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问题及应对策略思考

2021-07-02 12:59张金陆
科学与财富 2021年8期
关键词:内部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应对策略

张金陆

摘 要:新时期,要结合内部审计的现状问题,制定完善的内审制度,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公开化与透明化,加强社会监督,提高其公信力。本文主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策略进行探究,旨在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与质量,保障内审工作的贯彻执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问题;应对策略

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开展,可以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监督力度,确保全其财务来源清晰明确性,保障资产的合法应用。由此可见内部审理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有效性落实,可以对其经济运行情况以及效果进行全过程监督,有效规避日常管理漏洞和盲点,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防范意识,全面提升内控管理质量与效果。社会发展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收支运转加快,经费结构越来越多层次化,需要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全面完善和改进,对现状问题进行有效性解决,从而加强运营风险,全面发挥内审在监督管理、风险防范方面的功能效用。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国家审计署对单位内部户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规定,要求对内部审计工作给予更大的重视,可以实现对内部财务的直接监督,有效控制内部风险,加强内部控制效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加强经济管理和监督力度,促进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内审工作是审计监督体系的关键性构成,可以保障内控制度的贯彻执行,同时推动行政权力的规范性运行。内审工作的贯彻执行,可以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运行状态进行监管,及时发现违法违纪行为,及时纠错整改,对舞弊现象进行有效性防范,构建更加完善的单位内控管理体系,保障行政职权的合理化运用;对其内控制度进行科学性评价,结合实际工作需求,对其相关条款进行改进优化,同时加强监督力度,保障内控制度的规范性执行,强化行政事业单位整体财务管理水平;内审工作的开展,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率,可以完善行政审批制度,强化财务管理效果,保障资产管理高质量开展,对对外投资进行严格审核,减少资产流失现象,提高单位理财能力,强化资金高效应用,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内审工作的开展可以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廉政建设,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多层次监督机制,避免出现违法乱纪行为,及时发现资金不合理使用的现象,纠察原因,从源头上杜绝腐败,减少资金浪费。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问题

(一)缺乏正确的认识,职能定位不准确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对内审工作的认识存在很大偏差,认为只是简单的监督财务收支工作,导致对内审工作不重视,缺乏准确的职能定位,对内审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认知不足,只是内审工作流于表面,缺乏实质性工作效果,甚至有些单位仅仅把内审工作局限在部门预算、政策采购方面,对服务部门、单位缺乏有效性的内审工作,致使内审工作在经济监督方面的功能价值难以发挥,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其内部监督效果。

(二)内部审计组织独立性不足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背景下,国家对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重视,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逐渐树立内审意识,认识到内审工作的重要性,并建立的内审机构,但是内审机构普遍缺乏独立性,往往与其他部门相同,其管辖权利归属单位领导,或者挂靠在财务部门下。这种现象导致内部审计机构在单位内的立场难以保持客观公正,导致其职能作用难以正常发挥。【1】在具体工作开展中,审计人员的工作行为都要受到领导安排,如审计目标、范围、报告等,都要经过领导审批后通过后才能开展,严重降低事前审批效果;其他部门缺乏内审意识,认为与自身工作无关,因此对内审工作的配合度较低,审计人员往往在实际工作中要对人情、利益等多种因素进行考量,内审工作客观性受到影响,导致内审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三)内审信息化建设不足

信息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大数据技术在内审工作的全面应用公,有效提升了内审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与自动化水平,可以有效提升内审取证、研判的效果,保障内审工作效率。然而,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区域偏远,经济落后,缺乏经费,内审信息化设备、技术、人才配备不足,严重降低其信息化建设水平,导致内审工作仍然使用传统的方法,不利于整体工作的优化。很多区域虽然配置了一定的计算机设备,但是辅助软件配置较低,系统运转较慢,严重降低内审效率;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协作,信息共享不到位,引起信息孤岛问题,降低了内审信息数据的应用价值;缺乏数据库,不能实现数据共享,导致各个部门审计标准差异性较大,降低审计公信力。

(四)内审人员综合素养不足

现阶段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审人员综合素养较低,难以开展高效的内审工作。一方面是因为内审人员业务水平较低,对专业业务知识理解不足,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定期的专业培训,再加上内审人员自我学习意识较低,不能对最新的政策、规章等透彻了解,严重降低内审工作质量,工作方法单一,缺乏创新,不能对单位财政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内审人员上岗资格审查不到位,导致内审人员专业素养不足,职业道德素养较低,思想道德涣散,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导致其缺乏责任意识,引起内审结果失去客观性和真实性,将其内审权威性。因此提高内审人员的综合素养,是优化内审工作效率的关键要素。

(五)缺乏完善的内审制度

随着内审机构的建立,内审工作规章制度逐渐建立起来,但是与实际工作需求相比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缺乏细节性的条款规定,导致其内审流程缺乏可行性和实践性,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严重脱离,不能对内审工作提供专业化的指导。部分单位对内审制度的制定不重视,导致内审工作中对政策把握不准,审计报告主观性太强,不同单位之前的审计标准差异性較大,这种情况无疑会加大审计风险,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提升。

