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传统工艺寿山石雕产业发展历程研究

2021-07-06 09:53
名家名作 2021年6期
关键词:寿山寿山石石雕

林 城

流传千古的惠邑,通过凿山雕石展现出南北朝以及唐、宋、元、明、清时期的风采,也是全石雕石材生产行业水准最高、工艺最全、技术领先、出口量最高的集散地,被誉为“世界石雕之都”。但是近期,寿山石雕经济效益持续降低,转变为“夕阳产业”,该产业亟须转型和创新,只有不断进行升级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

一、萌芽期

石雕产业最初产生的时候,体现出中原特色,南北朝是该行业的萌芽时期。 据考古可知,寿山石雕产生于西晋末年,当时中原区域的广大民众朝南方进发,促使中原文化与领先的工具和工艺进入南方,闽地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在一千多年前的南北朝,石雕被普遍使用,该阶段石雕体现出浓厚的雕刻风气与中原文化魅力。1954年在福州仓山区桃花上福建师范学院工地上发现南朝墓葬一座,出土石猪一件,高1.1厘米,长6.4厘米,伏卧状,是用长方形的福州寿山老岭石雕刻,线条、刀法简练,形态粗犷。

二、发展期

唐代时期,国家经济繁荣,佛教兴盛,寿山大兴寺院建筑,寿山石雕也得以在此期间快速发展,是其成熟阶段。石雕行业更重视写实,体现出多元并蓄的特点。宋明时期是寿山石雕行业的重要发展阶段,我国雕塑写实工艺被持续加强,开始转变为精雕细刻的阶段,促使石雕行业的融合发展,扩大产业发展规模,寿山石刻也被列为贡品。泉州刺桐港经济水平持续提高,海上交通以及国际经济贸易、文化互动与沟通持续增多,不同类型的文化融合发展,该阶段寿山石雕刻体现出艺术的世俗化特征,且满含灵性。

元代之前,印章多数以铜、铁、玉为材。元明之间,民间流行用“花乳石”刻制印章,寿山石章以洁净如玉、柔而易攻备受书画家、篆刻家的赏识,自此,篆刻家自行奏刀,追秦仿汉,斑驳淋漓,中国独特的篆刻艺术得以风行和发展。

三、昌盛时期

明代,寿山石的钮饰艺术得到长足发展,雕刻艺人在继承古代玉玺、铜印等钮饰的基础上,发展出造诣很高、风格独特的印钮艺术。清朝时期是整个行业发展的昌盛时期,史籍记载,雍正时寿山石雕已纳入官府的征税范围,雕刻艺术因材施艺,分别雕刻印章、文具、人物、动物及玉镶嵌等各种器皿,印章的钮饰更加精致多样。乾隆皇帝用过的一套“宝印”,技艺高超,堪称国之瑰宝。在历经200多年的发展之后,寿山石雕产业迅速发展,逐渐脱离中原北方石雕的限制,借鉴闽南青山秀水的灵动,体现出与众不同的南派石雕艺术魅力。在石雕工艺日臻完善的时候,能工巧匠备受瞩目。清同治、光绪年间,潘玉茂、林谦培二人继承发扬周彬、杨璇的寿山石雕工艺传统,各得其真。在传统雕刻技艺方面进行创新,改变北派桌面摆件形象固定的特点,开创性地刻画出形象生动、精致可爱、多姿多彩的南派小摆件,促使行业艺术风格出现较大的改变。寿山石雕体现出南派的精巧、灵动特色,有其独有的艺术特点,为石雕产业的发展注入精神内核。不久之后,寿山石雕打破传统规则,不断创新,产生独有的南派艺术特色,加快了石雕行业的发展。寿山石雕专业工匠数不胜数,成果丰富。石雕产业体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情景。专业工匠开始进入更大的天地,进入福州、厦门、台湾等地区,甚至还进入东南亚国家开石铺,推出不同类型的石雕产品,宣传石雕技艺,扩大产业发展规模。自此之后,寿山石雕产业以福建为起点,走出国门,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大部分工匠深受传统山水文化的影响,作品主要是山水题材内容,在长期发展之后,留下了诸多经典作品。

四、创新期

石雕产业的创新阶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寿山石雕行业置之死地而后生,创作了很多经典作品,在不同展会中得到好评,被称作“中国石雕艺术大观园”的集美鳌园与北京建筑成为行业的佼佼者。集美鳌园几百幅石雕作品突破现有题材进行创新,雕刻不同类型的题材,专业艺匠学习与借鉴传统模式,顺利刻画出现代人物造型,因此充实了石雕产业的题材内涵。1960年建设寿山石雕厂,在传统工艺之上,不断进行研究和创新,20世纪70年代初产生国内外瞩目的影雕工艺,主要将影雕、圆雕、浮雕等作为创作方式。这一时期的作品在世界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变成出口畅销产品。该时期,寿山石雕产业开始接手国外订单,寿山石雕艺匠积极参与我国大部分知名项目的石雕加工与安装活动,宣传与推广寿山石雕,为行业未来发展带来全新的机遇。

五、全新期

石雕产业链延长。对外开放之后,国际资金进入我国,中外合资、外商独资、联营、个体经营等不同形式的雕刻公司随之成立。石雕变成寿山地区主要产业,成为产值最高、独具特色的产业,也是核心出口产业,培育以及塑造专业技艺成熟、能力卓越的雕刻人才。在科技水平持续提高时,寿山石雕刻工具出现较大的改变,大多数具备领先水平的切、锯、磨、钻、刨等设备使用到前线中,自动化、机械化水平高,位于国内雕刻行业的前列。工具设施不断改革,引导石雕传统工艺、工序、生产观念的转变,提高了行业的智能化水平。20世纪90年代之后,寿山石雕产业链持续延长,助力地区经济建设,成为不可或缺的支柱产业,寿山石雕刻开始摆脱自身建筑配件的附属地位,独立性增强,完成产品艺术化以及艺术产业化的发展目标,且进行流水线制造。某些石雕公司开始转型发展,石雕产品行业开始进入欧美地区,成为全球化产业,石雕产品的应用范围持续扩展,从传统民居以及寺庙建筑扩展到现代工艺品、小型建筑装饰以及文化雕塑等。

总而言之,寿山石雕产业发展历史较长,在长期演变过程中,不断加快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最初的简单到现在的艺术,从重视物质需求到寻求精神内涵。题材创新、工具更替、风格转变,最终形成精致唯美、婉约秀丽的闽南艺术特色,实现“形神兼备”的艺术目标,加快石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惠风和畅》

《千载之寿》

猜你喜欢
寿山寿山石石雕
寿山石种“体”态之妙与集藏之乐
不灭的初心(节选)
梦想的力量
赵寿山三次进谏杨虎城
寿山石 文化支撑市场
兽医也能做“御医”
拍卖会成为寿山石市场助推器
曲阳石雕作品选
方兴未艾的曲阳石雕
石雕艺术品的生产亟待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