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发展现状及演进路径:基于文献计量的综述与建议

2021-07-11 08:26朱文涛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热点公共卫生期刊

姜 卉,朱文涛

(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科学学院,北京 100049)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的是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共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重大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近20 年来,中国经历了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些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威胁了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损害了人民的身体健康、阻碍了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这些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生产、生活对自然的过度攫取、生态环境的恶化、生物恐怖袭击甚至生物战争等对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与核心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同时指出将“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2]。而这一切,均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作为依托。了解并掌握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及研究热点等问题,可以更好的为建设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与核心能力,提升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提供某种程度上的方向性引导。

文献计量是一种可以全面地分析某一学科领域的现状、研究热点、发展趋势等问题的研究方法。当前,有学者采用文献计量方法从不同视角开展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研究。李燕凌等[3]对突发动物疫情公共卫生事件的脉络和热点进行分析,提出了该领域的五大研究主题;Yi 等[4]通过文献计量分析了1977—2014 年埃博拉病毒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Sweileh[5]分析了自然灾害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联系,并确定了聚焦这一议题的主要研究国家和研究热点领域;王雪等[6]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WoS 数据库和CNKI 数据库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国内外埃博拉病毒的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张凌等[7]利用ucinet 软件对中国公共卫生政策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利用CiteSpace 软件分析了国外卫生政策现状,为我国公共卫生政策发展提供了相关指导。魏莉莉等[8]通过PubMed、WoS、CNKI 等多个数据库,分析了农村卫生服务质量及其评估机制,研究发现针对该类研究目前还缺少系统性的研究,因此可以加强农村卫生服务质量跟踪、评估及监管机制研究,从而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质量。韩朝升等[9]以CNKI 数据库中2009—2018 年医疗卫生支出相关的论文为数据,利用CiteSpace 软件分析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研究团队,并给出了医疗卫生领域的两个发展阶段。这些研究选择的视角通常聚焦于某一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某一专项研究,得出的结论有利于学者或业界人士掌握该领域的发展脉络与趋势。但在当前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提升刻不容缓之机,急需将文献计量研究的视角放在更阔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领域。本文将梳理国际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一研究领域近十年来的知识基础、演进路径、研究热点与新兴热点,以期为我国夯实这一领域的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提供方向上的参考。

1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1.1 研究方法

采用科学知识图谱对挖掘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科学知识图谱通过图表等可视化的形式,将科学知识展现在所有人面前,改变了过去只有特定领域的专家学者才能了解自己领域内的知识这一状况[10],能够将知识的分布情况、研究热点、演化过程、发展趋势等以图的形式展现[11]。在科学知识图谱领域有着很多软件可供研究者使用,其中CiteSpace软件是一款学术界使用较多的知识图谱软件,该软件由陈超美博士开发,是一款数据和信息可视化软件[12],可以将识别的学科热点、知识基础、发展脉络以科学图谱的形式直观的表达[13]。目前CiteSpace 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领域,如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14],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种交叉学科中的应用研究较少。本文采用CiteSpace.5.5.R2 来对挖掘到的文献进行文献共被引分析、聚类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以探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一领域的知识基础、演进路径、研究热点与新兴热点。

1.2 数据处理

本文以Web of Science(简称WoS)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WoS 数据库是全球公认的权威数据库,被该数据库收纳的文章代表着领域内较高水平[15]。在WoS 核心数据库中分别以“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public health emergency”“emergency public health events”为主题,选取时间切片为2010—2019 年的10 年内数据进行检索,检索得到6 398 篇文献。人工删除会议通知等不相关文献,最后得到5 412 篇有效文献,将其保存为纯文本格式作为数据。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研究的整体分析

2.1 发文量分析

按发表年度对5 412 篇有效文献进行了归类分析,绘制了公共卫生事件领域文献发文量曲线及发文趋势线,如图1 所示。由图1 可以看出,10 年来公共卫生事件领域发文数量整体来说呈现上升的趋势。在2010—2011 年、2016—2017 年、2018—2019年这3 个时间区间内,该领域的发文数量有所下降,而 在2013—2014 年、2015—2016 年 和2017—2018年这3 个时间区间内,该领域的发文数量上升较多,对比同期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2010 年甲型H1N1大范围的传播,2014 年西非埃博拉病毒逐渐失控,2016 年寨卡病毒在巴西境内大范围传播,2018 年埃博拉在刚果共和国爆发。这表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会对本领域的研究成果产生正向促进效应,在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期间,学者对该领域研究较多,疫情结束后,热度会有所下降。这一方面是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催生了对科学研究的广泛需求,以期确定病毒的毒株;确定病毒的溯源结果;揭示病毒扩散、传播的途径与机理;制定国家、地方、社区及个体的应对策略等。以2020 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很多学者就做出了相关研究,Chan 等[16]就通过对深圳有武汉旅游史的一家七口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给出了新冠病毒具有人传人的明确结论;Zhu 等[17]确定了新冠肺炎的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与SRAS 冠状病毒和中东呼吸症冠状病毒有着相似的结构;钟南山团队利用机器学习预测了中国新冠肺炎的患病总人数及疫情平息时间,并指出了国家强有力的管控是抑制病毒传播的重要因素[18];这些珍贵的研究给抗疫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演化、防控为学者提供了珍贵的研究素材与数据,这吸引了相关领域的更多学者开展研究工作。两方面共同作用,产生合力,使得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会有较大幅度的攀升。

