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学教育价值探讨及创新策略

2021-07-11 10:49孙春梅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1年6期
关键词:国学教育创新策略小学

孙春梅

[摘 要]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的价值何在?它有助于学生接受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有助于学生增强为人处世的智慧才干,有助于学生拥有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其创新策略:一是科学设计教育方案,恰当设定教育目标;二是及时消化学习内容,力求做到学用结合;三是巧妙融合家庭美德,突出“三位一体”教育优势;四是有效使用现代技术,形象展示国学精髓。

[关键词] 小学;国学教育;价值探讨;创新策略;举隅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的价值何在?面对文言知识一片空白的小学学生,用何种策略才能创新性地开展国学教育并达到预期效果?这些问题的探讨和总结对小学开展国学教育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的价值

(一)有助于学生接受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

中国国学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和财富,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文化基础,是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历史能量。弘扬中国国学文化是中小学校的重要任务,对于教師而言,以义不容辞的工作责任承担传承中国国学文化的重任,不仅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自身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吸纳,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弘扬。对于学生而言,能够通过国学的学习接受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在文化上受到熏染,在视野上不断开阔。

(二)有助于学生增强为人处世的智慧才干

中国国学文化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古代大家的生活积淀和实践总结,充满人生智慧,饱含处世哲理,对于增强学生为人处世的智慧才干十分有用。例如:在中国国学文化中,从上古时期的《易经》《商书》,到春秋战国的《诗经》《道德经》,再到后来的《菜根谭》《增广贤文》等,内中的经典名句比比皆是。这些经典名句所表达的内容往往是一种正派为人、成熟处事的体现,所揭示的道理也不乏为人处世的智慧和高尚品德的至理。像出自《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中的警句“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揭示乐极生悲的道理,给人以尊重事物发展的必然之势,不犯人生大忌,不让事情朝相反的方向发展,说明做事不要太满,要懂得适度、适中的智慧,要明白花未全开、月未全圆的自然之道,以居安思危、持满戒溢为人生最美好的境界。像出自《增广贤文》的名句“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揭示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单纯金钱关系的不正常现象,把亲与不亲完全决定于钱财多少的不良社会现象深刻表现了出来,启发人们切不可如此为人处世。像出自《礼记·坊记》中的名句“君子约言,小人先言”,告诫人们谨慎说话,说到做到,不可妄言妄语,说到而做不到。这就启发人们在说话之前要先想一想,如果事情无法做到,那么千万不要承诺,否则就是妄言或吹牛。像中国国学文化中的这些名言警句,句句饱含智慧,字字宛如珠玑,蕴含深刻道理。

(三)有助于学生拥有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

中华国学文化是培养学生中华民族优秀品德的好资源。在小学开展中华国学文化教育,能够让学生掌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用古代优秀成果立德树人。尤其是国学中涉及的古代优秀人物,他们的事迹对学生来说产生的就是榜样的力量,其思想品德、精神风貌,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极大。还有中国国学文化中蕴含的道德文化知识,对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均会起到潜移默化、净化心灵、美化品德的作用。学生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其本具有的善良之心、纯洁之心,就会变得更为慈善。受到良好国学教育的学生,懂得如何尊重长辈老师,懂得如何孝敬父母祖辈,懂得如何友善待人,懂得如何克己复礼。所以,在培养和提升学生诚实守信道德品质的同时,用国学文化塑造学生文雅的举止习惯,让学生健康成长,对学生的将来都具有直接的影响。

