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设计
——“武汉的江湖”

2021-07-13 08:45湖北胡峰博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汉阳汉水汉口

湖北 胡峰博

一、武汉的江

武汉又被称为江城,位于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交汇处,汉口即为汉水入江口之意,其因水运便捷、商业繁荣,在古代被誉为“楚中第一繁盛处”,近代以来又被称为“东方芝加哥”,汉口为“武汉三镇”之一,另外两镇为武昌和汉阳。在明朝成化年间以前,汉水在龟山以南注入长江(如下图),汉水以北统称“汉阳”,此为汉阳地名的由来,曾经汉江以北的汉口区域属于汉阳,明朝成化年间汉水入江口河段改由龟山以北注入长江,此次改道后原属汉阳的今汉江以北区域被称为汉口,汉水以南区域继续沿用“汉阳”这一地名,汉口镇自此诞生。

【例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明朝汉江河口段改道以前,武汉一直是武昌、汉阳双城并峙的局面。现今商业繁华的汉口彼时还是一片河滩,每到洪水季节一片汪洋,人口稀少。明中期成化年间汉江在龟山以北注入长江后,汉江下游现今流路大致形成,其河道上宽下窄,商业仍集中在汉水南岸。直到明末修建了袁公堤和玉带河(玉带河紧邻袁公堤并且与其基本平行),汉水北岸和袁公堤之间的商业才繁盛起来,汉口成为明清时期“四大名镇”之首。下图为汉水入江河道的改道和改道后的武汉三镇简图。

(1)分析在明成化汉水入江口河段改道后一段时间内商业在汉水北岸极少分布的原因。

【参考答案】流域内气候湿润且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比较大;区域地形平坦,易积水且淹没面积大;汛期长江水位高,对汉水入江口河段有顶托作用,甚至倒灌进汉江;北部湖区汛期洪水威胁大;汉水河道上宽下窄,排水能力不足,下游水位易抬高,此次改道使汉口处于汉江、长江、北部湖区的包围之中,洪水威胁大,不适宜商业发展;该时段的汉水北岸商业基础差,集聚效益不明显。

(2)分析汉水入江口河段在明成化年间改道对古汉口镇发展及武汉城市发展格局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使得汉口位于长江和汉水交汇处,水运极为便利;有利于汉口商贸的发展,形成了武汉三镇的格局。

(3)说明玉带河和袁公堤如此修建的目的。

【参考答案】袁公堤可以阻挡北来的洪水;玉带河可以分流汉江水量,降低汉江汛期水位;就近挖河筑堤可以降低工程量。

【命题意图】

两江交汇是武汉最突出的位置特征,汉口从古至今都是商贸重镇,研究汉口及武汉城市发展与自然地理环境演化之间的关系,彰显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价值取向,有助于学生形成关注地方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

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区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汉水入江口段的改道是汉口诞生和发展的关键地理事件,但身处长江、汉水交汇处的汉口并未在汉水改道后马上进入较快的发展阶段,因为改道加重了该区域的洪涝灾害,而明末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有效减轻了水患,使其优势得以彰显。材料通过简洁的图文展示了这一历史过程,给学生留下了分析依据和阐释问题的空间,对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进行了针对性的考查。综合的思维、发展的观念和辨证的视角是该试题的基本思维倾向,人地关系是链接各地理事件和设问的主线。

题号考点素养指向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1)(2)河流演化与城镇发展√√√(3)水利工程的设计与建造√√√√

二、武汉的湖

武汉号称“百湖之市”,虽然很多湖泊已经消亡,但至今仍然拥有上百个湖泊,这一称号依旧名副其实。第四纪之前,江汉平原一带已经下沉为凹地,逐渐形成湖盆,巨型大湖(云梦泽)出现了。湖北的江汉湖群一般被认为来源于长江、汉江及其他河流的改道和摆动形成的。伴随着江湖的相互作用,云梦泽被分割成众多更小的湖泊,涨渡湖便是其中之一。