图1 2010—2019 年突发公共卫生领域发文量统计

2.2 核心国家(地区)分析

对5412 篇有效文献按作者所属国家进行了归类分析,统计出10 年来累积发文量占总发文量80%的核心国家(地区),结果如表1 所示。发文量最多的3 个国家分别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其中美国的发文总量占据了总发文量的52.11%,是第二名英国的5.68 倍,由此可见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领域,美国是毫无争议地遥遥领先。中国发文量排名第5,但是发文量仅占总发文量的5.59%,不及美国发文量的11%,比第二名英国也少了接近1 倍的发文量。由此推断我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域的研究成果,尚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表1 2010—2019 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域核心国家(地区)发文量统计

2.3 期刊共被引分析

期刊是论文的载体,权威的期刊会吸引更严谨更具创新性的论文,通过期刊共被引分析可以推断出该领域的权威期刊[19]。通过CiteSpace 软件对2010—2019 年10 年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突发公共卫生领域期刊共被引图谱,如图2 所示。再选取被引量排名前10 的期刊绘制期刊被引频次排名表,如表2 所示。

图2 2010—2019 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领域期刊共被引图谱

表2 2010—2019 年突发公共卫生领域期刊排名表

图2 圆环深色部分代表节点的中介中心性,深色圆环部分越大代表该期刊中介中心性值越高,重要程度越高,间接反映期刊越权威,更容易被学术界认可。由图2 可以看出,《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美国医学会杂志,以下简称JAMA)的中介中心性最高,可以判断该期刊是该领域最权威的期刊,但是其被引频次并不是第1,而是第3,如表2 所示。由此可见,判断权威期刊的时候,不能只看被引频次,而应该将被引频次与中介中心性结合在一起判断。通过表2 可以看出JAMA 的中介中心性为1.53,位居第1,中介中心性第2 和第3 的分别是《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新英格兰医学期刊)、《Annals of Emergency Medicine》(急诊医学年鉴)。被引频次排名前三的期刊分别为《Lancet》(柳叶刀)、《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JAMA》,均为医学界顶刊。

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趋势与热点分析

3.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域的文献共被引分析

两篇文献同时出现在第三篇文献中就是文献共被引,同时出现1 次,记为1 次,次数越多说明这两篇文献在学科领域越重要。科研文献的共被引分析可以清晰的分析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与研究热点,因为对于学科领域来说,引用的论文与自身研究有着密切关系,当某几篇论文被该学科学者多次引用,那么就可以判断这几篇文章在该学科领域的重要性,这些文章中提出的理论可以作为该学科领域的奠基石。

3.1.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领域的知识基础

将节点类型选择“文献(reference)”,阈值选择为top 50,剪枝方法选择Pathfinder、Pruning sliced networks 和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再利用CiteSpace 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节点数为869,边为1 555 的可视化网络。对网络进行聚类分析,其模块化(modularity)的Q值为0.902 5,平均轮廓(Mean Silhouette),也称S 值,为0.4242。根据陈超美的研究表明,Q>0.3 就可以认为结果是显著的,S>0.7 说明聚类标签具有高度可信性。本图总的S 值虽然小于0.7,但是只需选择S>0.7 的聚类模块就可以认为具有高度可信性[20],最后选择所有S 值大于0.7 的聚类标签进行分析。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我们的网络具有显著性,选择研究的聚类标签具有高度可信性。以LLR 算法进行聚类,keyword 命名聚类标签,最后得到文献共被引聚类图谱,如图3 所示。

