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轻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综述

2021-07-08 14:01
轻工标准与质量 2021年5期
关键词:轻工轻工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对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与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强调: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入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健全产业集群组织管理和专业化推进机制。面向“十四五”,产业集群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战略性支柱地位将进一步凸显。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简称“中国轻工联”)紧密契合中央关于产业集群的战略部署,将建设轻工业产业集群作为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六大举措之一,培育了一批质量高、效益好、结构优的轻工业产业集群,助力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一、轻工业产业集群发展概况

为优化轻工产业结构,推动轻工业转型升级,2001年9月,中国轻工联试点开展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共建工作。2011年5月,共建轻工业产业集群被纳入全国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公布评比达标表彰保留项目的通告》范畴,成为国家赋予中国轻工联的重要工作职能。在中国轻工联的科学指导和统筹下,轻工业产业集群规模持续壮大,结构布局更加优化,发展模式日趋完善,质量效益显著提升。截至2021年8月,轻工业产业集群数量达到283个(其中“十三五”期间新命名67个,复评105个),涵盖全国2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涉及皮革、陶瓷、家电、塑料等35个轻工行业,并已形成多种因地制宜、特色鲜明的集群发展模式。

(一)产业集群基本布局

1.区域分布

从区域分布情况看,283个轻工业产业集群涵盖全国2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并且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见表1)。产业集群数量排名前7位的省区分别是:浙江省(65个)、广东省(43个)、山东省(30个)、安徽省(22个)、福建省(17个)、江苏省(16个)、河北省(16个)。其中,浙江、广东、山东三省的轻工业产业集群数量占全国比重达48.9%。

表1 轻工业产业集群统计表(按地区分)

图1 轻工业产业集群重点区域分布图

图2 轻工业产业集群重点行业分布图

与2016年相比,轻工业产业集群分布格局基本保持稳定,分布省区减少一个(宁夏),增加一个(贵州)。浙江、山东、河南、吉林四省产业集群数分别减少了8个、1个、1个、1个,其余省区产业集群数保持稳定或略有增长(安徽省增长最多,为8个)。

轻工业产业集群在各区域的分布情况充分响应了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在京津冀布局21个产业集群,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及上海市布局106个产业集群,赋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在广东省布局43个产业集群,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

2.行业分布

从行业分布情况来看,283个产业集群分布在35个轻工行业(见表2),涵盖轻工行业总数的77.8%。产业集群数量排名前7位的轻工行业分别是:皮革(38个)、文房四宝(21个)、日杂(20个)、工美(19个)、陶瓷(17个)、塑料(16个)、酿酒(16个)。其中,皮革、文房四宝、日杂、工美四个行业产业集群数量占全行业比重达34.6%。

表2 轻工业产业集群统计表(按行业分)

与2016年相比,产业集群数量增长最多的三个行业为:食品(9个)、工美(9个)、酿酒(7个);减少最多的三个行业为:羽绒(4个)、家电(3个)、日杂(3个)。

轻工业产业集群在各行业的分布涵盖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方方面面,通过提供高品位、高质量、高层次的轻工产品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保障、可持续。

(二)产业集群主要发展模式

1.专业辐射模式

产业集群的发展伴随着产业资源在空间上的集聚,并通过强大的辐射效应在区域内形成产业圈,从而引起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优化。广东省中山市充分发挥专业镇优势产业集群的辐射带动效应,打造出以南头、东凤、黄圃三镇为主的家电产业集群,以及以古镇、小榄、横栏三镇为主的灯饰照明产业集群,通过建立跨区域产业协作基地,探索出“专业辐射、多镇一品”的产业集群特色发展模式。2020年,中山市家电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超2000亿元,具有粤港澳大湾区家电品类最齐全的产业链,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家电制造业中心。

2.资源驱动模式

凭借本地区独特的产业专业化条件、工商业传统和产业资源优势,实现产业组织的低成本化,推动形成社会资源驱动型和自然资源驱动型两类产业集群。广东省潮州市凭借“潮文化”这一独特的社会资源,培育出以陶瓷、刺绣、木雕为特色产品的工艺美术产业集群,全市工艺美术企业总数近2000家,工艺美术总产值达360亿元,潮绣、潮瓷、潮雕等已成为潮州市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金名片”。浙江省安吉县凭借丰富的竹资源,形成涵盖原料竹生产、竹地板(竹板材)制造、竹制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培育出规模优势显著的竹地板产业集群,全县竹产业企业达1300余家,生产的各类竹地板产量占世界产量的60%以上,竹地板的生产加工产业已成为安吉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3.贸易驱动模式

