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腔静脉放置冠状静脉窦电极“转弯处”
——一种安全简便的房间隔穿刺新方法

2021-07-13 08:27褚庆民吴辉周小雄王框罗川晋赵新军李荣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右心房穿针房间隔

褚庆民 吴辉 周小雄 王框 罗川晋 赵新军 李荣

房间隔穿刺术(transseptal puncture,TP)是一种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基本技能。众多介入手术(瓣膜介入术、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及左心耳封堵术等)是否能顺利进行往往跟房间隔穿刺的位置相关,可见掌握TP的意义重大。临床TP方法众多,往往跟术者经验密切相关,初学者难以掌握穿刺技巧。虽然现在心腔内超声指导房间隔穿刺定位准确、安全性高[1],但其费用昂贵,临床操作复杂,增加了患者的治疗费用和相关手术风险。如何能更好地使初学者掌握TP,安全简便地穿刺房间隔值得探讨。笔者介绍一种安全简便的方法,即根据下腔静脉放置冠状窦电极时特征性的定位标志“转弯处”,指导房间隔穿刺位置的判定,可以使初学者安全快捷地掌握TP。

1 临床资料

1. 1 研究对象

自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24例患者进行204次TP,TP成功率为99.02%(202/204),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24例患者中心房颤动68例,左侧旁路穿间隔32例,左心房房性心动过速速18例,前乳头肌室性早搏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左侧后延伸3例,左心耳封堵1例。所收集的124例患者的冠状窦电极均从下腔静脉放置。

1. 2 操作方法

患者平卧位,穿刺右侧或左侧股静脉,我院常规先置入8 F短鞘管(起到预扩张和防止高位夹层风险的作用),确定穿刺成功后交换雅培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的Swarts-SL1长鞘管(型号406849),右前斜位(right anterior oblique,RAO)30°下沿长钢丝将SL 1长鞘管送入上腔静脉位置,止血阀指向5点钟方向,然后撤出钢丝,送入圣犹达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的BRK房间隔穿刺针(房穿针型号407200)至SL 1的鞘芯头端(注意不出头,一定在影像下透视看),同时使鞘管的止血阀和房穿针同轴指向5点钟方向(图1 A)。然后在前后位(anterior posterio,AP)或左前斜位(left anterior oblique,LAO)45°,建议采用LAO 45°下拉,这样跳跃至卵圆窝时最明显(图1 B),匀速下拉鞘管和房穿针,同时在下拉过程中时刻保持顺时针的力,务必使SL 1鞘管的头端指向5点钟方向,目的是头端可以跳入卵圆窝的中央(图1 C),同时跳跃征最明显。

1. 3 穿刺点定位

根据冠状窦电极“转弯处”定位房间隔的下部最低点(图2 A),无论在RAO 30°或RAO 45°下这个“转弯处”都是房间隔下部的最低点,跟体位关系不大,这样也就使初学者不必过于纠结角度问题。本团队研究观察证实,RAO下冠状窦开口[也就是冠状静脉窦(coronary sinus,CS)电极“转弯处”]的正上方约1个椎体高度正是主动脉根部(图2 B),这样也就明确了房间隔的前边界,房间隔的后边界可以参照右心房影,卵圆窝的正中央就是在冠状窦口(也就是CS电极“转弯处”)高1个椎体水平连线到右心房影后缘的中点处(图2 C),这样在穿刺过程中如果想偏前、偏后、偏下,都可以有感性的认识,而且临床过程中也易于操作。

图1 操作方法(Terumo TIG造影导管,型号RQ*5TIG110M,在无冠窦底部,前期造影证实) A. SL 1鞘管和房穿针同轴,在RAO 30°透视下,SL 1鞘管尖端指向脊柱方向;B. 在LAO 45°下,匀速下拉SL 1鞘管和房穿针,这样在跳入卵圆窝时“跳跃”现象最明显;C. 当SL 1鞘管和房穿针跳入卵圆窝时的位置,距离右心房底大约1个椎体

1. 4 TP

在充分认识了解冠状窦电极“转弯处”的路标指示作用后,只要我们尽量使冠状窦电极放置位置适当,充分暴露出“转弯处”,就可以根据冠状窦电极“转弯处”高1个椎体水平连线到右心房影后缘的中点处,即卵圆窝的中央也就是最佳穿刺点(图3 A),至于是RAO 30°或RAO 45°,或者是其他RAO的角度穿刺,无非就是卵圆窝展开面积的大小,对于我们穿刺角度和穿刺高度意义不大,这也就是此种方法穿刺快捷简便的重要原因。定好穿刺点后,轻轻上鞘管顶住房间隔出针或当患者左心房较小时(非心房颤动患者,常见于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可不上鞘管顶住间隔直接出针即可,出针后常规推注对比剂(图3 B),了解针尖距离左心房顶的位置,之后固定房穿针推送SL 1鞘管使其远端盖住针尖即可。

图2 穿刺点定位(TIG导管,型号RH*5SP0061M在无冠窦底部,猪尾导管在上腔静脉) A. 在RAO 30°透视下,可见TIG造影导管处无冠窦、SL 1鞘管远端及右心房后缘的位置关系;B. 在上腔静脉造影,可见CS开口高1个椎体是主动脉根部的无冠窦;C. 清晰可见无冠窦和右心房后缘的位置,穿刺点可取无冠窦和右心房后缘连线的中点

