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大V发帖“借书不还”引热议

2021-07-14 11:55湖北徐建华
新作文(高中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楼主利己主义公序良

@湖北 徐建华

文题亮相

近日,某微博大V发帖称:“当年做大学生的时候,但凡发现学校图书馆里有爱慕的古书,大多是竖排版繁体出版的,就通通借来不还,直接按图书馆规定的价格赔偿。”此事在网上迅速引发热议,有不少网友指斥这种钻制度空子的行为不道德。不久后,该大V再次发帖,称自己是按规则办事,并发布了上千字的长文,证明自己没有错。

作为读者的你,对以上材料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作为对该微博大V的回帖,跟帖于后。(湖北重点中学联考试题)

立意大观园

大V角度:

1.不以规则,不成方圆。

2.恶意违约,霸占公共资源,玩弄规则,精致利己。

3.有耻且格: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寡廉鲜耻。

4.公众人物,当爱惜自己的羽毛。

5.制度虽有空,心中有道德;规则不完善,道德来约束。

6.规个人私利,守社会公德。

图书馆角度:

1.让制度捍卫公序良俗。

2.制度网漏吞舟,亟需完善。

【教师下水】

向精致利己主义说“不”——讨楼主檄文

楼主,你恶意将古籍攫为己有,还振振有词。你专犯众怒居然还高昂着头颅,大放厥词。难不成,在你眼中,那些按时归还图书的人都是傻子?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按理说,珍贵的孤本、善本,应该像国宝一样,绝不允许借出。想必是学校为了方便学生,使物尽其用,才有如此人性化的规则。投之以桃,报之以李,面对如此善意,学生应该“读书也必专,归书也必速”。然而,楼主却罔顾学校的良苦用心,肆意践踏公序良俗,游走于规则与道德之间,将稀有公共资源攫为己有,视为禁脔。不唯如此,楼主还“最喜欢别人看不惯又干不掉自己的样子”,一切合法,无可挑剔,窃书不算偷书,其惊人的世故和老成,惯于钻规则的空子来达成自己的目的,无疑是最典型的精致利己主义者。这类人,机关算尽太聪明,虽是高智商高学历,却少了一份书卷气,多了一份市侩气,难免让人感慨“负心多半读书人”。

精致利己,无独有偶。

君不见,时尚女郎以七天退货为由,可以天天试穿新衣;大妈们以免费品尝为由,“必厌酒肉而后返”;无人超市屡屡失窃,丢书大作战中图书毁损严重,共享单车被遗弃在路旁……为人不齿。

向精致利己主义说“不”,在遵行规则的同时,更应该敬畏道德。

规则与道德,从来不是冰炭不容的,而应是鸟儿的双翼,不可偏废。古有“道之以政”和“齐之以礼”,今有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一个只有规则的社会是冰冷的。社会的复杂性,规则往往不可预料。在规则之外,是任凭人性之恶的蔓草肆虐生长,还是用道德良知来克己复礼?

所以,楼主,你可以心安理得地窃书,但难逃道德的谴责和心灵的拷问。“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每个人都应该有有所敬畏的道德星空,诸如善良、诚信、正义、底线等等。

向精致利己主义说“不”,更应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当欺骗图书馆的时候,你可曾汗颜?“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身为大学生的你,以精英自诩,但你窃书以自肥,与读圣贤书、立君子品是否有所违背?

当你独占典籍时,可曾想到,如若人人如此,图书散佚,不啻于文化浩劫!

先有仁人志士毁家纾难,天一阁主人“为往圣继绝学”,现有季羡林、卢永根、农民工何刚等人,将毕生典藏、珍宝悉数捐献国家,不唯慷慨无私,也是大义、道义责任使然。

如果人人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国家必将是“沙聚的奴隶之邦”。摈弃利己主义,重义轻利,利他济世,则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

鉴于此,对于楼主的行径,我当声讨:呼吁所有网友,不围观,不狂欢,勇做键盘侠,以激浊扬清为己任,匡正人心,力矫颓俗;呼吁校方对楼主建立道德档案和道德银行,纳入诚信黑名单,使之成为过街老鼠,让失信成为人生墓志铭,让诚信成为社会通行证。楼主之流,不配享有公共资源和社会服务。如此,则“贪夫廉,懦夫立”,教化明,风俗醇。

咸使布闻!

