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中药材种植现状及发展建议

2021-07-06 03:55王振学
科学种养 2021年5期
关键词:邹城市中药材规模化

邹城市地处山东省西南部,东部为丘陵山区,西部大部分属于平原,多样化地理环境,中药材呈现多样化分布,野生药材资源分布广泛,人工种植种类较多。常见野生中药材主要有酸枣、地黄、蒲公英、茵陈、葛根、泽漆、远志、绞股蓝等,人工种植中药材种类及种植面积逐年递增,主栽品种有猪牙皂、丹参、金银花等,种植效益良好,中药材种植已经成为发展高效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对邹城市中药材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中药材种植现状

据调查,邹城市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20年较2019年增加22%。种植主要中药材种类为金银花、猪牙皂、丹参等。近几年,全市依托山东省中药材创新团队,大力引进适合当地种植的药材新品种,开展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研究,先后开展林药间作、药药间作、果药间作等种植模式试验示范,增施生物菌肥、黑色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生态防控、理化诱控等增产提质的关键技术,中药材种植生产向绿色发展迈进,进一步丰富了中药材优质高效种植理论和实践。

为实现中药材种植规范化,及时开展技术培训和田间跟踪指导,提高种植户管理技术水平,发展一批种植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中药材种植技术骨干,先后成立4个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示范带动周边村民发展中药材种植,为邹城市中药材健康有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1. 种植分散,品种特色和规模优势不突出

全市中药材种植大多由农户、专业合作社分散种植,质量参差不齐,中药材种植规范化、规模化水平较低。除看庄镇、峄山镇种植猪牙皂较为集中外,金银花、丹参等种植面积分散,规模性较小,缺乏发展规划,未能发挥当地土壤、气候对增产提质的优势。即使作为当地的道地药材——猪牙皂,也因产量不高,销路不畅,远未发挥道地药材的优势。

2. 缺乏相关扶持政策

中药材种植自主性较强,组织化能力低,与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相比,相关的产业扶持培育政策不配套、不到位。种植户在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方面主要依靠自我积累,缺少筹措资金渠道,周期长、抵御风险能力低,发展一直在低水平徘徊。

3. 中药材种植缺乏科学指导

中药材生产中,盲目追求高产,品种引进把关不严,品种区域适应性差,对品种特征、特性掌握不准,种植技术不符合中药材种植特定的技术要求和操作管理规范,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的无序使用,不利于中药材质量的保证,高产与优质矛盾突出,年度收益差异较大,影响发展的积极性。生产投入中人工费用高、机械化程度低,导致种植管理成本提高,种植效益难以得到进一步提升。

4. 市场动力不足

当地没有正规中药材市场和加工企业,所生产的中药材都是初级产品,缺少市场信息的了解和传递,由商贩收购外銷,定价随意性强,对外部市场依赖性强。比如山东丹参,丹参酮含量高,加工品质好,但由于地方市场不完善,优质中药材难以实现优价。

三、发展建议

1. 突出特色

依据地方自然环境,参考野生中药材种类以及常年中药材种植经验,突出地方特色,以道地药材猪牙皂为引领,优化筛选适宜当地种植的中药材品种,开展增产、提质生产技术的研究与示范,避免品种过多、规模过小导致的优势不明显,实现中药材发展特色化。

2. 政府扶持

加大政府对中药材产业的扶持,开展科研攻关和技术研究,筛选优势中药材品种,集成中药材高质、高效种植加工技术,实现从中药材的品种、种苗繁育、规范化栽培到产品加工技术服务。扶持专业合作社规模化种植当地适种品种,培育基地化、规模化的种植模式。

3. 构建平台

组织科研单位、推广部门、合作社于一体的科研+推广+生产+加工一体化发展平台,培育适度规模的中药材加工企业,建立稳定的生产销售渠道。加强信息交流,组织中药材相关的技术培训、学习考察,跟踪国内、国际中药材发展动态,推进全市中药材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

作者简介:王振学 ,农艺师,山东省邹城市农业农村局,长期从事一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发表文章多篇。联系地址:山东省邹城市农业农村局 邮编:273500。

猜你喜欢
邹城市中药材规模化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山东省邹城市飞行画室学生作品展示
山东省邹城市第二中学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隧道LED照明规模化应用研究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