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2021-07-14 23:43刘靖冉闻晓燕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14期
关键词:文言文小组合作学习兴趣

刘靖冉 闻晓燕

摘要:文言文向来是学生学习的难题,久远的文字如何快速理解,这需要不断地积累,更需要发自内心深处的学习兴趣。文言文,文即文章,教师需要教会学生欣赏文章,欣赏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文也指文化,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承载中国数千年汉字,体悟其中的民族情感以及内心的修养。

关键词:文言文  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

文言文向来是学生学习的难题,久远的文字如何快速理解,这需要不断地积累,更需要发自内心深处的学习兴趣。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增加了文言文的篇目,学生从三年级开始接触教材中的第一篇文言文。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主动性,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学期笔者执教了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司马光》,这篇文章是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篇精读课文,作为文言文来说,字数较少,也可称为小古文。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美好的品质”,包括4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司马光》一文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旨在表现主人公司马光的聪明机智和沉着冷静。结合双线组织单元的教材设计,基于《司马光》作为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的特殊性,让学生初步理解这篇文言文的内容和意思,带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对于走进“美好的品质”这一人文主题以及今后的文言文学习显得尤为关键。对于“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学生已是耳熟能详。而对于文言文,三年级的部分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已有接触,但主要是诵读或背诵的形式积累,大多不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且未形成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缺少初步理解文言小古文的方法。因此,本课从 “理解课文的意思” 这一语文要素出发,帮助学生在“会读古文、善借注释、初知大意”中学会循序渐进地走进文言文,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体会人物身上的美好品质。结合教材,分析学情,笔者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够借助注释了解语句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3.体会司马光身上的美好品质。

其中第二个和第三个目标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要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学生需要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所以笔者主要采用了以讀代讲、读写结合和情境教学这三种教学方法。与教法相适应,笔者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两种方式,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议一议、练一练”,来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也引发了笔者很多思考与感受。

一、巧思导入初见“文”

笔者在备课中反复思考,如何让学生对文言文留下个“好印象”。统编版小学语文学科课程标准给出了明确的建议: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应该追求逐字逐句的理解,更不应该追求对课文内容的深入挖掘,教学时要避免拔高性的要求。回顾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喜爱,大多是来自在学习这门学科过程中的自信感。所以别着急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难很有必要。为此,笔者力图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让文言文给学生们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比如联系已知,激发学生思考。在本节课的开始,以“你听过的司马光的故事和今天学的这篇课文说的是同一件事吗? ”这个问题引出现代文和文言文的不同,让学生在已知中思考,从而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随后呈现动画微课,向学生们介绍文言文的特点。通过联系此前知道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与

本文进行对比,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引发学习期待,并结合信息技术微课动画的应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对于刚接触文言文的小学生,导入问题的设置尤为重要——先得让学生会说,才会有之后的能说,只有越来越多的能说,才会有接下来的敢说,敢说的次数多了,自然越来越愿意说、乐于说。

二、探究合作渐进“文”

有人说,一个人走路,可以走很快;很多人走路,可以走很远。学习亦是如此。在一节课堂中,创造学习探究式的教学,应是教师的追求。在《司马光》这节课中,笔者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创造学生在倾听中表达和吸收的可能,让学生之间建立起能动的关系,让问题在先自学后组学再群学的过程中迎刃而解。比如在解决读音的环节,笔者通过小组合作“攻”字音,首先让学生依次读给同伴听,并及时给同伴读错的地方进行纠正。接着班级汇报易读错字。最后学生齐读,读准字音。小组成员间的读,有利于促使学生与同伴对话,并且以倾听为核心,进一步促成学生全员的读,从而掌握准确的读音。

再比如,在理解课文大意的这个教学环节中,笔者先让学生明确自学的要求: 默读,借助注释,弄懂不理解的词语,有疑问的词语圈出来。接下来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伙伴互相帮助,解决有疑问的词语。随后在课堂中将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这些既是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培养学生默读习惯)的落实,也是帮助学生懂得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字词的方法,从而为接下来用自己的话说意思做铺垫。由词到句到文段,由点到面,层层推进对本课内容的理解,成员互助,形成学习共同体;一人用自己的话说大意,其他人说对应的原文,这是为背诵课文做铺垫,正如《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说到的,串联是教师工作的核心,创造合作学习的教师与单向灌输的教师的差异在于是否借助反刍保障了班级全员的学习。

在这一环节,学生的参与度很高。自学环节,因为要求明确,都能够有意识地圈画不理解的词语。并且笔者在课堂观察中发现,学生很乐于在四人小组的组学中提出自己的疑问,且帮助同伴解决疑惑。在这样合作学习的课堂中,每一个学生与同学亦是在奏响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交响曲。

三、寻“迹”总结活学“文”

学习文言文,也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优良传统,同时促进学生吸收优秀民族文化精华的情感。统编版教材在文学作品中优中选优,对于一篇篇优秀的文言文作品,教师不仅要教文懂言,也要挖掘和体会文章背后人物品质的美好。《司马光》一文正是如此,文中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也是当代学生应该学习的。在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交流对司马光做法的感受:当故事中的这个孩子掉进瓮中时,司马光做了什么?其他人是怎么做的呢?文中怎么说?你学到了什么?这一提问,从人物品质出发,启发学生体悟司马光身上沉着冷静、机智聪明的美好品质。一节课不是学习的终点,迁移性的练习是打开学生阅读世界的视野之窗。在本课我设计了相应的拓展练习——《孔融让梨》。“融四岁,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当取小者。”首先让学生借助注释,伙伴互助,每个小组成员依次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接着问学生:读了这个故事,你学到了什么?让他们依次说给同伴听。笔者认为读一读其他文言文,打开学生文言文世界的新视野,这样设计既可以巩固本节课所学借助注释学习小古文的方法,品悟孔融谦让的美好品质,同时也为本课第二课时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做好准备。

在执教本课之后,笔者发现,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的思路和设计是有迹可循的。为此,在反思环节,笔者对文言文教学的设计产生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引入新课,读懂课题激兴趣。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理解文意,读出韵味能背诵。

走进人物,听读古文创新知。

挑战练习,课外积累拓阅读。

文章的体裁虽各不相同,但是若能在执教后及时归纳和总结,定能为今后的语文教学做好更充分的准备。文言文,文即文章,教师需要教会学生欣赏文章,欣赏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文也指文化,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承载中国数千年汉字,体悟其中的民族情感以及内心的修养。言即字词句,是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文言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和积淀,如何引导学生乐于走进,这是一条漫漫之路,唯有潜心求教,方能使生与文同舞。

猜你喜欢
文言文小组合作学习兴趣
文言文阅读专练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作文评改“五步曲”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