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中的“反面角色”

2021-07-02 14:04曾珂
科学与财富 2021年12期
关键词:期待视野文艺作品艺术创作

曾珂

摘 要:在小说或者文艺作品中都会出现大量的反面角色,纵观文学史或者众多影视作品,反面角色给读者留下印象之深甚至超越主要的正面角色在此之外又能给予读者现实关照。从接受美学出发,读者和“反面角色”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而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读者——反面角色——作品创作三者从不割裂相互影响的关系,分析期待中“反面角色”,从而促进文艺作品依据现实性创作。

关键词:反面角色;艺术创作;期待视野;文艺作品

反面角色是相对于正面角色而言的,在小说,电影,电视剧等主要作品中出现的人物角色。反面角色是违背了人们心目中对善良正义标准的,他们的人物形象具有反面的性质。观众心目中的正面角色是“真、善、美”的化身,那么反面角色则是与正面角色相对立的角色存在,“真、善、美”所相反的是“假、丑、恶”。正面形象因为其,正直、善良、发扬人性的光辉被歌颂,而反面形象则是流露出人性的虚伪丑恶被世人所诟病。

一、定向期待与创新期待的对立统一

在文艺接受活动中,接受者的审美理想、人生经验、生活阅历、人文素养和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所构成的期待视野。读者正是通过这个视野去接受和理解文艺作品。我们在欣赏文艺作品时受到原有的经验影响形成期待视野 ,这与读者自身具有很大的关系,不同的性别、年龄、经验、职业、学历都会对期待视野造成影响。作为受众的欣赏者在欣赏作品时会产生两种不同审美期待视野,一方面如果人们的审美习惯按照传统的审美习惯进行,这被称为定向期待视野。这是由于人的大脑皮层具有前后相继的连续性,大脑皮层动力定型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另外一方面,人们总是追求创新创意的审美表达,追求新颖的表达形式,作品风格独特,标新立异也一度成为了人们发掘新颖表达的一种方式,这被称之为创新期待视野。一部作品如果能够保持定向期待视野会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观众的收视习惯,易于观众接受。但是固有思维往往没有使观众获得“出乎意料”的感受,容易反响平平,打破原有的定向期待视野超出观众的期待视野又会给观众带来出乎意料之喜。尖锐的话题和奇观化的体验往往是开启创新期待视野的一大方式,特别是现实题材影视创作通过关照社会议题结合时下新潮用全新的方式进行表达。

定向期待视野和创新期待视野的对立统一反映在近年来出现在影视剧中的反面角色上。现实题材的电视剧中出现的反面角色多为圆形人物,比起好的彻底的“好人”来说反面角色身上透露出多样的复杂性、多变性,通过窥探反面人物身上的特质能发现复杂的人性。之所以被称为圆形人物,福斯特提到圆形人物变化多端,圆形人物能够适应现实又能够通过不断变化的性格体现出他复杂的人性特点,对于观众来说成功的反面角色的塑造必定满足了圆形人物的特点,彻头彻尾的好人和至始至终的坏人人们已经少见多怪反而是观众早已习惯的人物塑造,如果说通过人物性格的变化去体现人物与自然、人物与社会、人物与人物之间关系以及外部环境对人物变化的影响那么人物形象将会有更多现实的启示意义。圆形人物由于矛盾拉扯处在不断变化中,因此当这种变化的范围超出观者原有的期待视野那么将在原有的人物表达基础上形成全新的人物形象诠释。

反面角色更反映社会现实,折射出人性问题。在电视剧《三十而已》中花心的男性反面角色梁正贤,他被冠以当下热门的形容男人花心滥情的词——“海王”,在电视剧中具有极高的话题度。他的人物形象外表帅气多金风度翩翩实质却是滥情。在电视剧播出时媒体通过议程设置,在播出的前期营造出了梁正贤风度翩翩的形象,以至于在前期他收获了不少粉丝,在后期随着剧情的逐步深入他的真面目浮出水面,人们又对他嗤之以鼻,而这个角色一直保持热度。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人物形象有所创新,一方面在满足女性受众对风度翩翩的成功男人的期待后又使他具有花心滥情的“渣男”特质给予人价值观上的警醒,具有现实性。人物的层次是多元的,剧中人的外表气质和德行不相同,给人造成了审美差異的效果。外表的美并不是真正的美,表里如一的美才是审美的主流和正确价值观所提倡的。最具特色的是在这个反面角色身上设置了个人记忆点,梁正贤这个角色说着一口带有粤语口音的普通话。审美的角度有很多,因人而异。但是创新的审美总能带给人新奇的感受并且会推动创作发展,不过也要把握好创新的尺度问题。在当下许多电视剧创作前期都会经过大量的市场调研,保证创新的同时又不过分的超出观众的期待视野,这就避免了曲高和寡的实际效果。