图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文献共被引聚类分析结果

图3 表明,当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研究从共被引聚类分析的角度,可概分为三大知识域,分别为#0zika virus(寨卡病毒),#1 emergency mass critical care(紧急大规模重症监护)和#2 surveillance(监测),其中标签#1 和标签#2 距离较接近,反映这两个领域研究联系比较密切。最大的聚类标签为#0zika virus,反映该领域在新型病毒研究方面的侧重,同时也反应出新型病毒的棘手,才会有在该领域投入更多的关注。#0 zika virus 标签旁有一个#15ebola(埃博拉),两者非常接近,因为两者都是引发重大疫情的病毒,相关研究问题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在聚类图谱中会显示两者距离特别接近。

通过CiteSpace 软件对标签#0 zika virus 进行引文关键词分析,发现#0 zika virus 的研究主要为寨卡病毒传染的Immunoassay(免疫测定)、transmission prediction(传播预测)、epidemic situation introduction(疫情介绍)等方面,引用最多的文献为Cao-Lormeau 等人在期刊《the Lancet》发表的论文,该文分析了寨卡病毒与吉兰巴雷综合征之间的联系[21]。这说明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域,当出现新病毒引起的大规模疫情时,学者们一个主要的研究关注点是研究病毒的结构,通过基因测序方式判断病毒种类,后对其传播方式进行分析,并且分析病毒会不会导致某些疾病。标签#1 为紧急大规模重症监护(emergency mass critical care),该类标签的主要关键词为critical care(急救护理)、legal protections(法律保护)、community preparedness(社区准备)、emergency preparedness(应急准备)等,该聚类的关键词主要描述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前后,从应急准备与急救护理等方面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的是为了预防与消减病毒带来的疫情及其不良后果。标签#2 为监测(surveillance),主要关键词为epidemiology(流行病学)、poisson regression(泊松回归)、pandemic vaccination(流感疫苗接种)、control charts surveillance(控制图监测)、simulated cases(模拟病例)、syndromic surveillance(症状监测)等。该类标签主要聚焦于对流行性传染病的监控。通过对排名前三的聚类标签进行引文关键词分析,发现突发公共卫生领域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对病毒及其传播机制的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救管理及防控研究;流行性传染病的监控研究。

3.1.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领域的演进路径

在3.1.1 中,我们对文献进行聚类分析,共得到28 个类,但是有部分类只有少量节点,这些类代表性不够,因此在分析时将其舍去。对于28 个类,我们选择标签前16 个类,根据前16 个类做出突发公共卫生领域文献共被引聚类时间线图谱,如图4 所示,因为图4 是根据引用的文献进行聚类分析,为了美观,所以将图中左边文献的字调小,只需关注图中右边相应标签以及在软件中各标签所包含的相应文献进行分析即可。通过时间线的分析将近十年来国际突发公共卫生研究划分为早期(引用的论文多数发表在2012 年前),中期(引用的论文多数发表在2012—2014 年,)和近期(引用的论文多数发表2015—2019 年)3 个阶段。对不同阶段的研究重点进行分析阐述梳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根据图谱结果将标签#4、#5、#9、#10、#11 划分为早期,标签#1、#2、#6、#8、#13、#14划分为中期,标签#0、#3、#7、#12、#15 划分为近期。

