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网络文学IP改编剧《电车男》的改编分析及启示

2021-07-12 15:31
大众文艺 2021年9期
关键词:爱马仕网络文学原著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 211106)

“IP(Intellectual Property)”原意为“知识产权”,之后在影视界引申为“文化产业领域中的文学作品版权”等。“IP改编剧”可简单理解为影视制作公司基于热门文学作品版权资源等改编而成的电视剧或电影。其中,网络文学作品重视大众文化心理和消费市场需求,拥有十分庞大的用户规模和较为稳定的市场表现,一些名气、口碑兼备的网络小说往往成为影视剧本的重要来源。在邻国日本,网络文学也是文学界一股极具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新生力量。早在2007年,日本网络新人撰写的网络小说已在人气上超过职业作家。在此背景下,日本相应的网络文学IP影视改编产业蓬勃发展,成熟度和规范度越来越高,积累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日本那些较为成功的网络文学IP改编剧还鲜有研究,而仅有少量文献考察了日本传统文学IP的影视改编情况。鉴于此,本文以人气极高的日本网络文学IP改编剧《电车男》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其主要改编手段、改编特色和改编效应,并归纳其对我国网络文学IP影视改编的各种启示。

一、剧版《电车男》简介

武内英树等执导的剧版《电车男》由编剧武藤将吾和德永友一改编自同名网络小说《电车男》(中野独人著、新潮社出版)。原著小说的故事内容来源于日本互联网论坛2ch上的真实恋爱经历。2004年初,一位网名为“电车男”的男子在2ch论坛“毒男版(单身男子版)”上发帖向网友咨询如何追求在电车上遇到的美丽女士“爱马仕小姐”。该帖反响热烈,每一个讨论帖都能获得近千条回复。最终,在众多网友的建议和鼓励下,电车男不仅成功俘获了美人心,他的故事还成了2ch上的一段传奇。

2005年7月7日至9月22日期间,剧版《电车男》(共11集)在日本富士电视台“星期四剧场”连续播出。剧中场景十分精致,贴近现实生活,演员形象生动,故事发展节奏适中,不仅再现了原著小说中的爱情故事,还相对真实地还原了御宅族群体与普通日本人之间的显著隔阂。也就是说,电视剧表面上讲述了一段纯洁而美好的爱情故事,但在深层次上却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日本御宅文化与大众主流文化之间的激烈碰撞。

二、剧版《电车男》的主要改编手段

1.叙事视角改编

原著小说《电车男》主要采用电车男与网友互动的网络叙事视角,情节上平铺直叙,较为乏味。与此相对,剧版《电车男》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叙事视角,注重通过线索伏笔与铺垫加强叙事效果。具体说来,电视剧首先从电车男的视角起笔,通过他帮助小朋友打游戏,在公司被上司刁难却唯命是从等生活小事,表现其善良、老实、软弱的性格特点,塑造其典型的御宅族形象。随后运用分镜转换到爱马仕小姐视角,通过衣着高雅,经常出入高档场所等日常生活情景塑造其富有而精致的职场女性形象。经过这些铺垫,两位主角之间形成了鲜明对比。之后,电视剧进一步从网友视角展开叙事,通过广大网友对两位主角爱情故事褒贬不一的看法,从侧面展现出主角间身份、地位的巨大差异,从而推动故事以更加贴合现实的方式自然发展。由此可知,剧版《电车男》中至少使用了电车男、爱马仕小姐、网友这三种视角进行叙事,三线递进,饱满立体,符合大众思维模式,便于观众快速理解和产生共鸣。

2.剧情及人物关系改编

原著小说《电车男》的场景描写较为模糊,人物关系平淡而烦琐,特色不太鲜明。具体说来,原著从论坛的客观视角切入,通过电车男和爱马仕小姐的情感经历及电车男和网友的交流历程展开故事,塑造出电车男、爱马仕小姐和热心网友的基本形象,描绘出一段纯真的爱情及网络时代下人们互相关爱、收获勇气、共同成长的独特感情。改编后的剧版《电车男》保留了电车男和爱马仕小姐的爱情发展主线,但增加了男女主角的独立剧情线及网友们的剧情线。多条线索齐头并进、交替补充,改善了原著单一乏味的剧情,使其更加生动活泼、真实有趣,也大大丰富了剧中人物关系。譬如,原著中的爱马仕小姐并不知道电车男是个“御宅族”,二者关系过于缓和,缺乏碰撞性;而在电视剧中,爱马仕小姐无意间撞破了真相,瞬间营造出一种紧张对立的关系,但她最终接受了电车男的改变,也接受了曾经的他,二者关系复归平和。总体说来,电视剧呼应了小说中的情节,为后期电车男为爱改头换面埋下伏笔,且强调了“没有隐瞒”的爱情,在一定程度上升华了原著的思想主题。