通过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产业资本形成,并提升产业资源配置效率,形成以本土企业为主、国内贸易和出口贸易带动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浙江省宁波市文具产业以外贸起步,拥有出口为主的文具外贸企业300多家,形成了宁海、北仑、海曙、余姚和慈溪五大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凭借国际网络的营销优势成为全球最大的文具出口地,出口交货值占全国同行业的1/3,单类产品如长尾票夹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达85%以上,打造出极具市场竞争力的“中国文具之都”。浙江省温州市眼镜产业以外贸为导向,约90%的产品出口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市拥有从事眼镜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贸易等企业700余家,出口值占全国同行业的20%以上,温州已荣获“中国眼镜生产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眼镜)示范基地”等称号,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眼镜生产制造的重要基地。

4.龙头带动模式

凭借龙头企业在促进特色产业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拓宽产业链条的长度和宽度,形成以大型龙头企业为依托,中小企业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广东省深圳市钟表产业集聚了一批以飞亚达、依波精品、雷诺、天王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不断提升专业化配套能力,形成了空间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的现代化产业集群。2020年,深圳钟表业产值达570亿元,拥有自主钟表品牌200多个,品牌销售额占国产品牌的70%以上,有力支撑了深圳钟表产业的国际化布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配套完善,技术先进,拥有美的、格兰仕、海信家电、万和、东菱等一大批中国家电龙头企业,构建了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紧密配套的产业分工体系。2020年顺德家电产业产值2790亿元,家电生产及配套企业3000多家,家电产业集群竞争力持续提升。

5.产业承接模式

中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存在短板,但在劳动力、土地和自然资源等方面具备产业发展优势。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过程中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安徽省滁州市大力承接沿海地区家电产业转移,建设以检测科研中心为主体的中国轻工产业高端服务产业园,形成了芯片设计、产品研发、模具设备、零部件生产、主机装配、检测认证、物流运输、线上线下销售的全产业链体系,打造出“中国家电及装备制造业基地”。2020年,滁州经开区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实现产值44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39家,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发展更加有力。河南省睢县制鞋产业发展迅速,抢抓东南沿海、雄安新区制鞋产业转移机遇,积极承接产业链转移,实现了制鞋产业从无到有、由散到聚、由小到大的转变。目前,睢县制鞋产业集群入驻制鞋相关企业400余家,制鞋产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县工业总值达60%,产能达到3亿双,年产值突破百亿元,制鞋从业人员达到5万余人,是集聚效应凸显的“中国制鞋产业基地”。

6.文化引领模式

依托本地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发挥文化要素对品牌建设、品质提升、提质增效的引领和赋能作用,塑造独具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福建省泉州市作为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工艺美术历史源远流长,独具闽南、海丝、泉台等文化特色,形成了极具影响力的工艺美术产业集群。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艺美术企业420家,完成销售产值1206亿元,从业人员40多万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8人,德化陶瓷、江加走木偶头等12项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形成了雕刻工艺、陶瓷制品、藤铁工艺、香制品、树脂工艺品等五大特色产区,打造出内涵深厚的“中国工艺美术之都”。

(三)产业集群经济社会效益

产业集群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广泛而积极的影响。产业集群通过强化专业化分工、发挥协作配套效应、降低创新成本、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等多种途径,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向集约化和可持续化方向发展。“十三五”期间,轻工业产业集群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以促进产业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经济效益

中国轻工联将产业集群经济发展效益作为命名授牌的重要依据,激励地方产业集群持续提升发展成效。目前,轻工业产业集群的产值占轻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0%,部分产业集群产品生产占到全国同类产品总量的50%以上,眼镜、钟表、制笔、缝制机械等行业产业集群产值分别占到行业总产值的90%、86%、73%、55%,家电产业集群中仅顺德、合肥、中山三地的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就达到5870亿元,占家电行业销售收入的40%。持续发展壮大的轻工业产业集群成为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皮革产业集群。皮革行业共有38个产业集群,是产业集群数量最多的轻工行业,2020年皮革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近4700亿元,占皮革行业销售收入的48%。其中,河北省白沟新城箱包产业作为当地特色支柱产业,产业规模大,产品门类广,共经营箱包50大类,年产箱包8亿只,占全国箱包产量的四分之一,是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箱包市场。2020年,白沟新城实现箱包业营业收入134.86亿元,占当地工业产值的91.2%,“中国箱包之都·白沟”品牌效应持续放大,有力提升了当地的产业竞争力。

