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视域下小学生“三礼教育”的研究

2021-07-11 10:49石德良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小学德育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部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倡导学校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开展小学生心理教育和素质教育,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文章对德育视域下小学生的“三礼教育”进行研究,先阐述了“三礼教育”的含义,再提出“三礼教育”对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最后提出德育视域下“三礼教育”在小学生教育中的应用:重视“三礼教育”,指导教育实践;营造育人氛围,以“三礼教育”助力学生成长。

[关键词] 德育;“三礼教育”;小学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小学教育部门积极寻找德育工作开展的新思路及新方式,以拓宽德育渠道。将礼仪教育、礼节教育及礼貌教育(“三礼教育”)作为小学生德育的重点,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一、“三礼教育”的含義

“三礼教育”是礼仪教育、礼节教育及礼貌教育的统称,符合小学德育的要求。“三礼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落实的重要体现,它强调对学生“礼”的教育,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将德育落实到实际生活。学校在开展“三礼教育”的实际工作中,要遵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国家小学教育战略方针,落实科学、有效的教育工作,以实践教育培养“四有”小学生。

二、“三礼教育”对小学生德育的影响

(一)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礼教育”可以以正确的德育知识约束学生的行为,为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实践表明,在学校实施“三礼教育”后,小学生违背校规、违反纪律的行为明显减少,学生们更加注重自己的行为是否礼貌,师生、生生之间礼貌用语的交流与沟通明显增加,教学环境更加和谐,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为学生德育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三礼教育”的落实,教师会更加注重“情感教育”,在一些礼节、仪态的教育上,以身作则,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同时,通过这种平等互助的教育方式,学生更容易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和亲切感,愿意和教师分享自己在学习、生活上的问题,学生对尊重他人、礼貌待人有了新的认知和了解,从而为其德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树立以学生成长为核心的校风

“三礼教育”的实施,可以使学生整体的素质得到提高。学生以“三礼教育”内容作为行为准则,重视自身举止、谈吐的礼貌和礼仪,使家长和教师眼前一亮,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作用,进而认同学校的“三礼教育”。于是,合理的“三礼教育”成为学校重视的内容,而学生的成长也逐渐成为学校校风建设的重要依据。

三、德育视域下“三礼教育”在小学生教育中的应用

(一)重视“三礼教育”,指导教育实践

在小学开展“三礼教育”,是对学生开展基础性德育的切入点,也是学生落实素质教育的落脚点。

教师要认识到自身教育水平和“三礼教育”之间的关系,不断地加强学习,适应新时期社会对高素质教师的需求,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当前的“三礼教育”针对性不强,且时效性较差。教师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德育实践扎实推进“三礼教育”的实施,促进和谐文明校园的建设。教师可以定期召开研讨会,搜索“三礼教育”的相关内容,深化对“三礼教育”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将“三礼教育”推广、落实到小学教育中去。

为确保“三礼教育”的合理执行,首先,学校管理人员要加强校园师资队伍的建设,在教师再培训方面投入充足资金,为教师提供更多外出学习的机会,使其积极地汲取其他学校科学的“三礼教育”经验;其次,在教师人才选拔方面,对于专业能力差不多的教师,要优先选择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最后,要积极组织家校沟通的“三礼教育”互动活动,积极宣传学校对学生的德育,让家长参与对学生的德育,从而提高“三礼教育”的效率及质量。

在引导学生方面,学校要让学生认识到懂礼仪、讲礼仪的重要性。学校可以在班级里设置礼仪示范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培养“知书达理、健康向上”的小学生。

家长要加深对“三礼教育”的认识,通过与学校合作,以“家校联动”的形式巩固对学生的德育效果。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以高标准、严要求要求自己,改变原本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营造“书香世家”的家庭环境,促进学生的成长。

(二)营造育人氛围,以“三礼教育”助力学生成长

营造良好的育人气氛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融入德育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营造育人氛围上,一方面,学校要认识到落实“三礼教育”的重要性,主动承担责任,针对校园文化制定具体的教育方案。例如,学校可以在学生常见的地方,如楼道、食堂、公告栏、教室墙壁、出入口墙壁等位置,积极地开辟以“三礼教育”为主题的文化长廊,并让学生参与长廊建设。学校可以将古今中外的德育知识系统地展示到文化长廊上,在内容设计上增加真实的图片,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此外,学校可以在草坪、垃圾桶、教室周围张贴“请勿践踏”“垃圾入桶”“请勿喧哗”等字样,配上生动的卡通形象,让学生受到“仁、义、礼、智、信”的熏陶,让学生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用正确的道德标准约束自身,树立伟大的人生理想,并为之不断努力。

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班级内部的氛围,在班级后黑板设计“三礼教育”专栏,每周结合不同的班级主体设计“三礼教育”的训练内容,并制定简单易上口的学习标准,让学生随时根据标准约束自身的言行。例如,针对学生在某段时间不愿意与他人交流的现象,教师可以制定如下的“三礼教育”标语:与人交流不可少,交流沟通要问好,不懂就问要趁早,他人学习不打扰。教师通过标语让学生明白:和学生、教师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沟通交流的态度要亲切,自己不懂的问题要学会问,但不可以打扰到别人,要在别人方便的情况下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这种朗朗上口的“三礼教育”学习标语的设计,教师可以加深学生对“三礼教育”的理解,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在“三礼教育”的内容设计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学生思考自身存在的不足,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属于自己的“三礼教育”知识。因此,不同学生都有符合自己需求的“三礼教育”任务,他们为完成任务而不断努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灵活地落实“三礼教育”。

综上所述,德育视域下小学生“三礼教育”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团结起来共同完成。当前,小学德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三礼教育”的落实任重而道远,教育工作者应主动承担起责任,为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国家人才而不懈努力。

“三礼教育”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及修养,让学生通过自我锻炼及教育的方式,提高思想品质,改变原本不好的行为习惯。“三礼教育”是德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田丽.以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为引领的校本德育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8(3).

[2]吉海荣,张举英.微信助力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J].江苏教育,2019(18).

[3]程丽环.随教潜入心 育人细无声——浅谈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文明礼仪教育[J].珠江教育论坛,2017(1).

[4]奚路漫.国外中小学生文明礼仪规范解读[J].思想理论教育,2013(22).

[作者简介] 石德良(1967—    ),男,江苏赣榆人,连云港市墩尚中心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德育。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