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高职数学“课堂革命”的探讨

2021-07-12 09:27金跃强
科技视界 2021年9期
关键词:生源知识点中职

蔡 剑 金跃强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高等数学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程,在高职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大部分高职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 高职高等数学的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考的水平,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促进其创新能力的提升。 但是,数学这一门学科对学生有着较高的要求,目前高职教育生源日趋多元化[1],大部分是通过高考录取,但也有部分生源来自中职院校的“3+3”学生(3 年中职教育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接受3 年高职教育)。 这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与高考录取生有着明显的差异。 如果教师采用统一的教案,面对高考录取生和“3+3”学生用同样的教学方法讲一样的内容,布置一样的作业,显然无法实现教学精准供给。 当“3+3”学生不能理解所教授的知识,无法体会到学习成功后的愉悦感时,就会降低课堂效率。 因此,针对“3+3”这部分生源,全方位分析学生特点,进行针对性的高等数学“课堂革命”显得尤为迫切。

1 “3+3”高职学生课堂现状

“3+3”高职学生课堂教学常见的状态是,老师在教,而学生未必在学,“低头族”在高职数学课堂已是常态化,那么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呢,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探讨。

1.1 生源差异显著

“3+3”高职学生在初中数学毕业后,进入中职继续学习,中职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基础知识所分配到的学时相对较少, 初等数学知识基础薄弱。而高考录取的学生则明显不同, 在高中学习阶段,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数学、语文、英语等基础课程学习,初等数学知识得到了系统的训练,基础较为扎实。 因此,“3+3”学生进入高职阶段后,与高考录取学生相比,普遍存在数学基础薄弱,学生学不懂,吃不透,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

1.2 学习动力不强

进入高职阶段,“3+3”学生又上了一个台阶,但很多学生仍然保持着中职阶段的学习模式,主观上不重视学习,尤其是基础课程学习。 而高等数学知识体系庞大,知识点环环相扣,逻辑上逐层推进。 一旦学生思想上松懈,落下了某个知识点,后面的知识点就难以理解,从而导致知识点落下的越来越多,这会使高等数学的学习进入恶性循环。 最终结果就是教师激情飞扬,学生玩手机、不抬头、打瞌睡,久而久之就会彻底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2]。

2 “3+3”高职数学“课堂革命”探讨

2.1 依据生源特点的分班化教学

针对高职院校高考录取生和“3+3”模式学生的生源差异性, 依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对学生进行分班,“3+3”高职学生必须单独成班,独立教学,因材施教,这是进行高等数学课堂革命的第一步,也是使得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

2.2 以提升学习动力为目标的定制式教学设计

教育部提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3],那么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上不能以教材为唯一考虑内容,同一本教材内容并不能同时适用于高考录取生和“3+3”模式学生,不同类生源的教学内容应该因地制宜,个性设计。 因此,必须针对“3+3”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基础水平进行教学内容的定制式设计。

2.2.1 针对性的课程授课计划制订

根据高考录取生和“3+3”生源特点应该分别制订授课计划。 对于高考录取生,其授课计划可以在第一节课就直接进入一元函数微积分的学习, 包括函数、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其应用。 而“3+3”高职学生因为初等数学的基础薄弱,直接教授高等数学知识点难以理解,因此,在授课计划方面,需要预留8 学时学习预备知识,包括单项式、多项式、因式分解、不等式的运算、分数指数幂及根式等的运算,还有一些基本初等函数,包括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的定义、性质。 在回顾复习初等数学知识基础上,再开展高等数学一元微积分的学习。 由于学时的限制,一元微积分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要相应地做出让步。 这样的授课计划可以最大限度地弥补“3+3”学生基础知识上的不足,为后续高等数学教学奠定基础。

2.2.2 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式设计

“3+3”高职数学的课堂教学,要注意旧知识的系统复习和新旧知识的衔接,通过复习和练习,巩固初等数学的相关知识,为学习高等数学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等数学是为高等数学服务的,有了基础,如何学好高等数学,这也是教师需要进行课堂革命的重要环节[4]。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进入课堂,直奔主题,当学生还在思考概念时,教师已经在谈应用了,两者频率不一致。 要改变这种弊端,课前预习这个环节教师不能忽视,要让学生走在教师的前面。 课前预习不仅仅是要求学生要预习课本知识, 做好批注这一方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微信、QQ、腾讯会议、录制视频等, 将下节课所讲的内容做个简单的介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而,需要注意这个介绍应该尽可能简练,点到为止地介绍下节课的核心知识点,让学生能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这就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比如说,教师在讲解定积分的概念时,预习视频可以是若干个漂亮的图形,比如青花瓷器、美丽的梯田甚至中国的版图,给出的主题就是,如何求这些漂亮形状的面积? 从而让学生对定积分的作用有个大致了解,引发学生对下节课所学内容的兴趣。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课前预习的铺垫,抽象的高等数学知识变得不再冷冰冰,而是跃然纸上的动画,是跳动的字符,此时,教师再通过案例引入概念,这个案例的挑选,尽可能与学生所在专业相结合,促进数学知识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相融合,让学生意识到, 高职阶段的技能与基础知识是相辅相成的,而且某种意义上来说,基础知识更重要,渗透到了专业的方方面面。 一旦学生思想上重视高等数学,学生“学”的积极性就提升了,从而也调动了教师“教”的积极性。 “3+3”学生的高数课堂,注重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对基本方法的掌握,降低对抽象性和理论性强的难点内容的要求,一旦这个度没掌握好,之前调动起来的积极性、学习的兴趣都会大打折扣。 教师应该根据课堂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2.2.3 综合性的课程评价体系建立

创建有效地形成性评价体系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的重要途径。 高等数学课程评价体系,传统的方式是参考出勤率、平时作业、课堂表现、期末考试等方面给出总评分数,这是公平的,适用的。 但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在此基础上,可以增加小论文这一部分,内容可以是高等数学与专业知识的碰撞,可以是对高等数学的心得体会, 可以是高等数学计算的方法总结,高等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课本知识换取高分,更重要的是将高等数学应用到自己的专业中。 鼓励学生多多思考高等数学,通过查资料、复习知识、思考应用等多方面,教师达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学生在他所擅长的方面也有所收获,这是高职阶段开设高等数学的终极目标。

3 结语

总之,高职数学“课堂革命”刻不容缓,教师要认识到“课堂革命”是一项长期、艰巨、渐进的系统革命,教学质量关乎着国家人才培养, 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所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设计都应该围绕学生展开,以培养杰出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就一定可以让课堂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猜你喜欢
生源知识点中职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高校生源危机:“狼真来了”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独立学院建设研究生生源基地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