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传统园林花阶特质及应用研究

2021-07-13 09:04任光淳金太京王爱霞
浙江林业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后院园林韩国

任光淳,金太京,王爱霞

(1.浙江农林大学,浙江 杭州 311300;2.韩国江陵原州大学,江陵 210-702;3.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建筑重点实验室,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韩国园林隶属于东亚园林体系,相承于中国传统园林,在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下两者形成了有别于西方园林的相似性。但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差异而形成各自独特的民族特色,其独特性大于相似性[1],而这些均体现在造园手法之中。2015年,在德国波恩召开的第39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上,韩国申报的《益山王宫里遗迹》成功通过审议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申报说明会中提到,花阶是唯一在韩国可见的独特的园林要素,后院与花阶的造园结构能够展现6—7世纪东亚园林的兴盛[2],也说明了花阶在韩国传统园林中的重要性。而对韩国风景园林学科权威期刊《韩国传统造景学会志》和《韩国造景学会志》历年文献(1998—2019)的调查中发现,关于花阶的研究极少。其研究主要集中于通过实测法分析宫殿园林花阶的结构(实测花阶的宽B和高H,B/H关系)[3]和寺观园林花阶的构造、构成要素及分布位置[4],探究宫殿花阶的植物维护及应用方案等[5-6],但缺乏不同类别园林花阶的特征即位置、功能、构成要素间比较分析的研究,且此项研究也尚未在中国开展。因此,本文通过笔者在韩留学期间现场踏勘中收集到的照片和文献调查,解析花阶的含义,归纳不同类别传统园林中花阶的特征,再与中国传统花台进行比较分析,试图揭示花阶的特性,探究其在现代韩式园林中的应用以期为园林中的花阶营造提供案例借鉴。

1 花阶释义和产生溯源

1.1 花阶释义

花阶的结构是以多个台层来构成的花坛形式。高丽末期李穡的《牧隐集》第29卷中记载着“凋落在花阶上的花瓣染红了露水。”可推测高丽(918—1 392)末期之前的园林中早已出现花阶。古文献中记载着花阶可以根据其种植花木的类型,分别称为梅坞、桃坞、竹坞、松坞、桑坞、栢台、百花坛、花坞等[7],可见早期花阶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种植花木。韩国《百科辞典》中对花阶解释是宫殿、民宅、寺庙等后院中,结合花木修筑的台阶形式的造园设施。韩国《语学辞典》中解释是为了种植花木而用石砌成的台阶式花坛。韩国成均馆大学造景学科博士白钟哲(Chong-chul BAEK)解释,花阶是人工营造的一级以上的台阶。在丘陵地形的后院中,用石材砌成台阶式的石段,在其中种植植物来点缀[5]。韩国全南大学造景学科白志星(Ji-Soung BAEK)解释,“阶”指的是石台阶,具有台阶的结构,花阶是以台阶的形式营造的花坛[3]。

综合上述,“花阶”的含义至少需要包含三个方面,即山坡、台阶式、花木。因此,本研究对“花阶”重新做了定义:花阶是防止水土流失为主要目的,通常位于丘陵山坡上用石砌成的二级及以上的台阶式花坛,并以种植花木和摆放置石等方式来提高视觉效果的造园要素之一。

1.2 花阶产生溯源

韩国园林是在不断继承中国造园文化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约在朝鲜三国时期(高句丽、百济、新罗同时存在的时期:公元前57年到公元668年)传入到朝鲜半岛,并受到了当时盛行于该国的儒家文化以及与儒家文化同一时期传入的风水地理学说的双重影响,注重都城、聚落、民居等地理位置选取的人地和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逐渐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风景式园林,并为花阶的产生、形成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此外,韩国领土整体地形是高低起伏的丘陵地带,国土面积的大约75%是山地。在独特地形和风水地理学说的影响下,被群山围绕形成的背山面水的相地是最理想的风水格局。因此,宫殿、寺院、私家等诸多主体建筑的后院自然就拥有南坡面,而为了防止坡面产生的水土流失在此修建花阶。高丽时期李资玄所造的位于江原道春川市清平寺的福禧庵址后院至今还保存着当时花阶最初的结构。其花阶由三级石台构成,每一层之间依然保留着原始地形的坡面,可以明确说明早期的花阶是在山坡上为了防止水土流失,以台阶的形式营造的。此外,花阶的产生跟儒家文化的“孝”也有一定的关系。“孝”不仅仅是尊祖敬宗,也有体现身份等级秩序的伦理观念,因此,整个布局需要地势上的高低之分。例如,两班家族的正房在上、厢房和配房在下的布局,在此利用地势有高低区分的花阶来营造地位有别。