二、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的创新策略

(一)科学设计教育方案,准确设定教育目标

教师功底再深厚,如果对所教内容不能进行深入的研究、梳理,临时抱佛脚,教育效果肯定不佳。尤其是国学,不仅需要教师扎实的文言功底,而且需要教师的精心选择。内容太难,距离学生的认知水平太远,不能选用;语言艰涩,根本不合学生的朗读记诵,不能选用;思想深奥,学生难以理解和消化,不能选用。为此,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都应该有一个序列化、适度性的设计,按照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和优势,科学设计教育教学方案,恰当设定教育教学目标。例如:选用《弟子规》作为教育内容时,教师把《弟子规》的总序先讲给学生,然后再按照小学生特点,由前到后进行学习,效果肯定要比杂乱无章的学习好得多。为什么?《弟子规》总序中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具有提纲挈领、概括全文内容的作用。在学生认知规律上,由总到分,由整体到局部,往往容易让学生接受;从小学学生的年龄特长上,越是押韵、朗朗上口的内容,学生记诵起来越容易;在学习目标设定上,按照学生接受能力适度而定,理解多少记诵多少,不求多,不图快,不求一日之功。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文句含义的基础上,把握一个适度性,每一节课让学生学习、记诵学生能够轻松完成的内容,不仅能够坚定学生学习国学的自信,而且能够提高学习的成效。

(二)及时消化学习内容,力求做到学用结合

学生理解、背诵记忆了学习内容,仅仅是让学生学习了国学内容。学习之后,还需要在实际生活中实践、消化。例如:在学生理解了《弟子规》总序的内容与含义并进行了记诵之后,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解释《弟子规》中这八句话的含义或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初步理解含义和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熟练和发挥弟子规的要义:作为古圣先贤的教诲,它首先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日常生活、待人接物中要谨言慎行,讲信用,和人相处时要彼此平等,有博爱之心,而且要亲近有仁德的人,有了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再好好地学习其他有益的学问。这样,学生有了自己的发挥,或者联系家庭生活想到孝敬父母,并由此延伸到理解父母、尊重长辈上;或者从与兄弟姐妹的细微事情上想到手足之情,并由此延伸到和同学关系的友爱友善上;或者联系校园中班级同学之间的误会或矛盾想到言语伤人的结果,并由此延伸到彼此之间的礼貌相待、用语文明上……如此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时消化学习内容,就能学用结合,增强国学的学习价值。

(三)巧妙融合家庭美德,突出“三位一体”教育优势

中国国学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就涉及家庭、社会。为此,在学校对学生进行国学文化教育时,巧妙融合家庭美德,突出“三位一体”教育优势,就能让国学教育走出校园,由家庭美德的传承到社会公德的培养,在更广范围内发挥国学教育的作用。“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两句话是中国国学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真实写照。“忠厚”作为传统家庭美德的内容,通过家庭的教育,孩子就能以此为美德修养自身;诗书礼乐作为国学文化的重要内容,结合家庭美德教育,就能启迪孩子的心灵,规范孩子的行为。也正是在家庭教育中巧妙融合了国学文化,这种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才更为显明。还有“德勤孝义传家宝,和善信诚处世风”“忠孝仁和承祖训,诗书礼乐构家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耕读世业,勤俭家风”等,都反映出家庭教育是中国国学文化得以代代传承的重要基础。而且,国学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社会工程,除学校、家庭外,社会更是一个实践园或检验场。把从家庭、学校认知的国学文化融入社会生活之中去,让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彼此影响、相互作用,才能真正释放国学文化的巨大能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等,即使是国学中的一点一滴,都能形成正确的教育导向和社会舆论导向,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中从中受益。

(四)有效使用现代技术,形象展示国学精髓

在当前国学教育中,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的作用也不容忽略。小学学生的特点是对新鲜事物的趣味性强,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手段把抽象的国学文化形象化,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又能给学生以教育的形象感和趣味性。以适合小学生学习的《三字经》为例,其中,大禹治水、孟母三迁、孔融让梨、囊萤映雪等许多生动的故事,都可以通过播放动画片、木偶剧等来把人物幻化成有血有肉、会说会动的形象,在形象学生感知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教育。

参考文献:

[1]胡苏平.大力提升国学教育的时代价值[J].前进,2015(12):10-11.

(责任编辑:刘莹)

猜你喜欢
国学教育创新策略小学
在民族预科融入国学教育的意义与途径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思考和浅谈
新形势下企业干部管理的创新策略探究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创新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