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果袋对凉山州‘红阳’猕猴桃品质的影响

2021-07-10 01:30王凤屏李志超
热带农业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红阳果形凉山州

王凤屏,李志超,李 培

(凉山彝族自治州林业草原科学研究院,四川西昌615000)

‘红阳’猕猴桃是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育成的世界上首个黄肉红心猕猴桃新品种,因其特有的颜色和良好的风味品质在市场上深受欢迎[1]。1999 年、2009 年、2011 年凉山州西昌市分别从四川苍溪引入红阳猕猴桃试种获得成功,观测结果显示,其可溶性固形物高达19.44%~20.20%,品质佳,口感好,在凉山州表现优异,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2]。

凉山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干湿两季分明,为红阳猕猴桃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海拔高,日照充足,冬春季干旱风大,夏秋季高温炎热。红阳猕猴桃果皮薄,春季幼果易遭日灼形成日灼果,受大风影响形成风斑;采收期遇干热风,果实萎蔫,含糖量升高,易被果实蝇侵害,软腐病大量发生,导致果实商品性及贮藏品质受影响,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此,提高红阳猕猴桃果实品质及贮藏性对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果实套袋技术可使果皮色泽鲜艳,成熟度一致,减少病虫害侵染,降低农药污染等,在苹果、梨、葡萄等生产中被广泛应用,对提高果实外观品质及商品果率起到了较好的效果[3-6]。国内外对猕猴桃套袋技术亦做了众多研究探索。马超等[7]研究发现,不同层数、不同颜色及材质的果袋对猕猴桃采摘品质和贮藏性的影响不尽相同;王井田等[8]研究表明,适时套袋可以降低‘徐香’猕猴桃发病率,提高果实品质。但在凉山州套袋技术对红阳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尚未见系统报道。为此,笔者于2018-2019 年就不同果袋对红阳猕猴桃采后品质的影响开展试验,以期为凉山州猕猴桃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供试材料为红心猕猴桃‘红阳’,栽植于西昌市西溪乡牛郎村,试验树为长势中庸的9年生成年树。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3 个处理,A 处理和B 处理果实套袋,对照(CK)不套袋。A 处理为普通猕猴桃袋,单层浅黄色平纹纸,规格为165 mm×115 mm;B 处理为梨子袋,双层袋,外层为黄色,内层黑色,规格为160 mm×198 mm。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每个处理重复10 次。试验于坐果后30 d 进行套袋。选择果形端正、发育一致、无病虫害的果实进行套袋,每个果实套1 个袋。套袋前喷洒一次杀菌剂,预防各种病菌的发生。套袋时小心避免对果柄造成人为机械损伤,并注意使幼果处在果袋的中央部位呈悬空状态。

果实成熟后连同果袋一起采摘。采摘后去袋,每个处理选取长势均匀的100 个果进行标记,运回室内进行相关指标测定。

1.3 观测内容及测定方法

1.3.1 果形外观品质

果实采摘后,组织5人评审小组对每处理100个果实中的病虫果、日灼果、机械伤果进行观察统计。参照韩飞等的方法,略有改动[9]。

1.3.2 单果重及果形指数

采收后选择50 个长势均匀的果实进行单果重及果径测量。单果重采用精度0.01 g 电子天平称量,取平均值。果径(纵径和横径)采用精度为0.1 mm 的游标卡尺进行测量,计算果形指数。

1.3.3 果实营养品质

测量单果重及果径后,从中各随机选取10 个果实进行可溶性固形物及干物质含量的测定。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PAL-1 数显糖度仪进行测量。

干物质含量:称鲜重记录后,整果切片放入烘箱105℃杀青30 min,80℃烘干至恒重,采用精度0.01 g 电子天平称量干物质重,计算每100 g 鲜重的干物质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套袋对红阳猕猴桃果实外观品质及病虫害的影响

从表1 可以看出,相比对照CK,套袋处理均可显著降低猕猴桃日灼果、机械伤果比率,提高果实外观品质,处理B 效果优于处理A,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表1 不同套袋红阳猕猴桃外观品质及病虫害比较 %

从2018、2019 两年试验数据来看,套袋还能有效防止果实蝇为害,显著降低软腐病等病害发病率,A、B 处理套袋后果实病虫害发生率均为0,效果显著。

2.2 不同套袋对红阳猕猴桃果形指数及单果重的影响

从试验结果(表2)可以看出,套袋后猕猴桃单果重有所提高,2018 年的数据表现为A、B 两个处理单果重显著高于对照,但A、B 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019 年数据表现为A>B>CK,A 处理和对照间差异显著,A、B 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红阳猕猴桃果形为长圆柱形,从表2 中的2018、2019 两年数据可看出,处理A 套单层袋对猕猴桃果形影响不大,保持了果实的原始形状;而处理B 套外黄内黑双层袋后,2018 年数据显示果实横径显著增大,2019 年则果实纵径显著减小,果实变为短圆柱形。

表2 不同套袋红阳猕猴桃果形指数及单果重

2.3 不同套袋对红阳猕猴桃果实营养品质的影响

从图1、图2 两年的数据可以看出,套袋对红阳猕猴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干物质含量的影响类似,表现出抑制果实营养物质积累的趋势,但处理A 套单层袋后与CK 相比,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干物质含量略有降低,变化不显著;而处理B 套外黄内黑双层袋后,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干物质含量大幅降低,与CK 相比,变化显著。

图1 不同套袋红阳猕猴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较

图2 不同套袋红阳猕猴桃果实干物质含量比较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观察了两种不同颜色、材质及层数的果袋套袋对红阳猕猴桃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及单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处理均能在不同程度上改善猕猴桃外观品质,提高单果重,减少果实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但套袋也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及干物质含量,单层果袋影响不大,外黄内黑双层袋显著抑制了果实营养物质积累。

红阳猕猴桃果实皮薄,表面茸毛少,套袋能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果实表面以及大风吹刮造成灼伤、擦伤和果面颜色不均匀,保证果实外观色泽新鲜[7,9-10],提高果实商品性。此外,套袋还通过物理途径减少了病虫害侵染,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了果实安全性。曾祥碧等[11]发现,‘贵长’猕猴桃套袋后单果重提高,本试验研究结果证实了这一点,且单层袋处理要优于内黑外黄双层袋。有研究发现,红阳和‘海沃德’猕猴桃套袋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12-13],本试验结果相同,但也有人发现‘贵长’猕猴桃套袋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是上升的[11]。说明套袋时间,果袋颜色、层数、材质,以及果实品种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较大。

综上,针对凉山州猕猴桃产区在生长期风害、日灼严重的现状,果实套袋技术能显著改善气候环境对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降低病虫害的发生,但套内黑外黄双层果袋会改变果实原有形状、降低果实营养品质,不建议使用;套单层黄色果袋对果实营养品质影响不大,可应用于本地猕猴桃高效优质安全栽培。

猜你喜欢
红阳果形凉山州
凉山州创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机器视觉的芒果果形评价方法研究
凉山州果叶兼用桑间套作马铃薯技术
宁夏地区越冬茬设施番茄产量与品质分析
凉山州: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的时代答卷
高产油茶夏旱期不同经营措施对其果形生长的影响
凉山彝区贫困农村基层治理创新实践与探索
危险的阳台
被困电梯
工地不是游乐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