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十年再芳菲

2021-07-06 16:28苏升乾
云南教育·视界 2021年4期
关键词:复制品学生

苏升乾

2010年底退休时,我的想法是,60至70岁之间,离开岗位不久,体力精力尚可,是能学习、能做些事的黄金十年,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实实在在的事。

取长补短做“备胎”

由于气力尚可,退休后的最初几年,我在学校起个“备胎”的作用:哪个老师生病了,就去顶替上一两节课。做这些事情,使我能继续资料收集整理和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有利于从中充实自己的头脑。为了知识更新,寒暑假我自费参加教育部的形势政策培训,来拓宽视野。到2016年末,先后讲授本科生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6课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65课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2课时,《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108课时。与我的3名博士生面对面辅导毕业论文以外,为全校硕士生讲授公共课《学习列宁论左派幼稚病》18课时、专业课《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64课时。为全校博士生讲授《当前中国社会意识形态问题》6课时。还受聘担任云南大学研究生教育督导。

教育是一种时代感很强的工作,不仅教学内容在变,师生交流的语言词汇在变,学生的关注点也在变。退休后的教学中发现,在2010以后的学生中,拍视频的学生多了,记笔记的学生少了。授课时列举世界名著《基督山伯爵》中的故事,竟然没有几个人知道。随着微博出现,本科学生写300字以上的能力也有所下降,以至于期中考查时,只能写下只言片语,300多学生中无一人要求增加考卷纸。看来学习越来越需要毅力,越来越具有对懒惰本性的挑战性。

社会进入大数码时代,学生该怎样学习,教师该怎样形成吸引力,还真要好好琢磨一番。

走上社会新讲台

10年间,在云南大学的各层次教学以外,我走遍了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为社会进行各类讲座863场,听众136 600多人次。闲下来整理过去的讲课记录,看着听众遍布各行各业,内心就有一种莫名的兴奋。讲座内容从《反腐败》《信仰与时代》等政治教育逐步转向适应性更广的传统文化方面,《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思维》《孙子兵法中的人生智慧》等篇目。2014年11月,湖北武汉新洲区要求我以徐源泉公馆为题介绍民国时期,推动当地旅游业。怎么讲?徐源泉本人是辛亥革命的参加者,但围追堵截红军拼掉老本,新中国成立前又逃亡台湾。民国社会可以讲,但是非界限不能含糊。最后我以《民国不是黄金时代》为题,借助当时热映的电影“黄金时代”切入,从国家状况、社会结构、百姓生活等进行介绍和分析。《湖北日报》对此做了大篇幅的介绍。从2012年到2018年,我6次进藏,最高到了山南市浪卡子县4 500米的高度讲课。在那里,我用尽气力和技巧,每句话的最后一个音总是发不出来。讲完后当地群众围着我看个不停,他们听懂了?我悄悄问一个干部,回答是,大家没见过你这么大岁数的。那年我67岁。

讲座涉及绘画、瓷器等文物时,我尽可能找到相关复制品展示给听众,使大家不仅有概念,而且见实物。例如《千里江山图》,如果不是1∶1的复制品,就无法领略画作的精美之处。这个展示阶段,往往在报告结束后又掀起一个小高潮。但也有让人无奈之处,总有些“手欠”的人要偏上去摸一摸,即使复制品,也有较高的价格,搞坏了很可惜的。我期冀的是通过它引起更多人的兴趣,其中也许就产生未来的研究者。

这10年间,在商务印书馆出书,发表的论文《信仰结构体系研究》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载,我追求的是一种内心的圆满。其实讲课也好,撰写也罢,都是要在新的学习的基础上进行。退休前有一次参加省委组织部的座谈会,听我的一位老师侃侃而谈,历时1小时30分,听得我很不耐烦。过后我反省自己,怎么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了呢?再把他所讲的回忆一遍,发现其所言观点正确,逻辑清晰,但是都是两三年以前的話。由此得出结论:什么是老了?没有新东西就是老了。退出了工作岗位,就更需要时时检讨自己,能学习些什么新的知识,掌握些什么新的工具,使用些什么新的方法。

亮相中央电视台

2011年春天,经过中央电视台一位云大毕业生的推荐,我到中央电视台录了“百家讲坛”,2012年5月,节目播出了,我对自己的表现并不满意,如果打分我考虑应该是“65”分,刚刚及格。从内容上说,有的错漏确实是自己学术功底不足,对相关知识了解不够;也有的是在后期制作中与编辑在理解上发生差异,也还有的是口误。把自己的一点见解拿给全国人民检查,确实是诚惶诚恐,忐忑不安。对人民的敬畏之心是本能的。深深感到一切磨难都是理所当然的;一切成功都是社会的恩赐。2018年,我的《画说中国故事》再次被《百家讲坛》选中,从2018年夏到2019年初录了14集。不过到底年龄大了,期间因为高血压停顿了两个月,而且还使用了提示器。2019年8月8日下午6时终于全部录完,心里十分激动:我又拼下来了!2019年末,我又参加了《跟着书本去旅行——西双版纳》的拍摄,给孩子们介绍西双版纳的人文历史知识。结束的时候孩子们说:我们还想和苏爷爷一起拍。

猜你喜欢
复制品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数字孪生,万物的虚拟复制品
复制技术在艺术领域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艺术复制品何以存在
博物馆展出复制品引发争议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关于文物复制、仿制行业的法律思考
特意和故意
经销高仿复制品 本小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