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经济”赋能社会发展

2021-07-08 09:29许亚岚张军红
经济 2021年1期
关键词:企业家高质量经济

许亚岚 张军红

11月28日,“2020智慧经济发展高峰论坛”在山东淄博举行。此次论坛由《经济》杂志社主办,师董会(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山东赢在前沿教育服务有限公司承办,淄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淄博市投资促进局、恒睿铂松(上海)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源筑佐成集团控股(英国)公众有限公司、杭州市电子商务促进会、中国老子文化研究院上海分院、淄博市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中心等协办。

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季正聚,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原文化部副部长孟晓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王建宇,淄博市委书记江敦涛,《经济》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陈志强,淄博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马晓磊,全国工商联原副秘书长、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忠明,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副会长兼智慧工程研究院常务院长余延庆,师董会(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海平等出席论坛。

智慧经济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淄博市委书记江敦涛在致辞中表示,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世界经济面临深刻调整,智慧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作为支撑,以创新创意创造为核心,显著影响着产业的方向和速度,正逐步成长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淄博正处在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拐点期,老工业城市凤凰涅槃、加速崛起的关键期,在这样的形势下和时间结点上,智慧经济将是淄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是城市发展的关键。

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季正聚表示,问题是时代的先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一些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基建呈现出来,在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智慧经济的作用更加凸显。面对新情况,我们只有科学识变、主动求变,才能精准应变,才能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才能育新机、开新局,赋能高质量发展。

对于企业如何高质量发展?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原文化部副部长孟晓驷表示,企业和企业家需要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不断强化自己的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应该培育战略思維,强化能力,只有看得远,看得准,有卓越的见解,才能够科学地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和事物发展规律;只要抓住了重点就抓住了全局,许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新的局面亦可应运而生。在她看来,创新才是发展的核心内容,如果没有创新,只能称之为增长、叠加,而不是发展。

师董会(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海平也表示,今天的企业家必须走出旧时代,向创新要市场蓝海,向技术研发要核心竞争力,向数字化发展要经营效率,向系统生态要价值赋能。“今天的企业发展核心不是土地、劳动力、设备能源和资金,而是企业家的智慧。”他认为,企业家要学会用对需求的嗅觉、对产品的理解、对流程的优化和对他人的赋能来创造价值;要走出所有靠信息不对称、渠道垄断、地域区隔来盈利的模式,要靠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环节效率来盈利;要从“山寨”思维和存量市场里走出来,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学会在新的增量市场里掌舵。

在全国工商联原副秘书长、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忠明看来,新格局下,民营企业发展主要有四个新机遇。一是大健康产业,大健康的外延非常广泛,包括衣食住行,每一种生活方式都跟健康有关联。二是养老产业,50后、60后是消费生力军、旅游休闲主力军,他们有一定的消费水平,又普遍对机构养老有现实需求。民政局数据显示,全国共有4.23万个养老机构,远远满足不了当前需求,养老产业发展空间非常大。三是基层建设,现在更多资源在向乡村、城乡基层覆盖,这是增进人民福祉、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也是民间资本、民营经济长袖善舞的大舞台。四是海南岛免税经济,海南体现的是我们更高水平的改革,其核心功能是旅游消费中心,免税经济也由此蓬勃兴起。

科技成果转化要以需求为导向

在智慧经济的引导下,如何促进产业赋能、推动转型升级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企业转型升级应该打破传统的生产模式,引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推动企业进行变革。”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副会长兼智慧工程研究院常务院长余延庆表示,一方面,企业要改变高投入、低产出、高能耗的现象,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水平;另一方面,要改变结构,用高科技手段从一产向二产、三产逐步发展。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创新驱动的需求更加迫切。”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表示,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凸显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加速演进强调技术创新的主动权。

“中国经济已经告别了野蛮生长的时代,进入了精益发展的时代,简单复制不再是企业的送分题,创新也不再是企业的附加题。”恒松资本创始人兼CEO娄刚认为,人类即将告别工业经济时代,迎来数字经济时代。在信息时代,市场格局的变化和产业的迭代速度是以前工业时代的几何量级。“以前做企业靠的是胆,是资源;现在做企业靠的是细,是专业,是专注,是恒心。企业需要集中资源、集中模式,拿下细分市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王建宇表示,科学家要和企业家交朋友,融合起来才能把产业做好。“科技成果产业化想得很美好,但其实并不容易,要做好产学研相结合。传统转化模式是产品和技术先进入市场,获得利润后企业家再来投资,而最佳模式是技术还在实验室时就应该瞄准市场,达到企业家和科学家‘1+1>2的效果。”

“在把创新成果转化成为产品的过程中,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即产品是不是用户需要的。”中国自动化集团总裁周政强表示,打造一个好产品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不仅要有社会需求,还要有供应链,“有产品没有环境肯定是不行的,有了产品,有了行业,供应链生态没有建立好,赋能恐怕也不能做到”。