2 花阶特征解析

2.1 韩国传统园林花阶的位置与功能

依据1992IFLA韩国组织委员会编撰的《韩国传统造景》[8]中对韩国传统园林的分类与花阶相关的研究文献[4-5],花阶可分为宫殿花阶、私家花阶、寺观花阶,并发现不同类别的花阶所处的位置有所不同,且与花阶的功能有关。花阶的形态在园林中均表现为直线、规整形,通常采用直线平行型(=)和直角屈曲型,这与韩国的造园美学有一定的关系。韩国造园美学中提到,韩国因山林地多,相地周边通常由松树林围绕着,因此,花阶、池塘等部分园林要素采用直线形,与周边的自然景观形成构图上的对比[9],创造出与中国园林不同的自然之美。

2.1.1 宫殿园林的花阶 慈庆殿位于昌庆宫(朝鲜王朝离宫)北部地势较高的地段,根据纯祖王的《宫阙记》[11],慈庆殿是王大妃居住的寝殿。其西侧为环翠亭、东侧为养和堂、南为景春殿、北为禁苑,通过绩庆门和松树林及北门可以到达禁苑。因此,由花木点缀的花阶在后院(建筑围合的空间)到禁苑(自然环境)的过程中起过渡的作用。此外,慈庆殿周边由墙垣围绕,其后方为小山坡,因此利用花阶来处理缓坡地形,同时种植花木,可以为王大妃提供私密的娱乐空间(图1)。另外,景福宫交泰殿(王妃寝殿)后院(图2)、昌德宫集祥殿(大王大妃的寝殿)、仁政殿(昌德宫的正殿)(图3)、书香阁等建筑的后院均布置着花阶。这些宫殿园林的大部分花阶在丘陵山坡下隔着墙垣与自然树林相连,主要具有防止山坡地形的水土流失、观赏功能,起到连接园内人为空间和园外自然空间的功能。

图1 慈庆殿花阶[12]Figure 1 Terraced flower bed at Jagyeongjeon

图2 交泰殿花阶Figure 2 Terraced flower bed at Gyotaejeon

图3 仁政殿花阶Figure 3 Terraced flower bed at Injeongjeon

2.1.2 私家园林的花阶 位于全罗南道潭阳郡郊野区的潇洒园是朝鲜时期梁山甫自仕途隐退而修建的一座别墅园。根据《潇洒园图》木板画[12],潇洒园的东部和北部被山峦环抱,霁月堂位于最高处,从园子到霁月堂之间的高差就用2段式的花阶来处理,并种植梅Armeniaca mume故称“梅台”(图4)。李源镕宅园位于韩国最具有代表性的班村——阳洞传统村落。从平面布局来看,花阶位于舍廊和祠堂的前面(图5)。男主人主要生活的舍廊前布置的花阶是为了抬高地势,并与内舍院落进行区分。月城孙氏大宗家宅园中的花阶位于内舍后院和祠堂前,均以三层台阶来构成(图6,7,8)。内舍后院最上层花阶到墙垣保持着自然斜坡,并与墙垣外的树林相统一,达到花阶与自然的和谐。同时,花阶上种植樱桃Cerasus pseudocerasus、石榴Punica granatum等果树,提升了花阶的实用性和观赏性。此外,与慈庆殿后院的花阶功能相似,具有处理缓坡地形、为古代不便于接触世外环境的女子提供私密娱乐空间的功能。祠堂在朝鲜时期民宅中占重要的地位,因此,祠堂前的花阶不仅具有观赏性,还要考虑儒家文化的“孝”和“礼”,故位于地势最高处。同时祠堂前营造视野开阔的舍廊院,凸显祠堂建筑的等级秩序。而槐山金玑应家屋等部分民宅的花阶,还因考虑女主人生活上的方便和朝鲜民族的传统饮食习惯,则修建一个酱缸台(摆放酱缸)(图9)。总之,私家园林花阶的主要功能通常是用以区分男女主人的生活空间、处理斜坡地形、增加生活上的方便以及观赏景物等。