——酿酒产业集群。酿酒行业共有16个产业集群,2020年酿酒产业集群销售收入4500亿元,占酿酒行业销售收入的53%。其中,四川省宜宾市被授予“中国(宜宾)白酒之都”,白酒产业集聚程度高,市场竞争力强,围绕五粮液集团培育起规模庞大的白酒产业集群,在项目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搭建、标准化建设、宣传推广方面卓有成效。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430.8亿元,利润总额313.1亿元,分别占全市规上工业的41.0%、68.3%,是宜宾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

——塑料产业集群。塑料行业共有16个产业集群,2020年塑料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近2200亿元,占塑料行业销售收入的12%。其中,广东省吴川市是全国塑料鞋生产三大基地之一,吴川塑料鞋产业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具有较强的产业聚集效应,是当地重要的支柱产业。2020年,吴川市塑料鞋制造企业1680家,占当地工业比重48%;产品销售收入112亿元,占当地工业比重68%;利税总额17.7亿元,占当地工业比重58%;从业人数7.6万人,占当地工业比重65%,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塑料鞋之都”。

——家具产业集群。家具行业共有13个产业集群,2020年家具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2780.4亿元,占家具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8.53%。其中,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被授予“中国家具设计与制造重镇”和“中国家具材料之都”,家具产业成为当地特色主导产业,拥有家具企业2800多家,原辅材料制造企业与销售商户超过7000家,从业人员超15万人。2020年,全镇累计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其中家具行业产值617.8亿元,占当地工业总产值的61.78%,是率先完成家具全产业链布局的产业基地之一。目前,龙江镇正全面落实家具“振兴十条”和“扶强十条”,打造全球高端家具产业中心,推动龙江家具行业整体向高端化发展。

2.社会效益

“十三五”期间是脱贫攻坚大力推进的五年,到2020年底,我国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中国轻工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引导轻工业产业集群扎实做好贫困地区帮扶工作,通过产业扶贫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着力提升贫困地区产业培育、群众就业水平,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创造脱贫攻坚的人间奇迹贡献了轻工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轻工业产业集群具有轻资本、重劳动的天然属性,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有助于培育和提高贫困人口脱贫的主动性,拓宽贫困人口收入增长渠道,进而催生地方经济社会活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拥有“中国香杉家居板材之乡·融水”产业集群。凭借丰富的香杉资源,融水县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产品品牌,积极推动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社会经济效益。据统计,全县香杉加工企业有400多家,从原木收购、运输到车间加工、成品销售等环节,总共创造了3.5万余个就业岗位,带动4910户困贫家庭、1.7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2018—2019年香杉板材加工行业产值均超50亿元以上,成为融水影响其他行业最广、覆盖从业人口最多的主导产业。

河北省平乡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拥有“中国自行车零配件基地暨儿童自行车之都”产业集群,自行车零配件及童车企业达500余家,年创产值200亿元,从业人员达12万人。平乡县在脱贫攻坚中依托当地自行车、童车等优势产业,把童车座套加工、童车组装等适合分散加工的产品和手工环节延伸到贫困村、贫困户,同时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建成以自行车、家庭手工业、电商等为基础的脱贫小院1100个,惠及贫困人口4500余人,户年均增收2万多元,加速了脱贫攻坚进程。

二、轻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特色

轻工业产业集群在促进轻工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紧扣国家政策,凝聚发展合力,突出科技引领,推进绿色转型,强化标准支撑,提升品牌效应,形成了鲜明的发展特色。

(一)落实国家政策,种好国家政策试验田

国家政策是引领轻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轻工业产业集群积极对接、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努力种好国家政策试验田。一是积极落实“三品”专项行动计划,评选轻工升级和创新消费品。如上海奉贤制笔产业集群中,晨光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写不断活动铅笔成功入围第七批《升级和创新消费品指南(轻工)》。二是聚焦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支撑行业高质量发展。如浙江长兴电池产业集群中,以铅酸蓄电池为主营产品的天能电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选工信部第四批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三是提升中小企业公共服务能力,支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如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镇“中国灯饰之都”产业集群中,中山市古镇镇生产力促进中心围绕服务集群内中小企业,成功打造成为“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二)凝聚发展合力,构筑服务保障共同体

