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根”为基 以梦为马

2021-07-08 01:37张妤岳舒魏伟
山西教育·管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国师学史党史

张妤 岳舒 魏伟

晋府故郡,杏花岭上,国师于斯,新民勃发。步入太原市杏花岭区新民四条,我们得以与国师街小学相会。多年来,这所小学以“根”为基,秉承“六年扎根,一生绽放”的办学理念,让“根”的教育在这所历史悠久的学校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文化。为了解他们的办学特色与发展之路,记者走进国师街小学,与该校校长武亚琴及党支部书记张志东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潜心养“根”,探索育人途径

记者:武校长,有人说,国师街小学碰到您,是一种幸运。这种幸运成就了您与国师街小学之间怎样的故事呢?16年的时间会让一个学校发生多大的变化?又在您身上留下了怎样的教育印记呢?

武亚琴:我是在2005年12月来到国师街小学的。在这个占地面积仅4000平米的校园内,一扎就是16年。其实,来到国师是我的幸运吧,是国师,让我知道自己还能做一些事情。

国师街小学1937年建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梳理了国师的校史后,我对学校和自己应担负的责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来到国师后,围绕“根”教育,我潜心探索,不断实践,在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教学改革、五育并举落实等方面都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经过十多年的坚持,逐步形成了国师的文化体系。学校于2007年11月荣获全国“写字教育实验学校”;2013年5月荣获全国“书法教育示范学校”;2015年荣获“太原市首批特色学校示范校”,特别是同时以“根的教育”办学理念荣获了“太原市特色小学示范校”的称号,这是全体国师人不懈努力的结果,更是对我们多年工作的一种肯定。如果这是国师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故事,那应该是一个相伴成长、相互成就的故事。

记者:张书记,您怎么看待武校长所说的校史的重要性?

张志东: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博大精深,从家庭到国家,历史是最重要的教科书。通过梳理校史,明晰办学节点和脉络,可以更好地看清学校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树立和提振师生以校为荣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让师生和家长在陪伴学校成长的过程中留下深深的印记。

党建强“根”,夯实教育根基

记者:张书记,落实党建工作,对推进学校的办学与发展有哪些重要作用?

张志东:党史学习教育的四个关键词是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把这几个关键词融入学校的发展历史,用到学生培养中,学校把它内化为:学史明理,明国师成长、发展之道理;学史增信,增国师深沉、丰厚之信念;学史崇德,崇国师温润、坚毅之品德;学史力行,行国师扎实、奋进之实践。党政合力并进将基层党建工作落到实处,把之前做过的、现在正在做的、之后想做的让学校更好发展的理念与做法坚持与践行下去,是我们的责任。

武亚琴:党建工作是引领学校发展,并为教育教学工作保驾护航的。为了学校更好地发展,我们结合党建目标,打造了国师的“家文化”,鼓励教师要守住宁静的心家,经营温馨的小家,融入和谐的大家,最终上升到奉献于伟大的国家。一个人或许走得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远,只有我们“一家人”携手同心,才能共筑国师新的辉煌。

记者:建党100周年,学校是如何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

张志东:从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这四个党史学习教育的关键词中,我们可以梳理出党史学习教育与日常教学工作的关联与行动脉络。“办实事”是我们全体教师在面向学生和学校教育教学提升工作中对“学”与“悟”的实践,讲孩子们听得懂、传得广、落得实的党史知识,和孩子们共同提升,以期从中获得启迪、获得成长。

武亚琴:学生层面,我们每年清明节都开展以“笔尖上的哀思”为主题的敬献先辈与英烈的挽联书写活动。为喜迎建党100周年,今年我们策划的“六一”儿童节活动是围绕“国师少年、童心向党”进行系列展示的。同时,每周五的“国师小播客”,也增设了“先锋人物”“红色记忆”等栏目,让孩子们在学史、知史、明史的同时爱党、爱国、爱校、爱家。

教師层面,每年党的生日到来之际,党员教师都会书写并重温《入党誓词》;课堂教学中,党员教师率先走上每学期的轮教课堂,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党史学习教育中,党员更是率先垂范,深度学习党史,讲好党史故事。

与此同时,学校通过学科思政、主题思政、活动思政落实全过程、全学科、全学段育人的教学目标,形成“科科有思政课、人人上思政课”的常态教学氛围,并涌现出宋冰、李昱凤、王阳、李慧等一批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人格正的思政教师。

用心守“根”,关注内心觉醒

记者:提出“根”文化、做“根”教育的初衷是什么?

武亚琴:从词源学的角度来看,“根”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国人“根”的观念是最强烈、最持久、最动人的,它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弘扬中华“根文化”,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根”教育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核心育人思想。做有根的教育,办有魂的学校,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是国师街小学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根”教育体现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与要求。学校也依此把学生发展目标定位为:有健康体、中华根、世界情、智慧脑的现代中国人。

记者:在扎实践行“根”教育,用心守“根”方面,学校做了哪些工作?

