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下的腾冲火山热海地理研学设计

2021-07-14 10:46黄莺郭丽琼孙青觉春艳苏柯晔
地理教育 2021年7期
关键词:腾冲研学驱动

黄莺 郭丽琼 孙青 觉春艳 苏柯晔

摘 要:研学旅行作为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任务驱动下的研学旅行有利于研学主体在清晰的任务导向下,实现“研”和“学”优势互补。本文以腾冲火山、热海为研学地,基于任务驱动,从研学主题确定、研学任务设置、研学评价、研后总结等方面进行整体研学设计,以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从而在自主探究的研学旅行中实现综合育人价值和地理核心素养养成。

关键词:任务驱动;地理研学;自主探究

研学旅行继承和发扬了我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在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逐渐得到各地旅游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当前,研学旅行普遍存在“重研学轻旅行”或“重旅行轻研学”的情况。为充分发挥研学活动的参与性、体验性和教育性,围绕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本文以“主题+任务+活动”的形式,在真实环境中,通过任务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地理现象,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研学主体可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相互取长补短,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自主构建和完善已有的知识经验,达到在研中学、在学中研的目的。

一、研学旅行需要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在强烈的任务驱动下,通过自主探究和互动合作学习,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达成学习目标的实践活动[1]。任务驱动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本文以腾冲火山、热海为研学地点,基于任务驱动下的地理研学具有如图1所列举的优势。

任务驱动下的研学旅行,能实现研学和旅行的有效融合,能有效平衡研学旅行中“重研学轻旅行”或“重旅行轻研学”的情况。符合研学旅行中“研”和“学”的优势互补,满足各个主體对研学旅行的教育与实践价值的期待[2];既能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又能贯彻落实“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二、研学设计

1.确定研学主题

确定研学主题是地理研学的关键。主题的确定直接决定了研学实践活动开展的意义和方向,基于主题的任务设计可清晰地让研学旅行主体明确研学的目的并针对性地实施研学活动。因此,行前将腾冲火山、热海的研学主题确定为“火之静、水之腾,相融相伴和谐生”,即基于“火山”“热海”开发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开发对策。

2.设计研学任务

任务驱动强调研学旅行中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作为指导者既承担着从深层次把握任务设计合理性的责任,又承担着研学旅行过程中指导学生完成既定任务和保障安全之责。研学旅行结束后,教师更是学生归纳总结的指导者和学行情况的评价者。因此,根据研学旅行主题,将学生分为两个大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任务设计(表1)。

高中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区域认知的基本方法,对选修教材中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也有了相应的知识储备。但知识体系构建不全、不能以某一个具体的区域为依托,将知识综合性地运用到区域地理的学习中,这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任务驱动下的研学旅行,以腾冲火山、热海为研学点,采用“主题+任务+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参与研学旅行,既符合任务驱动的核心理念,又符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从对腾冲火山、热海的已有认知出发,用综合思维将旅游开发评价、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应用于火山和热海这一具体对象,在研学旅行实践中将原有知识和实践新知有机融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地理实践中逐步构建和完善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分析思路和知识体系,最后以“相融相伴和谐生”为落脚点,让学生为腾冲地热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提出合理化对策。

方案设计层层递进,既能解决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区域地理学习的碎片化认知,又能在地理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火山热海研学的评价

任务驱动下的研学旅行是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的研学活动。因此对研学旅行的评价不仅要体现对学生的评价,还要关注任务设计是否能有效推动研学活动的进行。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多维度的评价方式,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从行前准备、研学过程和研后总结三方面,全面地、整体地、公平地对小组和个人进行评价,重点突出评价小组制定的任务是否能为研学主题服务,能否落实以任务驱动为引领的研学旅行,具体评价见表4。

三、研后总结

“任务驱动”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在建构主义的引领下,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与传统课堂比较,这种真实情境中发生的活动和体验更能引起学生的认知不平衡,使学生产生认知需要的动力,经过思维加工,习得脉络清晰的知识结构[3]。

腾冲地理研学正是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以“火之静、水之腾,相融相伴和谐生”为主题,学生以小组为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确定研学任务,在任务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通过新经验,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和学科育人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吴吟雪.“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J].宁夏教育科研,2007(09):18-19.

[2] 李文雅,乔桂娟.基于任务驱动策略的中小学研学旅行研究[J].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20(01):7-9.

[3] 李凡,帅红.东洞庭湖区域研学旅行活动设计[J].地理教育,2020(03):55-57.

猜你喜欢
腾冲研学驱动
探讨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腾冲:慢一点,更幸福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赴汤蹈火 腾越游踪
极限挑战火了腾冲还是腾冲火了极限挑战?
AMD VS微软 SSD的AHCI驱动选哪家
邵应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