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广水—红安一带晶质石墨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2021-07-05 09:28王书春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矿层红安变质

王书春,王 翔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湖北总队,湖北 武汉 430034)

晶质石墨为我国战略性非金属矿产之一,在新兴产业主要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高端制造领域等,对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制造强国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1]。广水—红安一带地处大别山地区,为湖北省晶质石墨分布区之一[2],该地区先后开展了广水市芦花湾石墨矿普查、大别山西段晶质石墨矿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共发现芦花湾、七角山等6处晶质石墨矿床(点),规模较小,目前均未开发利用。本文对该地区已发现晶质石墨矿床(点)的成矿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进行总结,探讨了矿床成因,为后期在该地区开展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1 成矿地质背景

广水—红安一带大地构造位置处于高桥—浠水断裂西部,一、二、三级构造单元分别为秦岭—大别造山带、桐柏—大别构造带及桐柏构造亚带[3],成矿区带位于桐柏—大别石墨成矿带[4]。区域上地层出露从老至新为晚太古—早元古代桐柏山岩群(Ar3-Pt1t),中元古代红安岩群黄麦岭组下段(Pt2h1)、上段(Pt2h2),天台山组(Pt2t),七角山组下段(Pt2q1)、上段(Pt2q2)及第四系(Q),主要为区域变质岩,变质相以绿片岩相、绿帘角闪岩相及低角闪岩相为主[5]。黄麦岭组下段(Pt2h1)及七角山组下段(Pt2q1)为石墨含矿层位,其中黄麦岭组下段主要出露于广水北部,七角山组下段主要出露于广水—红安东部。区域构造较发育,变质作用强烈,主要为一系列的褶皱、断层及韧性剪切带。岩浆岩一般发育,主要分布于广水北部、红安西部(图1)。

图1 广水—红安区域地质简图

2 矿床地质特征

广水—红安一带有两个石墨含矿层位。一个含矿层位为中元古代红安岩群黄麦岭组下段(Pt2h1),已发现有芦花湾晶质石墨矿床及扬九冲晶质石墨矿点[6-7];另一含矿层位为中元古代红安岩群七角山组下段(Pt2q1),已发现有七角山、静居庵、陈家岗、陈家湾晶质石墨矿点[7](表1)。

2.1 芦花湾矿床

芦花湾矿床位于广水北部,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元古代红安岩群黄麦岭组下段(Pt2h1),由下而上依次分为2个亚段,其中第二亚段(Pt2h1-2)为石墨含矿岩系[6],为一套白云钠长片麻岩夹钠长角闪岩、白云石大理岩建造,变质相为中压低角闪岩相。矿区北部出露少量燕山晚期花岗斑岩脉,局部见混合岩化。矿区主体构造为桂花树湾倒转背斜,背斜轴向北东东,轴面向南东倾斜,南东翼地层产状正常,北西翼地层倒转;其次北西向断裂较发育,断裂倾向北东,在桂花树湾倒转背斜的核部见北西向断裂被近东西向断裂错开。石墨矿体赋存于黄麦岭岩组下段第二亚段(Pt2h1-2)底部,主要分布在桂花树湾倒转背斜转折端及两翼,在平面上呈北东东向凸出弧形展布,部分矿体被北西向或近东西向断裂错开,且矿体在其转折端部位厚度明显增大,向两翼厚度逐渐变薄以至尖灭(图2)。自上而下分Ⅰ、Ⅱ、Ⅲ三个矿层,共17个矿体,多呈层状或透镜体状,倾角20~65°,沿走向延伸100~1 600m,倾向延伸50~300m,厚度一般3~10m,规模大小不等(图2)。其中Ⅱ-5、Ⅲ-8、Ⅲ-9为主矿体,约占矿区石墨矿资源储量的96%,其特征见表2。

表2 芦花湾矿床主矿体特征一览表

图2 芦花湾矿区地质简图

矿石自然类型以石墨片岩型为主,其次为含石墨二云钠长片岩。矿石结构主要为显微鳞片状、鳞片状、他形—自形粒状结构;矿石构造主要为片状构造,少数具稀疏浸染状构造[6]。主要由石墨、石英、云母、钠长石、黄铁矿等矿物组成。固定碳含量一般在3.01%~5.94%,石墨片径一般在0.001~0.03mm,为小鳞片晶质石墨。

