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2021-07-12 09:27郑红梅
科技视界 2021年9期
关键词:校企高质量技能

郑红梅

(湖南省医药技工学校,湖南 长沙 410208)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的颁布,标志着职业教育正式迈入提质培优的发展阶段,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虽属不同类型,但战略地位同等重要。 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需要,应逐步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能力,为企业输送多层次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

1 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高职院校推进高质量发展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 号)提出的重要决策。高质量是指高于合格标准的优秀等级,也是内涵式发展的高级阶段,主要体现在高规格人才培养、高水平专业建设、高质量产教整合及高水平、结构化教师队伍组建等几方面。

高规格人才培养是指人才培养质量的高规格,高职院校为满足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培养适应企业岗位需要的高素质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实现由规模扩展到内涵建设的转变。 高规格人才培养对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上岗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和个人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专业能力培养以及学生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等素质能力的培养。

高水平专业建设要面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契合产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 让人才培养更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载体,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 根据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律,发现社会职业结构不断更新,诞生了很多新型岗位, 因此为提高学生职业可迁移能力,应加强专业高水平建设,强调专业集群建设,使专业设置紧密联系区域产业发展需要,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适应能力强的技能人才,发挥出高职教育的社会价值。

高质量产教融合, 强化学校企业双主体作用,强调要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推动校企加强深度合作。 利益是校企关系的基础,因此在制定校企合作工作机制时, 应该充分考虑多层面关系调动积极性,平衡多方利益,加强企业和学校的互利互通。 在人才培养、技能培训、文化融合等方面应提倡校企共同规划、共同参与、共同交流,实现政府、产业、企业、院校协同育人。 学到行业前沿的技能技术,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实现产教真正融合。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高职院校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及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师资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要求,对师资队伍建设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制度,优化学历、职称和专业结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素质,引领带动各地建立一支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 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年招生数、在校生规模都有大幅度增长, 办学途径不断拓宽,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肩负起规模增长和质量提升的双重任务。

2.1 专业建设问题

专业建设是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存在专业结构不合理、 专业名称不规范、 与市场需求联系不紧密等问题。 从而导致热门专业人才数量过剩、致使这些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大,学生所学技能滞后,不符合实际岗位技能需求,导致培养质量下降,达不到企业要求。

2.2 师资建设问题

高职院校以培养产业急需、技术高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这就需要拥有一批技术高超的专业教师,而目前高职院校大多数教师是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对市场动态及专业领域内最前沿的技术把握不准,致使学生所学内容不符合市场发展需要,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2.3 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目前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仅停留在浅层次合作,校企双方在相互交融、深度合作、形成校企利益共同体还存在很大的距离。

高职院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应对上述问题,提升人培质量。2019 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 号)颁布,提出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标志着高职院校由外延向内涵发展转型。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新中国高等教育70 年高峰论坛上,王小梅副秘书长表示:新时代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变革,引发以智能、绿色、泛在为特征的技术性革命所带来国际产业分工调整,创新技术的涌现,这对高等职业教育推行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职院校需要担负起高质量发展的使命,应扩宽发展视野提高战略决策,转移学校的发展重心,由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转变,积极响应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和优质高职教育的诉求,让所有学生都能享有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3 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

3.1 建设特色专业群,优化专业结构

专业建设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着力点,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而人才培养需要通过专业来组织实施。 专业群是专业的集合,但绝不是几个相关专业简单的集合,而是对服务面向的区域产业集群中的技术技能型职业岗位群进行精准分析与定位基础上,开设并组建能够同职业岗位群精准对接的专业群[4]。 因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新的岗位群不断产生,因此,专业群应是一个动态化过程,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进行动态更新。 但单个专业建设,不能形成合力,专业拓展基础薄弱,而专业群建设能根据市场变化调整,拓展专业方向,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形势变化。

3.2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深度融合

深化校企合作体现在办学主体上,充分发挥企业主人翁意识,发扬主人翁精神,助推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 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的基础条件和发展特色,与合作企业共同构建双向交流机制,共同建立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使培养的人才更能适应岗位需要和社会发展。 同时应加强企业高技工人才与学校专业教师的交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最新的技能技术。 企业与学校应为专业课教师提高专业技术能力提供学习平台, 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交流学习。 企业也可以选派优秀的技术骨干到校指导教学,加强校企技术交流与学习。 在提高技术能力水平的同时应加强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设, 技术创新一直是高职院校追求发展的着力点, 鼓励企业专家与高职院校教师共同参与技术创新研发,这是实现双赢的重要举措。

3.3 优化“双师型”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在教师,优化“双师型”队伍建设,加强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可为高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目前,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多来自本科院校,缺少一定的企业实践经验,对市场动态及技能需求把握不准,因此,应鼓励教师参与技术研发或创新创业举办经济实体,增强其社会服务能力。 对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选用可以适当放宽条件。 优化教师培训制度,建立校企合作的“双师型”培训基地和实践基地,为双师素质培训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艺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身心健康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 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高职院校应建立求质量和实效的人才观, 创新培养模式,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 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高素质技能人力资源支撑。

猜你喜欢
校企高质量技能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