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下中国服务消费升级:特征与机制研究

2021-07-15 18:16张颖熙徐紫嫣
财经问题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消费升级现代服务业新经济

张颖熙 徐紫嫣

摘 要:新经济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新工业革命以及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背景下,以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嵌入和深化应用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根本导向,以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为内核的新型经济形态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和新模式为核心的新型经济形态。新经济使服务提供的场景发生了颠覆性变革。在生产变革下,居民消费从生产型向发展型、从商品型向服务型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呈现出便捷化、个性化、品质化、社交化和价值化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按照供需理论,从供给端看,新经济通过技术创新、业态丰富、模式重塑和产业升级四个层面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供给生态,为消费升级提供物质保障;从需求端看,新经济通过改变消费者行为决策、重塑消费习惯而促进消费升级。笔者认为,新经济下促进中国服务消费升级的政策着力点在于,进一步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发挥新基建的技术支撑、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互联网消费金融监管、积极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改善消费市场环境。

关键词:新经济;消费升级;服务消费;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

中图分类号:F01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21)06-0030-09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世界科技创新的浪潮方兴未艾,同时,中国亦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和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期。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革,投资和出口等传统要素的动力不断减弱,经济发展需要新的动能。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和新模式为代表的新经济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新动能。新经济是经济全球化浪潮下诞生的信息技术革命驱动、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体系[1]。“新经济”概念的出现离不开两个重要的国际背景:一是以发达国家为代表的经济体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缺乏积极有效的动力,经济处于滞胀状态,如从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陷入石油危机且面临极高的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二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化和全球化成为大势所趋。经济内在动力不足、信息化技术应用和全球大环境背景转变共同孕育了新经济的诞生与发展。“新经济”概念在中国的正式提出是在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即“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和新模式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换的新常态。只有依靠创新驱动、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才能实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消费扩容提质,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新经济成为中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消费提质扩容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支撑和动力源。新经济在推动供给侧改革的同时也必然会作用于需求侧,它通过塑造新型消费主体,创造新型消费场景,推动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

在新经济下,理解消费升级问题必须要结合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产业升级的逻辑。罗斯托[2]明确提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即传统社会阶段、准备起飞阶段、走向成熟阶段、大众消费阶段和超越大众消费阶段。所谓“超越大众消费阶段”,即这个阶段的主导部门不再是生产有形产品的工业部门,而是提供劳务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服务部门。进入这一阶段,人们在休闲、教育、保健和社会保障领域的消费将增加。贝尔[3]认為,进入后工业社会,经济结构将从商品生产型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和国民收入提高,人们用于食物的支出将不断减少,更多的收入将花费在耐用消费品以及以休闲娱乐为代表的服务消费领域。

随着中国服务业产值和占比的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的“成本病”问题日渐突出。Baumol[4]将服务业定义为生产率“停滞部门”,因“停滞部门”单位产出使用的劳动力不能削减,如理发、餐饮等,导致其劳动生产率提高很慢。Baumol[4]将服务业定义为生产率“停滞部门”,因“停滞部门”单位产出使用的劳动力不能削减,如以理发、餐饮为代表的传统服务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劳动生产率提高很慢。当低生产率的服务部门在经济结构中占比持续扩大,将会不利于经济整体的生产率提高,这就是“成本病”问题的根源所在。但新经济的发展伴随着“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和新模式”的不断产生,带动了科技创新和技术变革。在数字技术带来的生产率改进下,生活性服务业很可能将以一种专业化分工的方式来提供更为高效的服务。如外卖平台的迅速发展使餐厅能够在线上和线下同时出餐,平台将根据用户的口味和点餐习惯自动为餐厅匹配顾客,帮助餐厅节省大量宣传成本,从而形成更高效的资源配置。

另外,以5G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消费品质,使消费具有个性化、体验化、分享化等特征。马香品[5]从互联网技术消除信息不对称、创造新的消费场景、改变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使消费主权与消费模式发生变革等角度展开研究。总体而言,以往研究对象主要针对商品消费,而鲜有对互联网与服务消费升级问题的研究。事实上,服务消费与商品消费有很大不同。相对于商品消费,服务消费是一个以人为核心的领域,具有无形性、异质性、不可分性和易逝性等特点。服务的这些独特性决定了其对消费环境、消费体验的要求更高。而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新经济恰恰克服了服务的某些弱点,通过创造全新的消费场景,使每个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并塑造出以人为本的品质化、协同化服务消费生态,为实现美好生活提供更为宽广辽阔的社会动态场景。

