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

2021-07-14 02:16罗豫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仓鼠宠物人类

罗豫

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成员,人类始终面临着如何与动物相处共存的问题。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几篇课文就分别描绘了人与动物相处的种种情形。郑振铎的《猫》讲述了一家人与三只猫之间的故事,三只小猫的外貌、性情各不相同,结局也不尽相同,但最后都无一例外地亡失了,令作者与家人悲痛遗憾,以至于最后“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在此过程中,作者回顾审视了自己对待小猫的态度,反思了自身的偏见,在与小猫的相处中自身也得到了成长。《动物笑谈》是一篇有趣的科普作品,是作者康拉德·劳伦兹研究动物行为的记录,文章选取了几个有趣的场景展现了作者认真专注的研究态度以及对动物、自然的热爱,真实反映了动物的自然行为。《狼》是《聊斋志异》中的一则文言小故事,既写出了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紧张曲折经历,也表现了狼的狡黠与人类的智慧,并通过故事隐喻社会关系,具有一定的虚构性。这三篇文章有的表达了对动物的欣赏、对其命运的关注,有的表现了人与动物的矛盾冲突,启发同学们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等话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本单元主要训练同学们对动态场景的观察与描写。同时,要求同学们对人与动物相处的话题做出自己的评论,练习记叙与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与以往写景、记事的文章不同的是,本次作文训练多了与动物互动体验的内容,要求学生从个人的角度观察、表达,且有深入的思考。所以我们此单元实践活动的设计比较重视互动环节,在前面记叙文写作的基础上,让同学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思考。

一宠物在此

11月下旬的北京正值小雪节气,天气已有了初冬的微冷,街上的人们和动物也都有了明显的变化,我们第五单元的学习和写作指导便从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物开始,展开一场关于萌物的“大作战”。

小雪初寒

《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近日,随着一阵大风呼啸而过,寒凉冬意闯入我们的生活。网络上流行起一个词叫“秃如其来”,意指前一天还是满树秋色,一夜过去树叶竟零落殆尽,再不復前日繁华。北京的秋虽短暂,却自有一番情致,不料想消失于一夜之间。人们穿起了棉衣,宠物套上了暖装,花叶藏了痕迹,虫兽掩了锋芒……请你走出家门,观察入冬后人们和动物的变化,拍摄一张照片,以“小雪初寒”为题,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短文。

和之前的节气任务一样,这次练笔的题目既包括了观察物候变化的引导,也悄无声息地与我们即将开展的动物单元活动联系在一起。此时此刻的同学们可能还没有意识到“战斗”的号角即将吹响。在这个观察训练中,相较于视觉体验,大家走出家门后的触觉体感会更加直接,甚至会想到“是不是该穿羽绒服了”。这种感官的刺激一下子就把同学们带入到冬天的场景中,进而引导同学们更加敏锐地去体验身边变化。

学生习作

小雪到了,北京越来越冷了。也对,这节气里都有“雪”字了,能不冷吗?大人们穿上了厚厚的大衣,我更是“全副武装”,穿上了去年过年时穿的羽绒服,还戴上了妈妈织的毛帽子。不仅是人,邻居家的小狗也换上了黄色的绒衣,戴上了小帽子。不得不说,现在的人们就算自己挨冻,也不会让自己的宠物受凉。我家的乌龟也不像平时那么活跃了,因为它准备冬眠了。气温下降了,出来活动的人少了,小动物出来的也少了。

———梁安馨琪

小时候,我一直以为“小雪”这日一定会下雪。可北京已经好几年没下过雪了。早上六

果然,羽绒服出现在了大家的短文中,这两位同学一位是“全副武装”仍嫌不足,另一位则发现了冬天的踪迹,体验了一把北风的凛冽。

点半左右,天还没亮透,我一出门就觉得冷,北风呼呼地往脸上刮。路边的树光秃秃的,连黄叶的影子都看不到了。一群大雁从天空飞过,它们应该是准备飞到南方过冬了吧。

———张一殊

至于对小动物的观察,大家既看到了自然界中鸟类的变化,也看到了宠物的“穿红戴绿”,第一位同学更是写到了家中乌龟的细微改变。这些小动物一直在我们身边,等待着我们发现它们的可爱之处。