1. 5 TP成功后鞘管的操作

TP成功后,造影了解距离左心房顶关系(图3 B),固定BRK房穿针,前送鞘管(图4 A),当房穿针距离左心房顶距离较大时可适当多送入鞘管,而当距离较小时应将鞘管前送,使鞘芯盖住房穿针尖即可,切勿多送,以免损伤左心房顶部。撤出TP针,送入长钢丝,顺钟向旋转鞘管,同时送入钢丝即可将钢丝送入左上肺(图4 B),当送入左上肺困难时可将钢丝送入右上肺。不建议将钢丝送入左下肺,因为会使钢丝在左心房产生“弧度”,前送鞘管时使前送力量在间隔部受阻,间隔受力方向指向左心房下部,不利于鞘管穿过左心房。对于此种情况,本团队建议有两种方法可以尝试:(1)将钢丝送入右上肺静脉,这样房间隔-钢丝-右上肺静脉近似成一条直线,SL 1鞘管推送时力在同一直线上,房间隔受力集中在穿刺点,容易穿过房间隔。(2)将钢丝送入左上肺静脉,将SL 1鞘管连同鞘芯退出到体外,将头端弧度用手掰直(轻柔,切勿暴力),目的是将头端弧度减小,出厂时SL 1鞘管弧度约为50°,再次送入SL 1鞘管时,当推送过房间隔时由于弯度减小,鞘芯指向左上肺静脉,用力推送时房间隔-钢丝-左上肺静脉近似一直线,同样道理房间隔受力集中在穿刺点,容易穿过房间隔。

1. 6 结果

图3 房间隔穿刺 A. 在RAO 30°下取CS“转弯处”高1个椎体即图中TIG导管与右心房后缘连线的中点进针;B. 在RAO 30°下房间隔房穿针入左心房后往房穿针内推注对比剂,可见对比剂线状喷出后打在左心房顶散开

图4 穿刺成功后鞘管的操作 A. 造影了解房穿针距离左心房顶距离之后,固定房穿针缓慢推进SL 1鞘管,使SL 1鞘管远端盖住房穿针针尖,然后撤出房穿针送入长钢丝;B. 将长钢丝送入左上肺静脉,推送SL 1鞘管至左上肺开口

124例患者的204次TP均采用上述方法的成功率为99.02%(202/204),对于左心耳封堵的偏后偏下、前乳头肌的偏前偏上和心房颤动消融的偏中央都可以穿刺自如,同时房间隔穿刺时间大大缩短,从上腔静脉下拉鞘管到鞘管过间隔平均耗时1 min,而且也避免了对穿刺体位及穿刺角度的“硬性”要求,既往多是过分强调机头体位如RAO 30°或RAO 45°,使助手调整机头角度时过于紧张,耗费过多时间;穿刺时也不必过于强调在RAO 45°下针鞘成“直线”或RAO其他角度时不知所措凭“感觉”穿刺,只要是冠状窦电极“转弯处”高1个椎体水平连线到右心房影后缘的中点处即可穿刺,这样简便快捷的方法使初学者对TP成功的信心会大大增强。

2 讨论

以前TP是电生理医师必须掌握的技能,但随着技术创新发展,比如左心耳封堵术的广泛普及,更多的非电生理医师正在探索如何能更快更安全行TP。国内的TP方法大多采用马长生等[2]在2003年提出的RAO 45°下的房间隔穿刺方法。该方法一直以来受到广泛好评。同时也有一些心律失常中心采用RAO 30°的穿刺方法,成功率也很高。但在临床过程中无论是RAO 30°或RAO 45°进行房间隔穿刺,都很难定量地分析穿刺点,更多是凭术者多年经验进行穿刺,不能够量化指标,尤其是初学者往往不知所措,只是在上级“指导”下进行穿刺,下台之后很难体会到其中的穿刺“奥秘”。是否可以有一种房间隔穿刺方法,有明确的“路标”同时不拘于穿刺角度,尤其是更有助于年轻术者掌握的房间隔穿刺方法呢?这是我们团队一直探索的问题。经过3年多的思考、术中观察和实际操作,我们提出了一种安全简便的TP方法,根据下腔静脉放置冠状窦电极时特征性的定位标志“转弯处”,指导TP位置的判定,可以使初学者安全快捷地掌握TP。

本团队通过对124例患者穿刺房间隔过程的观察,均从下腔静脉送入冠状窦电极,部分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时继续保留TIG造影导管于无冠窦底部,少部分将猪尾导管送入上腔静脉行右心房造影,延迟观察全心运动情况,在房间隔穿刺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冠状窦口在RAO体位时正上方是无冠窦,距离高度约1个椎体,这也正是卵圆窝的中点。冠状窦口也就是冠状窦电极的“转弯处”,其实也可看作是房间隔的最低点,也是低位三尖瓣环5点方向,同时RAO体位下是可以看到右心房后缘的。思考一下可以得出右心房前缘是房间隔(也就是冠状窦口垂直面和冠状窦电极“转弯处”),后缘可以从RAO体位看到,那么穿刺点也就是冠状窦口即冠状窦电极“转弯处”高1个椎体水平连线到右心房后缘,取中点就是房间隔的穿刺点。这样简便快捷的方法使初学者对房间隔穿刺成功的信心会大大增强,避免了过多的强调RAO的穿刺角度。

根据下腔静脉放置冠状窦电极时特征性的定位标志“转弯处”指导房间隔穿刺位置的判定,可以使初学者更加安全快捷地掌握TP,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右心房穿针房间隔
应变成像技术评估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后右心房功能
超声心动图在可降解房间隔封堵器治疗卵圆孔未闭术中的应用价值
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主动脉根部形态变化
穿针引线
房间隔缺损家系致病基因筛查分析
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右心房憩室1例
房间隔缺损怎么办
“心房”“心室”考
输液港导管脱落至右心房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