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红色业委会”破解社会治理难题的调查与思考

2021-07-12 15:42赵春澄
新西部 2021年5期
关键词:业委会物业居民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基础上,聚焦城市治理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创新实施“红色业委会”治理机制,通过发动党员干部积极参选建强“红色业委会”,促进了各类矛盾纠纷的化解,推动了城市治理的健康良性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加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着力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基层面临党建基础还有待加强、矛盾纠纷复杂多样的现实难题,特别是通过此次疫情“实战”检验,城市基层治理工作抓不到底、党员群众参与小区治理不深等问题显现。为此,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积极打造“红色业委会”,夯实党建基础、化解矛盾纠纷,实现了基层治理“多元化”、物业服务“精准化”、组织功能“延伸化”,对于打造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武城县“红色业委会”城市基层治理机制经验做法,也作为山东省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典型被推广,先后有多个县市区街道前往学习交流工作。

武城县打造“红色业委会”的实施动因

(一)武城县基本情况

武城县辖一个城市街道办事处,根据地理位置划分成了6个社区,设党总支6个、党支部12个、基层网格党组织99个,共有住宅小区99个(其中商业住宅小区43个、单位家属院49个、三无住宅小区7个),居民3.1万人。

(二)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迫切需要

“社区”是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最早提出的。“社”是指有联系的一群人的集合,“区”是指地理空间。社区就是一群有联系的人在一个特定区域生活、工作形成的共同体。所以,社区治理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方式的多样化、治理手段的多样化和治理目标的过程化。我国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进行社区建设以来,社区的硬件和软件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社区的服务有了很大的改善。伴随着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的提升,再加上政府购买服务的大力推开,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和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同时,在社区管理向社区治理转变的过程中,部分社区干部依然沿用过去的管理理念和手段,不能适应新时代社区管理的要求,導致旧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不能很好地解决社区治理的难题。

(三)解决现实难题的迫切需要

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爆发,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虽然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下,我们坚定信心,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总体战、人民战,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战胜困难,但是在现实中,基层治理体系当中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和不足亟待解决。

一是社区管理的面过宽,社区党员不集中、凝聚力不强,导致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特别是针对一些长期存在的管理漏洞,比如对于三无小区的管理,现实中三无小区党组织不健全,缺乏物业,工作开展不够。虽然政府在这方面发现了存在的问题,通过及时下派干部,暂时维持住了三无小区和谐有序的局面。但是三无小区防控难的现实困难依然摆在面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如何将三无小区党组织建立起来,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很大的难题。同时,部分党员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在市场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下,个别党员只关心自己的工资收入,而对社区的建设,小区的管理关心不够,对党组织的活动参与较少,也导致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发挥不够。

二是业主委员会本应该是小区业主的代表,应该及时地为业主发出利益诉求,及时维护业主权益,与社区、物业公司进行及时的沟通,保障小区居民的合法权利。但在现实中以德州市德城区为例,小区业委会建立的比例还不到30%。同时,存在部分业主委员会有组织无活动,长期处于瘫痪的僵尸状态,这也成为制约基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是在社区参与方面,主要是以老年人、儿童、部分党员为主,更多的青年人没有参与到社区的治理当中来。就德州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来看,部分居民认为文明城市创建与自己关系不大,所以参与的积极性不够。再比如小区养犬问题,部分居民我行我素,根本就不配合,也不遵守养犬法规,致使居民之间因养犬问题发生矛盾时常出现,成为影响基层社区和谐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是当前绝大部分小区的物业公司都属于前期物业。这种前期物业跟小区的开发商和建筑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使得在小区居民与开发商建筑商发生矛盾时,物业公司不能真正地站在小区居民一方依法维护小区居民的利益。同时,物业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它希望以最低的成本来服务小区居民,从而谋取最大的利益,这就使得物业纠纷时常发生。据统计,德州市物业纠纷占12345投诉的比例将近30%。

武城县打造“红色业委会”的创新做法

(一)党建赋能,多级联动,为城市基层治理筑“核”

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将“红色业委会”创新机制作为县委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突出“四级”联动。

发挥县委指挥部功能。县委书记当好“施工队长”,直接研究、直接部署、直接推动,制定《关于规范小区物业管理完善城市社区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等“1+N”系列文件,构筑起“党支部领导、业委会管理、物业企业服务、部门单位包保、网格员落实”的“一核多元”治理架构。

选优配强治理力量。发动8146名在职公职人员到自己居住的小区开展工作,积极争当楼长、楼道长,按程序参选支委会、业委会,没有当选的参加志愿者服务队,县委印发通知,每周五上午原则上不安排召开会议,组织公职人员回居住小区参与治理活动。对2980名在职党员实行“一方隶属、双重管理”,在不转移党组织关系的前提下,接受所在单位党组织和小区党组织双重管理,将“8小时之外”在职党员组织起来,形成小区治理“红色力量”。

打造“四级”联动体系。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联动组织体系,逐级建立联席、议事协商、民情恳谈等会议制度,及时解决居民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引导居民参与社区自治。

(二)搭建平台,制度保障,为城市基层治理架“梁”

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围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挖掘机制潜能。