以此为引导,我们正式开始第一环节“宠物在此”的写作活动。作为活动的第一环节,我们以《猫》这一课作为活动指导。我们将《猫》中主人与宠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解,分成主人、宠物、来历、性情特点、饲养时长、饲养时对其情感态度、结局、失去宠物后的情感、对养宠物的态度几个部分,绘制成表格,让同学们分组讨论探究得出结论。大家发现,将课文分解后,原本很吸引兴趣的那些温馨的画面忽然都退到了后面,展现在面前的竟然是如此残酷的现实:无论是很喜欢的猫,还是不喜欢的猫,其实主人对它们的态度也没有多少区别,不过是个玩意儿,死了还可以有别的来替代……到底为什么养猫,最后为什么又永不养猫呢?是因为从一开始就做错了,就算再养一只别的猫,给它百般的爱宠,也不能改正以往对小生命的不尊重的态度,更无法挽回那些逝去的小生命,这是无法弥补的过错。

分析一篇课文就能深入到这个层次,同学们很受启发。这时候我们展开了“宠主在此”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分享一下各自可爱的家庭成员。

首先,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选择要介绍的自家宠物并制作宠物名片,用详细、准确的语言将宠物的基本信息和外观特点,以及主人的基本信息和性格介绍清楚,为第二步竞猜环节做好准备。

将所有小组制作的宠物名片收集并打乱,张贴于教室内,同学们通过比较的形式竞猜宠物的主人。生物学科的生物裙带效应证明,有很多宠物都和自己的主人长得很像,在某些实验中给实验者一堆狗和狗主人的照片,大部分人都能准确猜出狗的归属。宠物在长时间和主人相处之后,对主人的表情不但非常熟悉而且会模仿。不仅如此,宠物的性格也会越来越像主人。因此,同学们在互动竞猜过程中一方面要运用观察能力,捕捉到宠物和主人外貌、神情和性格的相似之处;另一方面,也在这样的配对过程中,体验主人与宠物之间的情感。这是将生物学科的知识作为工具,将提升语文能力作为学习目标的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扩展知识面,也会让学生在更高层次上学会用学科融合的思维进行学习,好处显而易见。眼界越开阔,写作也就越有内容。

经过这项活动后,不管自己是否养宠物,同学们都对人与动物之间的相处有了基本的了解,这为下一步的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写作基础。

二萌物大作战

完成了对小动物的“静态”观察和练习后,我们转向“动态”训练。进行静态观察和写作时,我们一般会侧重运用视觉感官,描写事物的外形特征。而对于动态观察和写作,则需要充分调动五感,即形、声、闻、味、触。以动物活动观察为例,需要侧重视觉、听觉和触觉的使用。在写作时将动物活动场面通过动作描写和环境描写的方式表现出来。

为了丰富大家的写作活动体验,对于动物的动态观察,我们尝试采取模仿课文填写分镜表格、录制短视频的形式来进行。以《动物笑谈》中“水鸭子出壳”一幕为例,通过给同学们补充“导演如何画分镜”的资料,帮助同学们学会区分不同景别的概念和不同拍摄手法的作用,便于同学们能够通过讨论制作自己小组的分镜脚本。

同学们在学习相关资料之后,模仿示例形式,先结合《动物笑谈》课文内容,在“蹲着唤水鸭子走”“呼唤鹦鹉可可”“可可咬裤扣子”和“可可把毛线绕在树上”4个故事中任选其一,填写分镜表格,练习并熟悉划分景别拍摄的方法,再讨论如何拍摄自家宠物,为观察家庭动物的行为活动、录制视频做好准備。

从同学们的优秀作业中我们可以看到,在选择景别时,同学们会有意识地考虑不同景别对于展现小动物形象的作用。而在设计台词或旁白时,有的同学会将自己代入到小动物的角色场景中,有的同学则会设计成和小动物的互动情节。这种观察视角的转变是帮助我们完成写作练习的重要一步。

在录制过程中,大家以不同视角深入观察家庭或野生动物的行为特点,并探寻其中的原因。平时,我们和家中宠物相处时,多以陪伴玩耍为主,很多同学在观察反馈中提到,录制宠物视频时通过旁观视角能够看到它在饮食上的需求、进食时的动作,能发现动物独自玩耍时的习惯……而拍摄野生动物的同学则会注意到动物与同伴间的相处方式、流浪动物受到的不公对待等平时关注不到的细节。这对于帮助同学们思考“人和动物应该如何相处”这个问题有着更直接的意义。

