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水超基性岩蚀变带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2021-07-10 08:57
铁道建筑技术 2021年5期
关键词:富水掌子面钢架

李 飞

(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辽宁辽阳 111000)

1 工程概况

安定隧道位于南溪河站~墨江站区间,处于滇西南地区哀牢山脉,属于构造剥蚀中低山地貌,受构造侵蚀作用,地形起伏大,地表沟谷纵横,十分发育[1]。安定隧道是全线最长隧道,全长17 476 m,为单面上坡,除进口段1.2 km位于曲线外,其余地段均为直线。洞身主要穿越3套地层。一是三叠系路马组(T3lm)以砂岩、泥岩为主;二是志留系中下统(S1-2)以页岩、炭质板岩、炭质泥岩为主。三是燕山期侵入()超基性岩及断层角砾(Fbr)。全隧发育断层20条、向斜2条。

2 侵入岩类型及施工难点分析

2.1 富水地段侵入岩

该段揭示岩性为超基性岩(橄榄岩)和泥岩,橄榄岩为橄榄色,粗粒结构,含黑色云母片,块状构造,受构造影响岩体破碎,呈碎块、角砾状,部分呈块状结构;泥岩为灰绿色,呈土块状,粘性强、表面光滑,用手可搓成条,遇水极易软化变形,主要分布于左侧和右侧拱部开挖轮廓线附近[2]。围岩整体强度低,软弱,自稳性差,呈角砾、碎石状松散富水结构,开挖易坍塌或大变形。拱部脱空,初期支护收敛变形明显。具体形态见图1。

图1 富水地段的侵入岩

2.2 侵入岩与砂岩接触带

安定隧道九甲安定断裂处埋深350 m,小里程端为三叠系地层,以砂岩、泥岩为主,围岩相对隔水;大里程为燕山期超基性岩地层[3],以蚀变的橄榄岩、蛇纹岩为主,软弱富水;在施工至此断裂带时,出现承压水,水压大于2 MPa,水平射距超过30 m。通过流量计显示水流量达1 800m3/h,水质浑浊,含泥沙量大。图2为承压水喷出时照片。

图2 承压水通过超前钻孔喷出

2.3 难点分析

断层破碎带发育,断层与断层、断层与向斜交叉相汇,受地质构造影响围岩富水、软弱、破碎、稳定性差,掌子面开挖后溜塌、涌水、涌泥现象明显,危险性大;初期支护难封闭且时间长,初支封闭后变形控制难度大;钢架出现扭曲、折断、错位断开、初支开裂掉块、侵限等现象,造成初支拆换,现场施工缓慢,工期要求难以满足。

3 关键施工技术

3.1 多种方式的超前地质预报措施

采用TSP、瞬变电磁、雷达、超前水平钻孔、加深炮孔、地质素描等多种超前地质预报进行综合判识[4],最终由专业地质人员形成综合报告,判断前方围岩的情况,根据预判围岩情况制定针对性支护措施。

3.2 超前支护施工

施作φ76超前管棚+φ42小导管密排施工的预加固措施,保证围岩的稳定性,管棚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3 m,小导管搭接长度不小于1.5 m,钻孔由中间向两边,跳孔施工,注浆由两边向中间施作[5]。

3.3 微台阶法施工

微台阶施工工法,将整个断面分为三级台阶,每级台阶长度控制在5 m左右,台阶高度控制在3.5 m以内,利用台阶形成的高差,使得隧道内的空间得到充分利用。仰拱初期支护紧跟下台阶,使初期支护在最短时间内封闭成环。大大提高了开挖支护作业效率、降低了开挖支护与仰拱、二衬的施工干扰,减少围岩的收敛、沉降变形。上台阶开挖后将渣土扒至下台阶,后上台阶立钢架与下台阶出渣同时进行,下台阶立钢架与上台阶超前支护同步施工,上下台阶形成平行作业,实现了快挖、快支和快速封闭成环[6]。使得软弱围岩隧道实现快挖、快支、快封闭,不仅能够有效抑制工艺性变形、最大限度减少结构性变形,而且还能大幅提升软岩隧道的施工工效,取得较好施工效果。图3为微台阶法施工纵断面图。