二、反面角色界定模糊对受众审美的误导

反面角色形象塑造对于受众的审美具有参照作用,中国传统中的向善与审美存在蒂联关系。《论语》中记载:“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这表明在孔子那里,评价艺术的标准有美、善两个尺度。美是对艺术形式的一种肯定,善则是对艺术内容的褒扬。 然反面角色的审美通过将“丑”的艺术形象通过审美的形式表现出来是反面人物审美特质,因此文艺作品多惩恶扬善来表达作品向善求真的追求。这种艺术化的手法一般是文学中的反讽、对比等。《西游记》中,孙悟空机敏勇敢,唐僧坚定沉稳,他们师徒一路上遇到了各种妖魔鬼怪,妖怪有的形态可怖,有的阴险狡诈,有的迷惑心智。他们代表着人间爱恨嗔痴是七情六欲,这些反面的妖怪的形象为唐僧师徒的形象塑造起到了铺垫作用。

一直以来文艺作品中的反面形象是模糊的,反面角色是相对于正面角色而言的,具有“假丑恶”等反面角色的特质。反面角色的界定不清体现在文艺创作中把握不当引起的审美误导。如在一些网剧或韩剧中出现了大量反面角色,为了突出他们的深情的人物设定,即便是他们作恶多端,与世界为敌,但是他们仍然对于女主痴恋甚至是为了女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些角色的作恶多端站在了“向善”的对立面,同时由于他们的“痴情”人设似乎一切作恶行为被合理化解释了,这些角色可能会被赋予同情甚至收获一众女性观众的喜爱,一旦男性反面角色外表出众,这种盲目的崇拜将会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艺术作品在创作之于更应该厘清导向问题。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到:“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艺术创作不应该为了营造人设过分渲染反面角色靓丽的外在不注重反面特质的实质,不应过分渲染反面角色的人设而忽略了“恶”的本源,反面人物塑造需要通过合理的艺术表达传递正面的价值导向。

三、受众自我价值观的再映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如果说情节的高潮部分是最精彩的部分,那么结局也是最令人们期待的一部分。人们也会预想结局,表现出对人物角色或是事件的期待。在电视剧中不乏有许多反面角色。有的让人恨的牙痒痒,有的让人在气愤之余又饱含同情,人们期待着反面角色的结局。一般情况下,反面角色因为反面特质甚至是他们的行为违反了道德标准而受到观众的批判。这是一种观众价值观和道德观上的反映。人们厌恶这个角色就会希望这个角色没有好的结局,因为在观众心目之中,违反了道德标准或者具有反面特质的人就会受到惩罚,这是人们对所谓的“坏人”的结局的预设。在现实题材电视剧《三十而已》中关于“小三”林有有的结局在互联网或者微博上引起了不少的讨论,人们在没有播出结局的情况下构想他们的结局,甚至话题占领微博热搜,而在大量的话题讨论中多数人对这一人物角色的结局期待是希望她惨淡收场甚至对剧中角色的情绪上升到演员个人身上。布莱希特在在表演理论中提出渐离效果,同样观众也应该理性看待戏剧与剧中角色保持距离。

在传统的中国古典哲学中审美和向善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中国佛家学说讲究因果报应说,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我们的传统固有印象中,反面角色因为具有反面特质而具所备世人所反感厌恶的特点。他们的所做所为完完全全受到了他们的反面特质所影响,由于反面角色的行为违反了道德准则,在佛家的因果说里,做了坏事就会获得坏的报应。这是就是所谓的“现世报”,这种观念对古代中国的小说话本到如今电视剧的反面角色的结局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至于影响观众的审美期待。观众相信“好人好报”“恶人不得善终”并且观众也期待这样的反面角色的结局,观众通过期待反面角色的结局来达到对自身根深蒂固价值观的再确认。

结语、

读者和作品的紧密关系让反面角色自出现以来一直饱受期待。反面角色就如同正面角色的影子。暗部的存在衬托得正面人物更加光鲜亮丽,但我们不可忽视暗部的存在,因为他们恰恰是最真实人性的展现。人们期待着反面角色的形象、期待着反面人物的结局,这是对固有的期待视野和价值观的认同。同时一些反面人物跳出了正面人物的光环从暗部走向大众视野,因他们的独特被记住。现如今,创作要不断打破僵局,反面角色将會继续在期待中发挥价值,并不断被赋予新的期待。

参考文献:

[1] 金洪申, 张才刚. 审美期待视野中的男性主人公[J]. 电影文学, 2013(12): 49-50.

[2]关尚杰.艺术助人向善的诉求[J].长城,2009(08):186-187.

猜你喜欢
期待视野文艺作品艺术创作
大地情深
——河北省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活动
文艺作品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丽江市弘扬张桂梅精神文艺作品评论会
论近代中西方文艺作品互译发展现状及趋势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
从接受理论看中国高校简介英译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