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科学,更要提升科学素养

2021-07-07 14:57李思辉
科学导报 2021年42期
关键词:伪科学信任度崇尚

李思辉

“中国有97%的人信任科学,在受访的17个国家中拥有最高的科学信任度。”一份最新发布的科学现状指数年度调查报告显示,自疫情暴发以来,中国民众对科学的信任度超过大多数国家的民众。

科学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动力,它在解释世界的同时,把一个个梦想变成现实。一部人类文明进步史,就是一部科学不断战胜愚昧的历史。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到“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精辟论述,改革开放40多年来,科学技术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变化,奠定了当代中国人崇尚科学的取向。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带来巨大冲击。在人类最严峻的公共健康危机面前,我们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民众看到了科学救治、科学治疗、科学防控带来的显著效果,更深刻认识到,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中国能够在短短几个月内,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一个根本原因就是遵循科学规律;中国民众能够较快摆脱疫情阴霾,一个重要原因是按照科学要求共同防疫。经此一“疫”,人们更加坚定对科学技术的态度,整个社会对科学的信任更进一步。民众尊重科学、崇尚科学、信仰科学,是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突破科学技术壁垒,不断攀上科学高峰、领跑科技前沿的重要契机。

当然,也必须看到,信任科学、崇尚科学并不等于大众自动具备了足够的科学素养。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主要由“具有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养成科学行为”等基本要素组成。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标准是,公众具有较高科学素质的比例至少达到10%。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56%,这一数字虽较2015年的6.2%有明显攀升,但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间。此外,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之间的不平衡问题依旧突出。比如,60~69岁人群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仅占3.52%,远低于平均水平,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突出。

在这个大背景下去审视,就不难看清,民众对科学较高的信任度与老年人频频被伪科学诓骗,实际上是科学素质发展不均衡所致。民众普遍崇尚科学精神,但对科学知识和方法的掌握不够,部分群体对科学与伪科学的甄别能力不强。一旦各類诈骗App套上“科学”的伪装,对科学的信任就可能异化为对伪科学的迷信。

解决这个问题,根本途径还是要不断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形成讲科学、学科学、信科学、用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在依法严厉打击伪科学诈骗的同时,重点提高老年人群体的科学素养和信息分辨能力,努力跨越“数字鸿沟”。

猜你喜欢
伪科学信任度崇尚
《崇尚宪法 落实法治》教学设计
德媒:伪科学期刊已泛滥成灾
全球民调:中国民众对政府信任度最高
名人家风
俄认定“顺势疗法”为伪科学
华盛顿大学开“反胡说八道”课
伪科学在社区和学校的揭秘
崇尚生活
2014,如何获得信任
晴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