为持续推动轻工业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增强竞争优势,需要凝聚发展合力,构建多方联动机制。目前,轻工业产业集群已形成“集群企业主导、地方政府引导、中国轻工联及行业协会服务指导”的有序发展格局,构筑起服务保障共同体。其中,地方政府在用地、金融扶持、财政资金奖补、人才激励等方面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优良的政策环境,而中国轻工联及行业协会在产业布局规划、技术发展趋势、标准体系建设、品牌培育、技能人才培训等方面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针对性指导,多方共建、多措并举保障轻工业产业集群行稳致远。为推动中山市东凤镇小家电产业创新发展,中国轻工联组织行业内专家赴东凤镇进行专项调研指导,组织标准化业务培训,助力构建东凤镇家电产业标准化体系,全力支持东凤镇参与中山市培育世界级家电产业集群工作,保障“中国小家电创新基地”提档升级。

(三)突出科技引领,打造创新发展新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科技创新在产业集群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支撑。经过“十三五”期间的发展,轻工业产业集群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水平稳步提高。浙江省台州市的缝制设备制造产业集群以创新发展为导向,不断加快产品升级步伐,平缝机、包缝机和绷缝机等主导性产品产销在国际上占据绝对优势,目前台州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缝制设备生产和出口基地。江西省芦溪县电瓷产业集群积极组建国家级电瓷检验检测中心、电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中国芦溪高压电瓷电气研究院等公共服务平台,为产业创新升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打造出产学研一体化的“芦溪样本”。

(四)推进绿色转型,坚持生态环保主基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轻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的主旋律。近年来,电池、食品、酿酒、皮革、发酵等轻工业产业集群积极推行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浙江省长兴县电池产业集群积极开展产品设计生态化、生产工艺清洁化、装备制造智能化、回收利用循环化的闭环式绿色发展模式,把“绿色”贯穿于生产经营全流程,引领产业向绿色、高端、高质转型,先后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5个,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3个,国家级工业产品绿色示范企业2个,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13个。

(五)强化标准支撑,跑出质量提升加速度

标准是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轻工业产业集群始终坚持标准在集群建设全局中的基础性、引领性地位,着力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安徽省合肥市家电产业集群以提升标准化工作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为抓手,大力开展高标准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实践。集群内企业牵头制定国内智能家居领域首个行业标准《智能家电系统互联互操作评价技术指南》、家电智能制造领域首个地方标准《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建设实施指南》,有力促进了家电产业转型升级。

(六)提升品牌效应,塑造转型升级新优势

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现,也是产业集群活力的重要标志。轻工业产业集群积极贯彻“三品行动”要求,将创品牌、发展品牌经济放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品牌的带动作用,促进社会资源向优势产品和优势产业领域配置。中山市南头镇作为“中国家电品牌基地”,通过加大政府奖励扶持力度,完善品牌保护机制等多种举措,全力打造全国质量品牌创新先行地。目前拥有国家级、省级名牌名标50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0个),成功打造了以TCL空调、长虹电视、奥马冰箱、樱雪厨卫等为龙头企业的一大批名优品牌,加快了家电企业转型升级步伐。

三、中国轻工联赋能产业集群发展举措

中国轻工联的科学管理是产业集群迈向新高度的最大优势。一直以来,中国轻工联深化制度建设,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各方资源,构建起产业集群综合服务体系,持续推动轻工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中国轻工联张崇和会长指出:“要积极探索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模式,积极引导产业集群做好‘以特色建群,以优势兴群’这篇大文章”。

(一)实施科学规范管理

中国轻工联深入贯彻张崇和会长对产业集群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严格按照《中国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共建管理办法(修订版)》的相关规定,根据“总量控制、优化结构、科学布局、动态调整、提高质量”的基本原则对轻工行业产业集群进行培育、命名、授牌等工作。一是优化轻工业产业集群的行业布局和区域布局,鼓励发展消费升级需求迫切或推动传统文化振兴的产业集群,适当压减产业发展成熟、规模较小的产业集群。二是坚决落实产业集群淘汰机制,对名不副实、发展萎缩的产业集群坚持予以淘汰退出,2018年3月以来,已累计取消8批次40个产业集群称号,产业集群结构更加优化,发展更加高效。根据中国轻工联的布局规划,计划到2025年产业集群建设总量达到333个;到2030年,建成400个引领行业发展成效突出的产业集群,为推动制造强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二)整合各方优势资源