新经济从本质上来看是由新一轮技术革命所带动的创新型经济活动。这些经济活动使生产和生活领域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最终在相应的组织结构及制度结构下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新技术的应用使服务提供的场景发生了颠覆性变革。生产变革使居民消费从生产型向发展型、从商品型向服务型升级的同时,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出现了个性化、场景化、社交化等新特征和新趋势。本文通过总结新经济下服务消费的新特征和新趋势,剖析新经济促进消费升级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提出促进服务消费的政策建议。

二、新经济下中国服务消费发展趋势

(一)服务消费支出和占比日益上升

2013年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服务消费支出持续增加,从2013年的人均5 068元增长到2020年的人均8 999元,服务消费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也从2013年的38.30%提高到2019年的42.40%,上涨了近4个百分点,且每年都在持续增长。张颖熙和夏杰长[6]提出,服务消费占比提升是大势所趋且业已成为居民消费的主体。发达国家服务消费占最终消费的比重已达到70%,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服务消费尚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未来,随着新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中国服务消费总量和占比将会继续提高。

(二)线上服务消费规模加速扩张

自2010年以来,中国线上服务消费规模加速扩张。从供给端看,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为10.20万亿元,2018年超过30万亿元,5年中交易总量翻了3倍,年均增长20%以上。据预测,到2024年,中国电子商务的年均成交规模将超过55万亿元。从交易细分领域看,2018年中国商品类电商交易额为24.33万亿元,占比77%;服务类电商交易额为6.28万亿元,占比20%;合约类电商交易额为1.02万亿元,占比3%[7]。从需求端看,越来越多的以餐饮、文化娱乐、医疗保险和教育培训为代表的服务消费场所由线下转移到线上。以旅游业为例,2019年上半年,中国在线酒店预订用户持续增长,上半年酒店夜间预订量同比增长20%,总规模接近4亿间[8]。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大数据挖掘与知识管理重点实验室的调查,76.7%的中国家长愿意选择在线教育,并且小学、初中或一二线家长对在线教育的参与意愿更加强烈76.70%的中国家长愿意选择在线教育,从学龄角度来说,小学和初中家长在线教育参与意愿更强;从区域来说,一二线城市家长在线教育参与意愿更强[9]。

(三)服务消费群体日渐多元化

越来越多的服务消费群体活跃在线上线下消费舞台,其主体日渐多元化,丰富度超越以往。这些代表性的消费群体包括三四线城市的消费群体、以95后为代表的Z世代消费群体、以80后和90后为代表的年轻父母、50岁以上的银发群体等。消费群体的划分主要是依据年龄段和消费特性。以三线城市为代表的下沉市场消费群体是互联网在线娱乐消费的主力。中国三四线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近70%。与一二线城市高房价、快节奏的生活相比,下沉市场的消费者生活压力相对较小,闲暇时光充足,消费意愿强烈,幸福指数更高。特别是以小镇青年为代表的下沉市场消费群体,业已成为电影、手机游戏、在线阅读和短视频等娱乐消费的主体。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的统计,2019年淘宝天猫对比上一年新增的超1亿年度活跃消费者中,有七成以上来自三四线城市,从天猫各品类的成交情况看,有77%的品类在下沉市场的成交额增速超过一二线城市[10]。以95后为代表的Z世代群体是服务消费市场的新生力量。这些新生代成长环境优越,被称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对互联网有天生的依赖性。游戏、动漫和网络社交是这代人的主要爱好。以哔哩哔哩为例,目前,以95后为代表的Z世代群体移动用户数量已突破3亿人,平台上有7 000多个核心圈层,超过200万个文化标签[11]。以80后和90后为代表的年轻父母是教育消费、旅游消费的主力。这一代的年轻父母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他们注重家庭教育,从科学喂养、早教到学前教育等教育消费领域有着大量的刚性需求。他们热爱生活,懂得享受生活,由此带动了亲子游、游学等旅游消费。50岁以上的银发群体是旅游和健康消费的主力。中国50岁以上的群体占人口总数比例超过1/3。有钱有闲的老年群体开始积极触网,网购热情日益提高。据调查,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普及,银发群体的触网率从2015年的6.70%提升至2019年的13.60%,4年内增长超过1倍[10]。

三、新經济下中国服务消费特征分析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受其所处阶段特有的技术水平、商业业态和消费环境等因素制约。随着技术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需求从满足温饱的基本需求转向满足享受的服务型需求转变。在新经济下,服务消费由大众化、同质化向多元化、差异化方向转变。新经济赋予了服务消费全新的内涵和表征。总体来说,服务消费呈现出便捷化、个性化、品质化、社交化和价值化特征。