同学们提交分享的动物短视频让人格外惊喜。通过旁白,我们不仅看到了大家和宠物的有爱互动,也看到了在和宠物相处过程中主人们的细心照顾。对于拍摄野生动物的小组,大家纷纷称赞“高大上”。如果说宠物视频在网上随处可见,野生动物的活动记录视频则因其类似短纪录片的形式而令人眼前一亮了。同学们在旁白中提到了以前从未关注过的动物行为表现,提到了对流浪动物的同情,也有同学表达了对如何安置流浪动物的思考和建议。同学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在这个活动中都得到了相应的拓展和延伸,这是我们乐于看到的。

观察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感受动物诙谐灵动的乐趣,更在于从人与动物的关系着眼,增进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促使人类反思自我,最终形成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

三生命之趣

到这一步,我们就进入了“生命之趣”这个环节,我们依然以课文为例,用《狼》这篇课文来引导同学们进行深入思考。

这篇《聊斋志异》的小文未必是生活观察的真实体现。狼缀行骚扰、并驱相持;眈眈相向又假寐,企图以退为进,迷惑屠夫;转道草堆后面偷袭,最终失败。屠夫的防守、反击和胜利看起来又那么水到渠成。如果就按着作者所言,人的睿智果断和狼的贪婪狡诈形成了鲜明对比,狼就变成了一种社会动物,而不是自然界的生物了。作品有社会意义,然而现在的我们完全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全新的思考,也就是狼不过是捕猎行为,而人是为了自保,在自然环境里,社会关系退居其次,生命竞争的结果非常残酷,但无关乎道德。这样引导同学们思考,发现环境与视角会影响价值观的判断。当然,理解作者是第一步的,只有在理解作者的基础上再扩展来看,才能让我们更深入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狼》这篇课文也就能和前面的课文主题形成呼应了。这就是单元主题教学时需要整合和思考的方面。

我们将单元课文整合到一起,提供一张表格,供同学们在课上思考并分组讨论环境与人类社会对动物行为有什么样的影响,人们又是如何表达对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的认知的,讨论表格如下:

同学们在讨论汇报中发现,动物的自然野性行为,比如猫捉老鼠被认为是对人类社会有帮助的,而被人类接受。然而同样作为野性行为的猫捉鸟却不能被接受,猫的悲剧往往由此产生。而鹦鹉可可在人类家庭中生活,它的野性行为总是令人侧目,好在主人抱着研究的目的,能够接受它的行为。但狼的行为,无论是野性的捕猎还是社会化的合作,都威胁到了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所以人们会本能地将其归为危险动物,在文学作品中也一再作为反面典型出现。所以同学们得出结论:社会化行为与自然野性行为之间会产生冲突,对人类有益的社会化行为和适应人类社会的自然野性行为会被人类接纳,反之在人类社会环境中会被误解或产生对抗。

这样的现象是现实,而我们如何看待则需要反思人类的行为对动物的影响。没有确定的规则,自身经历、立场都是引发深入思考的关键。

人和动物之间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请以《猫》和《动物笑谈》这两篇课文为例,陈述你的观点,不少于200字。

优秀作文片段

很多人都提倡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我倒觉得和谐相处是理想化的状态,不是现实中的状态。可以提倡,但前提是不要伤害。

人不能改变动物,却能改变自己。人和动物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不去干扰动物,动物也不会故意找上门来。这种“老死不相往来”的相处模式是一种可行的模式,也是很好的关系。

人可以驯化动物,但很难改变它的天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类要学会尊重动物的天性与习性。《猫》中猫捉鸟是天性;生活中,虫子吃农作物是天性。我们以人的主观意识来判断动物的天性,这是不对的。比起生物存在的时间,人类只是刚刚出现;比起改变动物几百万年的天性,人类还不如改变自己。人处处以自己为中心,以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却忘记了应该退后一步,从主宰变成共处。

人和动物在大自然中的关系就像一架天平,人类在一端,无法控制动物的习性。动物在另一端,无法适应人类的喜怒。双方都无法更深入地理解对方,人若强制动物改变,天平就会倾斜。生态破坏的后果,就不是人类能负担得起的了!———贾方

学习完《猫》与《动物笑谈》两篇课文,我对“人和动物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多感悟。

