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平面坐标系记忆化学反应自发性的判据规律

2021-07-11 02:44张云书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记忆

张云书

[摘   要]文章从问题的提出、平面坐标系的应用、学生的认知发展、例题解析四个方面,就如何基于平面坐标系记忆化学反应自发性的判据规律进行阐述,为提高抽象难懂的重难点知识的教学效率提供了方法借鉴。

[关键词]平面坐标系; 记忆;化学反应自发性;判据规律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17-0058-03

一、问题的提出

由自由能[ΔG=ΔH-TΔS]可知,恒温恒压下,一个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判断:一是由[ΔG]的大小直接判断。若[ΔG>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若[ΔG]<0,反应能自发进行。二是由[ΔH]、[ΔS]的数值进行判断[1]。当[ΔH<0],[ΔS>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当[ΔH>0],[ΔS<0]时,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当[ΔH>0],[ΔS>0]或[ΔH<0],[ΔS<0]时,反应是否能自发进行与温度有关,一般低温时以焓變的影响为主,高温时,以熵变的影响为主,而温度影响的大小要视[ΔH]、[ΔS]的具体数值而定。用[ΔG]的大小作为判据,因规律简单,容易记忆。用[ΔH]、[ΔS]的数值作为判据,结合自由能[ΔG]的大小,也还能理解。若依据[ΔH]、[ΔS]的数值变化来判断,就要考虑温度的影响,这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

二、基于平面坐标系归纳化学反应的自发性

平面坐标系中,横坐标为[ΔH]的值:原点左边,[ΔH<0];原点右边,[ΔH>0];从左到右,[ΔH]的值逐渐增大。纵坐标为[ΔS]的值:原点下方,[ΔS<0];原点上方,[ΔS>0];从下到上,[ΔS]的值逐渐增大。结合坐标系的象限和反应自发性关系,将平面分为A区和B区,A区——反应自发进行区,B区——反应非自发进行区(如图1)。

依据[ΔH]、[ΔS]、[T]值的变化,又将A、B区分为A1、A2、A3,B1、B3、B4(下标1、2、3、4分别表示该区域位于坐标系中的第一、二、三、四象限)等6个区域。每个区域分别代表[ΔH]、[ΔS]、T的变化引起[ΔG]的变化的6种类型。(详见表1)

为使表格内容清晰、简洁,便于理解,表格中的“+”表示大于0,“-”表示小于0。其中,第一象限中的A1与B1的分界线偏向[ΔS]上方,暗指高温时,反应的自发性以熵变的影响为主;第三象限中的A3与B3的分界线偏向[ΔH]的左边,暗指低温时,反应的自发性以焓变的影响为主。

A区——反应自发进行区。包括第一、三象限的局部和第二象限:A1区,[ΔH]为“+”、[ΔS]为“+”,即值均大于0,暗喻“高”;T为“高温”,可简记为“高、高、高温自发”。A2区,[ΔH]为“-”,即值小于0,暗喻“低”;[ΔS]为“+”,即值大于0,暗喻“高”;T为“低、高温”,即低温、高温均能自发,可简记为“低、高、低高温均自发”。A3区,[ΔH]为“-”,[ΔS]为“-”,即值均小于0,均暗喻“低”;T为“低温”,可简记为“低、低、低温自发”。

B区——反应非自发进行区。包括第一、三象限的局部和第四象限:B1区,[ΔH]为“+”,[ΔS]为“+”,即值均大于0,暗喻“高”;T为“低温”,可简记为“高、高、低温非自发”。B3区,[ΔH]为“-”,[ΔS]为“-”,即值均小于0,暗喻“低”;T为“高温”,简记为“低、低、高温非自发”。B4区,[ΔH]为“+”,即值大于0,暗喻“高”;[ΔS]为“-”,即值小于0,暗喻“低”;T为“低、高温”,即低温、高温均非自发,可简记为“高、低、低高温均非自发”。

为便于联想,按先相邻和后对称的顺序进行记忆。先相邻,就是先记相邻区域规律。如A1、A2、A3区域相邻,为反应自发进行区;B1、B3、B4为相邻区域,为反应非自发进行区。后对称,就是后记忆坐标系中对称位置区域的规律;A2与B4为第二、四象限,处于对称位置,无论是高温还是低温,A2均为反应自发进行区,B4均为反应非自发进行区;第一、三象限处于对称位置,既有自发反应也有非自发反应。其中,A1、A3为反应自发进行区,B1、B3为反应非自发进行区。

可将上述结论总结为几句顺口溜:(A区)高、高、高温自发,低、高、低高温均自发,低、低、低温自发;(B区)高、高、低温非自发,低、低、高温非自发,高、低、低高温均非自发。

三、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

1.有助于学生进行联想

一是[ΔH]、[ΔS]正、负值的联想。平面坐标系中,各象限以坐标原点为分界线,可据此联想横、纵坐标代表数值的大小。横坐标:坐标原点左边为负值,右边为正值;纵坐标:原点下方为负值,上方为正值。可见,基于平面坐标系,有助于学生记住[ΔH]、[ΔS]的正、负值所在位置。

二是自发性与非自发性类型的联想。坐标系中,将一个平面分为两个区,即A区和B区,且A区的3个小区域(A1、A2、A3)“相邻”,它们表示的是反应自发进行区;B区的3个小区域(B1、B3、B4)也“相邻”,它们表示的是反应非自发进行区,如此就让6种杂乱无章的情况变得有规律可循:只要是自发反应,必会在A区,即坐标系中的第一、二、三象限的“相邻”位置;只要是非自发反应,必会在B区,即坐标系中的第一、三、四象限的“相邻”位置。

