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地理教学的优化策略探究

2021-07-07 19:30周天娇
考试周刊 2021年43期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分析优化策略

周天娇

摘要:文章以核心素养理论为指导,将初中地理课堂的优化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初中地理课堂普遍存在课堂知识呈现碎片化、学生自主学习不够充分,教学不能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对知识的内在意义理解深度不够等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基于核心素养理论指导,提出相对的改进措施,同时注重在实践中验证并进一步完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分析;优化策略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在线教学”成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在线教学”是按照教学过程安排,由教师和学生组成共同体,借助在线教学工具和网络资源,教师、学生以及网络环境彼此间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操作行为总和。通过时下主流的新媒体在线平台及软件的使用,不仅促进了以往信息化教学方式的更新,同时也提高了师生信息技术素养水平。复课之后,回归到课堂教学,由于学习方式再一次转变,教学过程中常见问题更加明显凸现出来。

教育部提出《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研究制定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學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完善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教学有关标准。地理课程意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据此,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地理学科教学研究必须要确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一、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地理学科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观

中国的教育事业,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真正的教书育人,学科教师不是教授学科知识,而是要教会学生理解知识背后的内涵,学习的意义,这是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必须确立的教学观念。作为教师,从教学的角度来讲,往往会习惯把自己定位在教书上,重点放在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成绩,从而将“教书”和“育人”不自觉分离开来。然而,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活动,使学生习得知识的和技能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品质、思想道德,这才是教育者所应追求的最高使命。

(二)基于课程意识和学科本质的教学观

基于课程意识和学科本质的教学观,是教师对于课程的客观理解的直观表达。从学科教学来讲,教学不能只是停留在学科表层,而是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与进步,来提高自身的课程意识,带领学生不断进入学科的深层,探究学科教学内容的“隐藏”意义,从而促进学科本质的教学,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按照课程内容分类,教学可分为狭义教学和广义教学。狭义教学以书本为教学主体,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作为教学的核心目的。在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中,学生能学习到系统的、大量的书本知识,然而却很难转变或发展成某种内在的身心素质。相反,广义教学则是以课程为教学主体,课程资源不再局限于教材或者是学校内部,对于学生来讲,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了,不仅来源于课堂,有可能是各种媒体、或者日常生活。对于教师来讲,要避免照本宣科,要善于推陈出新,具备开放的课程意识,形成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的课程观。

(三)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观

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教与学是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双边合作。为了在教学实践中,真正落实学科的核心素养,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需要调整好教与学的关系,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使课堂由传统的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教师由知识的授受者向学生学习的指引者转变。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独立、能动的学习状态成为常态,这样的氛围会使学生有更多的获得感、成就感。

二、 初中地理课堂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

(一)整体化策略

知识的整体化是针对知识的碎片化而言的。强调知识的结构化、整合化,防止知识的孤立化、碎片化,是将知识转化为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整体意味着“组织”。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习惯“知识点教学”,即一节内容中习惯罗列多个知识点,多个例题,大量的练习,学生看似按部就班地完成各项任务,但是知识的整体性、系统化、结构化在学生脑海中并没有实现,更多是以碎片化的形式存在于记忆中,从而在学生脑海中并未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于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无法做到融会贯通。

结合这一策略,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可以借助一些有效工具对知识点进行合理的整合。如笔者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中东地区知识重点加以贯通:中东是一个世界热点地区,因为什么而成为热点?①战略位置极为重要;②中东是世界石油宝库;③水资源匮乏;④文化差异等。运用思维导图将各级主题之间相互关系表达出来,体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加强促进学生形成对这一节知识的整体性、全面性的认知,促进学生地理素养的提升。

(二)情境化策略

“情境化”应用于教学中,特指一系列精心组织、安排的教学事件。情境化教学是将书本知识转化成“现实”的过程,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生活体验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不同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由抽象化向具体化、生活化、形象化转变,更进一步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情境教学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学科教学中,已成为知识转化为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成了沟通文字符号与客观事物间的桥梁。情境可以是观念的、想象的、问题的。

1. 创设图像情境

在教学中,图像是一种直观教具,包含板书、板图、板画、幻灯片、影像等。在地理教学中,影像片段在提供生动的形象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相比静态的教具,模型、图画更加生动、更加丰富。

如在讲解《地形图的判读》时,导入视频选取了著名的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中地形有关的影像片段,通过画面的切换将自然环境中的真实情景引入课堂,向学生展示出本节教学的核心信息——地形。这种通过图像创设的情境将中国的地形地貌直观地展现学生面前,引发了学生对学习极大的兴趣,使学生在视觉上获得了美感。

猜你喜欢
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分析优化策略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