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时代中国故事的叙事与传播创新策略

2021-07-14 02:20刘珊
传媒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人民日报中国故事微视频

刘珊

摘要: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开辟特别微视频系列报道——《中国24小时》,全景讲述中国发展7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传递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深深激起了国人的爱国之情和赤子之心。该系列微视频运用实景拍摄和动漫特效等手法,俯瞰华夏百态,近观百姓生活,震撼的视效场景和精美的国漫风格征服了不少海内外网友。宣传方面,人民日报走出了一条“接地气”的路线,打通多个社交媒体“大动脉”,联动各地各級媒体,主动对外宣发,让优质内容以最快速度进入受众的视野。本文结合人民日报《中国24小时》系列微视频的创作宣传实例,分析融媒时代中国发展故事的全景式叙事与传播策略。

关键词:微视频 中国故事 融媒体 人民日报

随着媒体融合进程不断推进,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发生着深刻变化。2020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要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努力打造全媒体对外传播格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越是在多元和自由的媒体传播环境下,讲好中国故事就愈加重要,这是时代赋予媒体的重要责任。作为新时代讲好中国发展故事的主力军,主流媒体要抓住媒体融合机遇,创新传播方式和手段,发挥媒体融合发展的平台力量,用更好更优秀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推出了《中国24小时》系列微视频。该作品以一天24小时的时间演进为轴线,记录筑梦路上的中国发展,全景式地展现出一个壮美辽阔、奋发向上的大国形象。该系列微视频上线之后,迅速成为互联网话题热点,受到各级电视台和国内主要视频平台的广泛推送,并荣获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一、定格每帧画面,记录社会变迁

微视频短小简练,能在最短时间内让最精确的信息直抵人心。人民日报《中国24小时》系列微视频的平均时长仅有3分钟,通过震撼的画面、灵动的音效和凝练的文字,达到了极高的传播效果。

1.百态华夏大地,视效震撼人心。《中国24小时》系列微视频将对960万平方公里华夏大地的呈现,浓缩到一天的时间里。在《锦绣河山》这则三分多钟的微视频中,祖国的山河风光、历史人文、中华美食等一系列内容被融入其中,配合融媒体精妙的拍摄手法,每一帧画面都追求美学意涵。从山川到河流,从都市到田园,从天南到地北,人民日报融媒体极致演绎了华夏大地上的震撼画面。从整体风格来看,《中国24小时》系列微视频保证了每一集的基本结构、视觉包装和Logo标识的一致性。视频中的文案、画面、字幕、转场等元素及整体组合排列独树一帜,风格鲜明,加强了传播品牌的可辨识度。每一集微视频在充分体现祖国山河特色的同时,又根据特定主题进行了创新呈现。例如,在2019年“八一”建军节期间推出的微视频特辑《中国军人24小时》,该视频以电影海报形式,展现了一天中24个整点时刻的军人定格照,动静结合地呈现了人民军队日常操练的实景,突出了当代中国军人的铁血豪情。

2.精美动画设计,纵览特色国风。除了摄像机镜头下的实景山河,人民日报此次还跨界携手腾讯动漫,以“万里画卷”的形式,制作了一则时长1分14秒的“快闪”动漫实景微视频《24小时,遇见中国千里江山》。该视频将国风动漫与实景拍摄结合起来,为《中国24小时》微视频系列添加了一抹创新的亮色。用户在点开视频之后,就能够看到一幅超长的动漫画卷,祖国各地的地标景点和建筑随之映入观众眼帘。与记录时刻的呈现方式不同,这幅国漫长卷以寅卯、辰时、巳时、午时等古代计时单位作为时刻标注,勾勒出一幅现代版“千里江山图”。画卷展示的结尾,乌苏镇、八达岭长城、雾凇岛、上海外滩、火焰山等景点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不少国人所熟知的动画人物。例如,在火焰山这一帧画面中,动漫设计者在天空中设计了彩色祥云,随着视频播放,唐僧骑着白龙马缓缓前行,孙悟空扛着芭蕉扇,腾云驾雾地在空中穿行。将地标性景点与国风特色动漫绘画相结合可谓锦上添花,也反映出国漫产业的巨大进步。

微视频虽然将千里江山浓缩进了数帧漫画之中,但由于时间限制,无法充分满足受众细致观赏的需求。为了让受众仔细欣赏这幅“中国24小时”长卷,品味大国风采,人民日报还单独推出了H5版本的《24小时,遇见中国千里江山》,供广大的国漫爱好者反复观赏。

3.全景主题叙述,聚焦多面发展。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19年两会期间,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特别推出了两集《中国24小时》系列微视频——《锦绣河山》和《天道酬勤》。上集《锦绣河山》以全景视角俯瞰华夏大地,每一帧都触动人心。下集《天道酬勤》则站在劳动者视角,讲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之路,突出了无数中国人创造的今日中国发展奇迹的主旨,每一帧画面都充满了叙事力量和美学造诣,全方位凸显出我国新时代的奋斗主题。《天道酬勤》在三分半的时长内,刻画了奋斗在社会第一线的广大人民群众,展现了环卫工人、护林员、小吃摊主、跨境电商、驻岛官兵、执勤交警、扶贫干部、程序员、产科医生、边防军人等鲜活的劳动者形象。该组视频聚焦中国各行各业发展,让每个人都成为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凸显出“24小时只争朝夕,成就中国奇迹”的执着耕耘精神。该系列微视频主创团队以高标准、高要求监督视频创作,力求每一帧画面都精益求精,反复调整各个视频元素之间的衔接与转换。