图4 2010—2019 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域文献共被引聚类时间线图谱

根据划分的16 个聚类及其相关关键词,结合3个阶段,形成4 个研究知识域,分别为传染病学、急诊医学、应急管理、空气污染,最后形成每个领域的知识演进路径,如图5 所示。由图5 可知,应急管理的发展趋势向更加细化的方向发展,从早期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发展为应急准备计划/公共卫生应急准备,更强调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在传染病学领域,阶段的发展与该阶段流行的病毒密切相关。从早期的艾滋病毒到中期的流感病毒,再到近期的寨卡与埃博拉,包括本次席卷全球的新冠病毒,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始终受着不同的病毒威胁。对于病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毒的监控与检测中,Branson 等[22]给出了医疗机构对青少年、成人、孕妇进行艾滋病毒检测的不同建议,Ginsberg 等[23]通过Google 搜索的关键词频率来判断美国任何一个地区是否可能发生大规模流感,Duffy 等[24]确定了寨卡病毒的携带者为蚊子,主要蚊种为埃及伊蚊。应对公共卫生事件,除了需要传染病学的发展,还需要急救医学发展。急救医学的发展经历了早期与救相关的研究,发展到中期全球手术等新的议题的出现,到了近期,事故研究方法成为研究热点。其中,Weiser 等[25]通过有效数据估计了全球进行外科手术的数量及其分布,并评估了外科护理在公共卫生中的重要性,Barnett 等[26]则是通过平行过程扩张模型来评估当地公共卫生工作中应对大流行性流感的意愿,并分析了什么类型的工作人员更愿意应对大流行性流感。这些研究促进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领域不断的发展,而只有依靠科技的发展与建设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才能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空气污染问题也是国际学术界的研究重点之一,从对空气质量的评估与污染控制,到关注气候、空气的变化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再到全球变暖等问题,关注的焦点也一直在发生变化。Beelen 等[27]评估了空气中颗粒物浓度与自然死亡率的关系,得出颗粒物的浓度上升对提高自然死亡率有着显著的影响,Gronlund 等[28]通过调查22年温度、湿度和住院数据,发现因为全球变暖引起的高温天气提高了呼吸系统疾病和肾脏疾病的住院率。目前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部分都与生物相关,空气污染这一领域容易被人忽视。而我国近年冬季雾霾天气增多,导致居民健康深受影响,高广阔等通过统计上海市2013—2015 年雾霾污染物浓度数据、气象监控数据以及门诊就诊数据,对这些数据的相关性利用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进行分析,发现pm2.5 的浓度提高会导致医院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和皮肤科门急诊量的增加[29]。除了常见的污染,还可能发生由突发事件而引起大范围的毒气泄漏事件,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造成了3600 余人死亡,20 万人中毒,55 万人失明的严重后果,并且当地的后代也出现了大量的畸形儿童[30],这个事件引发的后果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承受的,因此我国相关领域研究者更需重视空气污染这一领域。通过对聚类结果按照时间轴进行阶段划分,可以看出突发公共卫生领域的发展不断成熟,其中急诊医学、传染病学、空气污染这三领域不断发展,应急管理领域逐渐趋于成熟,药物对人体的危害成为新的热点。

图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领域与演进路径

3.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领域研究热点

通过统计某一领域文献的高频关键词进行词共现分析,可以分析出该学科领域的热点与发展方向[31]。通过对关键词节点的选取,构建关键词共现网络,再通过关键词聚类分析与关键词时区分析就可以揭示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及随时间演化而新涌现的热点。

在CiteSpace 软件中,选择“关键词(keyword)作为节点类型”,阈值选择为top 50,剪枝方法选择Pathfinder、Pruning sliced networks 和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年份切割选择为1 年,最后得到123个节点,127条边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6所示。

图6 2010—2019 年突发公共卫生研究领域文献关键词共现图谱

选取频次前10 的关键词绘制高频关键词排名表,如表3 所示。关键词共现图谱中,节点越大代表该关键词出现的次数越多,两个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两个关键词共同出现在一篇文章中。结合图6 和表3,可以看出emergency department(急诊部门)、public health(公共卫生)、care(护理)、public health emergency(突发公共卫生事件)、united states(美国)是该领域出现频次最高的五个关键词。由高频关键词我们可以看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领域出现最多的为急诊部门和公共卫生。美国也出现在前五的关键词中,一方面说明美国很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一领域,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美国公共卫生领域的相关数据也很受学术界认可。图谱中两个节点越接近代表两者关系越密切[32],我们可以看出公共卫生、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与美国的距离也是特别近的,这也说明美国对该领域的重视。与频次最高的节点急诊部门距离较近的节点为死亡率(mortality)、风险(risk)、impact(影响),可以推断对急诊部门的研究较关注事前的风险管理,事后的影响评估以及死亡率。

表3 突发公共卫生领域高频关键词排名表

表3(续)

运用CiteSpace 软件对关键词共现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得到聚类图谱模块化

Q 值为0.834 2,S 值为0.814 7,由此可以判断网络结构显著,聚类结果较好并且可信度较高。聚类分析的结果如图7 所示。图7 表明共有10 个聚类标签,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其聚类标签为#3emergencydepartment(急诊部门),#8emergency preparedness(应急准备)。根据关键词类别将所有标签分为4 个领域,分别为急诊医学(#0 injury 伤害,#1 cardiac 心脏,#3 emergencydepartment 急诊部门,#4 asthma 哮喘,#6 survival 存活,#7 outcom 结果)、空气污染(#5 air pollution 空气污染)、传染病学(#2 elboa 埃博拉)和应急管理(#8emergency mass critical care 紧急大规模重症监护,#9emergency preparedness 应急准备)。这个结果与我们在文献共被引网络部分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图7 2010—2019 年突发公共卫生领域文献关键词共现聚类图谱

