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及防控

2021-07-04 13:38段琨明
科学与财富 2021年7期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审计风险防控措施

摘  要: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特殊的审计类型,在行政事业单位,其发挥出了健全干部监督管理、维护财政及国有资产完整、保护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促进组织纪律建设等重要作用。但在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仍然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及管理局限性,不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同时也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公正性,由此产生了多方面的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为优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制定具体的风险防控方案,防止审计风险造成的严重后果,审计机关要有针对性地优化审计环境、加强内部管理,制定具体的风险防控措施,从而完善对审计风险的预警、评估及控制,减少检查风险,使审计风险处于可接受的水平范围内,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对责任人及财政财务收支方面的真实评价。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审计风险;防控措施

引言

近些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也在不断改革。社会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对审计工作的重视不断加强,逐渐强化纪律意识、狠抓经济责任、规避财经风险、提高各项财政资金使用质效是目前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层级设置及资金拨付渠道众多,社会事务较为复杂等原因,使得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和局限,对审计全覆盖提出来新的挑战。当前,我国审计工作中的审计风险主要来源于审计制度不健全、审计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齐、审计手段对经济活动快速发展的适应不足,而面对各行业各部门的经济活动风险不可预知,审计人员收集审计依据链条不完整,审计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审计需求等,所以要从审计风险形成因素出发,着力降低审计风险,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做好监督工作。

1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概述

行政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干部人员履行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上级审计部门对下级政府及其属下单位、部门进行审计或同级政府审计部门对同级政府属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部门进行审计,又或者上级审计部门委托下级审计部门对下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交叉审计,如某省审计部门委托省内 A 市审计组对 B 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进行审计,B 市审计组对 C 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进行审计,C 市审计组对 A 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进行审计,并针对相关责任人贯彻落实国家经济方针政策、重大经济决策与执行效果情况、组织纪律建设情况、生态环境保护及民生改善等进行审查、考核,评价责任人是否履行经济职责、是否严格执行财政纪律。在执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由于各类不确定因素,发表与事实真相或经济责任不符的审计评价结论,造成各类损失,即为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2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特征

一是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双重性。经济责任审计的显著特征在于其审计对象是因职务行为而特定化的“人”。经济责任审计以领导干部为客体,具有既对“人”监督又对“事”审核的“审事议人”特性。在审计中,不仅关注并审查领导干部对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贯彻落实、领导干部所在单位资金资产资源管理、重大宏观经济风险防控等情况以及相关绩效水平,还要对领导干部在这些经济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履职情况进行评价,也就是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双重性。二是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涉及领域多、范围广。目前,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关注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审计内容既涵盖党和国家政策措施落实、重大经济决策、经济财政金融发展、经济风险防范、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社会民生保障与改善等多个领域,还包括被审计领导干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遵守廉洁从政规定情况等内容。这些内容涉及的领域较多、专业性较强,同时领导干部的任期一般为 5 年,审计范围的时间跨度较大、内容较多、情况复杂。此外,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也并非“千篇一律”,不同层级、不同类别、不同岗位的被审计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应当履行的经济责任各不相同。如何在有限的审计时间内将经济责任审计复杂的审计内容审深审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客观准确地评价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情况,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责任认定,对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3 产生原因

3.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

部门缺乏独立性及权威性是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缺乏独立性与权威性会大大增加单位内部审计风险。目前,我国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部门通常不是一个独立的部门,其地位和职责常常不够明确,其往往依附于一些重要部门之下,譬如,有的审计部门是财务、纪检等部门的分支机构,或者有的单位的确设立了专门的审计部门但其主要领导同时也是其他部门的分管领导。这种情况使得审计部门在进行审计工作时极易因牵涉到与其关联部门的利益而不能客观出具审计意见,其审计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及阻碍,导致审计工作覆盖不全面、不细致,不利于审计部门发现单位内部存在的问题,更不利于单位针对问题进行纠偏溯源。加剧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的形成。

3.2 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统筹有待加强

一是由于没有统一的统筹协调指导意见和办法,审计组对发现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方面的问题,是归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内容,还是作为经济责任审计中“经济责任”方面的内容,主要依靠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导致各审计组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二是对审计中发现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环境保护问题的責任认定方面不协调。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在审计意见中只做评价不界定责任,但由于缺乏定量评价标准,导致评价等次较难把握;而经济责任审计要求既要对审计对象进行评价,又要对发现的具体问题予以定责。

3.3 财务管理的监督机制及内控机制不健全

受行政事业单位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认为事业单位的内控机制仅仅是一种财务管理手段,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与监督机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在出现内部管理相关问题时没有办法查找问题根源,大大增加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风险。目前,很多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建立起完善高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及监督机制,往往通过学习国家审计政策及文件来指导本单位相关工作,但事实上,国家政策具有普遍性,其不具备本单位的实际发展运营特点,导致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常发生审查出的问题找不到处理依据的现象,特别是对于资金的收支管理、预算与实际出入较大,资源配置不合理,甚至出现因资金紧缺造成项目被迫暂停等情况时有发生。

4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防控措施

4.1 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由于历史的原因,传统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容易因部门之间的人事关系等因素而损害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独立性和权威性是审计工作的核心和灵魂。为保证审计工作的良好运行,行政事业单位首先要建立科学的审计组织结构,独立于本单位内部各部门,配备专业的审计管理人员,只对行政事业单位主要领导负责,不隶属于其他部门;其次,要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加强宣传审计工作,树立审计部门的权威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要实行对行政事业单位所有部门全覆盖的审计监督,要力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所有部门人员都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争取各部门领导对审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最后,审计部门中的各岗位人员要明确自身审计职能,要保证审计业务精湛,在审计工作实施过程中要耐心细致,确保收集的材料信息准确、来源可靠、能保证时效性及必须合乎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还要注重审计结果的客观性,要摆脱其他因素的干扰,将审查出的问题进行详细研究、分析、判断,确保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避免因为人情关系避重就轻,提高单位的审计风险。

