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背景下《会计学原理》的智慧课堂评估

2021-07-07 21:58陈丽娴
经济师 2021年1期
关键词:会计学原理体系构建智慧课堂

摘 要:随着现阶段信息技术的产生,高校课堂也在发生巨大革变。与传统课堂相比,智慧课堂的产生丰富了课前课后的学习内容,校企合作丰富了课中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学的进一步优化,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文章借助智慧课堂的教学环境研究《会计学原理》在大数据下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方式的改进。

关键词:校企合作 智慧课堂 体系构建 评估

中图分类号:F233;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1)01-185-03

一、智慧课堂的概述与优势

(一)智慧课堂的概述

2008年IBM公司首席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现阶段,一般认为智慧课堂是智慧地球的衍生物。智慧课堂的目的是实现智慧教育,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改变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从而构建智能化、个性化、数字化的教学环境的新型课堂。

(二)校企合作下智慧课堂的优势

1.教学智能化。智慧课堂的产生为智慧教学提供了保驾护航的外在条件。智慧课堂的产生是以智慧环境作为依托,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更智能化的追踪、测评。同时更智能化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2.师生互动化。以《会计学原理》为例,利用现有的高科技大数据平台,课前环节完成线上超星网络学习平台的搭建,开通网络。发布预习通知,布置教室环境,完成分组。课中环节通过测先学、拟流程、议案例、析成果四个环节围绕探究体验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步骤一:一方面通过微课创设情境、传授知识,另一方面启发学生树立多探究多实践的专业学习路径。步骤二:流程,我们的案例源于校企合作单位德州某有限公司真实数据的改编。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将企业的原始凭证进行处理,由学生登记记账凭证,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提升逻辑思维,课程中找到合适的机会将专家请进课堂为学生答疑解惑,如:银行人员、企业财务主管,学生增长见识的同时接轨工作实际,引导学生正确地认知观念达到课程思政的效果。步骤三:议案例,根据真实业务原始资料,4~6人一组,完成任务。步骤四:析成果。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任务完成情况,通过组间互评,专家点评,自我评价,肯定进步。组间交互评价的过程使学生再次熟悉流程,内化知识,突破难点达成教学目标。课后环节:布置作业,巩固新知。课后作业采用线上线下结合,必做选做结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3.数据多元化。智慧课堂的产生带来大数据的评价。产生了多元化的数据。数据的性态、容量、速度等多元性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思维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智慧课堂的到来使教师在收集学生学习数据是更具大容量、高复杂性。线上教学资料更具完整性,线下课堂更具表现型。产生的多元数据使教师在进行学习效果评价时应该更讲究方式方法。

二、目前我国高校教学评价弊端

(一)各课程考试模式相似,缺乏学科针对性

目前我国高校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各学校、各学科、各课程几乎统一。整个考核过程忽略了课程在人培中的目标定位,无法区分人培中的培养模式不同,不能突出学科特色和专业特点。尤其是文科类课程和理工科类课程在教学方式上不同,学习目标及侧重点不同,学生学习评价考核方式理应由所不同,但目前无法做到各课程的“量体裁衣”。只有每门课程设置专属的考核方式才能凸显出学生的教学成果。

(二)各课程的评价标准相同

高校课程评价标准几乎相同,60分的标准根深蒂固。学生一直坚持“60分万岁”的传统思想。然而有些课程的合格标准不一定是60分,各任课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判断课程的评价标准,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不符合大数据的背景

随着智慧课堂的到来,教师的教学变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创新式教学,但是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却未跟上发展的脚步。本可以借助大数据建立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行实时、全面、动态的质量管理,掌握有价值的教学信息,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归纳,客观评价“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但现今的评价还是偏主观或经验式的评价。本应通过课堂教学大数据对教学效果进行过程性评价和监督,但还是跳不出结果性及经验性评价的圈子。

(四)定性的教学评价主观意识较强

定性的教学评价方式没有必要的科学手段作依托。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当前的现实情况是评价主体多元化,这使得主体间的评价标准具有随意性与主观性的特点,有的评价者甚至不具备评价标准。评价的多元化是教学评价的发展方向,但这种标准不严格、主观性强的随意评价却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五)自评与互评的形式化

自评和互评各有其优势,二者可以相互补充使用。但是在现实操作中,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在自评中评价者往往会出现一些被动应付或弄虚作假的现象。师生之间的互评能够对教与学的过程有比较客观的认识,能够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也能够提出比较具有针对性的意见,但是也存在师生之间相互吹捧或相互对立的情况,缺乏实事求是和客观评判的态度。

三、高校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一)高校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构建意义

高校的发展依靠教学质量,优质高效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强有力保障。在探讨如何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专业素质以达到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求的过程中,建立客观公正的考核机制和教学评价机制,督促教师全方位地培养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高校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是保重人才培养不容忽视的保证。

(二)高校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传统教学评价模式评价主体比较单一,我国高校针对学生学习状况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模式。评价主体包含教师、学生、学习小组成员等。依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学生建立立體化、多元化的评价。学生针对评价及时调整学习情况,改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法,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

