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体系的构建

2021-07-12 09:27马衍坤杨文旺
科技视界 2021年9期
关键词:危险源管理体系事故

张 曦 刘 健 马衍坤 杨文旺

(1.安徽理工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2.安徽理工大学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安徽 淮南 232001)

0 引言

高校实验室是实验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科研服务的载体,对象主体为教师和学生,实验室内部环境、设备、材料等具有多样性、特殊性和复杂性。 近年,随着高校学院、专业的数量增加,实验设备数量也逐年增加,实验室安全风险源日趋增长,实验室安全问题,尤其是风险评估、管理体系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点研究对象。 本文从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和风险隐患出发,探索建立合理的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为实验室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1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及问题

1.1 高校实验室事故分析

高校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实验室的行为人员多为学生, 近年来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2018 年12 月26 日,北京交通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实验室发生爆炸燃烧,事故造成3 人死亡。2015 年12 月18 日,清华大学化学系何添楼二层的一间实验室发生爆炸火灾事故, 一名正在做实验的博士后当场死亡,事故原因为没有意识到氢气有泄漏,高温实验引发氢气爆炸。 目前,实验室安全事故主体分为爆炸火灾和中毒,此外实验室事故还包括触电、机伤、腐蚀、辐射、中毒、感染等;实验结果的未知性等使实验过程隐藏着发展性的危险有害因素, 一旦累积超限发生事故,将会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1.2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

实验室人员结构复杂,安全意识淡薄。 随着高校增设新专业,招生规模和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实验室除完成本科实验教学任务外常年对外开放,研究生培养过程涉及实验操作较多,因此,实验室人员流动性大,学生的实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1],同时实验室人员及管理者对存在的安全问题认识不足、 重视程度不够,实验室安全宣传不够到位。

实验室隐患类别多。 高校实验设备逐年新增细化,实验过程中涉及原料、产物较多,存放管理没有统一标准,实验室设备、原材料存放分区分类不明确,这些问题的累积会导致能量泄漏、连锁反应从而造成实验室安全事故。

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实验室实验项目缺少针对性的实验风险评估,尤其是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对实验前期的风险评估不够重视,只是提交可行性风险报告,少有现场论证环节;实验室运行过程缺少实验分级管理制度,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没有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规范。

1.3 高校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风险主要来自 “人、 机、物、管、环”。 目前大部分高校实验室缺乏完善的消防、通风、排废等安全设施和预警装置,实验室的安全环保隐患突出[2-4]。 在实验室使用管理中,大部分实验室安全责任不明确、缺少统一规范的安全准入制度和安全考核。 实验原料和产物缺少双重管理,从购买、使用到产物没有监管流程和信息化管理手段。

随着高校科研事业的发展,实验室职能正在向技术、 知识和设备密集的综合型教学科研基地发展,其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的重任[5]。 高校实验室涉及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宽泛,数量众多,工科类实验室存在大量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化学生物毒害物质,以及由此引发的危化品使用、贮存和废弃物管理,因此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的构建已成为我国高校发展中基本而又责任重大的环节。

2 高校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

如果在科研实验项目申报的前期阶段,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同时完善现有的安全监管和保障体系建设,就有可能把许多实验室安全问题消除在萌芽阶段,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6-7]。

2.1 高校安全实验室危险源辨识

高校实验室危险源主要为实验原材料、实验过程蓄积能量和人的违规实验行为。 实验室危险源划分标准应该依据专业性质、功能、使用范围、管理原则划分,尤其是重大危险源需要及时辨识采取合理的管理手段,同时完整编制实验室危险源清单是高校实验室的风险评估的基础和首要任务。

2.2 高校安全实验室风险评估

风险评价是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 对危险的可能性和严重度进行全面考虑,以衡量风险发生的程度,并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的过程[8]。危险源辨识时,应按照实验室准入制度、操作人员安全教育、实验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及安全事项、实验原材料危险划分、实验管理手段、实验环境六个方面定性分析,建立风险矩阵,根据发生概率、伤害严重程度和后果以确定各特定危险源的风险等级;从而确保实验的安全运行和人身安全。

3 高校实验室管理体系构建

高校实验室管理体系是保证保障师生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的基础。实验室管理体系要从管理职责、管理对象、管理内容进行构建。

3.1 成立高校实验室管理责任体系

高校实验室管理体系众多, 要做到实验设备共享、公用、公开,就必须做到管理分级、准时上报、信息透明。 高校实验室管理体系应该划分校级、院级和风险事故现场三级体系。 主要人员按等级分别为:校级领导、院级领导和安全责任人,同时紧密结合校保卫处、设备处、校医院部门、国有资产处等相关部门,调动最大限度的资源,同时做到时效性,分工到人、责任明确,并依据事故等级采取对应的应急上报等级和防控手段。

3.2 明确管理对象

高校实验室风险事故分类为: 火灾爆炸事故、危化品事故、生物安全事故、仪器设备事故、环境污染事故、辐射事故等。 针对引起物质泄漏导致的火灾爆炸、危化、生物安全事故,要制定危险源存放使用管理办法、专人管理核实登记、同时张贴注意事项及泄露处理办法。 针对仪器设备事故,要针对设备使用特点,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和环境防护,防止事故蔓延。 针对环境污染事故和辐射事故,主要做好预期设置,将事故可能性降至最低。

3.3 安全管理措施及建议

高校实验室管理体系可在技术、管理、培训等方面加以管控。 首先专业排查实验室隐患,对于新建实验项目合理布局,充分考虑消防措施、通排风和实验三废处理,制定出系统的新建项目的安全评估管理办法。 对于投入在用的实验项目,检查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放射物品的存放和影响范围,将导致事故发生可能性的物品分区, 双向管理并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建立有毒有害物质的台账记录,做到专人专管,双锁双管,物品出入登记。 从管理方面,要依据实验室的使用范围制定安全主体责任人,同时做到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上墙、开放使用进行登记管理,优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监督机制和奖励机制。 从教育角度,高校应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和考核, 增强教师、实验人员和学生的积极性。

4 结语

高校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是为了明确实验室的风险等级,同时采取防护措施将风险源控制在未引发事故阶段。 高校实验室只有紧密结合专业实验室的学科特点、功能分区、实验性质、危险有害因素等实际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并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保障师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创建文明和谐校园。

猜你喜欢
危险源管理体系事故
对某企业重大危险源核查引发的思考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学中文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铁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的研究
建筑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管理控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