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出圈之旅:从文化自信到品牌自信

2021-07-03 11:45
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 2021年5期
关键词:潮牌国潮国货

2018年,“国潮”一词作为网络热词被国内互联网搜索近260 亿次。

一年后,这个词的搜索次数翻了四倍。

2018年之前的中国知网,你甚至看不到关于“国潮”的研究文章;2018年之后有了一些国潮研究文章,你会发现基本上没有理论性的文章都是现象性的描述,并没有深入式的探究。

2019年,博鳌文创院组织了国潮专题,“国潮”才逐渐走入人们视野。

进入2021年,众多服饰、化妆品品牌提出“国潮赋能”口号,在广泛的文化认同和强烈的文化自信影响下,国潮带着复兴传统文化的使命,在中国年轻人中产生了巨大穿透力。

泸州老窖香水、青岛啤酒外套、老干妈卫衣……最近几年,一波又一波“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的国货新潮流,让人们记忆里那些朴实、低调的国货品牌通过联名、跨界等方式在现代潮流和传统文化的碰撞中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盘点这些年“国潮热”中层出不穷的符号、形象、题材等,一个清晰可见的特征是传统文化和审美的复苏。诸如祥云、繁体字等文化元素已经突破了文化圈层,加入这场情怀与时尚跨界融合的商业实践中。“国潮热”与文化产业相得益彰。

素材解读

1.对于品牌们的潮牌行动,必须理性看待。是想要通过潮牌文化来真正表达年轻态度,还是仅仅借此炒作?若将“潮文化”变成了一场“炒潮”文化,必将被追求真实、用心、深层次沟通的年轻人识破和抛弃。

2.一味堆砌“国潮” 元素,无底线撩拨大众的怀旧情绪,撇去浮躁的外包装却只剩下准备不足的尴尬。看似回溯了文化,却丢了质的内核。用消费主义标榜爱国主义情怀,更是陷阱,任何时候,我们都应提倡理性消费。

适用话题

国潮;炒作现象;理性消费;理性爱国

猜你喜欢
潮牌国潮国货
服装设计中的“国潮”思维
千年国货奶茶店
Flying Forward
潮牌集合店AKENZ
Turning the Tide
潮流是精神表达,不是盲目追随
Supreme的潮牌故事——奥利奥联名饼干一块卖出7000美元
国货之光
数码镭射元素在时尚潮牌羽绒服中的设计应用
惊艳到世界的国潮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