4.2 探索建立不同领域层级领导干部履职责任评价体系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当紧扣领导干部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两条主线,以资金资源资产管理、分配和使用为基础,客观评价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情况。在权力运行方面,主要圍绕领导干部重大政策制定执行、管理资金资源资产、重大项目决策、重大事项审批等方面开展 ;在责任落实方面,主要围绕领导干部贯彻落实上级重大决策部署、精准脱贫、民生保障和改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重大经济风险防范等方面开展。审计机关在总结不同层级的领导干部普遍性职责基础上,围绕不同领域、不同层级领导干部的责任和权力,设定差异化的责任评价指标,探索建立不同的领导干部履职责任评价指标。既突出共性,又兼顾各层级各行业各部门的个性。全面、客观、历史地看待问题,遵循“三个区分开来”,以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评价目标明确、评价指标可用、评价标准合理、评价过程独立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注重揭示深层次问题,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提出审计建议,促进行业系统治理。

4.3 优化经济责任审计重点、手段及方法

经济责任审计,要针对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人员是否履行其经济责任,作为审计重点,侧重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特性,针对领导干部人员履职期间重点经济事项展开审计工作。与此同时,要严格执行审计程序,运用科学的审计手段及方法。首先,在准备阶段,要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固有风险和风险影响程度、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评估,初步预测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可接受的风险类型,及风险影响程度,对被审计单位及责任人要做好审计前调查。并给合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审计方案,确保审计方案的审计目标具有可行性,审计范围、内容和重点具有适当性,审计步骤和方法具有可操作性。这样才能够对各类不确定因素进行合理的预测,规避且减少审计风险,有效地确定审计工作重点。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还有利于提高审计项目质量。其次,在审计过程中,要结合审计目标,针对重要性水平进行重点全面检查、跟踪各条线索、收集各类证明材料。除责任人本人以外,还要对同级及下级部门人员进行谈话,了解情况,必要时可以延伸检查;内外审计要结合、查账与查实要配合,最大化地提升审计的公正性及合理性,从而减少审计结果不准确的风险。

4.4 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内控及监督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做好审计部门的配合工作,特别是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可以有效降低审计风险。单位的审计风险不仅来自于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的工作,也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运行情况有着紧密的联系。事业单位的审计风险大部分来自于单位财务风险,应做好财务内控管理及相关监督管理工作。首先,要对经济活动的预算进行科学编制,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收支执行严格的预算审批制度,财务部门要履行内控及监督职能,确保事前预算、审批;事中对经济活动实时跟踪把关,及时发现超预算范围的偏差并相应调整;事后对该经济活动相关责任单位实行严格考核评价,对于出现问题的单位及个人要给予处理,使其作为审计的第一道关卡,降低未来审计风险的发生概率。另外,要在单位内部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估机制。审计人员要与风险评估部门实行动态融合工作机制,当审计部门发现风险时要及时与风险评估部门取得联系,并协同分析风险等级,出具风险预警报告及时上报给单位主管人员。

4.5 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

一是对于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寻根溯源,分析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坚持监督和服务并重,强调审计的建设性作用,推动审计结果运用上层次上水平,有效发挥审计“经济体检”和“治已病、防未病”的作用。二是编制整改责任清单,分类细化整改意见、责任主体和整改期限,落实专人跟踪反馈整改进展意见,对照问题逐一销号,避免整改不实等问题。三是加强审计机关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巡视巡察等部门贯通协作,健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审计结果运用机制,督促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决定,明确整改标准,落实整改建议,切实整改问题,必要时组织审计整改“回头看”,并将审计整改情况作为下次审计持续关注点,推动被审计单位主动作为,提升监督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6 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程

健全的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程,是审计工作开展的有力保障,有利于优化审计环境,建立统一的审计评价标准。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程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保证规程的可操作性,克服审计过程中无法可依或有法难依的困难,尽可能地对相关法规制度进行细化,建立实施细则。保证责任划分的清晰、明确,审计内容科学、全面。例如,在经济责任审计开展工作时间方面明确界定,要求在经济责任审计开展期间,责任人必须在岗,且要配合审计组的经济责任审查。再如,要明确界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范围,针对具体责任人的职权范围、经济责任范围,制定统一的可实施标准。这样既能够降低审计工作的开展难度,同时也有利于提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及公正性。另一方面要在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程中,落实风险控制,进一步规范化风险防控工作,通过制度的约束,及时发现审计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加强审计组与各机关部门之间的配合协作,及时查找各类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并妥善进行风险防控处理。

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包含诸多环节,且审计范围广、审计难度大,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最终结论的准确性,造成审计风险。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程,完善履行经济责任单位内部制度,并优化经济责任审计重点、手段及方法,建立各机关部门沟通联系制度,提高审计人员审计风险意识和专业素质,最大化地降低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 刘慧敏.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以及预防途径探索[J].财经界,2020(08):231.

[2] 李雪,刘超 . 社会有机体理论视角下的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运行机制研究[J]. 商业会计,2019,(18).

[3] 杨红艳.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风险管控中的作用探究[J].当代会计,2018(04):57-58.

作者简介:段琨明,1898年03月21日,汉族,湖南邵阳城步,本科,中级会计师审计

猜你喜欢
经济责任审计审计风险防控措施
论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及风险控制
系列犯罪的地域化问题研究
试析基于现代风险导向的互联网金融审计
会计电算化审计风险的成因与应对措施
冠瘿病在阿勒泰地区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