搭建“菜单式”处置平台。为畅通居民信息收集、处置、反馈渠道,依托“智慧社区”“街呼县应”平台,搭建“小区‘点单、社区‘统单、街道‘派单、部门‘接单、党员‘领单”信息处置渠道,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点面结合,形成“小区吹哨、部门报到问题反馈处置圈。

优化提升服务阵地。开展“腾退清收”专项活动,限期腾退移交小区公共服务用房37处,打造多功能党群服务站,建立起党在城市社区的“红色堡垒”。

规范物业管理服务。出台《武城县业主大会续聘选聘物业服务企业指导意见》等文件,建立武城县优先推荐物业服务企业资源库,规范物业续聘、选聘、解聘程序,开展全县物业领域集中整治专项行动,通过部门联合检查、居民问卷调查等,对存在问题较多的物业企业限期整改或按程序解聘,全面提升物业服务水平。

(三)整合资源,考核推动,为城市基层治理托“底”

整合部门、社会、物业等各方资源,差异化实施目标考核,推动武城“红色业委会”品牌化、专业化、阵地化。

凝聚发展合力。优化街道发展职能,出台街道年度综合考核办法,取消街道招商引资、协税护税、承担配合责任事项等相应考核指标,推动街道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上来;113个包保单位围绕基层治理、便民服务等,与小区党支部确定136个共驻共建项目,年底前为小区办一件惠民实事。

强化保障措施。突出能力保障,对小区党支部和业委会成员常态化开展专业能力培训,着力提升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突出经费保障,将每个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从10万元提高到20万元,社区列支经费保障小区党支部正常开展活动。

实施精准考核。制定《武城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与支持城市社区治理工作考核办法》,每个月对包保单位和在职公职人员进行专项考核,工作成绩纳入机关党建和文明单位考核,与单位和个人精神文明奖发放直接挂钩,单位排名全县后四分之一的扣发精神文明奖奖金总额20%,用于奖励排名前四分之一的单位;个人作用发挥好的,精神文明獎奖励金额最高可达本单位人员发放平均数的3倍。

武城县打造“红色业委会”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基层治理实现“多元化”

武城县99个小区已全部成立小区党支部、95个重新选举了业委会,2689名小区楼道长中党员占比67%,481名业委会成员中党员占比73%,党支部中在职党员担任支部委员比例88%,充分调动了在职党员工作积极性,调整选配217名网格员,及时为群众“发声”,积极为群众服务,形成了党建引领、协同共建、自治有效、规范有序的小区治理格局。先后处理小区房屋漏水、排水管道堵塞等遗留问题276件。

(二)物业服务实现“精准化”

通过发挥业主主体作用,对物业企业开展定期考核评价,提升企业危机意识,业主不再“逆来顺受”,物业不再“随意用权”融洽了业主和物业关系,凝聚了共建美好和谐家园合力。依托“五单”管理,责任部门联合执法进小区,物业企业“点穴式”解决小区安保素质提升、车辆规范停放、环境综合整治等难题724项,定期张榜公示物业资金使用情况,实现了“业主有需求、物业有动作”。

(三)组织功能实现“延伸化”

通过将党支部建立在小区上,领导业委会开展工作,延伸了党的服务管理“触角”。武城县吸纳1万余名党员群众参与志愿服务,覆盖家电维修、保洁、健身等32个领域,每月宣传表彰先进事迹,让社会参与者获得荣誉,营造了倡导文明、甘于奉献的良好社会风气。

武城县“红色业委会”城市基层治理机制经验做法,作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典型被市委组织部全市推广,《人民日报》《机构与行政》和省委办公厅《今日信息》予以刊发,先后有多个县市区街道来该县学习交流工作。

几点思考

“红色业委会”在规范化建设工作实践中,最重要启示是做好“三个注重”:

一是注重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十九大报告提出,党是领导一切的。所以要进一步加强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坚持举国体制,在业委会当中建立党组织,就是更好地通过党的领导更好地为业主服务。

二是注重发挥居民参与的作用。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通过发挥居民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地参与社区治理,才会更好地让居民了解社区工作,了解社区事务,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社区干部考虑。另一方面积极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弘扬志愿服务的理念,可以更好地服务居民自身的生活。

三是注重为人民服务。毛主席讲过,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所以,加强和创新社区治理,其根本宗旨还是为了解决人民群众的烦心事、糟心事、操心事,从而让社区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参考文献

[1]夏建中.治理理论的特点与社区治理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

[2]刘铎.开放式社区治理:社区治理的演化趋势 基于四个社区治理案例的分析[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

[3]赵守飞,谢正富.合作治理: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发展方向[J].河北学刊,2013.

[4]钱海梅,齐卫平.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探索[J].理论导刊,2008.

[5]李东泉,蓝志勇.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社区发展的思考[J].公共治理学报,2012.

[6]邓念国.认知性社会资本与城市社区治理绩效:基于杭州的实证研究[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3.

[7]林尚立.社区民主与治理:案例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8]闵学勤,黄灿彪.适度的社区自治及其路径选择 基于香港和内地社区治理模式的比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作者简介

赵春澄 中共德州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讲师

猜你喜欢
业委会物业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浅析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的订立与效力
物业服务
加强业委会建设 提升物业管理水平
53.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
“难产”的业委会
编读往来
商业物业经营个股表现
福州升值最快高端物业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