图4 潇洒园木版画[12]Figure 4 Wood engraving of Soswaewon Garden

图5 李源镕家平面图Figure 5 Plan of Lee WonYong’s house

图6 月城孙氏大宗家平面图Figure 6 Plan of Son’s house

图7 花阶立面示意图AFigure 7 Vertical face of terraced flower bed

图8 花阶立面示意图BFigure 8 Vertical face of terraced flower bed

图9 金玑应家平面图Figure 9 Plan of Kimg Gi Yeong’s house

2.1.3 寺观园林的花阶 韩国的寺观园林大多修建在郊野区,因地制宜、依山建园,但是由于寺观主要以宗教活动为主,与宫殿和民宅不同,园中不存在以游赏为目的的后院。寺观园林的花阶是根据秩序递进的纵轴线空间特点,以地形的处理为目的,一般布置在门楼前、殿堂和阁的前后。Hong K P等研究表明,寺观园林中花阶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主佛殿周边[4]。而始建于新罗时期的庆尚南道海印寺大寂光殿前的花阶,着重强调它的垂直面,意图在于提升主佛殿视觉领域中的地位和凸显佛堂的庄严感,并种植象征佛教的低矮的花灌木,既丰富了景观层次,也增加了观赏功能(图10)。

图10 海印寺花阶Figure 10 Terraced flower bed at Haeinsa Temple

综上所述,宫殿、私家、寺观园林的花阶,因其功能、需求等不同而使得所处位置各异。不同位置的花阶所形成的空间与所处园林、周围环境进行了巧妙的融合,既起到衬托、烘托的作用,也营造了意境,见表1。

表1 韩国传统园林花阶的位置及其功能Table 1 Location and function of flower terraces in Korean gardens

2.2 宫殿、私家、寺观园林花阶构成要素的比较

通过对韩国传统园林的文献查证、图像分析和实地踏勘发现,花阶由墙垣、烟囱、怪石、挟门、植物等要素来构成[3,6-7]。由于不同类别园林使用性质上的区别,而导致花阶构成要素上也存在差异。宫殿与私家园林均有居住的空间,且根据风水学居住空间的后院一般紧邻着林木茂盛的自然山坡,在此利用墙垣作为园内外界限,并开个挟门方便出入。但是寺观园林花阶的功能单一,只有植物要素来丰富视觉效果。其主要的不同之处如下:

2.2.1 墙垣和烟囱不同 宫殿后院的墙垣和烟囱上浮雕着象征长生不老的“十长生”和“吉祥”等图案,祈愿统治阶级的健康和长寿。在韩国的传统“韩屋”中烟囱是不可缺少的构筑物。烟囱根据园主的身份、等级和地区,其大小和形制有所区别。北方(首尔)比较寒冷地区的烟囱比南方地区的在整体上要高一些,而且高度跟排烟的功能有直接的关系。后院规模比较大的时候烟囱不需要紧邻着建筑也可以布置在花阶上,并考虑建筑的结构和规模可以布置几座相同的烟囱。从远处看既像是后院中竖立着的一座塔,又像一座雕塑,可以提高后院整体的视觉效果(图2)。相反,私家和寺观园林的墙垣和烟囱整体体现着较朴素的景象,没有华丽的装饰。

2.2.2 怪石不同 宫殿的花阶上布置象征自然山体的怪石,而韩国的怪石通常摆在石盆中,且私家和寺观园林中未发现怪石来装饰花阶的案例。摆在石盆中的怪石与园林中选置石的标准是截然不同。朝鲜时代后期的徐邮榘(1764—1845)著作《林园十六志》——“游艺志”的卷4画中有对八格(是在山水画中的8种山水景观。具体是石、水、山、泉、云、野经、松、竹)的内容,其中对怪石描写为“石老而润”,在实际调查中也可以看出怪石的湿润状态和古朴美[14]。

