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融合下的生物学思课堂教学探索

2021-07-11 07:16李彤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1年5期

李彤

[摘 要]结合初中生物学《单细胞生物》教学实际,分析“希沃白板”与“科大讯飞智慧教育”两大平台的部分功能如何助力学思课堂教学的开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思课堂教学的融合与创新。

[关键词]信息技术融合;学思课堂教学;单细胞生物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14-0090-02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以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既有利于丰富课堂呈现,提高教学效率,亦能在学生发展的关键期埋下科技发展的种子,为其今后的发展开拓不一样的眼界和视角,是课本以外的另一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教育渗透。而今,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已不仅仅是指在教学中借助课件,穿插动画、视频等,更多的是强调技术在增进课堂互动和提高教学效果上的运用[1]。我校的课室教学设施依托“希沃白板”和“科大讯飞智慧教育”两大平台,两者在课堂互动以及学情检测上各有所长,可融合利用。“希沃白板5”软件内置的以知识检测为目的的互动游戏形式多样,而“科大讯飞智慧教育”平台所依托的大数据处理系统则能够对学生的作答情况进行统计处理,方便教师及时把握学生学情和学困点,高效利用课堂。

我校推行学思课堂已有四年。学思课堂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集团倡导推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利用情境包裹核心问题,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会学习、会思考的核心素养[2]。为了使信息技术与课堂探究融合起来,笔者尝试以《单细胞生物》一课为例进行學思课堂教学探索。

一、挖掘核心,提炼主线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心脏所在。学生所有的“学”和“思”活动,都是基于问题而建立起来的。相比于传统课堂,学思课堂的理念是将教学内容进行剖析、凝练、聚合,挖掘出其中具有涵盖性、统领性、辐射性的核心问题或问题链,以此形成教学主线和学生思维汇聚点,从而贯穿课堂教学。在核心问题的背后,体现的是学科的核心概念和核心素养。删繁就简、明晰主次,将有限的时间聚焦到最直击学生概念形成、思维品质和学科素养的问题上,提高教学效率。

以《单细胞生物》一课为例,本课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第二单元的收官之课,具有让学生补充认识生物体结构层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重要意义。这节课的最终目的在于,以单细胞生物阐述“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一核心概念,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细胞和生物体结构层次的知识网络结构。教学围绕“结构与功能”这一核心,由四个问题依次铺展开:什么是单细胞生物→为什么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草履虫如何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为什么说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前三个问题如同一条导火线,随着学生的思考角度变化逐级递进铺垫,将学生牵引到最后一个核心问题,并最终引爆思维的火花,在解决最后一个问题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达到教学目的。而在引导学生对这四个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笔者融合信息技术的应用,助力问题链的牵引和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二、情境包裹,激趣引入

如果说核心问题是一盒糖果,那么情境就是包裹在问题外的广告外衣。好的情境能够在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意愿,同时一个好的情境,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在其中收获知识,还应该具备时代性和人文素养,给予学生情感与社会责任的熏陶。笔者结合社会热点,选择了学生熟悉的屠呦呦获得共和国勋章的事迹作为情境导入,以此与单细胞生物中的疟原虫建立联系,渗透STS教育理念,使学生在一开始就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由疟原虫打开单细胞生物大门后,学生自然对单细胞生物的其他类群充满了好奇,此时可利用科大讯飞智慧教育平台,向学生推送“单细胞生物类群”的微课视频。微课具有容量大、时间短、视觉效果强的特点,相比于传统教学手段而言,节省了很多举例、观察、说明的时间。利用智慧平台的推送,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平板端观看微课视频,随时倒放、暂停,根据自己的情况实现自主学习。为及时检测学生微课学习的效果,笔者利用希沃白板5软件中的互动活动功能设计“哪些是单细胞生物”的小游戏,邀请两位学生上讲台同时答题PK。希沃白板5的PK小游戏玩法类似于手机切水果游戏,且可以两人在一块屏幕上同时答题并实时显示得分,在玩法、音效、呈现形式上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最后利用游戏结束后显示的游戏过程操作详情,了解学生存在的知识盲点,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总结和补充。