三是“对称位置”对应规律的联想。按照“对称位置”进行分析,不难发现相互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因此更便于联想和记忆。第一象限的A1区,规律是“高、高、高温自发”,第三象限的A3区,规律是“低、低、低温自发”,“高”与“低”互为反义词,除表示[ΔH]、[ΔS]的“+”与“-”外,同时还暗含温度“高”与“低”的对称,且同在“自发”范畴。第二象限的A2区,对应的规律是“低、高温均自发”,第四象限的B4区,对应的规律是“低、高温均非自发”,“自发”与“非自发”对立统一。

四是反应自发性、[Δ]H、[Δ]S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的联想。[ΔH>0],[ΔS>0],在第一象限,分界线偏向纵坐标上方,暗含温度高时,以熵变的影响为主;[ΔH<0],[ΔS<0],在第三象限,分界线偏向横坐标左边,暗含温度低时,以焓变的影响为主。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是训练学生的收敛思维。收敛思维[2],又称聚合思维、求同思维、辐集思维或集中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利用好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把众多信息和解题可能性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序列中,有助于得出合乎逻辑规范的结论。一个反应,是自发进行,还是非自发进行,与自由能的变化有关;是高温时自发进行,还是低温时自发进行,或是不能自发进行,与焓变、熵变有关;[ΔH]、[ΔS]的具体数值又会受温度的影响。将符号[ΔG]、[T]、[ΔH]、[ΔS]及其取值,乃至反应的自发性统一用一个坐标系来概括,使其系统化、条理化,这本身就是收敛思维的一种训练方式。

二是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3],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大脑在思维时呈现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表现了思维视野的广阔性,呈现出思维多维的发散状。学生看到平面坐标系中的横坐标、纵坐标,必会联想到其代表的[ΔH]、[ΔS]的数值、“正”“负”、温度T的变化规律等;看到平面内的A、B区域,必会联想到反应的自发性与非自发性,进而联想到各自对应的3种类型;由反应自发性、非自发性的顺口溜,由一个字、一个概念,由少到多,由简到繁,逐一发散,逐步展开,可发散出更多的知识内容。这是发散思维的一种训练方式。

3.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对于平面坐标系,学生在初中就已学过。到了高二,学生对坐标系中的横、纵坐标的含义,从左到右、从下到上数值的变化规律,甚至第一、二、三、四象限的真实意义都比较熟悉。引入平面坐标系,帮助学生记忆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自发性判据则水到渠成,学生容易理解,乐于接受,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加之,图像简单明了,使人印象深刻,有助于延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时间。

四、例题解析

【例1】(2017·浙江,題干略有改动,下同)

已知:2Al2O3(s)=4Al(g)+3O2(g)    [Δ]H1=3351 kJ·mol-1

2C(s)+O2(g)=2CO(g)        [Δ]H2=-221 kJ·mol-1

2Al(g)+N2(g)=2AlN(s)     [Δ]H3=-318 kJ·mol-1

碳热还原Al2O3合成AlN的总热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是。

解析:由盖斯定律,得碳热还原Al2O3合成AlN的总热化学方程式是Al2O3(s)+3C(s)+N2(g)=2AlN(s)+3CO(g)  [ΔH]=1026 kJ·mol-1。

关于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第一步,讨论[ΔH]、[Δ]S的大小:该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ΔH>0];是一个气体系数之和增大的反应,[ΔS>0]。第二步,判断所在象限:在上述平面坐标系中,[ΔH>0],[ΔS>0],位于第一象限。第三步,判断所在区域:因题干要求“自发”进行,故在A1区。由A1区的特征“高、高、高温自发”可知该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是高温。

【例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2018·江苏)反应4Fe(s)+3O2(g)=2Fe2O3(s)常温下可自发进行,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2)(2015·天津)钠与水反应是熵增的放热反应,该反应能自发进行。

解析:(1)第一步,讨论[Δ]H、[Δ]S的大小:因反应属于缓慢氧化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同时也是一个气体系数之和减小的反应,[ΔS<0]。第二步,判断所在象限:[ΔH<0],[ΔS<0],位于坐标系中的第三象限。第三步,判断所在区域:因题干的要求是“自发”,因此位于A3区,由“低、低、低温自发”可知,常温(可视为“低温”)下反应可自发进行。但题干的叙述是“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不吻合,说法错误。

(2)第一步,讨论[Δ]H、[Δ]S的大小:钠与水的反应2Na+2H2O=2NaOH+H2↑为放热反应,[ΔH<0];是一个气体系数之和增大的反应,[ΔS>0]。第二步,判断所在象限:[ΔH<0]、[ΔS>0]位于坐标系中的第二象限。第三步,判断所在区域。第二象限即A2区,由“低、高、低高温均自发”可知,低温、高温条件下反应均可自发进行,说法正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课要上得有趣,要能激发学生的情趣,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用顺口溜或口诀归纳知识就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式。因此,在平面坐标系归纳规律的基础上,将结论浓缩为顺口溜,并给出具体的解题步骤,既能将抽象难懂的知识形象直观化,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又能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   参   考   文   献   ]

[1]  宋心琦,何少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罗 艳)

猜你喜欢
记忆
记忆的永恒
记忆树
在水一方 相城的非遗记忆
夏天的记忆
穿越四十年的高考记忆
记忆中的他们
记忆翻新
少年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