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喜欢在庭院种哪些树

2021-07-09 08:28倪方六
人民周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大槐树晒干槐树

倪方六

据古籍记载,槐、柳、榆和梧桐最受古人青睐。这些树木不仅很常见,且都非名贵树种,为什么古人特别喜欢呢?原来它们都有特别的象征,都是古人眼里的吉祥树。

槐树在先秦时已被官方选为绿化树种

俗话说:“门前有槐,升官发财。”古人为图吉利,不论是官宦门第,还是普通人家,庭院附近总少不了槐树。从栽植历史来看,早在先秦时槐树已是被官方选定的绿化树种之一。据《周礼·秋官》“朝士”条,周王的庭院有“左九棘”“右九棘”“面三槐”的说法。

槐树还是后世皇家宫苑内必植之树,故槐树又有“宫槐”的别称。此外,衙门、学校、街巷也都喜欢栽植槐树。西汉时,人们称政府机构为“槐衙”,称读书人聚集的会市为“槐市”,就是因为那里遍植槐树。

在唐朝,应试举子落第了往往也不离开长安,在槐树花开的时节,常常将新作投给相关主考官,以求荐拔。明初,朝廷将山西人口大规模移往全国各地,出发地点是洪洞县一株大槐树下,故民谚云:“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槐树也从此成为中华民族“寻根文化”的符号。

柳树在东汉时被视为祛病消灾之神树

在中国原产树木中,柳树是阳春三月最夺风景的树木。“柳暗花明”“桃红柳绿”这类歌咏春天的词语中,总少不了“柳”。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咏柳》,浓缩了古人对柳树的全部喜爱之情。

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柳树成为民间吉祥之物。南北朝时,民间已出现了门前插柳的风俗。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正月旦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唐宋时,清明节“插柳”“折柳”“戴柳圈”的风俗已形成,皇家甚至将其当成一件大事来办。当时唐朝都城广植柳树,所以到暮春时节,长安城内外柳絮飞舞。

在北宋的都城汴京,柳树的数量也远远多于槐树。张择端所繪的《清明上河图》中,大大小小的树木约有170多棵,其中柳树占了大多数。

榆树是古代最具救荒功能之树种

榆树在先秦时已广泛栽植。《诗经·唐风》中的《山有枢》诗里即提到榆树:“山有枢,隰(xí)有榆。”榆树之所以能赢得古人青睐,概因它是一种“活命树”。

榆树的皮、根、叶、花均可食用,荒年可以当粮吃,青黄不接的春荒之际,榆树的价值便显现出来。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称:“荒岁,农人取皮为粉,食之当粮,不损人。”

明朱橚《救荒本草》记载了榆树“救饥”之法:“采肥嫩榆叶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其榆钱煮糜羹食佳,但令人多睡。或焯过,晒干备用。或为酱,皆可食。榆皮刮去其上干燥皴涩者,取中间软嫩皮锉碎,晒干,炒焙极干,捣磨为面,拌糠籺(粗糠)草末蒸食,取其滑泽易食。”

猜你喜欢
大槐树晒干槐树
我与槐树
大槐树寻根
大槐树
大槐树
门前的大槐树
某个相同的早晨
爱你,感谢你
槐树花开
晒干了
丢了一棵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