中,林徽因对“建筑意”这一概念的界定说明,就很有代表性。“北平四郊近二三百年间建筑遗物极多,偶尔郊游,触目都是饶有趣味的古建。有的是显赫的‘名胜,有的是消沉的‘痕迹。这些美的所在,在建筑审美者的眼里,都能引起特异的感觉,在‘诗意和‘画意之外,还使他感到一种‘建筑意”的愉快。”那“什么叫做‘建筑意?”作者解释说,顽石经过大匠之手泽,年代之磋磨,有一些石头的确是会蕴涵生气的;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废的殿基的灵魂里,無形中都在诉说,乃至于歌唱。无疑,“天然的材料经人的聪明建造,再受时间的洗礼,成美术与历史地理之和,使它不能不引起赏鉴者一种特殊的性灵的融会,神志的感触”。

正是怀着对“建筑意”的不断追寻和无限感慨,林徽因又特别地强调说,“建筑审美可不能势利的”。所以,在“摄影图录之后,或考证它的来历,或由村老传说中推测它的过往——可以成为一个建筑师为古物打抱不平的事业”,而“他的报酬便是那无穷的建筑意的收获”。细细读来,这些精湛的抒情文字,似乎是那古建筑物在借林徽因之手向后来者传达“诗”“画”之外的“意”。

另外,该书中还收录了《云冈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和《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两篇关于山西古建筑的调查报告。如果我们能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善于重视和发现那无穷的“建筑意”所在,那对于山西作为一个文物大省来说,将会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了。

猜你喜欢
调查报告林徽因古建筑
传统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与恢复研究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林徽因和八个飞行员的情谊
高中生数学应用题学习状况的调查报告
古建筑文物现代防火保护的有效措施
一个真实的林徽因
林徽因的美,都在这里
2018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东北和中西部人才流失严重
中国古建筑
刍议古建筑保护中的档案工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