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城区初中地理教学地理素养培养方法初探

2021-07-02 15:03谭玉
科学与财富 2021年12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生活化学科

谭玉

摘 要:地理素养的培养,不仅适应了新中考的命题思想和目标要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形成良好的素养和地理行为。这种素质将使我们可以更好的适应环境,适应社会,也是我们新课改地理教学的最新目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地理素养;培养;方法

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把地理素养教育置于地理课程目标的核心地位,将“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作为核心理念。初中地理是以探索人类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学科,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上有重要作用。因此,新课改下注重初中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理素养的构成与特点

1、地理素养的构成

地理素养是指学习者经过地理学习后所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格,包括地理知识、地理观点、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态度、地理情感等构成要素,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地理素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任何一种尺度的划分都会破坏地理素养的整体性。

①科学素养 地理科学素养是公共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具备了公共科学素养的共性特征,也融合了地理学科的个性特征。地理科学方法、地理科学品质和地理科学意识是地理科学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能够为地理科学知识的学习、地理科学技能的培养导引方向。

②人文素养 地理人文素养主要包括人文地理知识和地理学科中人文精神的两个部分。具体体现在地理学科中,人文知识主要包括人口、聚落、文化、宗教、经济、旅游、人地关系等相关内容;人文地理精神是指人对自然的基本态度,主要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口、经济与环境价值观、国家意识以及地理的审美取向等问题。

③信息技术素养 地理技术素养是指公民应具有的对地理信息技术辨别、理解以及应用等能力,它主要包括地理技术知识、地理技术能力、地理技术观点等。特别强调的是,地理技术素养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对于不同阶段的学习者具有不同广度和深度的要求。地理技术素养的构成可划分为地理技术知识、地理技术能力、地理技术观点三个方面。地理技术知识是地理技术素养的基础,也是养成地理技术能力和地理技术观点的重要载体;地理技术能力是地理技术素养的核心,是对地理技术知识的深化与应用;地理技术观点是地理技术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

2、地理素养的特点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演化的特征、结构、格局、过程、地域分异与人地关系等的一门科学。它的特点在于:具有广泛的研究范围、丰富的研究方法、综合性的研究内容,因此,从开始它便以其独特的研究视角赢得了广泛的生存空间。受地理学科性质的影响,地理素养与其他学科素养相比有共性也有差异。归纳起来,地理素养具有综合性、空间性、动态性、终身性、现实性和实践性等多方面的基本特点。

二、目前中学地理教育及学生地理素养的现状:

首先,地理课普遍不被重视。本来属于六大基础学科和十大学科体系的地理学科却被称之为“副科”,在许多人心目中,地理无非是讲讲山川名胜、物产分布等,而对现代地理教育的内容、价值几乎一无所知。地理课还常常被挪作他用,地理学科的地位低下,必然会影响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地理教学质量因此而受到很大影响。

其次,初中学生地理素养普遍不高。学校和家长以及学生之所以不重视地理学习就是考试指挥棒在起作用。考试指挥棒的“指挥”作用自然指挥了学生平时对各学科认识和重视程度的不同,也就必然会影响到各学科的学习效益,以至于目前初中学生地理素养普遍不高。

第三、生活化教学没有得到切实实施。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多数学校纷纷开始投入教学改革。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虽有创新教学方式的举措,但成效不大,特别是生活化教学。许多初中地理教师在采用生活化教学时也只是走个形式而已,没有切实实施其教学方式,导致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大大地降低了。

三、地理素养及課堂培养方法:

在当今的地理课改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热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变革传统教学方式,改变教学观念,树立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自学能力,使其充分感知、理解和记忆,从而牢固掌握地理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素养。

我们面对边境条件性课程资源不足,学生基础根基差的条件下,如何才能达到新课标要求,怎样才能在课堂上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1、树立新型的师生观,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动者、支配者,学生是被动者、服从者。师生不能在民主平等的氛围里争论问题,这种情况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因此,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有利于学生创新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学生地理科学素养的教育教学的工作中,要强调师生的互动,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抓住学生的心理,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求知和展示的舞台,教师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欣赏者。

2、教学注重贴近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实际

地理学科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与生活关系密切,所以地理学科教育在课程目标设计中,要考虑学生现实生活经验,在课程内容建设中,要用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关联的素材构建地理课程资源,努力创建生活化的地理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地理事物出发,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地理,感受地理的作用和魅力,学会用地理的眼光观察事物,增强地理应用意识。

3、创建新型课堂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完成认识过程起引路人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只是考虑怎么讲好课,而是考虑怎样引导学生自我获得知识,怎样引导学生把学习地理学科作为一种自我需求,使学生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4、结合现实生活案例学习地理

初中地理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结合生活实例,通过与实际生活结合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与思维能力。同时可以通过思考、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地理现象的生活实例,从中总结出一般性和特殊性的规律,有助于学生丰富自己的地理知识。此外,教师结合的实例应该具有时效性与代表性,如与地理某个知识点息息相关的热点问题,教师应结合热点分析并让学生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让学生将学到的地理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提高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效率。

地理素养的培养,不仅适应了新中考的命题思想和目标要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形成良好的素养和地理行为。这种素质将使我们可以更好的适应环境,适应社会,也是我们新课改地理教学的最新目标。

总之,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能够养成学生的地理素养,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地理素养,并且在教学实践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实践,不断反思。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既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也是地理教育的基本功能。因此了解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基本构成,有助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把握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培养高素质的公民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初中地理教学大纲》

【2】《初中地理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生活化学科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