人与动物,我认为更多的是追求一种和谐,成为一个生命共同体。

人与动物,可以是相互陪伴、相互依靠的关系。正如许多儿女都在外地的老年人,他们就会养宠物,将宠物视作自己的亲人。

人与动物,可以是喜爱的关系。《猫》这篇课文中,一家人就因为三妹喜欢猫而养起了猫。

人与动物,可以是亲密无间的、像家人一样有些微妙的关系。有些宠物与主人其实是相互利用的关系:主人给宠物温暖、安定的生活环境,宠物则会给主人带来好心情。

总的来说,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永远是相互的。

希望我在将来对这个问题还能产生更多观点。———林思如

整文写作前,我们让同学们结合前几项活动的经验,以议论的表达方式为主,表达自己对于“人和动物关系”的思考。所谓思考,一定是在有真实体验的基础上才有话可说,大家通过议论和抒情,能够对观察体验到的现象或质疑、或感悟、或探究,进而完成本单元的整文写作任务。

我的动物朋友

请带着对“生命之趣”的理解,以《我的动物朋友》为题,描写动物朋友和你相处的细节,记叙你们相处的故事,表达你的情感和想法,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学生例文

我的动物朋友

北大附中实验学校七年级范宇祺

我一向很喜欢小动物,觉得它们很活泼、很可爱,总希望有机会能养一只属于自己的宠物。

五年级的时候,朋友家里的小仓鼠生宝宝了,我便要了一公一母回来。“这是‘老公公仓鼠,”临走的时候,朋友叮嘱我,“你一定要照顾好它们!”我满口答应:“是是是!”眼里全是属于我自己的宠物仓鼠———它们确实很像老公公,花白的毛、长长的胡须,一双小眼睛机警又灵活,我喜欢得不得了。

我事先给它们置办了“新家”———一栋二层“小别墅”。它们刚来,对“新家”还很不习惯,只想躲在木屑里,把肥肥的小身子都埋进去,只露出个雪白的小脑袋。我尝试着把面包虫放在一个青色的陶瓷小碗里,放到木屑边儿上,两个小家伙先是试探了一下,发现没有危险,就安心地吃了起来。

渐渐地,它们熟悉了这个新家,也熟悉了我。当然它们还是很调皮的。其中一只小仓鼠总是喜欢用那尚未长全的小牙东咬西咬,害得我总是担心它会因乱咬东西而生病。有一次,这只小家伙把转轮上的贴纸抠掉了,我以为是它吃掉了,担心得晚上都睡不着。过了几天,在清理笼子的时候,我在木屑中发现了掉下来的贴纸,这才松了一口气。

寒假,我们要回老家,没法儿带上它们,只好交给朋友代养。回来后,朋友告诉了我一件“惊心动魄”的事:晚上总听到仓鼠笼里发出“突突突”的声音,一天早晨起床后,他发现一只仓鼠不见了,而笼子上有个洞!原来晚上“突突突”的声音是这只小家伙在打洞。害得朋友花了一上午时间满屋子找仓鼠,最后终于在洗手台下找到了它。

六年级时由于学业紧张,我没时间照顾仓鼠了。清洗笼子、喂食的工作都是由奶奶代劳。后来,我把仓鼠送给了另一位喜欢小动物的朋友。听说,过了没多久,我的仓鼠生了一窝小宝宝,看来朋友把它们照顾得很好。

雖然如此,我依旧为没能照顾好它们而心存愧疚。我依然很喜欢小动物,但这次经历让我认识到:在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的时候,我不会再头脑发热地养小动物了。

教师点评

我们的心中总有柔软的一角留给这些特殊的朋友。从最初饲养仓鼠的期待到愿望实现后与小仓鼠互动的快乐,再到因学业繁忙出于无奈将仓鼠送人后的失落和愧疚,这位同学将自己与小仓鼠生活过程中的心理活动通过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腻地表达了出来,心理变化合情合理,让人动容。其中,小仓鼠在家中的活动虽笔墨不多,但作者选择了“咬东西”和“打洞”两个生活细节传神地展现了小仓鼠活泼、灵巧的特点。小仓鼠被送人的结局本无可厚非,但她在回忆这件事时,也产生了对生命负责的思考,这种视角的转换值得大家学习。

我的动物朋友

北大附中实验学校七年级谷香仪

两三岁时我最恨动物。虽然那时我很小,印象却很深。有一次舅姥姥带我在外面玩儿,我正吃着的香脆饼干掉了一小块在地上。很快一支蚂蚁大军便袭来,竟然齐心合力把我那一小块饼干搬走了。我清楚地记得,自己“哇”的一声哭了出来。舅姥姥说我当时一边哭一边和她嚷嚷:“蚂蚁抢我的饼干了,怎么办!怎么办!”结果可想而知,我也只能由着它们去了,我当时可能没想过自己只要动动手指就能打败千军万马般的蚂蚁大军。

没错———那时,动物绝对是我的敌人!