2.2.3 植物配置不同 在植物的配置上,宫殿的花阶,选择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麦李Cerasus glandulosa等比较华丽而有品位、观赏为主的花木,再与矮松Pinus virginiana等常绿树种搭配在一起。私家园林的花阶主要考虑生活上的需求而选择落叶树等果树为较多。寺观花阶通常选择常绿树种,且植物的配置也比较单一。如奉先寺、佛国寺等大部分的寺观园林选择龙柏Juniperus chinensis‘Kaizuca’、球柏J.chinensis‘Globosa’ 等常绿树种为基调,体现宗教肃穆的氛围和崇拜祭祀的功能,适当用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梅等花灌木来点缀。

2.2.4 花阶采用的石材不同 宫殿园林的花阶采用线条感强烈的长台石,营造出端庄、严谨、崇尚的氛围。私家和寺观园林的花阶大多采用自然石,营造温和的氛围,且较好的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但是船桥庄(悦话堂后院)等个别上流阶层的花阶和海印寺大寂光殿前的花阶,偶尔也会采用四块石(边长为18 cm的正六面体的花岗石)和花岗石,其效果类似于宫殿的长台石。其原因在于上流阶层主要为了体现士大夫家族的威严。海印寺是在不断地修复和扩建过程中受到高丽太祖王建(877—943年)和朝鲜王朝时期(1488年)仁粹和仁惠两位王大妃等帝王家族的影响,其花阶营造手法也受到了影响略带有宫殿风格。总之,不同类别园林的花阶采用的材料有所区别,但其均注重与自然契合,很好的诠释了生态理念。

综上所述,宫殿园林的花阶富有华丽高贵的宫廷色彩,充分反映了帝王家族至高无上的权威。私家园林的花阶整体体现朴素,多以实用型为主,而寺观园林花阶主要烘托宗教氛围,传达宗教文化的教义。

2.3 韩国花阶和中国花台的比较

白居易的《秦中吟·伤宅》诗称:“绕廊紫藤架,夹砌红药栏”,说明中国早在唐朝就有了利用花台的种植设计形式[15],早于韩国花阶在园林中的应用。中国学者对花台的定义是在高型的植床内栽花植树、盛水置石的一种景观形式,是植物的“建筑”形式,起到点缀、烘托、装饰园林景观的作用[16]。花台是园林小品的一种形式,在江南、岭南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土壤排水不良的地区,用花台来提高种植高度,给植物提供良好的生态条件[17]。花台往往与园林中的三大要素——建筑、山石、水体结合使用,布置在门旁、窗前、墙基、角隅的装饰。江南私家园林的花台大多以太湖石、黄石、宣石等堆叠而成,选材丰富,有曲折、进出有变化的自然多变的形态(图11)。岭南私家园林的花台受岭南园林规则式布局的影响,平面多为规则式、立面装饰富于变化,常饰以独具地方特色的山水、花鸟、人物的灰塑、隐雕或彩绘等,或镶嵌竹节状石湾釉陶栏杆,装饰感和美感比较强(图12)[16-17]。北方皇家园林颐和园的国花台位于仁寿殿两侧的平地上,为了避免土壤积水利用土石等材料砌成台阶式的花台,露出土面的山石高低错落、有起有伏,但平面是直线和弧线组成的较规整的形式。花台中栽植牡丹,并在花台边栽植小灌木,以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圆柏Sabina chinensis、槐Sophora japonica作为深色背景起烘托作用[18-19]。种植设计仿自然之“形”主要取法植物的自然生态景观,春日花开层层互不遮挡便于观赏[15](图13、14)。

图11 江南园林的花台Figure 11 Raised flower bed in Garden on the Yangtze Delta

图12 岭南园林的花台Figure 12 Raised flower bed in the Lingnan Garden

图13 颐和园仁寿殿花台夏景[20]Figure 13 Raised flower bed in the front of Renshou Hall of Summer Palace in the summer

图14 颐和园仁寿殿花台冬景Figure 14 Raised flower bed in the front of Renshou Hall of Summer Palace in the winter