中国轻工联在培育轻工业产业集群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的职能作用,积极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打造出一支“联合会牵头抓总、共建单位协同联动”专业化的产业服务队伍。一是中国轻工联牵头组织研究轻工各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及方向、节能与绿色发展建设、标准制定及体系建设、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等内容,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技术咨询服务。二是中国轻工联与各行业协(学)会、中心共同组织行业专家对产业集群进行调研、考察,为产业集群发展把脉开方、建言献策,努力推动轻工业产业集群建设全面上水平。目前,轻工各行业内集聚了一批产业技术专家、宏观政策专家,行业管理专家,构成指导地方轻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三)构建综合服务体系

为全面提升轻工业产业集群现代化水平,中国轻工联以“一平台、六中心”发展战略为依据,精准实施产业集群五大培育工程,辅导产业集群实现由生产中心向智能制造中心、研发中心向创新创业中心、标准中心向国际对标中心、检测中心向检测追溯中心、物流中心向智慧物流中心、信息中心向投资决策中心的转变。

一是编制产业发展规划

针对产业发展实际,编制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指导地方优化产业布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中国轻工联组织编写了《中山南头镇家电产业发展规划》《顺德区乐从镇家居产业发展规划》《中国泸州白酒产业发展规划》《中山市东凤镇家电产业创新升级发展规划》等一系列产业发展规划,为地方产业集群描绘了发展蓝图。

二是组织编制团体标准

发挥团标引领作用,实现企业生产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2019年,中国轻工联为“中国海盐之乡·复州湾”产业集群制定了《生态海盐评价技术规范》团体标准,满足了食盐行业消费升级需求,推动食盐行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提升;为“中国水性生态合成革产业基地·丽水”产业集群制定了《人造革合成革工业绿色园区评价通则》团体标准,引导人造革与合成革工业园区建立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同时为人造革与合成革工业绿色园区的评价提供依据。

三是指导举办高峰论坛

立足产业发展新趋势及面临的新问题,以论坛的形式聚集企业领袖、行业专家和技术精英,搭建产业发展交流平台。近年来,中国轻工联支持并指导“中国烧鸡之乡·埇桥”产业集群举办中国烧鸡产业发展大会,指明了烧鸡产业转型升级路径;支持并指导“中国酒城·泸州”产业集群举办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中国(宜宾)白酒之都”产业集群举办中国国际名酒博览会,博览会期间设有多场酒业高峰论坛,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酒业的创新发展和开放合作。

四是开展品牌宣传培育

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具有更高的价值和更持续的品牌效应。中国轻工联对产业集群进行命名、授牌后,通过官方网站、会员通讯、编制《产业集群发展报告》等多种方式对产业集群进行宣传,持续提升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同时,通过《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轻工行业》行业标准的宣贯工作,对产业集群内政府、企业进行品牌培育管理培训,提高了地方政府、企业的品牌培育能力。

五是组织技能人才评价、培训

以技能人才评价、培训为契机,指导产业集群建立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机制,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国轻工联高度重视职业技能评价、培训工作,并为“中国醋都·清徐”产业集群制定醋产业技能人才评价、培训方案,为推动醋行业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十四五”期间轻工业产业集群发展方向

“十四五”时期是轻工业产业集群积极应对发展环境深刻变化、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深刻把握轻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特征,统筹谋划轻工业产业集群发展路径,将轻工业产业集群打造成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一)发展目标

1.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轻工业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0.5%左右,利润年均增长0.6%左右,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2.技术创新稳步推进

轻工业产业集群科技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专利申报批准数量年均增长4%,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3.品牌优势不断巩固

推动实施“三品”行动,培育、保护和发展一批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和区域品牌。轻工业产业集群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达到30%,打造国际知名品牌10个。

4.标准化建设更加有力

坚持标准化战略,轻工业产业集群组织制修订国标、行标、团体标准100项,重点领域与国际标准一致率达到95%以上,鼓励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

(二)重点任务

1.着眼“点”的培育,推动产业集群企业梯队建设

企业是产业集群的主体力量,是构建产业链共生发展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集群内企业的竞合关系构成了产业集群演化发展的动力,因此要坚决做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作。

