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新秩序,建设美好大家园

2021-07-01 03:09陈冰
新民周刊 2021年23期
关键词:粮食铁路建设

陈冰

共和国建立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崭新课题。

新中国在经济上接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工业化基础极为薄弱。以总产量比较,中国与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水平的差距至少在100年以上。对内,需要尽快医治长期战乱造成的经济创伤,快速恢复生产,构建社会新秩序;对外,需要应对二战后资本主义阵营针对中国的政治孤立、经济制裁和军事封锁。

从1956年到1966年,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10年。新中国工业建设、科学研究和国防尖端技术的发展以及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的许多工作,都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布局的。

1964年10月,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有力打破了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制也取得突破性进展。教育卫生事业成就可观。全国城乡卫生医疗网基本形成,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天花、霍乱、血吸虫病、疟疾、鼠疫等疾病,或被灭绝,或得到有效防治。

这10年间,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治党治国治军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专门人才,其中大部分成为后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各方面的骨干力量。改革开放前的艰辛探索及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正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的:“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这个期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在这期间,各族人民意气风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抒写了无数气壮山河的壮丽篇章,培育和铸成了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时代精神。

东方红一号卫星。

1956年7月13日,在长春一汽崭新的总装线上,装配出了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建起国家安全堡垒

新中国成立后,尽快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成为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综合考虑国内外形势,并借鉴苏联的经验,党中央确立了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方针。从1953年起,围绕工业体系建设的战略目标,我国在苏联援助下启动建设156个重大项目。这些项目基本涵盖各个工业门类,其中153个为重化工项目。

“一五”期间,我国工业生产能力迅猛增长,为推进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奠定了物质和技术基础。进入20世纪60年代,为应对可能的战争威胁,党中央作出开展“三线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通过向内地迁建和新建企业,在中西部地区逐步建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战略后方基地。

60年代初,由于美苏对我国封锁破坏,国内又连遭自然灾害,致使国家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各项经费支出不得不大幅度压缩、有些已开工的项目被迫“下马”,毛泽东特别指出:“对尖端武器的研究试制工作,仍应抓紧进行,不能放松或下马。”

由于各级领导和全国军民的艰苦奋斗,国防科研和国防工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53年造出了新式步兵武器,1954年造出了螺旋桨式轻型飞机,1956年造出了喷气式飞机,1957年造出了轻型舰艇,1959年造出了坦克……

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有原子弹的国家;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进至60年代中期,我国已能自己设计制造除航空母舰之外的全部国防装备。

1970年4月24日21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成为全世界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极大增强了国防科技工业实力,标志着我国已掌握了运用导弹核武器向全球任何地方实施反击的能力,有力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使我国一跃进入世界军事强国行列,引起世人瞩目,也为我国如今成功发射载人航天飞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1956年到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当中,石油工业发展成为这个时期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设完成了大庆油田,随后又开发了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到1965年国内需要的石油已经全部自给。

解决好吃饭问题

在战乱初歇、百废待兴的社会,稳定粮食供应是头等重要的国计民生大事,是整个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经过农村土地改革运动和推行农业发展激励政策,到 1952 年,粮食生产基本得到恢复,产量有所增加。但是,这仍然不能满足社会对粮食的旺盛需求,粮食供需的缺口很大。

随着“一五”计划的实施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逐步开展,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出现了喜人的上升势头。正当举国上下斗志昂扬奋力夺取更大丰收的时候,1953 年小麥生产发生严重灾情,减产 70 亿斤,麦区农民又因灾而存粮惜售,这更加剧了市场上粮食供应的紧张气氛。1953 年下半年,许多城镇和部分缺粮农村的粮食供应得不到保障,粮价上涨,人心浮动。

为此,周恩来总理于1953年10月签署《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国家开始实施统一收购粮食的政策,并按照统一、有计划的原则向城乡供应。1955 年 8 月5日,国务院发布《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使用暂行办法》,推行市镇居民粮食供应证、工商行业用粮供应证、饲料用粮供应证的粮食统制政策。这就是城镇居民使用粮票定量购粮的开始。

猜你喜欢
粮食铁路建设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我的粮食梦
铁路通信线路维护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无人机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