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提琴演奏在中老年人中的推广和普及

2021-07-13 02:38
大众文艺 2021年1期
关键词:中老年人小提琴普及

(丹东市朝鲜族文化艺术馆,辽宁丹东 118000)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社会上涌现出一大批业余小提琴爱好者。这些小提琴爱好者,绝大部分都是青少年,7—12岁少年占大多数。他们怀揣着走上专业道路的梦想,到处拜师求艺,刻苦学习,但真正能够接受到正规专业指导和训练,并进入到专业艺术团体的,少之甚少。即便是进入了专业艺术团队,演奏水平也普遍较低,最后也都随着这些艺术团体的解散,而不得不放弃小提琴的美好梦想。还有更多的小提琴爱好者,在努力过几年之后,因为没有可展示的机会,再加之生活条件所迫,也不得不忍痛放弃了。现如今这部分当初的小提琴爱好者,基本上都已进入到了中老年,也都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大量的闲暇时间,促使他们要重圆小提琴梦想,这就是现在为什么在学习小提琴的人群中,中老年人逐渐增多的原因,同时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

一、当前在中老年人群中推广普及小提琴演奏的必要性

群众文艺作为公共文化产品的重要来源和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要把握人民需求,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能。当前中老年人对小提琴的热爱,要重圆小提琴梦想,已经不是个别或小众群体的需要,是人民群众提高生活品位、追求更高层次精神文明的需要,更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体体现。具体说有如下几点:

(一)在中老年人中推广和普及小提琴演奏是文化事业单位的社会责任。文化事业单位扩大开放,不断在形式内容、体制机制、服务方式等方面大力创新是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需要。充分利用文化事业单位的公共资源,以辅导培训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在中老年小提琴爱好者中推广普及小提琴演奏,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目标的要求,作为以普及群众文化为己任的文化事业单位,没有理由不在广大中老年人群的文化需求中发挥出更大的重要作用。当前,社会文化事业有一定的普及性,但文化活动的开展依然存在着被动性,缺乏精心组织和主动引导。作为文化事业单位,要深入实际,多做调查研究,要根据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在中老年中推广和普及小提琴演奏,就是满足群众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中国已进入到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物质文化需求,将是这个社会需求的重要部分。从目前发展形势看,针对中老年人的物质市场,正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地发展,相对而言,文化市场还没有积极有序地发展起来,尤其是符合当代中老年人特点的,传承时代特色的精神文化,已经发生严重断层,无法承接中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中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不能仅仅局限在打打麻将、跳跳广场舞这种低层次上,也不能仅仅满足于自娱自乐,他们还要发挥余热,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做贡献,以证明自身的存在价值。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通力合作。特别是七八十年代,那种激情岁月文化,缺乏有组织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传承和发展。在中老年小提琴爱好者中,进一步推广和普及小提琴演奏,也是传承红色经典、继承时代精神的迫切需要。

(三)文化有良莠之分,有高雅低俗之别,有积极消极之功能。社会文明的提升,自然需要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作为文化事业单位,不仅仅是群众文化的组织者,更是社会文明的促进者和创造者。在与不良文化做斗争的同时,还要大力推进先进的健康文化,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低俗文化之所以会泛滥成灾,并非相关部门对文化市场监管不力,而是审美教育的缺失及高雅文化的世俗化不足所致。其实,相对于低俗文化,人们更乐于接受和传播高雅通俗的文化。“在接受过程中,只有将高雅的与低俗的、精英的与大众的融合在一起,才能消除它们之间的界限,而这不仅是美学范式转换的典型表现,也是正在变化的内容的显著特征。”毋庸置疑,小提琴属于高雅文化,充分利用中老年小提琴爱好者这个群体,进一步在人民群众中推广和普及小提琴演奏,不仅有利于倡导高雅文化,更有利于提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四)当前的中老年人,身体普遍比较健康,但心理问题却不容乐观。据有关专家介绍,当前对中老年人健康威胁最大的是中老年人的心理素质问题。而音乐是调治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灵丹妙药。实践证明,凡是喜欢音乐并从事音乐工作的人,看上去比一般人都要年轻得多。对于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走过来的中老年人,他们受改革开放后流入国内的“靡靡之音”影响不大,他们依然沉浸在革命的浪漫主义情怀之中,他们喜欢激昂向上的艺术作品,特别是当年演奏小提琴的这些人,他们的音乐素养以及他们的乐观精神,一定会影响更多的人奋发向上。所以说,在中老年人群中推广和普及小提琴演奏,也是非常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的。

二、当前在中老年人群中推广普及小提琴演奏的可行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不断提升,中老年人重新规划和开始全新的生活是一种必然。老年大学应接不暇,学画画、学唱歌、学朗诵等,仿佛一夜之间,这些老年人都返老还童了。但是调查发现,中老年人重新开始学习乐器的,相比较而言人数不多,主要原因还是难学,特别是对小提琴演奏的学习,难学是共识。那么,到底能否在中老年人群中推广和普及小提琴演奏呢?我认为是完全可行的。为什么?

