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室”筑梦 “匠心”启航

2021-07-08 10:45刘佳琪王美欣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21年5期
关键词:技师水电检修

刘佳琪 王美欣

在明珠集团水电公司(以下简称水电公司),有这样一个水利一线职工匠心筑梦的平台——张振辉首席技师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近三千日夜驰而不息,张振辉首席技师工作室从一株幼苗逐渐成长为参天大树,并仍在持续不断地开“花”结“果”、育木成林……

建章立制  组建生产技术“智囊团”

一人之智有限,众智合力无穷。2013年4月,工作室以1名全国水利行业首席技师(张振辉)为核心,3名技师、2名专业技术负责人为阵容,组建起了水电公司的生产技术“智囊团”。

工作室开启运营后,为充分发挥技师人才的合力优势,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水电公司不断完善组织机构,分设生产技术小组、培训竞赛小组、资金控制小组、档案管理小组。工作室成员实行动态管理,有进有出,明确成员职责,对工作室成员构成、任务和职责、名师带徒、设备管理、考核奖惩以及经费管理等做出明确规定。

“工作室成立后,如何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们探索出了‘一室两项四部模式,依托这个模式,我们建章立制,不断推陈出新,可以说,工作室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担任工作室职工教学导师的马永征这样介绍。

“一室”,即首席技师工作室。为一级管理,建立专业分工管理责任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定期举办技术技能培训,增强创新意识。以工作室为核心,不断向公司输送具有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两项”即三门峡水电厂机组检修项目及外出施工项目。工作室主要围绕水轮发电机组检修项目中的科技攻关、技能竞赛、专业技术培训、标准化检修等开展工作,并将两种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比较,取长补短,总结不同机组的检修经验,推进检修水平的不断提升。“四部”即水电公司的四个部室:机械检修部、电气检修部、机械加工部和施工项目部。以首席技师工作室为中心,将工作开展细化至各部门中,最后将各部门获得的成果汇编成资料在“四部”内开展交流讨论与学习,有效地推动了技能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和技术攻关的进程,很好地发挥了职工培训和技术创新的使命,为公司技能人才队伍水平的持续提升和公司市场业务的不断发展壮大,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们这对师徒可谓是全国闻名了。”作为工作室成员的唐昆、张磊曾在全国水利行业师带徒典型经验交流会暨表彰大会上从全国水利行业众多选手的评选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全国水利行业优秀师徒”称号,这得益于工作室的“导师带徒”管理制度。

众人划桨开大船,工作室所有成绩的背后是水电公司这艘大船扬帆远航的聚力结果。“一室两项四部”工作模式、“导师带徒”制度等一系列创新措施应运而生,最终成为工作室造就技术智囊队伍不竭的动力。

凝心聚力  打造人才培养“孵化器”

“工作室所有成员目标同向、步调一致、共同努力,才会成果不断、人才迭出、影响力越来越大。”张振辉说。

作为一个公司品牌平台,工作室在培养人才思路、技能提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把专业技能人才聚集在一起,更把大家的心也聚集在了一起,以首席技师张振辉为榜样,大家干劲十足。

在工作室的书架上,一本本《铭记》整齐划一地摆放着,这是工作室成员经过不断钻研和探索收获的成果。工作人员笑称:“《铭记》是我们的宝典,每年整理出一本,它让我们减少了技术漏洞,更好地把握技术要领。”翻开《铭记》,里面记录了各项目执行程序、关键质量控制点、危险点、容易犯的错误,并预留了“修改意见和完善内容”,将“知识点”记录在案作为实践的提前预警,避免了很多在生产实践中可能遇见的难题。

研发室中,最夺人眼球的是一人多高的水轮发电机组仿真模型,它能够使职工直观了解水工建筑物、机组各部件整体结构、水能转化为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针对机组中心受力水平调整、盘车的核心技术问题,积极探索制作可独立操作的模型。

“工作室成立后,有了新的攻关方式,不仅助力了项目成熟,更加强了人才技能的宽度、深度和广度,丰富了技能领域,实现了不同工种的互通和相互应用,激发了大家自主研发工具和设备的动手能力。形成了一个集产、学、研、培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机械检修部主任崔岱恒赞叹道。

哪里有问题,培训课堂就开在哪里。“水电公司作为一个水电施工企业,对外项目多,人员分布于大江南北,我们对此还专门建立了网络沟通平台,成员们经常通过微信群等召开碰头会,合力在线上解决技术难题。”崔岱恒介绍,通过微课堂、视频直播等灵活多样的交流培训方式,工作室将学习培训向技术实践转化,将技术攻关触角向各岗位、各项目延伸,全力打造线上线下同步运行的培训人才新模式。