(六)内审工作方法不规范

虽然我国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建立合理性的内审工作制度,但是内审工作重点不突出,忽视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往往把审计工作重点放在财务数据、账本、会计报表等材料的核验上,难以对单位内部风险因素开展全面性的识别与评估,不能提出合理性的风险防控方案,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作用不能真正发挥。

(七)缺乏完善的内审标准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缺乏统一化的内部审计规范和标准,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规范性开展,缺乏必要的准则依据,往往会对实际的内部审计工作带来很多的困扰问题,甚至会因为审计标准的不统一问题,引起内部审计工作的混乱局面,导致内部审计结果的参考价值降低,不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提供良好的监督和服务功能,也对内部审计制度的贯彻执行加大了难度,降低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优化策略

(一)加强认识,明确定位

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内审工作的重视,转变思想 认识,明确内审工作职责,即对财政财务收支、资金管理运行等经济活动展开全面的内部监督;对内审职能进行科学定位,加强内审机构在整體单位内部的地位,加大各个部门的协同合作,保障内审工作的顺利开展,优化内审服务、监督、管理效能发挥,尤其要对单位资产、经费资金等进行全过程审计,加强行政审批,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运用活动的高效开展,提高其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单位领导要加强对内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充分认识到内在提高管理水平、完善制度、推进业务方面的功能效用;同时为了保障内审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审计机关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智能作用,对内审人员进行合理的业务指导,对内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提供更加的交流学习机会,推动内审工作效果的全面性提升,确保内审工作的定期开展。同时单位内部各部门要加强对内审工作的重视,利用内审发现部门运营漏洞,采取合理措施进行整改,加大风险防范效果。【2】

(二)保障内审机构的独立性

为了提升内审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需要保持内审机构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独立性,可以在单位一把手直接领导下设置内审机构,对单位领导直接负责,行使独立监督权,与单位其他部门脱离利益关系,从根本上保障内审工作的权威性;选拔专职人员进入内审机构,享有一定的权利,合理分工,互相合作监督,确保其在业务开展、经费拨付方面的独立性,避免与其他人员产生厉害关系;完善内审工作规划,对审计对象、范围、进度、报告等职责进行明确划分,优化配合,构建多层次的复核机制,保障内审工作的客观性;可以引进第三方审计机构,对业务盲目进行有效弥补,拓展审计范围,强化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三)提高内审信息化水平

信息时代,实现内审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成为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引进现代化现金的计算机设备、软件、技术、人才等,构建完善的内审系统平台,提高内审信息化建设水平,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高效率开展,合理控制内审成本;要在信息化技术支持下,构建固化的内审管控模式,保障内审工作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开展,为内审结果的真实性提供制度保障;要对个各类审计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减少基础性、重复性工作量,提高整体审计效率。

(四)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

新时期,国家《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的提出,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进步提升其专业素养水平,培养其职业道德素养,使其更加符合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发展需求。内审工作的开展,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并对跨学科专业知识广泛涉猎,并具备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端正工作态度,同时要具有一定的人际沟通能力,坚定政治思想立场,保障内审工作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基于此,要对内审人员选拔进行严格把关,提升整体人才队伍综合素养;要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定期培训,或者以老带新、以审代训等方式,强化其业务技能和专业知识,提高职业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加强纪律作风建设,构建高质量的审计队伍,保障内审工作的高质量完成,充分发挥内审工作的职能作用。【3】

(五)完善内审制度建设

完善制度建设可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公信力,并确保其市场化资源配置的顺利开展,同时是保障内审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在实际的工作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审制度建设,可以为其内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法律依据,强化各项业务的依法管理。基于此,要结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并根据本单位的发展需求,对内审制度进行细化管理,为工作开展提供科学操作指导;制定层次化的复核制度,能够及时发现内审工作的漏洞问题,并追查原因,提出针对性整改措施,确保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开展;结合我国国情不断完善内审制度建设,优化顶层设计。

(六)优化内审工作方式

在内审工作开展过程中,要结合具体情况,制定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内审工作方式,实现内审关口的前移,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可以对内部运行风险因素进行有效性预警和防治。优化内部审计工作方式,可以对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开展中的潜在风险因素进行提前识别、评估,并查找原因,对其带来的影响进行精准性诊断,从而提出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整改方案,强化内部业务开展的全面性监督,优化内部审计工作的服务功能,推动内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七)完善内审评估标准

结合我国现有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内审评估标准,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化与法治化开展。同时要加强审计人员的深度学习,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审计评估标准,保障审计工作的规范性,防止盲目性工作带来的风险。

结语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关键构成,加强内审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规范性开展,可以加强经济监督,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要结合内审工作的现状问题提出针对性整改意见,保障内审工作的健康开展。

参考文献

[1]周喜凤.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问题和应对途径[J].经济管理文摘,2021(16):85-86.

[2]高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财富生活,2021(16):42-43.

[3]陈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问题和应对途径[J].今日财富,2021(05):163-164.

[4]实现课题研究与审计问题整改有机融合积极构建审计整改工作体系[J]. 张建波,聂丽,刘杰,丁林林. 山东社会科学. 2016(S1)

[5]县级政府环境审计问题与完善探讨[J]. 魏书超.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04)

[6]审计全覆盖视角下的预算执行审计问题及对策[J]. 赵连启. 当代会计. 2019(12)

猜你喜欢
内部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应对策略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