点评支招:

1.本文利用第二人称“你”“楼主”等称谓,巧妙地完成作文任务——跟帖、回帖,同时采用“檄文”这一古代文体,别出心裁,且文笔犀利,激浊扬清,笔含春秋。

2.文章大体上按照“引—议—联—结”框架展开,但不拘泥于此,议中有联,联中有议,缘事而发却又延伸有度。

3.文章作者一以贯之的语言风格,值得借鉴:必有引用贴切精准,人无我有;必有大量整句,整饬精致;必有大量长句,词汇丰富;必有凸显文化底蕴和家国情怀,如“义利观”“道之以政”“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

【学生作文】

珍惜自己的羽毛

@湖北省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4)班程安乐

微博大v的“借书不还帖”令人咋舌。(深谙时事、现象评论作文之道,首先引述材料,简洁精练。“令人咋舌”也笔含春秋,流露出自己的情感倾向和爱憎)爱书之情,人皆有之。但钻制度的空子,故意借书不还,让人难以接受。(表明立场,明确态度)网友指斥,情理之中。

其一,微博大v此举实是爱贪小便宜的自私之举。(剖析心理,揭示本质,同时作为分论点一)实爱古书,无可厚非。但岂不闻“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何不在网络上重金悬购?何不于乡野中执着追求?“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引用经典,意到笔随,贴切自然),大v省却买书的些许时间与金钱,却丢失金子般的道德。图书馆作为公益场所,图书本为众人共享,假如人人都想如大v般“分一杯羹”,谁来收容无家可归的拾荒者的心灵?谁来给予贫穷者一丝寒冬的暖意?(质问有力,发人深省;以此推之,预测危害)

其二,微博大v此举实是对制度的挑战,对道德底线的下拉。(层层递进,逐渐深入,由个人私德到社会公德,同时作为分论点二)这种将制度作为底线,法律之上皆可为的“无法就无天”心理降低了观念的水位。诚然,大v此举并未触碰法律底线,但康德有言:“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人们的行为应以社会伦理道德作为准则,遵循公序良俗,而不只是守住制度的底线。大v钻了制度的空子固然不会遭受图书馆的惩罚,但违背了基本的社会价值,被网友怒斥炮轰,理固宜然。

蝴蝶振翅,飓风旋起。(巧用比喻,自然过渡,引起下文的“蝴蝶效应”,即长此以往,会有什么危害)

倘若只是个别人物如大v般私藏古书,也就不了了之。但作为拥有数万粉丝的公众人物,晒出“心得经验”,引起的后果是巨大的。不少追随者们可能争先恐后地效仿,借助网络舆论的传播,难免会对一些不谙世事的青年的价值取向产生冲击。长此以往,钻空子、贪小便宜的观念将在社会土壤中生根发芽,社会将不再是清净的心灵水池。

两度发文,舆论助推,随着此事的不断发酵,我难以想象大v微博主页下“网络键盘侠”的唇枪舌战,更难以预料其危害。

自伤羽毛,岂不惜哉!(又一次巧妙过渡,论述下文的“公众人物”应恪守公序良俗)

从推搡孕妇的陈某伊到爬上车盖的宝马女;从列车上的抖脚男到屡爆粗口的主播们……网络“大v”们,你们为什么不爱惜自己的羽毛?

珍惜自己的羽毛,以道德清洗污渍,共建文明生态,共筑道德厚墙。(文末呼吁,激扬人心)

点评:

1.立意不同凡响,切合题意。从社会公众人物的角度立意,指出公众人物尤其应该恪守公序良俗,爱惜名声,引领正确的价值取向。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2.结构清晰,“引、议、联、结”四部分不蔓不枝,重在议论挖掘。尤其是对该现象的评论,多维透视,由浅入深,由小及大,层层深入。在就事论事基础上,能适当延伸,缘事而发,将目光、笔触指向现实生活,接地气,入人心。

3.章法井然。“蝴蝶振翅,飓风旋起”,自然引出下文预测危害。如行云流水,自然熨帖。

猜你喜欢
楼主利己主义公序良
世界上不是只有利己主义一条路可以走
《民法典》中的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是什么?
“墓碑式”银行窗口违背公序良俗
“公序良俗”何以协调推进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网络代有才人出
罗尔斯原初状态中立约人特性
浅析李箱小说《翅膀》中映射的社会现象
超搞笑问答
不看后悔的神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