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趣课堂”在习作教学中的践行和思考

2021-07-06 08:05李春红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1年5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核心素养

李春红

[摘 要]“思趣课堂”旨在利用浓郁的趣味性,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语文教学中“思趣融合”的课堂结构,对于当下的习作教学有着较大的启发作用。教师要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进行体悟和思考,从激活生活积累、推动联系对比、现场情景模拟、营造分享氛围等方面积极践行“思趣”教学理念,提升课堂教学质态,为学生表达能力的生长服务。

[关键词]思趣课堂;习作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5-0004-02

所谓“思趣课堂”,就是通过趣味性来激发学生内在的思维认知,形成以趣激思,以思融趣的课堂教学模式。习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一直以来,广大师生对习作教学望而却步,主要问题在于两点:其一,学生缺乏主动表达的兴趣和动力;其二,缺乏语言表达的方法。这两点直接指向于“思”和“趣”两个维度。因此,积极践行“思趣课堂”就应激发学生内在的认知意趣,触发学生的表达思维,彻底扭转制约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有效地推动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发展。笔者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在这一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一、激活生活积累,“思趣”审题中明确习作方向

审题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很多学生在考场作文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一个核心原因就在于审题不清,不是张冠李戴,就是题目方向错乱,导致后续的描写行走在严重偏位的层面上。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审题不仅要能够精准理解主题要求的内涵,同时也要能够更好地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找准生活积累与主题要求之间的链接点,从而明确习作的基本方向。

以《那次玩得真高兴》的习作为例,常规思维下,很多学生会一下子就捕捉到主题核心词汇“高兴”,但仅仅解读了这一个关键词,就算完成审题了吗?显然不是,这样的主题是经过高度凝练的,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字眼,都传递著丰富的意蕴。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养成主题甄别和解读的习惯,并将其与现实生活进行关联。比如,“那次”就点明要描写自己的一次经历,而不是多次;“玩得”指明了本次习作的内容维度,要关注自己真正的“玩”的体验,而不是写空话、套话。至此,教师再引导学生关注主题的统整性要求,从生活中捕捉素材和资源,说说自己玩得最高兴的一次经历或者体验。

这一环节中说说自己的经历或者体验,其目的并不是要让学生直接确定写作素材,而是要在选择和交流中,考量学生是否对主题有了精准的解读,从而在趣味盎然的过程中激活学生的辨析思维,使之明确习作的基本方向。

二、推动联系对比,“思趣”甄别中遴选习作素材

有人说:“有了好的选材,习作就成功了一半。”很多学生之所以难以写出令人满意的习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不会选择典型的素材,也无法判断素材的优劣与高下。这一能力和方法,如果纯粹依靠教师的渗透与灌输,就会将课堂引入机械生硬的尴尬之中。因此,教师需要将充满趣味性的生活资源引入课堂,点燃学生的甄别思维,使学生能够选择让自己玩得高兴的素材。

教学这篇习作时,教师首先将生活划分成几个核心范畴,有家庭中的,有学校中的,有社区中的,有自然界中的,旨在扩展搜索的范畴,让学生拥有更广阔的选择权利;其次,教师现身说法,出示自己在不同场景下玩乐的图片,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此时,学生看到教师放飞自我的另一面,顿时来了兴趣,也纷纷参与进来,交流起类似的经历。教学至此,很多学生在浓厚的兴趣支撑下,已经基本明确了选择的方向,但选择的真正价值,并不是简单地将选材确定好就万事大吉了,而是在动笔之前,明确这一材料与习作主题之间的联系,从而为后续的实践动笔奠定基础。鉴于此,教师就需要鼓励学生先说出自己玩得最高兴的一次经历,然后再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在哪方面感到最高兴,旨在引导学生在把握素材核心主题点的同时,相机反思素材的典型价值。

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就充分发挥了生活资源的丰富性和教师的示范性效能,将课堂转变成了充满浓郁生活气息和趣味性的场域,更好地关注了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推动了学生言语素材的发展。

三、现场情景模拟,“思趣”体验中掌握写作方法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更是推动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生长的学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尚处于直观性、形象性思维状态中,因此对于语言的习得,教师需要创设鲜活的情境和氛围,将学生的身心浸润其中,让他们以体验的方式来感知,为他们增添习作动力。

如教师在学生选择、明确了素材之后,设置了“掰手腕”的游戏活动,邀请班级中两名力气最大的男生到讲台前一较高下。整个比赛过程中,参与的两名学生咬牙切齿,使尽了全身力气,其他学生也是群情激奋,纷纷为自己的支持对象摇旗呐喊,整个课堂气氛嗨到了极点。在学生处于情绪亢奋之际,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实践体验:怎样才能将刚才“掰手腕”的经历写清楚、写生动呢?怎样才能将玩得高兴的状态写出来呢?由于学生有过切切实实的经历,他们拥有了更加鲜活的认知体验,对于整个过程和自身的情感状态有着较好的认知,他们一起回顾梳理了“掰手腕”过程中两名选手的动作、神态,并相机想象补充了两人的内心活动。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情境表演的方式,激活习作课堂之“趣”,再通过对比赛过程进行回顾、拆解、提炼,激活了学生内在的思维动力,在思趣融合中,更好地推动了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生长。

四、营造分享氛围,“思趣”交流中推进习作修改

习作教学之所以长期都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对象感,不能从假想的读者视角来选择素材、设置结构、组织语言。统编教材的编者就清晰地认知到了这一点,在很多习作编排中都设置了“分享交流”的要求,如读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与同桌交流自己的习作,听听他们的意见等。面对如此设置,教师就需要运用“思趣课堂”的教学理念,增强学生之间分享交流的乐趣,并在相互提建议的过程中激活学生的思维质态,为学生接下来的修改完善奠定基础。

如在学生完成习作草稿之后,教师又进行了解:既然是自己最高兴的事情,就应该与别人一起分享。随后,教师组织学生在班级中邀请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听,并让他说说是否能够从作文中感受到你玩得很高兴,如果不能,那就一起研究一下具体修改的方向和方法。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并没有将教材中“交流分享”的要求看成是一种形式,而是用趣味包裹课堂,将分享交流演变成了一场朋友之间的对话;同时也激活了学生彼此之间相互探讨的热情,推动了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提升。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应该是生动有趣的,否则难以激发学生内在的认知兴趣;应该是充满思维含量的,否则语文学习过程将成为一副空架子。践行“思趣课堂”包含了“思”和“趣”两个核心维度,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的特质入手,以文本营造趣味,用趣味激活思维,形成“思”“趣”之间的高度融合,从而将学生的身心浸润在课堂中,使学生内在言语意识和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核心素养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