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管式换热器振动分析和预防

2021-07-02 12:59张颖齐增杰赵慧玲
科学与财富 2021年8期
关键词:预防振动分析

张颖 齐增杰 赵慧玲

摘 要:目前,在石化领域中间壁式传热型管壳式换热器备受大众关注,通常被应用在真空至超高压,低温上升至高温,且市场占有率达到了65%。当石化装置规模迅速扩大,随之管壳式换热器顺应市场需求规格也不断变大,因此换热器管束振动引发的换热设施受损问题层出不穷,不光导致经济效益下滑,同时也埋下了潜在的安全风险。基于此,换热器设计中的振动解析与防振设计备受设计技术员的重点关注。

关键词:管式换热器;振动;分析;预防

通过实践证明了管壳式换热器管束振动基本原理与判断依据,随即提议了预防管束振动产生多样化策略。并且利用换热器核算軟件HTRI振动解析板块,针对某浆料预热器实施了振动模拟解析。经过了设计数据调节,最终可在设计时段完成预防振动产生。

一、分析管束形成振动的基本原理与判断依据

通过实践证实引发管束振动的诱因为垂直于管束横向流引发振动。当下达成共识形成振动的基本原理为卡门旋涡、紊流抖动、流体弹性不平稳与声共振。而引发管束振动起因非常繁杂,排除上述基本原理行业专家给出了射流不平稳与转换、两相流静压脉动、尾流摆动等,基于此,在设计过程中,无法针对引发振动的基本原理给出精准的研判。

二、降低管式换热器振动预防策略

(一)提升换热管固有频率

按照换热管固有频率核算解析,换热管固有频率与管束支撑跨距平方成反比联系,所以降低跨距为最直接的方式,且利用弹性模量较强的换热管材料也能提升固有频率,毕竟换热管材料选用依据管程流体物性来决定,所以设计中无法利用替换材料完成预防振动。针对上述对比解析得出结论,缩小跨距是提高换热管固有频率最佳方式。然而,在设计管壳式换热器中,降低跨距通常利用下述方式:第一,折流板之间距离缩小;第二,选用NTIW型换热管排列模式,在窗口区域无管设置,从而使折流板全部撑起了换热管,然而,此方式缩减了分布管区间,势必增加了壳程直径,从而提升了加工费用投入。第三,在U型管区域、折流板相互间及其壳程进口与出口位置添加支撑。

(二)提升临界与降低壳程横流速率

第一,提升临界横流速率最直接方式为提升换热管固有频率。第二,当换热管排序固定状况下,提升临界横流速率需利用提高节径比S/do完成,常规操作为提升换热管之间的距离,此时壳程横流速率一并降低。然而,提升壳体直径方式,实际上却提升了费用投入。第三,临界横流速率会因转换了换热管排列模式产生影响。通常操作下,临界横流速率60°布管方法是最大数值。第四,降低壳程流量,双壳程F型换热器投入应用,而J21壳程为首选冷凝器。第五,增设壳程流体流通面积,可借助双弓形或多弓形折流板,亦或窗口区间无设立布管。

(三)其它预防振动策略

第一,在壳程进口或出口设立防冲挡板,增设壳程接管规格,利用环形蒸汽入口,增添导流装置等方法,减少蒸汽对管束撞击,方才能预防振动发生。第二,设立防冲挡板过程中,相关原料在挡板影响下流到挡板边角,造成紧贴挡板周围管束遭受原料影响非常大,极易形成振动问题。因此,撤销防冲管,之后提升部分空心或实心管束设立在原料进口,进一步缓解原料对于换热管撞击,减轻振动。第三,设立纵向隔板在管束中,最大程度减轻声振动。

三、HTRI换热器核算流程具体使用

首先,预测管束振动是极为繁杂的流程,需遵照振动数据代入判定公式来实现人为核算,无法顺应设计相关需求。因此,人为核算已被精准换热器核算软件所替换,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然而,HTRI换热器核算软件是由美国传质及其传热协会研发,将振动解析板块植入软件中,可迅速预算出振动状况,更有利于设计人员科学制定下一步计划,减少振动原因干扰,研发出平稳性高的换热器。

接下来主要针对苯二甲酸工厂某浆料预热器设计举例,深入解析减少振动具体策略。毕竟浆料压力较大,同时需清洗,由于浆料按照管程,蒸汽按照壳程。且蒸汽量极大,优选了J21型换热器。而换热管优选了φ19 mm,排列角为30°,管中心间距为25mm,折流板距离550mm,单弓形折流板,且缺口保持37%,而防冲板设立在壳程入口。通过初期核算,换热器直径达到了1.1m,长度12m。高效换热面积是773m。

然而,HTRI运转数据显示,第一,壳程流速临界的入口与出口流速超标,第二,管束临界流速入口80%超标,第三,支撑跨距不设置在出口。振动警告在振动报告中被标明的非常清楚。紧接着对换热器设计数据实施微调,而采用不相同方案完成预防换热器振动效果,当中缩减折流板距离为最高效办法。

而在HTRI软件发出警告时,只单纯表明换热器出现振动的可能性,无法完全认定会发生振动现象,则要通过大量数据核算来明确。但HTRI软件只解析了单根管振动板块,假设换热管束划分为三个极易出现振动区间,针对其中某管道采取了单根管振动解析,且此管道内无振动现象出现,最终可推算出整体换热器无振动产生的结论。

针对案例中浆料采取预热器振动解析,率先把折流板距离降低到500mm,致使出口不具备支撑跨距,且在准许最大数值范畴内,结果壳程入口流标超标警示无法消除。接下来不调节设计数据,需对极易形成振动区间的单根管作出详尽的振动解析。最终振动判断数据为:Gap Velocity/Critical Gap Velocity< 1,且Max Vortex Shedding Ampltude <换热管净距一半,即为3mm。

此时,需明确:HTRI具体振动分析结论与GB/T 151-2014判断数据不相同,因此,在设计中需尽全力利用不同方案来减少振动警示。然而,在应用不同方案之后,依旧无法获得理想效果或防振动投入较大,最终方才可经过具体振动解析来明确振动状况。

总结

总而言之,换热器振动基本原理非常繁琐,其与换热器管体原料、管束排序方法、管间距、折流板之间距离、壳侧流体性质与流动状况等息息相关。因此,汇总分析了引发管束振动的基本原理,更有利于掌控不同振动方式干扰原因,随即给出不同防振策略。不仅如此,可利用换热器软件HTRI来核算振动解析板块,针对某工厂中预热器实施振动模拟解析,利用调节设计数据方案,可在设计时段预防振动的产生。基于此,设计工作人员需重点关注换热器振动解析,充分了解引发管束振动的基本原理,以此为根本探寻引发振动起因与缓解振动策略。此外,需重视设施制作费用的投入,率先考虑性价比高的预防振动策略。

参考文献:

[1]周浩楠,潘建华.管壳式换热器管束振动失效研究[J].机械工程师,2020,(7).

[2]邹国信.管壳式换热器换热管稳定性问题研究[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9,(6).

[3]李进一.釜式重沸器U形管束优化设计[J].管道技术与设备.2020,(2).

猜你喜欢
预防振动分析
振动的思考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振动与频率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中立型Emden-Fowler微分方程的振动性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UF6振动激发态分子的振动-振动驰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