“加入工作室让我受益匪浅,这些年我取得诸多业绩,都和工作室的培训、交流与实践积累息息相关。”工作室成员刘占营感慨道。作为工作室的技师之一,他曾获得三门峡市优秀高技能人才称号。近年来,刘占营坚持钻研创新,取得了诸多业绩,他同团队一道,在西霞院水电站开展机组检修工作的时候,制作的西霞院2号机组叶片无吊点式吊装专用工具,成功获得了中国水利教育协会“五小”成果优秀奖。

刘占营只是因工作室培养而受益的技师之一。自成立以来,工作室已累计开办各类培训班90余期,培训1300余人次,培养出技师7人、高级工13人、中级工15人。通过“师带徒”和“一专多能培训”,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各项专业技术人才也获得了相应的荣誉,先后有10余人荣获“河南省劳动模范”“全国水利技能大奖”“水利部技术能手”“河南省技术能手”“黄委十佳优秀青年”“黄委优秀共产党员”等省部级以上荣誉。这既鼓励了技能人才自身工作和创作的激情,又提升了企业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实现了企业高质量发展和人才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升的双赢,促进了企业良性发展。

传承和培育工匠精神是企业发展最好的“引路標”,更多的一线员工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迅速成长,工作室真正实现了一线工匠精神从“亮一点”到“亮一片”的目标。

攻坚克难 激发技术创新“动力源”

工作室的创新工作,深深地根植于水电公司的生产实践,所有的“金点子”都来自于技师们的“无限创意”。面对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检修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工作室不断发挥技术引领、技术创新作用。它就像是一座创新工厂,将众多的创意、难题吸纳进来,各种方案与想法会在这里激烈地碰撞摩擦,许多不同的意见在“交流、探讨的火焰中”逐渐融为一体。

在工作室操作室,摆满了教学工器具及工作室成员近年来典型的技术改造成果,比如镶套十字钻孔法、环氧砂浆涂抹工艺改进、机组转轮室与尾水锥管不同心焊接等,诸如这样的小改革、小创新不胜枚举。工作室结合生产中遇到的技术性难题,牵头成立技术攻关小组,以技术攻关的形式参与到工作中,多年来获得水利部“五小”成果4项,近3年来共取得科技成果26项、优秀合理化建议6项。

除了小发明、小创造,工作室攻克了多项公司的重点攻关科研项目,水导瓦修复技术攻关、围欄式重载省力盖板研制、自动盘车装置制作安装研究、三门峡 4 号水轮发电机组改造技术攻关和碳化钨喷涂及 ABB IRB4600工业机器人编程攻关项目……工作室成为创新研发的载体。

作为黄河上的水电检修施工企业,多泥沙河流水轮机抗磨蚀问题一直是困扰水电人的难题之一,而执着进取的水电人对于ABB IRB4600工业机器人编程与碳化钨喷涂新技术的掌握、应用、推广,最终让公司掌握了这项技术,攻克了这个巨大的难关。

“我们做这个项目一直不被看好,因为这项技术之前一直应用于航天等高精尖领域,攻关难度高。”崔岱恒告诉记者,在碳化钨喷涂的研究过程中,从供应商到技术公司都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最终,工作室集中技术人员,依靠自身力量,攻坚克难,完成了技术攻关。“我们的员工动手能力强,敢于钻研,有‘滚石上山的工匠精神,在模板、模型、编程等各个方面,一边积极探索,一边同外单位学习交流,不断更新方案,最终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可以说,工作室一直激励着所有人不断进步。”

最终,此项成果不仅在三门峡水电站机组检修和增容改造中成功应用,还在西霞院水电站、葛洲坝机组检修工作中得到了推广,为企业外拓市场提供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020年,我们的一种高转速发电机推力轴承防油雾溢出装置和一种坑口安全围栏两项内容申请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这是工作室集思广益、创新思路的成果!有这样好的开头,相信我们能在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机械加工部主任张林坤动情地说。

举目已是千山绿,宜趁东风扬帆起。从个人的努力,到团队奋斗,再到以工作室模式的推进,张振辉首席技师工作室以搭建员工筑梦平台为纽带,以打造企业创新平台为核心,以引领工匠传承平台为目标,真正将匠心精神深入员工的灵魂,注入员工的血脉,植入员工的精髓,为企业经营生产保驾护航,为企业精神文化传承积蓄能量,在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助推水电公司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猜你喜欢
技师水电检修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空中杂技师
检修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水电:全力消纳富余水电 更重生态环保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维护与检修
论自动化焊接设备的预检修
长江水电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