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艺术观自述

2021-07-12 13:48姚春第鲁迅美术学院
艺术家 2021年5期
关键词:艺术作品艺术家绘画

□姚春第 鲁迅美术学院

一、我对艺术的看法

在绘画领域中,艺术是艺术家对现实社会和自身情感的表达,包含了艺术家全身心投入的感性表达和理性阐释,它的感性和理性共同决定了一件艺术品的价值。艺术家的作品是社会的产物,通过艺术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期人们的生存状态、社会面貌和当时的审美品位。当下,我们正处在一个日常审美化的时代,日常生活的各方面都是美的。这里的美指的是浅层次的时尚美,而艺术领域中的美触及人们生存的本质,是一种精神性的传达,这种美不会随着消费社会急速变迁,更注重内在自我精神维度上的审美需求。但是,一味地追求自由,不与外界世界接触,不喜欢把自己的作品用金钱来衡量的艺术家容易陷入自我挣扎的旋涡中,他们过分重视自己的情感,只顾自己发泄,全然不顾及艺术市场的规律,只会抱怨自己不被理解和接受。实际上,从一些有影响力的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出,艺术家除了在绘画中表达自身情感外,都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某种脉络。例如,活跃在西方艺术市场中的日本艺术家村上隆,他的作品《我不知道,我知道》中的骷髅形象是西方艺术中重要的死亡议题。他在书中写道:“拒绝外面世界的规则,不就是让自己失去与社会连接的自由,进出世界的自由,活跃在世界的艺术场所里的自由吗?[1]”的确是这样,我认为,这是一位成熟的艺术家应该思考的问题,否则即使是技术精湛、情感丰富的艺术家也会被圈禁在自己画的怪圈中。我也认为,艺术家应把自己独特的绘画个性放在首位,盲目的跟随是不能创作出好作品的,更不要提会不会被接受了。全球化加速了艺术的融合与交流,具有区域代表性的艺术作品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随着艺术的不断沉淀和发展,艺术作品中涉及的观念越来越多,艺术创作还从文学、历史、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中吸收和借鉴学科知识和内涵[2]。例如,达利的超现实主义是从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对梦境的分析中受到了启发。尤其在20 世纪,无数的艺术种类被发掘,不同种类的艺术之间区别很大,这些变化也影响了许多当代艺术家,如村上隆、奈良美智的作品采用了动漫式的“超扁平”的独特创作风格,在创作的方向和设定上遵从了西方当代艺术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艺术的现代性也往往包含着对比和冲突,全球化产生了危机、矛盾、共存及竞争。除了具有精神力量的内省作品,当代艺术家们也会创作一些去情感化或完全形式主义的作品。艺术家曹斐的影像作品《谁的乌托邦?》以个体化浪漫主义对比集体的机械理性主义,批判了机械时代的流水运作对个体情感的压榨。美学家丹托区分了三种艺术史模型,即艺术的再现、表现和自我认知,其中,表现和自我认知包含了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和精神性的体现。精神性绘画同样作为艺术的一种,是目前我常借鉴的艺术形式。我认为,艺术是对人性的表达,是一种精神化的语言,精神性绘画与客观世界相对立,更接近人类的精神现实。艺术源于人的生存需要、心理需要,以及精神充实、升华、不断发展。艺术创作的动力来自创作者对人类现实生存状况的体验,其所指的是人类自我实现的精神理想。对大多数人来说,追求自我丰满的精神自由与追求越来越好的社会发展之间是矛盾的,艺术作品除了给人以审美的享受,还存在一种难以言说的哲思,吸引着观者,与其内在的精神状态产生共鸣。我认为,艺术既不是现实,又是对现实的反映,就好像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是虚构的,其意义和传递的思想却是真实存在并能引起共鸣的。

二、我的艺术观在作品中的体现

我比较习惯把精力投入艺术创作中,而不是对我的作品进行解释说明。人们的生存经验不同,在观看同一件作品时的审美经验和出发点也各不相同,人们都会倾向于从符合自己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角度出发理解一件作品,并得到满足。我的作品中包含着我的世界观、艺术观、思想和情感。艺术作品中总是流露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感受和想法,这些情感随着作品一并毫无保留地展示给观众。

我在目前的创作中主要思考的是构图安排、色彩关系和观念表达。具有精神导向的绘画是我喜欢并经常借鉴的绘画形式,它符合我对创作的想法。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本真的、独一无二的笔触,一些抽象艺术家凭直觉作画,直接在画布上进行尝试和探索,直到画面出现满意的效果为止。我则倾向于事先想好构图并大致勾勒出来,把小稿原封不动地挪到大画布上会有损创作的激情,最后还要根据实际画面大小进行修改。

《Deep Dream》是我本科的毕业创作之一(见图1),将自然的原始森林与工业化的机械和管道进行组合。我在这张画里使用了大面积的绿色作为主色调,大面积的纯色能够使画面具有张力和视觉冲击。我借助灌木等形象来分割画面,以增强画面整体视觉效果。人物是我自己的想象,本科阶段积累的扎实功底使我在人物的默画上和创作题材的选择上更自如一些,在画中,我强调了人物的内在精神,其所处的情境仿佛也是其精神力量的一部分,画面既具有真实感,又脱离现实,人物处在一个梦境般的情境中。我认为,绘画与人的意识形态紧密相关,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与社会高度相融,但精神逐渐丧失了归属感。我通过现实、具体的形象来对人们的生存环境和心灵归属进行思考,表达意象世界中人类的精神本质。创作的过程也是探索的过程,作品也经过了整体到局部的反复调整。