人民日报《中国24小时》全景展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辉煌成就,全景叙述中国人筑梦家国路上的点滴辛勤。《锦绣河山》和《天道酬勤》这两部微视频的视角虽然不同,但殊途同归,彰显出东方古国的千年神韵和炎黄子孙的勤劳质朴,体现出主流媒体团队的匠心精神。

二、开放多样传播,诠释中国故事

好的故事还需要多样化传播。人民日报在积极利用融媒体记录中国发展故事的同时,也拓展了宣传渠道。通过与国内外各个类型的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互动,人民日报为《中国24小时》系列微视频的后续传播打开了局面。接地气的视频内容反映了全国各地、社会各界的发展变化,深受人民喜爱,也得到了地市级媒体的积极宣传和踊跃转发。通过主动创造与民互动的契机,《中国24小时》系列微视频成为人民日报融媒体中心打造的又一支“爆款”产品。

1.社交化互动传播,平台共同记录。主流媒体要想推出爆款融媒体产品,首先必须改变“居高临下”式的说教立场,放下“高大上”的媒体姿态,改用大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传播方式,贴近民众生活,唤起群众心中最直接、最朴素的认同感,从而在用户群体中实现裂变式的传播效应。为吸引更多网友共同参与互动,讲述中国普通百姓的“24小时”,人民日报于2019年9月,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多平台向公众发出邀请,征集24小时中最值得记录的动人瞬间,与全国网友一起分享时间背后的故事。该活动一经宣发,立刻受到网友们的积极响应。大家通过照片、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在活动主页“晒”出了自己或身边人的奋斗故事。一时之间,该活动成为一个覆盖社会各界的故事场域,从备战高考的高三学生到守护城市整洁的环卫工人,再到公安局全体民警、基层纪检干部,无不在分享最令自己骄傲的祖国变化和成就,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致敬。除了微博、微信两大社交媒体主阵地以外,人民日报也在人民日报客户端、快手、抖音、西瓜视频、腾讯动漫、哔哩哔哩网站等平台设置了投稿专区,网友的参与形式和渠道随之更加多样化,充分展现了参与式新闻的创作理念。

通过全社交媒体开放“打卡”,人民日报最大限度地扩大了互动阵地,增强了主流媒体传播过程中的社交属性,吸引了更多网友共同参与,共同见证,共同记录。

2.合纵化联动各地,激发群众共鸣。《中国24小时·地方篇》是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倾力打造的系列微视频中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该系列通过特写镜头,记录了我国3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在一天24小时内发生的故事,从人文、经济、社会、生态等全方位视角,全面展现中国各地风貌,引发各地媒体积极宣传。

例如,在《北京24小时》中,观众能够欣赏到大国首都的气象万千。天安门前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书香氤氲的北京校园、中关村高科技企业里的科研人、大栅栏的京剧票友接连呈现。视频以一天24小时的时间变迁为主线,展现每个时间节点上的北京与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呈现出市民日常生活中真实可感的一幕幕画面。通过平易近人的视角,《中国24小时》引导受众寻找自己内心的“燃点”,激发大众情感共振。而在《河南24小时》中,呈现出地域性、特色性、差异化的内容,让观看者在欣赏之余也能找到自己熟悉的家乡味道。《河南24小时》微视频上线后得到了河南各地市级媒体的广泛转发,在河南人民当中激发出深刻的地域认同。

3.多视角海外播发,主动对外交流。人民日报《中国24小时》系列微视频上线5天就收获了超1.5亿次播放量和100多万次点赞,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榜。除了积极向国人展现祖国万里江山之美,人民日报也不断加强对外宣发。该系列视频先后被翻译成英语、法语、韩语等多国语言,在各大海外平台上达到了传播破圈的效果。此后,人民日报还专门制作了《开放中国24小时》特辑微视频,带领海内外受众倾听中国与世界携手奋进的故事。视频着重刻画了中国开放创新的脚步,将之凝练成24小时中发生的故事,充分展现了大国媒体在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与担当。

人民日报《中国24小时》系列微视频之《天道酬勤》于2019年3月6日在国内上线。隔天,该视频的英文版同步出现在了Facebook、YouTube等国外主流社交媒体平台上,迅速吸引了数万名海外网友观看。通过微视频,海外受众不仅能够了解中国人民的工作生活,也能够体会到中国各阶层劳动者勤劳勇敢、不懈逐梦的奋斗精神。人民日报推出的《中国24小时》系列微视频为记录和传播我国劳动者的真实生活做出了努力,也为对外讲述和宣传中国故事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结语

融媒体时代,作为新时代讲好中国发展故事的主力军,主流媒体除了在内容资源、先进设备、人才储备方面下功夫外,更需要善于发掘中国发展的新亮点。人民日报《中国24小时》系列微视频以多角度切入,多手法烘托,聚焦祖国的发展成就以及微观个体的奋斗故事,赢得了海内外的广泛好评。人民日报通过微视频的宣发方式,让传播渠道和传播平台更具有灵活性。同时,通过巩固与众多媒体的合作,辅以地域联络、主动激活对外宣传渠道等策略,多管齐下,人民日报争取到了更多的受众群体,也让优质融媒体内容充分发光发热,让媒体声量实现了最大化。

作者系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主任编辑

參考文献

[1]农艳.浅谈融媒体时代发展的传播力[J].出版广角,2018(08).

[2]王学睿.浅谈融媒体时代传统电视节目的发展[J].西部广播电视,2019(19).

[3]刘嘉欣.关于融媒体时代电视媒体做新闻短视频的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9(12).

【编辑:陈文沁】

猜你喜欢
人民日报中国故事微视频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
专题实践活动中的微视频教学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
世界最大童书展,“中国故事”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