图3 微台阶法施工纵断面图

3.4 喷射混凝土封闭掌子面

蛇纹岩地段和蚀变带富水地段,掌子面开挖完毕后极易溜塌。为了保证掌子面在有效的工作时间内保持稳定,采用喷射混凝土进行封闭掌子面,来延长围岩的自稳时间;利用有效的稳定时间,对初支进行快速封闭,减少溜坍事故发生,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安全[7]。

3.5 双层钢架跳段锁定、等刚度初期支护参数优化

为控制好初支的收敛、沉降,避免出现初支侵限,也避免出现初支变形后进行增加套拱加强支护,再进行拆卸;施工期间采用双层钢架(全环 25b+20b型钢钢架)强支护跳段锁定来保证软岩地段的初支稳定性(见图4)。第二层钢架在上台阶完成架设,与第一层初支间距控制在5 m范围内。有效控制了围岩的收敛、沉降,避免出现初支侵限拆换[8]。

图4 双层钢架加强支护

钢架间距根据开挖进尺及时调整,保证钢架密贴掌子面,延长掌子面的稳定时间,缩短循环时间,加快施工进度。

3.6 φ76大锁脚可有效控制收敛

软岩地段初期支护极易收敛,收敛后初支跟随下沉,造成初支侵限。为避免初支收敛过大,采用大型号锁脚锚管进行控制初支变形(将原设计4.5 m长φ42锁脚锚管调整为5~6 m长φ76钢管);初支的收敛、沉降变形,得到了明显的控制[9]。

3.7 加大预留变形量

为了避免初支变形,造成侵限换拱,我们采取了多种联合方法治理,其中加大预留变形量,延长变形时间,就是其中一项,预留充足的变形空间和变形时间。现场实际施工时根据围岩变形情况预留量调整到30~70 cm不等。

3.8 应力值的测设

针对可收缩钢架、双层钢拱架、锚杆等支护措施的特点和适应性,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支护结构形式的受力特征,分析初期支护刚度、厚度、锚杆长度及布置方式、钢拱架刚度及间距对围岩变形和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侵入岩蚀变带围岩-支护体系相互作用力学模型,研究隧道结构荷载分布形式及受力模式[10];分析二衬结构应力、应变规律,探明衬砌结构应力传递过程中裂纹产生和发展规律,确定衬砌结构受力特征、破坏模式及极限承载力,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各项目监测频率见表1,优化二衬结构参数。形成大变形地段合理支护结构体系。图5为隧道横断面测点布置。

图5 隧道横断面测点布置

表1 各项目监测频率

3.9 监控量测

监控量测点纵向间距3~5 m,每个断面埋设5个监控量测标,通过监控量测数据反映围岩变形情况,与应力值进行对比。针对应力值大、监控量测变形明显部位制定支护方案进行加强处理[11]。

3.10 分水降压与辅助坑道风险防范

由于隧道施工中地下水十分发育,围岩软弱,初支变形严重,且隧道施工大部分为反坡段,掌子面受水浸泡后软塑现象十分明显,造成掌子面溜塌、变形现象频繁发生,带水作业十分困难,为后期施工增加了很大难度,造成施工效率极低。为了有效提高隧道内的施工效率,通过平行导坑进行分水降压,平行导坑采用单车道5 m×6 m曲墙式断面,与正洞之间距离大于30 m,加以辅助坑道进行风险防范,有效保证了施工掌子面的安全,也大大提高正洞掌子面施工效率[12]。

4 结束语

本文以实际工程为背景,通过改变施工工法,加强监测,喷射混凝土封闭掌子面、超前管棚、大锁脚、双层钢架跳段锁定、等刚度初期支护参数优化、加大预留沉降量、分水降压与辅助坑道风险防范等多项技术综合应用,成功解决了隧道在超基性岩蚀变后,遇水软塑难施工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为同类地质条件的地下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富水掌子面钢架
隧道掌子面超前锚杆连续交替式布设方案研究*
时速150公里的“肉包铁”! 看北京冬奥会上的“极限”运动
中国钢架雪车队备战北京冬奥会
富水粉细砂岩隧道涌水涌砂处理技术研究
富水砂卵石地层RATSB组合式盾构接收技术研究
高风险富水隧道施工技术经济分析
不同防排水模式对富水隧道衬砌的影响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钢架雪车项目文化交流研究
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应用技术研究
软弱围岩掌子面挤出变形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