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考化学推断题解题策略

2021-07-11 07:16张邵文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解题策略

张邵文

[摘   要]推断题作为重要的化学考查题型,在中考化学中备受青睐,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解决此类化学题离不开相应的解题技巧,对待不同类型的推断题需要采取专一、有效的解题策略。

[关键词]推断题;解题策略;中考化学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14-0078-02

中考化学中的推断题主要分为网格型推断题、文字型推断题、流程型推断题等类型,推断题中不仅包含较多的知识点,还包含较多的隐藏信息,不少学生在面对此类问题时不知如何下手,主要原因是找不到解题的关键点[1]。本文对常见的几类化学推断题进行剖析,探寻解题方法,帮助学生厘清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一、网格型推断题

网格型推断题是中考化学推断题中的常见类型之一,利用网格的形式将物质之间的转化过程形象地表达出来,通常给出的是有关物质间的相互反应关系或转化关系。解决此类题型,需要掌握“两个基本”和“三个原则”,即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及末端反应少、中间反应多、先两头后中间的原则。

【例1】某化学小组设计了击鼓传花的游戏,条件是两物质相互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才可以进行传递。现有氧气、硫酸铜、氢氧化钠、铁、一氧化碳、盐酸、氧化铜,请把上述七种物质分别安排在A∽G的位置上(如图1),使其能从A传到G。其中A是具有还原性的气体,C是胃酸中的主要成分。

请回答:

(1)氢氧化钠应放在___________位置上;

(2)写出A∽G传递过程中的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重新开始击鼓传花游戏,其中A、G为单质,则D物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此题给出的有效信息有“C是胃酸中的主要成分”,因此C是盐酸;“A是具有还原性的气体”属于隐蔽信息,但不难推断A为CO;能与CO反应的物质有O2和CuO,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有Fe、CuO和NaOH,紧接着利用数学中的“夹逼思想”可知B只能为CuO;接下来,结合“末端反應少”的原则,推测G为O2,继而F为Fe,E为CuSO4,D为NaOH。搞清楚上述几种物质的位置,剩下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此题第三问有个巧妙的解法,即A处是CO、G处是O2,恰好可以反应来相连,从F处的Fe与G处的O2切断,重新编号O2为A,Fe为G,则CO为B,CuO为C,盐酸为D,NaOH为E,CuSO4为F。

反思:对于网格型推断题的分析,一定要做好基础知识的积累,如物质的特殊颜色、特殊性质、重要名称(包括俗称)、主要成分以及重要用途等。知识的积累是基础,迅速锁定突破口是关键,顺藤摸瓜是核心,物质代回检验是保障。

二、文字型推断题

文字型推断题是中考化学推断题中的又一类常见题型,此类题型是通过文字描述的手段,将物质的反应关系表现出来。解决此类题型,一是要熟练掌握重要物质的基本特性(如颜色、特殊性质与用途、特征反应等),二是要深入理解物质间的反应过程以及转化关系。只有抓住这两个核心问题,方可顺利实现求解。

【例2】A、B、C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为钾盐,B为碱,C为氯化物,通过实验得出:①A、B的溶液混合后,有白色沉淀生成,此沉淀不溶于稀硝酸;②B、C的溶液混合后,生成红褐色沉淀;③A、C的溶液混合后无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B、C混合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的突破口是“红褐色沉淀”和“难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初中化学中的“红褐色沉淀”只有Fe(OH)3,而“难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只有BaSO4和AgCl,由于此题中不涉及Ag+,则该沉淀只能为BaSO4。由于B、C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且C为氯化物,则C一定为FeCl3;由于A、B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BaSO4,且B为碱,则B只能为Ba(OH)2;而A为钾盐,则A只能为K2SO4。综上所述,(1)A为K2SO4,B为Ba(OH)2,C为FeCl3;(2)B与C发生的化学反应为3Ba(OH)2+2FeCl3=2Fe(OH)3↓+3BaCl2。