2.评价内容的多样化。目前高校的学生评价应该包含多样化的内容,内容涵盖自主学习、课后讨论、小组合作、实践操作、总结反思等。目前国家制定三维目标评价标准。知识能力目标为基础、过程与方法目标为支撑、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目标的实现。知识目标目前较好评价,目前我国高校还需加强对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的评价考核,以实现评价内容的多样性。

3.评价过程的全覆盖化。目前,完整的智慧课堂包括线上课程和线下课程两部分组成。分成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其中线上部分主要包括课前、课后两个环节,包括预习视频,预习作业,复习作业,复习讨论等。线下部分主要是课中环节,包括智慧课堂中学生课堂表现情况、其中包含学生个人成绩和学生小组成绩。这种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考核更加立体,更能体现学生的综合水平。从而形成评价过程的全覆盖。如图1所示是《会计学原理》线上学习形成的大数据。

4.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目前高校的评价最常见的方法是加权平均法。它是根据各指标的重要程度来决定成绩中的比例,然后进行加权平均。这种方法相对简单,易于操作。但是这种加权平均的计算模式只重视定量分析却忽略了事物“质”的考量。在教学评价模式的改革中必须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很好地结合,才能得出客观的评价。高校智慧课堂的评价方法需要增加“质”的考量,才能够更加全面丰富。

(三)高校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内容

1.树立教学质量的发展观、人本观。高校的教学活动是个性化的以人为本的活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源于内在的正负激励。有效的外部压力可以使学生提高积极性,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树立发展观和人本观。高校学生评价“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关注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和需求。注重学生内在价值取向、个性发展、心理状态、创新性、成就感。最大程度地激发每一个在校师生的发展潜能。为师生提供发挥的空间和成长成熟的时间。不能为了评价而评价,不注重师生的发展和学校的“人本化”理念。

2.创建网络完备的评价体系平台和校企合作平台。以学生为学习搭建的网络式开放平台为教学评价提供了多元化的评价环境。这种评价环境带来多元的评价方法,有效地规避了过去单一的评价模式带来的弊端和影响,使课程评价的有效性和可信度提升。网络评价系统的有效建立提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分析,将数据进行有效地汇总、分析、数据测评和查询评价等各类综合信息。

3.建立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以《会计学原理》为例。目前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中对模糊的评价方法更能凸显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它是对评价对象总体性的综合考虑,并且在考虑的过程中也考虑了各指标的影响程度,并赋予相应的权重。将其隶属度引入函数,确定各指标的评判矩阵,最终将其经过模糊算法判断出子集。模糊评价方式接近人们的思维习惯,更为人们所接纳。虽然他考虑了学生综合评价中各因素之间存在的模糊性,但其一致性检验相对繁琐。因此需要在模糊评价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形成改进的模糊评价方法更有效的针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开放式的互动过程。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有许多的变动因素。教学质量的评价和学生学生情况的评价无法用固定的标准进行衡量。因此需要处理好这种静态与动态、定量与定性、模糊性与标准性相统一的科学构建体系。

《会计学原理》课程在建立模糊评价方式的过程中,学生学习评价体系中模型的建立将影响评价的各指标进行综合考虑,其过程步骤如图2所示:

四、评价体系建立的注意事项

(一)建立全员参与、全面介入、全程管理的评价模式

良好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评价方式上通常表现为将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和最终的期末性评价有机结合,确定更加科学的比例,对整个教学环节得以监督以保障各个环节的监督到位。实现所有师生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涵盖,教学的每个过程评价到位的评价模式。

(二)评价指标的体系设计完整

构建完整评价体系的基础是设计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一般情况下,构建评价模型的多采用塔型结构,把评价目标进行逐级分解。分解成一级目标,再将一级指标分解为多个二级指标并以此类推。完整指标体系的设计要依据相应的标准和原则。包括目标一致性、整体性、方向性、独立性、可测性、可比性的原则进行科学构建。

(三)打破原有60分为及格分的传统观念

通过改进的模糊评价模式的实施,不在是统一的及格分数线为60分。如果一位学生考得89分,根据模糊模型的评价体系,他的最终等级评定也有可能是“优秀”。每个学生的成绩等级评定根据自己的集中区间,成绩较稳定学生的等级评定与成绩不稳定学生的等级评定分布区间不一致。这对智慧课堂中产生的学生学习大数据得以充分发挥。避免了学生因为一次抄袭或者一次发挥超常而轻松获得高分的情况出现,能够较客观的完成本门课程的评价。

五、小结

经上述探讨,智慧课堂中的大数据具有数量多,速度快,形态多变的特点,在高等学校领域的教学中为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在大数据的影响下,高校的教学评价手段更加的灵活科学。促进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素质的提升。当然智慧课堂中大数据的产生也给教师带来了较大的困扰。教育工作者应做好新形势的挑战,使之更有效的为高校的教育事业服务。

[基金项目:山东省“十三五”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智慧课堂环境下云模型对高校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研究”(YZ2019005)]

(作者单位:山东华宇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山东德州 253034)

[作者简介:陈丽娴(1986—),女,山东德州人,山東华宇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管理类教育研究。]

(责编:赵毅)

猜你喜欢
会计学原理体系构建智慧课堂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学原理》教学导入方式探讨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会计学原理课程实施情境式案例教学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