(一)便捷化

新经济极大地改善了消费环境,其在为生产者节约成本、提高服务效率的同时,亦为消费者减少了搜寻成本、节省了时间。在生产性服务领域,互联网技术通过支付、仓储、物流和售后等环节的改造,大大提高了服务消费的便利化程度;在消费性服务领域,以教育、旅游服务为代表的传统服务消费逐渐由线下转移到线上,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以在线教育为例,很多在线教育平台利用移动设备触感、语音输出等功能性优势,为用户提供了个性化学习场景,让学习者足不出户即可享受面对面的交流互动体验。传统餐饮企业也纷纷触网,众所周知的生活服务APP,如美团、大众点评、盒马生鲜等专业化电商开辟了美食搜索、点餐、配送、评价等一体化服务,让消费者不需到店即可享受到各地美味。不仅于此,这些综合性服务平台通过细分市场拓展服务边界,开拓了生鲜、水果、商超及医药配送服务,其丰富度覆盖了消费者几乎一整天的使用场景,使用户需求得到极大满足。消费便捷化的背后反映的是消费技术的进步。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的出现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社会产出水平,从数量角度拓展了消费空间。平台经济、信息经济等新经济模式打破了旧有的时空限制,将很多传统意义上的不可贸易品变为可贸易品,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服务供给的效率。未来,随着数字技术更广泛的应用,还会不断创造出新的消费场景,更高效率地配置资源,更好地满足人民的消费需求。

(二)个性化

在传统经济模式下,作为分散性个体的消费者普遍缺乏表述自身个性化需求的机会,企业(或厂商)也只能通过市场整体需求进行产品与服务设计。在数字经济驱动下,以模仿型、单一化为特征的传统消费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个性化、多元化的新型消费。这说明消费者独立思考、独特审美的意识越来越强烈,从而促进了新消费价值体系的重塑。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推动了互联网原创经济发展,那些有故事、有理念、有个性、有设计感的原创品牌深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年轻消费者希望通过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发现自我,而不是单纯地消费。其通过选择符合自己审美、理念、生活方式的产品或品牌来表达自我,如在音乐方面,95后喜欢改变和创新传统剧目,因而周杰伦琵琶版的《告白气球》、陈粒古筝版的《光》、MC梦珂唢呐版的《惊雷》成为极受欢迎的改编歌曲。另外,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而专门定制的设计服务成为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的主流。建立在新经济基础上的新消费价值模式,一方面更加多元开放,另一方面更加突出自我;一方面强化垂直分工,另一方面又推动跨界融合,呈现出多元丰富的特征,不断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追求。

(三)品质化

消费品质化意味着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和定位不只是高端和品牌,也不再只是价格高低。更多的消费者认为价值高、服务优是消费选择的依据。因此,高性价比、物有所值、宁缺毋滥成为消费的新标准。消费品质化转变与移动社交的兴起密不可分。从微博、微信到短视频、直播,这些社交媒体的出现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可视度,这让“美”“颜值”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交资产,带动了以颜值为切入点的商品与商业模式的迅速发展,引爆了颜值经济。当下最火爆的网红薇娅和李佳琪,其利用直播平台带货,吸引了几千万年轻粉丝。热爱美、追求品质是由人类更高阶的需求所驱动的,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塑造了新的价值观和消费方式。从社会结构发展角度看,颜值经济的兴起主要是因为以95后为代表的Z世代消费群体和“女权力量”的崛起。中国拥有3.20亿Z世代群体,他们出生于中国飞速变革时期,生活在物质经济较为发达的时代,拥有良好的文化教育水平,对审美具有较高的追求。颜值消费的另一个典型群体就是女性。“女权力量”“她消费”等深度追求颜值的消费潮流正在形成。女性对家庭开支拥有强大的话语权。陈文玲[12]研究发现,中国20—50岁的女性已逾2.5亿人,在服装、珠宝、化妆品等领域,女性消费每年都以7倍于男性消费的增长占据主导地位。