【例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涨渡湖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境内,湖区地势起伏不大,海拔多在16~21米。原涨渡湖北纳举水、倒水,且与长江相通,是长江中游洄游鱼类重要的索饵与繁殖场所,素有“汛期一湖水,枯水一片荒”之称。1954年因修建水闸切断了涨渡湖与长江的联系,涨渡湖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减少。近年来,为恢复涨渡湖渔业资源,相关部门实施了“灌江纳苗”的措施,即将阻隔湖泊的闸门打开,通过引长江水入湖,使长江的鱼苗或仔幼苗进入湖泊。下图为涨渡湖及湖区周边水系简图。

(1)分析1954年之前涨渡湖汛期淹没大面积土地的自然原因。

【参考答案】涨渡湖流域位于亚热带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汛期降水量大;北有倒水、举水汇入,汛期汇入水量大;汛期长江水位高,顶托涨渡湖水,甚至倒灌进入涨渡湖,使湖泊水位抬高;湖区地势低平,水位上涨,导致水域面积显著扩大。

(2)指出涨渡湖与长江联系被切断对涨渡湖水生生物资源的不利影响。

【参考答案】江湖阻隔使涨渡湖湿地萎缩,生物量和种类减少;水体更新周期变长,水质恶化,不利于水生生物生长;致使湖泊水位波动节律发生改变,冬春季维持高水位,湖底光照减弱,阻碍了水生植物的萌发与生长;水闸隔断了生物生存空间,湖区洄游性鱼类和江河鱼类减少。

(3)推测涨渡湖“灌江纳苗”的季节,并分析说明“灌江纳苗”对涨渡湖渔业资源的有利影响。

【参考答案】季节:夏季

有利影响:可为洄游性鱼类进入涨渡湖提供通道,有利于恢复洄游鱼类资源;有利于优化湖泊鱼类群落结构,使食物链重新恢复,提高水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有利于净化涨渡湖水质,维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性。

【命题意图】

湿地是自然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生态涵养区,被称为“地球之肾”,也是人类生活家园的重要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休闲游憩价值、文化价值。涨渡湖是武汉重要的湿地,也是知名的网红旅游地、红色文化传承地,近年来由于不当的生产生活活动,使得涨渡湖区域生态环境有所恶化,引起各方关注。研究涨渡湖对于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有重要作用。涨渡湖的治理与湖区发展是武汉正在推行的“四水共治”“江湖连通”等重大工程的组成部分,因此试题力图体现时代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形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试题命制过程中力图科学、准确,图文材料、设问和答案均来自科研论文;同时又兼顾高中学生的能力水平,对相关语言表达和繁杂信息进行了简化,图表进行了重绘,相关考查内容符合高中地理的知识和能力范畴,让学生看得懂、有想法、能拿分、有区分。答案要点和分数设置力图简洁明确,有利于教师阅卷给分。

该试题本质上是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对于不熟知武汉和涨渡湖的学生而言也不存在答题障碍。其知识点和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分别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题号考点素养指向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1)水位与水域面积√√(2)水利工程与水生生物生长√√√(3)人类活动与生物资源√√√√

水是武汉的灵魂,也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近年来水系演化、水环境变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高考中的重要考查方向。武汉的江与湖相互联系,与武汉人民在这片土地上上演一场场激情与温柔并存的交响曲,是英雄的武汉人民的精神源泉,是人类逐水而居、趋利避害的生动写照。

猜你喜欢
汉阳汉水汉口
碧血丹心铸青史 汉水浩荡祭英魂
梅兰芳汉口吃河豚
《汉口北》
诗的对比(外一篇)——刘长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汉水之来
《汉口商业简史》 书写江中之城的百年繁华
孝感汽车试验场获交通部认可汉阳所业务不断延伸
业务再延伸,汉阳所获神龙公司实验室认证授牌
言论的诗意化表达——以湖北日报“汉水北上”言论写作为例
《中国火炬》通联评刊座谈会在汉阳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