3.人物形象改编

与原著小说相比,剧版《电车男》鲜明而细腻地呈现出了身份、生活差异巨大但性格契合的男女主角形象以及丰富多彩的配角群像。例如,原著对电车男生活、工作上的事情并未过多提及,但剧中电车男在生活场所堆满了美少女手办,门上贴满了美少女动漫海报。同时,他忍受着周围人的恶意、父母的漠视、妹妹的嫌弃、女主同事的厌恶、上司的欺压、女同事的辱骂等,且一度试图跳楼自杀。这些描述使得剧中电车男的性格更加复杂和饱满,平添了几分怯懦、弱小、善良和质朴,进而与日本文化中性格内向、沉迷动漫和游戏的经典“秋叶系”青年形象实现了完美统一。其次,剧中爱马仕小姐的形象也得到了更加清晰的塑造,从原著中只存在于电车男口述中的十分单薄的完美女性变成了一位温柔包容、事业有成、礼仪良好却恐惧恋爱的不完美但十分真实且充满魅力的女性。然后,电视剧对广大网友形象的重塑也格外精彩。原著中的网友由于是匿名发帖,属于模糊群像,但在电视剧中,每位网友都有血有肉、真实可感,都有各自的丰富人生。他们来自日本各个城市,年龄、职业、性格各不相同。有遭受丈夫家暴的柔弱家庭妇女,有身着制服的公交车司机,有大学考生,也有与妻子分居的丈夫……此外,剧中还新增了一些人物,如爱马仕小姐的弟弟、电车男的妹妹等。总而言之,剧中丰富多彩、细致鲜明的人物形象刻画加强了整个电视剧的场面感和冲击力,有效丰富了剧情内容,也拓展了可供观众思考的空间和维度。

三、剧版《电车男》的主要改编特色

剧版《电车男》的主要改编特色为“凸显御宅文化元素”。“御宅文化”这一概念由中森明夫于1983年提出,之后长期盛行日本,传播海外,并催生出由十分痴迷和追捧动画及其衍生产品的日本青年构成的特征明显的亚文化御宅族群体。可能是由于整个日本社会对御宅文化十分了解,原著小说中电车男的宅男身份仅被当作人物背景一笔带过,其中蕴含的御宅文化元素并未得到精细描述。但在电视剧中,御宅文化得到了全面凸显,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动漫手办。男主每次下班回家打开灯的那一瞬间,满满一屋子的动漫周边十分抓人眼球,极其鲜明地表现出以男主为代表的御宅族形象。然后,剧中一个兔子形态的手办出镜率极高,贯穿了整部作品,过度沉迷于这款手办的男主有时还会双手紧握着她,与她进行精神交流。尽管该手办的名字从始至终都没有被提及过,但却成了电视剧片头动画中的主角,且该角色在2007年正式拥有了自己的名字——米娜。其次,电视剧片头曲中使用的音乐是当年动画导演庵野秀明制作宣传动画时用到的《Twilight》(演唱者:Electric Light Orchestra乐队),该歌曲及其演唱者代表了整整一个时代的御宅文化精神。由此可知,剧版《电车男》在制作过程中全方位、多视角地凸显御宅文化元素。这种做法能够迅速拉近广大宅男的心,为后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提供良好保障。

四、剧版《电车男》的主要改编效应

剧版《电车男》最终产生了巨大的市场效应。其大结局收视率为25.5%,平均收视率为21.0%,荣登2005年日剧收视率排行榜第三名。之后,该剧在第46届“日剧学院奖”中一举获得最优秀作品奖,剧中男演员伊藤淳史获得最佳男配角奖,女演员白石美帆获得最佳女配角奖。

另一方面,剧版《电车男》也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文化效应。该剧改编自真实故事,十分真实地反映了日本御宅文化的发展状况及御宅族群体的生活情景,体现出同一社会下不同文化之间的激烈碰撞,并因其网络背景和美好爱情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促使整个社会进一步关注和思考御宅文化。并且,该剧对日本动漫、电玩、秋叶原等二次元文化的运用和塑造相当到位,已成了解日本御宅文化的经典之作。

五、结语

本文详细剖析了日本网络文学IP改编剧《电车男》的主要改编手段、改编特色和改编效应。该剧的改编过程和最终效应给我国网络文学IP影视改编带来了以下几点启示:

1.需大胆开展改编。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的改编需大刀阔斧一些,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采取多种改编方式巧妙地将原著文本转换为电视语言。具体说来,可丰富剧中的叙事视角,加强叙事的立体性和生动性,以此提升叙事效果。也可大胆调整原著内容,集中凝练出最引人注目的主题。或使剧情内容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融入时代热点,努力升华主题,传递更加深刻的思想。此外,还可根据需求适度增加剧中人物数量或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更加鲜明和细致,以此丰富剧情内容,拓展观众思考的空间和维度;

2.要注重影音艺术。能否科学地完成从文字到影音的巧妙转变是影响改编效应的最大因素。因此拍摄者必须注意使用精良道具,强化视觉效果,塑造出十分贴合原著或者超越原著的影视场景及人物情感与性格。然后,也需关注片头曲、插曲等各种音乐的精心挑选和场景贴合度,以此延伸作品的情感意蕴,加强作品的听觉冲击力和感染力,进而更好地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

3.可凸显亚文化元素。对那些涉及各种亚文化的网络文学进行改编时,可适度增加和丰富其中的亚文化元素,以此牢牢抓住相关亚文化群体的注意力,有效提升后期获得巨大投资回报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爱马仕网络文学原著
面中爱马仕
大侦探福尔摩斯
爱马仕口红:与顶奢最近的距离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揭秘网络文学
皮革质感
水家乡
琵琶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