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天一阁是具有400多年历史的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天一阁的南、北院均以自然野趣的山池为主景。北院有一座体量较大的土石山,山石层层叠叠,山上丛林茂盛[20]。假山前有一座长条形花岗石砌成的,形态规整的三层花台,并种植了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绣球Hydrangea macrophylla、梅、龙柏等植物,与假山上的自然野趣的氛围相对(图15)。但是在清光绪朱永清绘,民国李良栋的天一阁石刻中发现(图16),清朝时期的这三层花台中并没有种植花木。结合石刻中规整的形体和现存花台,可以推测当时的花台或许是具有摆放盆栽的功能。与韩国的花阶相比,天一阁花台采用的材料和形态结构比较相似,但是营造在假山前的平地上并没有处理地形的功能,主要打造景观的层次感及深远感,丰富视觉效果。

图15 天一阁的花台Figure 15 Raised flower bed in Tianyi Pavilion

图16 天一阁图(清祝永清绘、民国李良栋刻)[21]Figure 16 Drawing of Tianyi Pavilion

综上所述,韩国花阶与中国花台均具有栽花植树、观赏功能,都注重与周围景观的统一与协调,都是东方园林颇具特色的造园要素。但是由于中韩两国文化和地形的差异,韩国花阶的形态是以直线为主的规整形,构成要素较有特色,选址大多位于山坡脚下,处理山坡地形的功能比较凸显。而中国花台形态和选址多样,平地花台注重防止土壤的积水,形式丰富,造型更具有观赏性,同时形成独立空间,且构成要素丰富,多强调自然和生态。二者的主要区别见表2。

表2 韩国花阶与中国花台的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n terraced flower bed in South Korea and raised flower bed in China

3 花阶在现代韩式园林中的表达应用

花阶作为韩国代表性的传统造园要素,因此在现代韩式园林的营造过程中经常用花阶来体现传统性。在2002年的世界杯上,韩国向世人展示了悠久的韩民族历史和文化。附属于世界杯体育场的一座小游园再现了韩国传统园林的景观,主要以亭、方池、花阶、花墙等传统园林要素来体现传统性。花阶位于小山坡脚下,利用花阶处理斜坡地形,并采用宫殿式花墙的组合来营造端正、严谨的氛围(图17)。韩国湖岩美术馆是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喆先生的私立美术馆。韩屋风格的美术馆建筑与现代韩式园林——“熙园”相互融合在一起,凸显了韩国的山地园林氛围[22]。熙园位于风景秀丽的龙仁市郊野区,背靠香秀山、面对三万六天池和小溪,论相地绝对是风水宝地,同时也非常讲究借景。熙园可以分为南、北两个部分,整体地形为北高南低,约有5 m的高低差,美术馆位于园中之北,因此采用花阶来解决南北区域的高低落差(图18)。另一个花阶位于美术馆的后院,花阶隔着墙垣与香秀山相邻,采用长条状的花岗石、怪石、花木、挟门、花墙来构成,同样模仿的是宫殿式的花阶(图19)。

图17 世界杯体育场小游园的花阶Figure 17 The terraced flower bed in small garden of the world cup stadium

图18 熙园的花阶AFigure 18 The terraced flower bed in Xiyuan

图19 熙园的花阶BFigure 19 The terraced flower bed in Xiyuan

总之,在现代韩式公共园林中花阶均采用宫殿式,因为宫殿式的花阶在材料的选取和构成要素等整体配置上给人一种庄严感,容易让人产生敬畏之心,同时各种花卉的点缀,既不失严肃、高雅,又富有开朗活跃的氛围,比较适合于公共场所之中。

4 结语

花阶是代表韩国传统园林的造园要素之一,花阶的台阶式结构在园林艺术的特征上表现出因地制宜的造园思想和朴素和谐的自然意识,也体现韩国园林独特的空间特征。宫殿、私家、寺观园林的花阶各使用不同的构成要素来烘托其空间的氛围和营造意境。在现代韩式园林中均采用宫殿式花阶来体现既高雅又开朗活跃的传统文化氛围。相较于中国园林的花台,花阶以处理山坡地形为主要目的,而中国花台更加注重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和视觉效果。综合上述研究结果,韩国花阶与中国花台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工作,因未得到合乎逻辑的前后历史关系的证明,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开展。

猜你喜欢
后院园林韩国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前院”与“后院”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在韩国走马观花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后院建个过山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盛满月光的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