“科学技术可以改变世界。虽然资本不可以改变世界,但资本可以加快科技进步的硕果。”优美时尚科技集团董事长、软银中国原董事总经理冯正明认为,企业面临变革创新时,最重要的就是自身定位。站在国有资本的角度讲,也许新技术、核电、大风能、区块链、量子科技是很合适的领域,但是从民营资本、民营企业家的角度讲就不合适。他建议,民营资本要避免与垄断企业竞争,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创业者,一定要明白自己的定位,定位准确了,走的路就会比较长远。

深圳市东方富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程厚博称,以科学技术创新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产业转型升级,逆全球化、新冠肺炎疫情也让世界格局和产业链发生了很大变化。而变革中最需要的是人才,我国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这是独一无二的红利。

企业要有国际视野提升国际定位

企业要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源筑佐成董事长徐莉华对《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称,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还是人才建设,从企业本身来说,企业家、整个高管团队以及研发团队观念上的改变,才能让企业有一个高质量的发展。“关键点在于先解决人的观念问题,国家大的政策和方向是非常正确的,因此,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信心,要相信企業自身的能力。”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专家、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贾云峰向《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表示,推动经济转型以及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在于“三观”转变。第一,转变资源观,现有资源要可以和市场对接;第二,转变产业观,目前来讲,产业可能最终会指向大健康等领域;第三,转变运营观,过去大多是投行思维,一种是快速赚钱走人,一种是长期投入,不确定什么时候能收益,“现在产业管理者核心要有运营思维,什么时候受益,什么时候退出,什么时候加磅都要有完整的产业逻辑和盈利模式”。

另外,贾云峰还认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第一是高,得有高度:高水平、高思路、高端站位、高科技赋能等;第二得有质,是深度;第三是量,是力度。有了高端定位,有了质的变化,最后有规模化生产才能形成示范效应。“这才是产业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此外,还要提高我们企业的定位。陈劲在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全球市场中,我们要提高产业附加值的地位,特别是要进一步提升我国各类产业包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要有世界眼光,用开放的视野去发展。另外,我国新科技、高新技术产业比较活跃,企业只要抓住“十四五”期间现代化强国建设中的新机会,发挥企业家创新有为的精神,“对于2021年整体的经济形势还是比较看好的”。

当然,企业自身还是要先解决生存问题,“先生存才能发展,然后再谈创新”。徐莉华认为,“企业在提升创新能力上也并不是直接改头换面,而是在做好主业的基础上进行提升。”

娄刚也建议,企业家不要贸然去跨越市场经营,“我不觉得寻找新的市场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能够跨界‘打劫的毕竟是少数人”。他对《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表示,企业创新的核心要义是要形成新能力,把现有的客户经营好,挖掘现有客户未满足的潜在需求,通过新技术、新管理、新手段形成新模式去服务客户,形成更强的依赖度和满意度,这是企业要用心去思考的问题。

新时代企业家如何站上C位

“在中国,企业发展有三个逻辑,一是政治逻辑,二是经济逻辑,三是专业逻辑。”贾云峰表示,政治逻辑是企业要关注国家相关政策,顶天立地去思考,很多政策实际上是给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导向需求;经济思维并不单纯是市场思维,除了把规模做大,更大的问题是如何在规模中健康发展;专业逻辑是对于企业家来说的,企业要想发展,企业家一定得静下心、低下身段去学习成熟市场的做法,从不同发展历程中找到专业团队合作,遇到问题才知道如何应对。

如今,企业创新面临的最大的困难,娄刚告诉记者,是企业家的创新意识以及对创新的认知还不足。“企业创新和国家科技发展水平是不对等的,虽然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其实中国在应用科技上并不落后。”企业家创新意识和认知不足,学习、交流和试错就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此外,徐莉华表示,很多企业本身的资金流动有困难,在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和人才引进上是有一定难度的。

娄刚也表示,创新是需要资本的,一个项目创新失败就可能血本无归,负债率较高的企业不适合创新,需要风险资本和股权资本的介入。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目前的科技成果转换率还比较低。王建宇向《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称,一项新技术的研发,也许在实验室试验几次就能出成果,但产品最后是要流向市场、提供给千家万户使用的。在之后的生产中,卖的越多,问题可能会越大,从技术转化到老百姓真正可以使用的产品,这个过程很长、难度很大,需要在市场里不断改进。

企业家和科学家也存在思想上的鸿沟。王建宇告诉《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企业家更多的是希望转化成果很快能变成经济效益,然而一项新技术虽然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但转化成产品需要很大的投入,特别是越到后期投入越大。

“资本市场造就新的转化模式。”王建宇称,目前来看,很多新成果,特别是在创业板、科创板上市的企业,虽然销售很低,有的还在亏损,但现在的社会资本更愿意去买明天。

“科技能够改变世界,而资本能够加快科技进步的速度。”冯正明向《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说道,如果没有资本的支持,科技进步速度慢了,也许新的技术就淘汰了。“企业要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结合国家宏观需要,根据自己所处的细分行业来定位改造,这样比较切合实际。”

猜你喜欢
企业家高质量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
从打工妹到女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