三、实验探究,思维锤炼

思维是智力和能力的核心。而思维形成与探究活动相辅相成,思维是探究的内核,而探究是思维的验证。学生思维的锤炼,有赖于教学逻辑的设计和思维工具的辅助。因此在探究流程上,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维逻辑。首先让学生举起试管对光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最后进入显微操作。从肉眼到放大镜再到显微镜,层层递进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过程和真实理解为什么要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草履虫的观察实验是初中生第一次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活物,分享的心情是非常迫切的,但是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操作受到场地的影响,学生的走动很容易引起镜位偏移而导致视野错位。在这样的情况下,科大讯飞智慧教育平台的优势便凸显了出来。学生在调整好观察视野后,利用平板进行拍照、录制视频,并上传到电脑教师端,教师从中挑选拍得较好的、有代表性的画面、视频进行大屏幕展播。借助这样的技术优势,不但可以化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劣势,在无须学生走动的情况下实现观察结果的分享,并且可以将原本局限于小范围的互动拓宽为全体全员的互动,学生的实验结果也得以在全班范围内分享,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促进了学生观察角度的多样与深入。

《单细胞生物》一课以草履虫为例阐述单细胞如何完成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其中教材上提到的草履虫结构有近十种,如果每一种都讲,耗时较长,容易冲淡重点。因此笔者在教学中使用希沃白板5的交互功能,让学生自学后分别上台将结构与功能进行拖曳配对并核对答案,利用这个互动游戏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好零散的结构与功能内容,将更多的时间聚焦到“运动”“摄食消化”“遗传(繁殖)”“应激性”四大功能上,有效排除干扰,避免大范围讲结构而零散没有主干线索的情况出现。利用多个视频或动画,建立动态的生命活动过程,揭示结构决定功能,突破教学难点。进而在课件中借助表格作为思维整理工具,对比草履虫(单细胞)和人体(多细胞)两种生物完成各项主要生命活动的结构,简洁、直观地呈现了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本质区别,使学生在认同结构决定功能的同时,也能顺利地归纳出单细胞生物的生命结构层次,实现思维的拓展和提升。

四、链接生活,人格养成

“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教学中每一个微小的环节都可以成为向学生倾注生命观念和生活态度的所在。在观察草履虫之后,实验用草履虫的去向就是一个值得设计和利用的环节。利用稻草培养液培养草履虫对于在城市中生活的学生而言难度较大,所以笔者组织学生利用牛奶培养草履虫,并拍摄了一个视频短片在课堂上展播。这一方法既解决了草履虫的后路,又进一步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培养欲望,且利用其中的培养原理,能够顺利过渡到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上。而后利用科大讯飞智慧教育平台发布任务,让学生对资料中单细胞生物与人类关系的信息进行分类,并在平板上提交,教师端可以实时呈现学生的完成速度和完成情况,精确把握学生难以区分的信息点和掌握程度。实现从理论到实践,从课本到生活。最后回顾屠呦呦的事迹,一前一后,形成呼应。以屠呦呦在与疟原虫对抗过程中的重大发现和坚持坚守,以及外界的评价,引起学生对其坚持坚守、奉献精神的认同,以及对生命的珍视,渗透情感教育;以屠呦呦“一人、一虫、一生”事迹中所蕴含的渺小和伟大、平凡与非凡,及其甘愿为国家、世界卫生工作付出努力和为人民的安全福祉所做出的牺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而无私奉献学思课堂的本质是探究性学习的课堂,信息技术的使用必须要能够辅助探究或者是增进探究效果才能使学思课堂增色。《单细胞生物》一课依托“希沃白板”和“科大讯飞智慧”教育平台中微课、课堂互动游戏、资源共享、学情统计的技术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活跃了課堂气氛,增强了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思课堂的融合与创新。《单细胞生物》教学中,实际上仅使用了“希沃白板”与“科大讯飞智慧教育”平台的部分功能进行教学评价和反馈,两大平台仍有许多优秀的功能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究、融合使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是整个时代背景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技术的融合应用价值不仅在于丰富课堂呈现、创新教学评价模式,也在于开启新的角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目标。从这点看,信息技术与学思课堂的融合创新还有更大的探索空间和更长的路要走。

[   参   考   文   献   ]

[1]  肖廷忠.浅谈初中生物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参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初中生物课例的思考[J].中学生物教学,2017(5):16-19.

[2]  陈胜全.学思课堂:学生是真正的主人[N].中国教师报,2016-08-24(6).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