(一)现代小提琴的出现,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自17世纪以来,西方音乐中最为重要的乐器之一,被誉为“乐器皇后”。小提琴音色优美,最接近人歌唱的声音,而且音域宽广,表现力极强,深受众人所喜爱。爱因斯坦有一句话,几乎是家喻户晓,这句话是: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胜过责任感。中老年人能够把放弃了三十年甚至是四十年的小提琴,再重新捡起来,其对小提琴的热爱至深显而易见。即便是小时候没有拉过小提琴,现在决定从零开始重新学起,那也是要圆小时候的梦想。热爱和决心是成就一切事情的前提,小提琴的学习也不例外。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二)小提琴演奏学习虽然属于童子功,但对于成年人也有其自身的优势,尤其是在学习方法的总结上、对音乐内涵的理解上、对自身行为的约束上等,这些都是未成年人所无法具备的。虽然我们进入到老龄化社会,但就个人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状态而言,相比于过去,年轻化趋势也十分明显。实际年龄60岁,但健康程度和心理状态却是40岁的,甚至还要更年轻一些,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很想在有生之年更新知识,让退休生活更加精彩。

(三)更加方便快捷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十分有利于中老年人对小提琴的学习和提高。首先是由于各种音响设备和网络媒体的广泛应用,对世界名曲的欣赏非常便利,这在从前是完全不可想象的;其次是网络的交流学习,不仅可以随时亲眼所见国内外演奏家的精彩表演,而且还可以参加远程教育,和名家进行面对面学习交流等。

(四)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小提琴市场的繁荣和活跃,购置高档小提琴已不再成为问题,拥有一把好琴的梦想成为现实。这就更加增强了学习小提琴的兴趣和信心。

(五)各种社会组织提供的方便条件,非常有利于在中老年群体中推广和普及小提琴演奏。比如各种老年大学、各种老年文艺团体,以及各种正式、非正式演出活动等,都为推广和普及小提琴演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在中老年人群中推广普及小提琴演奏的必要措施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文化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功能,多为中老年人学习和演奏小提琴创造条件。比如编写适合中老年学习的小提琴教材、举办各种适合中老年学习的短期培训班、举办各种演出交流活动等。很多中老年人喜欢旅游,可以以琴为媒,以研学的形式,举办各种交流活动,既丰富了生活,又提高了小提琴技艺。

(二)要明确学习目的。中老年人学习小提琴演奏,不同于孩子们的学习。不是为了考级,也不是为了报考音乐学院,而是为了老有所乐或老有所为,因此,为自己制定的目标要现实一些,要量力而行,没必要追求过高的标准。如开塞、霍曼这样的传统教材,可以有选择性地联系,也可以不选择这类教材,选择更简单一些的。总之,我们追求的是快乐,没必要给自己加压力、增负担,那样就会失去中老年学习小提琴的意义。

(三)中老年学习小提琴,大多都属于自学,虽然小时候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有条件的话,最好还是要找辅导老师进行必要的指导,这样会少走弯路,进步会更快一些。要善于交流,广交小提琴朋友,取长补短。同时,还要尽可能多参加一些集体排练和演出活动。也就是说,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提高自己,增进演奏技艺。

(四)中老年人当年学习小提琴时,由于受学习环境影响,大都使用简谱。用简谱演奏小提琴不是不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个别地方还更便利,但如果想把演奏水平再提高一些、进步更快一些,建议还是要学习五线谱。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五线谱刚学起来,可能感觉不适应,但只要坚持下去,很快就会运用自如的,要比用简谱方便得很多。

(五)建议从事小提琴教育的工作者,在关注孩子们小提琴学习的同时,把中老年人也纳入教学指导范围之内,并根据中老年人学习和演奏小提琴的特点,编写专门的教材,同时编写适用于他们的独奏、齐奏曲,为推动中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做出贡献。

总之,在中老年人群中推广普及小提琴演奏,是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中老年人学习小提琴演奏不仅可行,而且也十分必要。只要有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经过自身的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中老年人的小提琴梦想。

注释:

①赵蓉晖.洛特曼及其文化符号学[J].国外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第23页.

猜你喜欢
中老年人小提琴普及
野外生存的基本装备之普及篇
康复护理针对疗养院中老年人的应用及体会
喉罩双相正压通气在中老年人无痛纤支镜诊疗术中的应用
Hey Diddle, Diddle
偶遇一位拉小提琴的老人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有钱的老人更容易受骗
中老年人的网络世界
Pear Concert
当代诗词创作的普及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