上述分析可以揭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领域的可持续研究热点,但没有揭示该领域的新兴热点。通过CiteSpace 软件自带的Burst detection 可以解决新兴热点问题。Burst detection 即突发性检测,指的是在某个时间段内频繁出现的内容,即某个时间段内的研究热点[33]。表4 为关键词突现表,其中表的最右一列红色线部分表示在某一年份内的热点词,为直观显示,特别加了开始年与结束年两列。以西非(west africa)为例,就表示该次在2015—2017 年这一时间内是学者们研究中经常出现的关键词。以2015 年为开始年,关键词为西非(west africa)、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 disease)、医疗保健(medical care)、医疗急救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灾难规划(disaster planning)、感染(infection)等,可以看出该领域近期的新兴研究热点为埃博拉病毒、医疗保健、医疗急救等领域,其中强度最高的关键词为西非,埃博拉病毒正是在西非逐渐失控,并成为国际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而让学术界的热点转移至攻克埃博拉病毒。在2015 年以前,学术界的新兴热点集中在急诊医学、空气污染、传染病学3 个领域,其中传染病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为大流行性流感(pandemic influenza),2012 年以前对于传染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流感病毒的监控与检测,后来得到控制以后,研究热点开始下降,到2014 年埃博拉病毒开始失控后,研究热点又开始转向埃博拉病毒。通过十年来突发关键词的分析,可以看出传染病学在突发公共卫生领域一直是可持续研究的热点,不同的时期会出现不同的病毒,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确定病毒的毒株、溯源结果,揭示病毒扩散、传播的途径与机理,才能制定国家、地方、社区及个体的应对策略。

表4 突发公共卫生领域关键词突现表

4 结论及启示

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WoS 数据库中2010—2019 年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域的文献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

第一,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领域发文量为衡量标准,美国是居于该研究领域最核心位置的国家,其次是英国,但英美之间差距较大。中国在此领域虽然排在第5 的位置,但是发文量不及美国的1/10。虽然美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现不佳,但排除体制因素与政治因素,美国公共卫生的科技实力与体系能力非常强大。为缩小中美在本领域科技实力之间的差距,需要国家在战略上加以引导,在资源投入上加以扶持,也需要更多的研究人员与实业界人士投入到本领域的研究工作中,以提高我国在本领域的科技实力。

第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域的知识基础分别为传染病学、突发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急诊医学和空气污染。传染病学一直都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研究热点。人类的发展史中,传染病的流行是挥之不去的阴影。即便到了科学繁荣昌盛的今天,传染病的治疗与阻断仍然是困扰世界各国的难题。传染病的流行,第一,推动了对传染病病理、致病机理、传播途径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传染病学;第二,传染病的治疗中,离不开急诊医学的发展,尤其是重症病者的治疗方案,一直是传染病治疗需要攻克的难题;第三,面对传染病,有效的应对会减少公众的恐慌与社会、经济损失。因此,构建有效的应急体系,开展应急核心能力建设是关键。所以,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在这三个知识域开展深入研究,以支撑相关的实践工作。在空气污染这一领域,我国已有不少研究,但并没有将其与突发大规模公共卫生事件紧密联系在一起。本文的研究结论启发我们,要警惕空气污染可能造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在此知识域,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前部署预防与应对方案。

第三,以中介中心性作为评价期刊重要程度的标准,《JAMA》是突发公共卫生领域中介中心性最高的期刊,处于最核心的位置,第2和第3分别是《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新英格兰医学期刊)和《Annals of Emergency Medicine》(急诊医学年鉴)。以被引频次作为评价期刊影响力的标准,被引频次排名前3 的期刊分别为《LANCET》(柳叶刀)、《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JAMA》。以上期刊均是突发公共卫生研究领域的权威期刊,中国学者应该努力增加在这些期刊上的发文量,以提高中国学者的学术影响力。

第四,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词共现分析,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域持续热点分别是传染病学、突发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急诊医学和空气污染,这与该领域的知识基础是一致的。2015 年以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域的新兴热点有西非(west africa)、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 disease)、医疗保健(medical care)、医疗急救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灾难规划(disaster planning)、感染(infection)等。其中我国在灾难规划这一知识域,学术界的相关研究较为欠缺。在世界政治、军事形势风云幻、全球变暖、大规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的现实环境下,从国家层面布局灾难规划非常必要,这依赖于学者们针对中国国情与世界环境开展深入研究得出的成果。

本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第一,本研究分析的只是一段时间内的数据,只能发现该时间段内的发展现状,但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域是不断发展的,无法通过过去的数据准确的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第二,本研究选取的数据库为WoS 数据库,只能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发展现状,并不能得到国内学术界的发展现状与研究热点。基于以上分析,在后续的研究中会尝试选择更长的时间范围以及加入中文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

猜你喜欢
热点公共卫生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供暖系统整改方案
热点
期刊审稿进度表
结合热点做演讲
热点
热点
公共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