图1 姚春第 《Deep Dream》 130cm×270cm 2019年

《南丁格尔的后裔》是我在大二结束的暑期创作的作品(见图2),作品描绘了医护人员照顾患者的一幕。整体上,我使用了暗蓝色调。在人物形象上,医护人员的悉心救治与患者的体力不支形成对比。在对患者的描绘中,我进行了主观处理,将他的胳膊完整地描绘出来,其余部分用了线和明暗对比法,在关键的地方点到为止,一方面增强了画面的新鲜程度和视觉震撼,另一方面表达了患者身心的残破和他渐渐与轮椅融为一体的状态,右上方的黑色是患者内心的颜色。医生的手是力量的支撑点,蕴含着责任和对生命的守护。

《殿堂》是我在大四创作阶段的作品(见图3),在准备创作阶段,我详细地绘制了手稿。在画面中,我对青铜雕塑进行了质感上的细致刻画,背景运用了透视法来提高画面向内和向外空间的延伸。强烈的颜色和大尺寸的画面可以带给人们更强的视觉冲击,使观者融入作品情境中。平静的蓝天、颜色炽烈的殿堂、平面化的建筑以及气氛诡异的地面不断提醒观者这是一个超现实的情境。

图2 姚春第 《南丁格尔的后裔》 150cm×150cm 2017年

图3 姚春第 《殿堂》 180cm×260cm 2018年

《思维过程的二维等效物》是我在研究生阶段的作品(见图4),在这幅作品中,我注意的是构图、色彩的搭配以及黑白灰关系。画面分为三个不同维度,看起来毫不相关的空间,我把它们和谐地组织到同一画面中,用呈放射状的切割线统一起来。油画颜料的耐干性使这幅画在创作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很多,在教师的指点下,我在一些局部保留了绘画过程中偶然出现的效果,增强了画面整体的节奏感,使观者看第一眼的视觉中心不会落在不重要的地方。背景的山脉是一个原始世界,与前景的飞机残骸形成时间上的跨度,进而创设异样的情境。我认为,艺术创作应尽量避免完全再现日常生活中的景象,至少在视觉或思想上脱离日常生活中人们所熟知的习以为常的事物或司空见惯的想法,用艺术的创造力带给人们新鲜感、力量感,吸引人们驻足观看并思考,或者以独特的方法来处理人们所熟知的事物,把画中的事物理解为借以表达观念的意象。

图4 姚春第 《思维过程的二维等效物》 150cm×250cm 2019年

《诞生》是我在疫情防控期间的作品(见图5),在这幅作品中,我借鉴了古典艺术中的祭坛画的形式。在欧洲,祭坛画置于教堂的中心位置,描绘的是宗教故事篇章中经典的情节,无数的人去教堂的画前膜拜和祈祷,中世纪,人们往往认为宗教作品是神圣的,是与上帝对话的桥梁,他们关注的是祭坛画中的宗教精神,而不是作品本身作为物体的存在。从十四五世纪的宗教题材绘画中可以看到,那时的作者对画面明暗对比关系和色彩搭配方面的娴熟运用,但是那时的作者并不认为自己是艺术家,而是一名虔诚的教徒。祭坛画的构图多数是由中间向两边对称,人物被摆在同一个平面内,也就是二维的画布或木板上。我借鉴了这种独特的画面形式,并加入了原始森林来营造画面的空间感,将自然状态下的景物带来的生机与传统的宗教构图组合起来。

人类的诞生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一定有那么一刻,原始生命的头脑中发生了质的变化,在那一刻诞生了亚当和夏娃。

《抗疫进行时》(见图6)描绘了医务工作者全力救治病人的场景,他们争分夺秒地救治病患,不计个人安危,勇敢逆行,充分体现了他们的责任和担当。面对疫情,全国人民在行动,艺术工作者也要用手中的画笔来记录这个时代的精神,描绘这些守护生命的逆行者。

图5 姚春第 《诞生》 60cm×80cm 2020年

图6 姚春第 《抗疫进行时》 40cm×50cm 2020年

《痕迹》是我在研究生期间的作品(见图7),是我对同一事物采用不同艺术表现形式进行绘画创作的探索,同时画中也体现了我对时间的思考。由于事物本身具有意象性,客观地描绘对象也可以表达情感和观念。

图7 姚春第 《痕迹》 42cm×56cm 2020年

三、艺术与情感

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体悟和理解,但艺术的发展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只与艺术本身有关,与现实生活并无关系。艺术家在艺术探索和创新的过程中是完全从艺术的角度进行思考的,如避免与其他艺术家的语绘相像、批判同时期的艺术形式,确立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等。在凡·高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独特的表现力和强烈的情感。凡·高在成为艺术家前曾在画廊工作过,这段经历使他了解了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他在绘画中表达自己浓烈情感的同时,也在尝试一种之前没有出现过的独特艺术风格。

结 语

艺术家表达个人充沛情感的同时也需要理性的思考判断能力来对作品进行调整,修改和补充,这样会使作品更具艺术价值、鉴赏价值,使情感的传达更加明确和清晰。此外,如何将情感基于个人人格特质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并使观者产生共鸣,提高作品的艺术性受众程度,就需要艺术家长期的研究和艰难的探索,也需要艺术家对时代、社会环境和普遍存在现象的领悟力和解读能力,来赋予作品思想的深度。艺术作品形形色色,其中具有精神性和社会承载力的艺术作品往往最能体现艺术家的思想的广度和深度。

猜你喜欢
艺术作品艺术家绘画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五彩缤纷的艺术作品
何晋渭艺术作品
张杰艺术作品
陶瓷艺术作品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