武亚琴: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来到国师街小学,我就不断梳理学校文脉,坚定不移地走“根”教育之路。

践行“根”教育,学校以“书道养根、方正为人”为校训,以“做有根的教育,办有味道的学校”为办学目标。抓住源于中华传统的“根”文化,践行五育并举的“根”教育,做好“书道养根”的“根”传承,以“三文(文化、文字、文明)、三色(红色养成教育、绿色生命教育、墨色书法教育)、三品(书品、字品、人品)、三礼(礼貌、礼仪、礼节)教育”为抓手,彰显了“根”教育的丰富内涵,为国师学子夯实了做人和求知的基础。

践行“根”教育,学校明确了“根以载道、根以明德、根以立人”的核心思想,将育人目标定为:以育人之根,育有道德情怀的社会公民;以文化之根,育有中华文化情结和文化素养的中国人;以教育之根,育有高尚灵魂和特长的全能人才;以科学之根,育有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的中国学生;以特色之根,育有国师文化烙印的美好少年;以国家之根,育有国家认同和国际视野的当代学生。

践行“根”教育,学校深化了六项“根”工程:“以生命温暖生命”的家校共育护根工程、“促进专业化成长,关注内心觉醒”的教师发展守根工程、“潜心耕耘,课堂教学生命化”的课堂教学润根工程、“聚焦传统文化,开发多元课程”的校本课程扎根工程、“营造教育文化,创新育人途径”的德育管理育根工程和“有中华文化之根,有同世界丰富交际力”的学生成长养根工程。

与此同时,学校通过精心策划每年的“红领巾因我更鲜红”一年级新生入学礼和六年级“感恩·责任·爱心”少年礼活动,扎实落实“根”教育,通过庄严的仪式感染每一位家长和孩子,见证学生从孩童成长为少年的过程,感受父母、老师的深切之爱,达成“六年扎根,一生绽放”的培养愿景。

践行“根”教育,学校坚持教师的“守根”专业成长,通过“学校教化、科组强化、个体内化”“导师引领、名师研修、课程开发、课题带动”的“三化四模式”,提升教师的研发能力;通过“先学问根、导入定根、探究寻根、展示咏根、拓展延根”五个环节润泽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成长;通过“博爱、博雅、博学、博达”的“四博”要求,展现守根教师的儒雅形象,树立学生的学习典范;通过“练美字、写美文、塑美形、筑美心”“树正气、讲和气、拼底气、养大气”的“四美四气”活动,引导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同心护“根”,以生命温暖生命

记者:家是孩子的第一课堂。“根”教育是如何从学校辐射到家庭的?如何推进家校协同和谐共育?效果如何?

武亚琴:学校成立了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并组建了校级、年级和班级家长委员会,完善组织架构、明晰岗位职责,使之成为联结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纽带,进而凝聚育人合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为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制定了详实而具有可操作性的家校共育计划,实施“家庭教育菜单”,并将家校共育计划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学校发展规划和班主任考核之中。通过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家长培训讲座等形式对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诚邀家长参加校内丰富多彩的教学开放活动。通过“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和学校零距离接触;参加新生入学典礼活动和六年级毕业礼活动,共同感受孩子们的成长,与孩子一同带着感恩和祝福前行。

这些工作的开展,改变了学校和家庭“孤军作战”的尷尬局面,形成了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合力,取得了1+1跃2的教育效果。

张志东:家、校、社、政协同共育是当下共同聚焦的话题,简言之,就是要“举全社会之力办教育”。我们所在的杏花岭区是一个教育大区,科教兴区、崇文重教更是历届区委、区政府的核心目标。对于学校来讲,最为重要的是学校先行,把家长摆在心中,进一步完善家委会的架构与职能,并通过开展思考有效、策划有效、组织有效、实施有效的共育活动,如我们下一步即将推出的“你的眼神”“我知道”等系列活动,将家校协同落到实处,互助共生,让孩子更好地成长。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所在。

落地生“根”,期待花开

记者:学校今后有怎样的发展愿景?

张志东:从校史出发,找到历史原点,传承国师精神,以更开阔的视野和格局发展国师。在今年春季新学期开学典礼的时候,我们国师人也书就了一副对联,可以表达我们的愿景:

国笔如椽,迈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新时代;

师者有道,书就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大篇章!

武亚琴:教育是良心工作,不能让学校和老师浪费孩子成长的每一分钟,我们不能说尽善尽美,但一定尽己所能。下一步工作中,我们有如下规划:一是中心不移,聚焦内涵提升,坚定“根”教育,并实现外延发展和内涵丰盈同步提升;二是重心下移,聚焦自主发展,将学校文化建设由外力推进到师生自主发展;三是运行前移,聚焦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根”教育的目标、制度及评价体系,不断推进“根”教育向纵深发展,努力做有“根”的教育,办有味道的学校。

采访后记:

夙兴夜寐,宵衣旰食。“立足于对生命的敬畏和尊崇,6年扎根,只为绽放一生的精彩。踏实、认真做教育,我们不能懈怠。”武校长和国师人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2022年,国师街小学将迎来建校85周年,同时也是校名更名的周甲之年,全体国师人将永葆教育初心,坚实奋力前行,为打造更高质量的杏花教育而奋斗!

以“根”为基,以梦为马。在教育前行之路上,我们希望发现更多的“国师”,看到每一所学校都成为老百姓信赖的“家门口的好学校”。

猜你喜欢
国师学史党史
学史力行的“三力”与“三行”
跟着习近平学党史
发挥地方志作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纸游党史码上学习
百年大党再出发
知史力行,打开人大履职新局面
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党史篇
不愧为国师
200万,闭门会议,“国师”班农都讲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