2.2 七角山矿点

七角山矿点位于红安县西南部,矿区由东向西依次出露为中元古代红安岩群天台山组(Pt2t)、七角山组下段第一亚段(Pt2q1-1)、七角山组下段第二亚段(Pt2q1-2)、七角山组上段(Pt2q2),七角山组下段第一亚段(Pt2q1-1)为石墨含矿岩系[7](图3),为一套白云石英片岩夹钠长角闪岩、大理岩建造,变质相为中—高压绿片岩相。区内岩浆岩不甚发育,仅在西北部出露少量晋宁期基性侵入岩(Pt3ν)。七角山组底部发育一韧性剪切带,韧性剪切作用较强烈。矿体赋存于七角山组下段第一亚段(Pt2q1-1)中部,位于底部韧性剪切带附近,共2个矿体,呈层状分布,倾向236~245°,倾角56~60°,地表出露厚度3~6m,走向延伸1 200m,根据地球物理特征,沿倾向推测延伸大于100m。

图3 七角山矿区地质简图

矿石自然类型为含石墨白云石英片岩,矿石呈黑色、灰黑色,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由石英、白云母、石墨等矿物组成,含有少量褐铁矿[7]。固定碳含量一般在2.5%~5.24%,石墨片径一般在0.002~0.05mm。

3 地球物理特征

通过对区内矿体及围岩相关的岩石电性参数测量,石墨矿体呈低电阻率和高极化的电性特征[8-9],自然电位负异常,围岩相对则相反,两者之间电性参数差异显著。在芦花湾、七角山、静居庵、陈家岗、扬九冲、陈家湾矿区晶质石墨矿勘查过程中分别采用了自然电场法、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并在物探异常强烈地带采用山地工程进行异常查证,发现了石墨的矿体,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表3、图4)。

图4 广水—红安一带晶质石墨矿体及围岩地球物理特征

表3 广水—红安一带晶质石墨矿体及围岩地球物理特征一览表

4 成因探讨

4.1 控矿因素

石墨矿赋存于中元古代红安岩群黄麦岭组下段(Pt2h1)或七角山组下段(Pt2q1)的片岩中,矿体呈层状、透镜状,围岩为片麻岩、片岩或大理岩,与矿体呈渐变过渡关系,其严格受地层控制;含矿层均为中元古代地层,区域上位于桐柏构造亚带,构造较发育,经历了长期的区域变质作用,矿区韧性剪切带、褶皱较发育或附近侵入燕山晚期岩体,进一步叠加动力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石墨矿体主要分布于褶皱的核部或近核两翼、岩体或韧性剪切带附近。

4.2 成矿物质来源

石墨的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原岩中碳质成分。含矿层黄麦岭组下段(Pt2h1)主要岩性为二云钠长片麻岩、白云钠长片麻岩夹斜长角闪岩、变粒岩、石墨片岩、含石墨二云钠长片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其底部一般发育为薄层白云质大理岩;另一含矿层七角山组下段(Pt2q1)主要岩性为白云钠长片麻岩、含石墨白云石英片岩、白云石英片岩、白云片岩、含石榴白云钠长片麻岩等,其下部一般发育长透镜状、似层状方解石大理岩;两个含矿层原岩均为一套富含有机质的砂泥质、粘土质、半粘土质及泥灰质富镁碳酸盐的陆源沉积岩,可为石墨成矿提供碳质来源[10-13]。

4.3 成矿机制

综合分析认为本区石墨矿床成因类型为区域变质型矿床,成矿阶段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沉积成岩阶段:中元古代在浅海稳定的沉积环境中,富含有机质的砂泥质、半粘土质、粘土质及泥灰质富镁碳酸盐形成有序的沉积,在成岩过程中有机质发生分解、迁移,使碳质成分发生相对富集,出现某些含碳成分较高的岩段[14]。

(2)区域变质作用阶段:在区域变质作用下,叠加动力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使原岩中的碳质组分发生自组织和重结晶作用,并相对集中,形成晶质石墨矿。此外,本区变质相以绿片岩相、绿帘角闪岩相及低角闪岩相为主,变质程度不高是造成石墨鳞片较小的根本原因。

5 结论

(1)广水—红安一带晶质石墨矿体严格受地层控制,含矿层为中元古代红安岩群黄麦岭组下段(Pt2h1)、七角山组下段(Pt2q1),岩性主要为片麻岩、片岩及大理岩类,其原岩为一套富含有机碳的陆源沉积岩,为成矿提供物质来源。

(2)本区石墨矿床成因类型为区域变质型矿床,成矿阶段划分为沉积成岩阶段、区域变质作用阶段,区域变质程度不高造成本区晶质石墨鳞片较小。

(3)石墨矿体相对围岩呈现低电阻率、高极化率及自然电位负异常的电性特征,可采用时间域激发极化法、自然电场法有效指导找矿。

猜你喜欢
矿层红安变质
Effect of the codoping of N–H–O on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defects of diamonds under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红安精神研究述评
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
浅谈3DMine矿业工程软件在红土型镍矿建模中的应用
变质
红安脱贫摘帽喜赋
注水开采铀矿过程中矿层堵塞及解堵研究
饶惠熙
神秘的信
氢氧化钠变质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