(四)社交化

随着各类新媒介技术的运用和社交网络关系的流行,消费者和商家之间、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发生明显转变。当下的消费开始由过去以“商品”为核心转变为以“人”为核心。在社交媒体时代,消费者的角色向粉丝转变,而消费个体之间的关系则以特定偏好为纽带和标记,在网络上逐渐形成粉丝社群。以抖音、快手、小红书为代表的短视频和网络直播平台利用社交化手段吸引了大量粉丝,使消费者将大量闲暇时间用于网络社交,产生用户粘性。特别是年轻的消费群体对网红主播、大V等有较强的依赖性。李檬[13]指出,2020年中国的私人消费已经达到6.50万亿美元的规模,其中,一半以上的消费额是年轻一代(30岁以下的人)创造的,也就是出身在社交媒体时代的人。社交化的背后反映了消费者基于情感互动和价值认同的新型消费需求。社交网络中形成的圈层效应正在重塑当下时代的新消费格局,它代表了Z世代消费群体构筑的互联网消费时代的独特消费特征与消费文化。

(五)价值化

三浦展[14]指出,消费的第四個阶段,也就是第四消费时代是回归自然、重视共享的消费时代。在这一阶段,消费者不仅关注消费品的外观、价格、性能等有形价值,同时更加在意个性化、体验化、社交化等无形价值。因此,新经济下消费的最高境界即价值化。相对于以往的过度消费、享乐消费、炫耀性消费,消费的价值化反映了消费理念更加理性,消费行为更具可持续性。共享经济是消费价值化的典型代表,阳镇和许英杰[15]认为,在共享经济下,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新型跨时空资源配置模式改变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传统或反馈型线性关系,基于互联网共享平台的线上与线下的资源配置方式使共享经济下的协同、合作、创新和高效等可持续消费理念得以应用。新经济对消费者行为和心理的影响是积极的、令人愉悦的,这是因为新经济给予人性最大限度的尊重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人的创造性。网络信息传递的便捷性实现了商家和消费者之间信息的充分沟通,这使得商家可以进一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特别是那些被忽略的需求,从而为用户提供差异化的体验和服务,创造出新的消费价值。

四、新经济促进服务消费升级的作用机制

(一)新旧经济动能转换与消费升级

新经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新工业革命以及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背景下,以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嵌入和深化应用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根本导向,以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为内核并相互融合的新型经济形态,它包含着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和新模式四个部分。新经济是相对于旧经济而言的。新旧经济驱动动能核心均是来源于供给端的技术创新。对旧经济来说,其核心驱动力是自动化技术,由此带来了制造业的大发展;而新经济的核心驱动力是以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由此将会带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

人类文明的成长史是技术的发展史。历史上,每一轮科技革命所产生的新技术广泛应用都会传递到生产和生活中,都会改变人类与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结合的方式。一般而言,人类经历了手工生产、大规模生产、大规模定制、个性化定制四个生产阶段。以蒸汽机、电力、电子信息技术等技术为驱动的旧经济正在被一场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驱动的新经济所取代。

在旧经济阶段,利用专业化、自动化设备所组成的流水线使大批量生产标准化产品成为可能,如福特的T型生产线便是当时生产方式的典型代表。标准化的生产线使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规模经济实现低成本生产,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而在这一时期,人们的消费需求从以食品消费为主向以家具、汽车耐用消费品升级。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爆发,信息技术供给端升级带来了居民消费在需求端的改善。如在PC互联网时代,居民消费逐渐线上触网;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应用普及、移动电商走进千家万户,社会生产进入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时代。借助可重构的制造技术,各类制造商和服务商的生产线变得更具柔性,缩小了个性化定制与大规模定制之间的成本差距,使商家在满足消费者各类定制需求和个性化需求下仍能获得收益,实现了居民消费的个性化和定制化。消费场景从线下搬到线上,消费者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体验感亦在日益增强。

在新经济阶段,信息化技术驱动的新经济促进了现代服务业升级和服务消费提高。服务消费是以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造福人类的最佳领域。夏杰长和肖宇[16]认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服务相结合,克服了服务产品自身的弱点,显著提升了服务效率。未来,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将会带来一场全新的场景革命,进而实现万物互联,彻底打通生产、流通、销售和消费等各个环节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彻底实现生产、流通、销售和消费的一体化,使生产端的供给更好地匹配消费端的需求,进一步驱动服务消费升级。

综上,从旧经济向新经济演变的核心驱动力就是技术创新,而每一次创新成果都会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进而提升效率和实现组织变革,提高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塑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新经济不仅催生新的供给,同时通过技术、商业模式、营销手段等创造新的消费场景,进而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塑造新的消费特征。深入考察和比较新旧经济驱动动能、主导产业和发展路径有助于准确把握新经济下服务消费升级的特征和趋势,进而探究新经济对服务消费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新旧经济的特征比较,如表1所示。