【例3】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碳酸钾、氯化钡、硝酸钠、硝酸钙和稀硫酸五瓶溶液,为了确定其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将它们任意编号为A、B、C、D、E并进行两两混合。现象为:①A、B混合后有沉淀生成;②A、E混合后,有沉淀生成;③B、C混合后有沉淀生成;④B、E混合后有气泡生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推断并写出五种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A与E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解析:本题的突破口为“B与E反应产生气泡”,结合B与C反应产生沉淀、B与A反应产生沉淀,可得E为稀硫酸;进一步可知B为碳酸钾,A为氯化钡,C为硝酸钙,最后剩余的物质硝酸钠即为D。A与E的反应则为H2SO4+BaCl2=BaSO4↓+2HCl。本题还有另外一个巧妙的突破口,就是上述给出的信息中,①A与B反应有沉淀生成,②A与E反应有沉淀生成,③B与C反应有沉淀生成,④B与E反应有气泡生成,唯独D物质没有参与反应,故D溶液就是硝酸钠(原因是硝酸钠不参与复分解反应中的离子交换),其余分析与前一种方法一致。但与前一种分析方法中最后才被动确定D不同的是,此方法采用“主动出击”的方式首先确定了D。弄清楚几种物质之后,剩下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反思:通过对上述两道文字型推断题的分析不难发现,文字型推断题更多的是对实验相关内容进行考查。解决此类型题所用到的解题策略与网格型推断题是一致的:快速锁定突破口,顺藤摸瓜,逐一击破,代回验证。

三、流程型推断题

流程型推断题是中考化学推断题中的另一类常见题型,此类题型是通过工业流程将物质的转化关系形象地表现出来。解决此类型题,一是要熟练掌握重要物质的基本特性(如颜色、特征反应等),二是要搞清物质间的反应过程以及转化中对原有物质是否存在干扰,抓住这两个核心问题,便可顺利实现求解。

【例4】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由硫酸铜、氢氧化钠、氯化钠和硝酸钾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组成。为了确定其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图2的实验。

(1)小王通过观察颜色,认为该粉末中不含硫酸铜,他的判断是否正确?

(2)寫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以上实验,不能确定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入过量Ba(NO3)2溶液和稀硝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的突破口是“蓝色沉淀”和“白色沉淀”,初中化学中的“蓝色沉淀”只有Cu(OH)2,而“难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只有BaSO4和AgCl。由此可知,原来的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能够生成的Cu(OH)2物质,即CuSO4和NaOH;加入过量的硝酸钡和稀硝酸后有白色沉淀,说明一定生成了BaSO4,因此滤液A中一定含有SO42-(由上一步反应生成的Na2SO4提供,或由多余的CuSO4提供),不少学生忽视了多余的CuSO4这一细节而导致第(4)问的回答不准确。最后,在硝酸过量的环境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证明一定含有NaCl。但不能判断是否含有KNO3,因为KNO3始终不参与反应。

反思:流程型推断题更多的是对实验相关内容的考查,以物质间的转化为主线、实验为手段进行综合性考查,涉及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及其现象等。解决此类型题,不仅需要将化学实验的内容渗透到平日的教学中,还需要不断传授和总结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使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同时,加深对不同物质间的转化关系的理解。

综上所述,解决中考化学推断题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化学推断题往往以基础知识为载体,以化学实验为手段,以化学课程标准为要求[2]。学生自当结合图形所赋予的信息以及考点信息,展开有效的解题分析。在进行推断题教学时,教师应进行解题策略的总结,对推断题的共性规律进行整理,进而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崔红云. 初中化学推断题突破口总结与解题技巧[J]. 理科考试研究,2019(16):55-57.

[2]  王克林. 例析中考化学推断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J]. 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6(6):55-56+62.

(责任编辑 罗 艳)

猜你喜欢
解题策略
试论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谈高考对弹性势能的考查
论高中数学的解题策略
高中英语新题型语法填空的解题策略探析
诗歌比较阅读的命题特点及解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