慢慢地,我长大了,竟然对“敌人”的世界渐渐好奇起来。事情的转机出现在我上六年级的时候。我的好朋友特别喜欢动物,经常喂小区里的流浪猫。一天下午,在她的鼓励下,我也壮着胆子在小区围墙的角落———流浪猫经常出没的地方,撒了一些她给我的猫粮饼干。不一会儿,就有一只流浪猫跑来,但在离我们三四米远的地方,猫咪停了下来。我有些不安地盯着它。它一身的金黄色皮毛,一双机敏的眼睛,扁三角形的小耳朵,身姿慵懒却轻盈,真是可爱又威风,我不由得对它生出一种既喜欢又害怕的好奇感。我和它对峙了一会儿,好朋友说:“走吧,它怕我们。”

一个多月后,我又想起了那只猫咪。这次,我放下一盘猫粮就识趣地走开了,躲在一旁暗中观察它们。不一会儿,那只金黄色的猫咪又出现了,它后面还有三只小猫,却是我未曾见过的。我忽然明白,它生宝宝了。只见两只白底点缀着深灰色斑点的小猫和一只金色的小猫跟着猫妈妈往猫粮所在的地方挪了几步,之后它们都停了下来,虚弱而胆怯地偎依在妈妈身旁。我鼓起勇气,往前凑了几步,看见小猫们乳毛未褪,颜色还并不鲜亮,在猫妈妈的身边显得格外柔弱,仿佛一碰就会倒下似的。

猫妈妈左顾右盼,然后独自走到了盘子前,警惕地叫了一声,却没有吃猫粮。只见它轻轻地用嘴衔住盘子从原路折了回去。我正奇怪它拖着盘子要干什么,只见它在三只小猫跟前停了下来,温柔地俯下身来,把盘子小心地推给小猫……

我忽地感到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被什么戳了一下。也许,猫与人一样,也有着深层次的情感。或许这种情感只是为了生存、繁衍,但我更愿相信,人有人性,猫有猫心。我们与动物都生存在同一个世界里,人类与动物间定有共通之处。人类会为动物所触动,也应懂得和动物携手共存。

教师点评

对某一事物从不喜欢到喜欢的转变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尤其是对你曾经视为“敌人”的事物。心中或恐惧、或厌恶、或气愤,总之,见到它就不愿意再接触。这位同学幼时被蚂蚁大军抢了饼干,以至于“恨”上了所有动物。直到六年级偶然与一只流浪猫相遇,亲眼见证了动物界母爱的伟大,心里那扇名为“感动”的门被那只流浪母猫轻轻敲响,方才淡化了她对动物群体的“怨恨”。她的心理转变源于从小动物身上找到了情感的共鸣,这是难能可贵的;她又抓住了自己这一微妙的心理变化,将这一心智成熟的过程完整地表达出来,足见她的聪敏和成长。

两篇优秀作品中,一位同学写的是自己与曾经的小宠物的故事,拥有时宠爱,送走后遗憾,同时也产生了“养了它就应该对这个生命负责到底”的思考。另一位同学则记叙了自己在与小动物的相处中对待它们态度的转变。

从无到有,由浅入深,我们从同学们的作品中不只看到他们和小动物互動的精彩瞬间,更看到了大家对于生命的思考。

同学们通过前几个单元的整文练习,已经基本能够做到记事完整、思路清晰,本单元练习的重点是“要突出中心”,这就要求大家要对选材进行一定的剪裁和加工,安排好先后的次序和详略,集中表现动物形象或是人与动物相处的场景,这对我们撰写分镜脚本有很大帮助。另外,同学们既可以开门见山,点明要表达的情感或思考;也可以通过记叙与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式,在记事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总之,“思考”与“成长”是本次写作练习的关键词,我们在记录生活的同时,能够发现自我成长,及时记录、反思,拓宽思维的广度,增加思维的深度,这是未来的写作中需要树立的意识。

从“宠物在此”“萌物大作战”,再到“生命之趣”,三个环节环环相扣。了解生命之“萌”,理解生命的意义,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同学们反观自我存在的价值,像是点燃了一盏心灯,虽朦胧微小,但其灯芯所向,温暖心田。

猜你喜欢
仓鼠宠物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当仓鼠遇上小新
萌翻你的仓鼠君来了!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仓鼠小黑
转快点儿,小仓鼠
抬起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