一是在产业集群中重点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区域影响力、产业带动力、市场话语权的龙头企业,鼓励集群内龙头企业强化质量意识和品牌文化意识,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大创新研发投入,牵头搭建轻工行业创新研发平台,向中小企业延伸产业链、创新链和资本链。

二是培育壮大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引导中小企业聚焦主业实业,专心细分市场,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开展行业关键技术攻关和关键产品研发,助力轻工业产业集群做实做强做优,不断完善集群内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最终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中小企业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联盟。

2.突出“链”的打造,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断裂问题凸显,并推动产业链重塑和全球分工格局调整。轻工业产业集群要增强产业链的根植性和竞争力,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一是在产业集群中构建特色鲜明、专业化分工明确、产业集中度高和综合配套能力强的上下游产业链体系,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强大的带动能力和对产业链的整合能力,引领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围绕集群内重点产业链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做好固链、补链、延链、强链等基础性工作,增强核心产业链环节的协同性能。

二是聚焦技术创新、绿色发展、标准引领,强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产业链不同环节的数字化和绿色化水平,推动数字化人才在产业链中有序流动,提高产业链自我循环、自我修复、防控风险能力,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3.深化“面”的拓展,提升产业集群公共服务能力

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在解决产业集群内企业共性需求,畅通信息渠道,改善经营管理,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轻工业产业集群要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发展重点,建设市场化、专业化的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联合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和人才嫁接,在产业集群中搭建一批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支撑效果好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如科技创新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和检测认证平台等,推动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才流集聚,持续提升研发设计、检验检测、人才培训、信息咨询等优质服务资源供给能力。

二是打造面向集群的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强工业互联网技术和智能制造新模式的应用,推动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生产等新模式应用,引导大中小微企业向云端迁移,实现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各环节在平台上的互联互通,提高企业在虚拟空间集聚与协作的效率。

4.注重“网”的编织,提高产业集群组织运行效率

产业集群的网络化机制拓展了集群内企业资源水平、交互传播的渠道,使得技术扩散和知识溢出更加便捷。此外,多元利益主体参与治理又增强了产业集群自我强化的能力。因此,要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网络化效应,在产业集群中建立“政用协产学研”网络化协同机制,实现产业集群多元化主体协同治理,持续提高集群组织运行效率。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监管作用,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营商环境,在区域内形成重视和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是不断强化行业协会服务和协调功能,发挥行业协会在参与政策制定、技术环保标准、价格协调、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行业自律管理,引导市场良性发展。

三是持续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集群内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技术人才合作,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和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

四是以满足用户需要为导向,适应消费升级和消费分级趋势,通过“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促进供给需求实现双向匹配,逐步提高产业集群组织运行效率。

5.强化“体”的塑造,完善产业集群生态系统建设

产业集群生态系统是由科研机构、原材料供应商、核心生产者、中介组织、消费者等产业的各类参与者,以及产业发展支撑因素与外部环境等构成的有机系统,其中,研发、设计、生产、分销等环节的多个要素相互联系和作用形成产业发展的突出优势。成熟的产业集群生态系统有助于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构成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因此要大力完善产业集群生态系统建设。

一是通过充分挖掘市场需求,适应消费变革趋势,合理分配生产资源,确定主导产品与辅助产品的结构比例,打造出各类产品供求匹配的产品生态圈。

二是充分发挥产业集群多元治理主体的协同作用,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加大财政金融政策扶持力度、培育产业集群发展内生动力,打造出优势互补的机构协同圈。

三是积极融入区域发展布局,强化产业集群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集群资源向周边地区有序流动,持续扩大产业集群的影响力,形成区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联动的区域带动圈。

五、结语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新使命催人奋进,新征程任重道远。中国轻工联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积极贯彻落实《轻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充分发挥好国家赋予的工作职能,把握发展方向,集聚特色资源,发扬轻工精神,充分利用好科技创新、标准质量、绿色智慧、三品行动、技能人才等发展举措,与地方政府、轻工各行业协(学)会、中心及企业共同推动轻工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把轻工业产业集群建设作为中国轻工联综合服务的平台载体,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轻工强国贡献力量,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

来源: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猜你喜欢
轻工轻工业集群
郑州轻工业大学成果展示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2018年7月轻工业景气指数88.24
2018年7月轻工业景气指数88.24
2018年7月轻工业景气指数88.24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轻工指数
轻工会议
轻工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