(二)新经济驱动服务消费升级的机制分析

新经济如何驱动服务消费升级?按照供需理论,从供给端看,由技术水平、主导产业、商业模式构成的供给能力决定了消费的内容和结构。新经济在供给端发挥着培育消费新动能的积极作用,通过技术创新、丰富业态、模式重塑和产业升级四个层面,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供给生态,为消费升级提供物质保障;从需求端看,消费的内容受制于人的需求及心理预期,新经济通过改变消费者行为决策、重塑消费习惯而促进消费升级。

1.克服传统服务供给缺陷,提高服务效率

众所周知,服务消费与商品消费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一点要追踪到服务自身的特性。对于服务特性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形成共识,即无形性(Intangibility)、异质性(Heterogeneity)、不可分离性(Inseparability)和易逝性(Perishability)。其中,无形性是指服务的非物质性,即区别于有形商品,是一系列的行为和过程;异质性是指受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服务的成分和质量经常会发生变化,而不能像商品生产一样完全的标准化、同质化;不可分离性是指服务的生产和消费要同时进行,在时间、空间上难以分割,其需要服务供给者和消费者之间紧密的连接与互动;易逝性是指服务的不易存储性,服务存在于产生的那个时刻,由于不易存储导致对其产出如不及时利用就可能造成利润损失,由此制约了服务的规模经济效应。无形性是服务最重要的特征,其他几个特征是在无形性基础上衍生的。对于服务的四个特性有两个基本的理解和认识:一是服务的这些特性都是相对的,都是基于一般商品特性比较得出的;二是服务特性主要是针对服务经济发展的最初阶段,忽略了技术进步和商业模式创新对服务的改造。事实上,在新经济下,以新一代信息技術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对服务的上述特性提出了质疑与挑战。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与普及部分克服了传统服务的先天弱点,正在对服务的生产与消费产生颠覆性的影响。“互联网+”使部分服务消费活动由线下转移到线上,如在线教育、线上问诊、视频直播等,在一次服务结束后即开始下一次服务,部分还可以保存(如视频回放),其过程简单、便捷,消费者可以得到及时的服务体验。线上服务消费使服务的不可分离性得到缓解,因为互联网平台打破了时空限制,使得供需双方在服务地点上可以通过一定的分离而完成生产与消费的过程,这极大提高了服务的供给效率,使服务消费更具便捷性。如前文所述,服务活动依赖于提供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很大程度受顾客的合作意识、指导能力和参与程度的影响。互联网拉近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消费者已不再是单纯的消费者,转而成为服务的协作生产者。

2.构筑全新消费场景,实现新型消费生态

新经济具有聚合共享、跨界融合、快速迭代、高速增长的特征,通过构建多元化应用场景,实现新技术推广应用、新业态衍生发展和新模式融合创新。如以互联网、大数据、智能生产为代表的新经济通过深度整合供应链资源,搭建仓配、内容、营销、IT系统和物流等综合服务体系,建立了无人便利店、无人货架、AR沉浸式体验等线下场景和VR试衣间、直播间卖货、云逛街等线上场景。场景是新经济发展的新逻辑,场景破除了技术与实体经济的供需对接矛盾,成为创新应用的孵化平台。对产业来说,场景是产业升级的新生态载体;对消费来说,场景是满足人们需求的新试验空间。任何消费场景的设计都是基于消费者的实际情况和消费习惯展开的,它增强了用户体验,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场景化的定制需求。因此,消费场景创新归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改变,由此导致消费场景从实体的现实世界转向虚拟世界。在消费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成功地实现了人与企业的连接、人与人的连接。未来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它将进一步深入供应链改造,完成企业与企业的连接,使企业可以围绕用户需求重新组织要素和生产运营模式,更加有效地实现供需匹配,打造更场景化、更高效能的购物生态,创造全新的消费体验。以5G为代表的AR/VR应用场景将会在游戏、互动娱乐、医疗健康、智能教育等服务消费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从而推动全新商业模式的产生,为客户带来全新体验。

3.降低信息搜寻成本,改善资源配置效率

工业化时期,制造企业一般采用“以产定销”的生产流程,先由研发部门设计出产品,随后加工部门按设计内容在流水线上进行批量生产,最后销售部门通过流通网络将产品递交到消费者手中。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往往是采用抽样调查等方式部分获取用户反馈,很难捕捉到及时的、个性化的需求,容易出现盲目生产、产品过剩等问题。但在新经济下,企业和消费者利用线上交易平台建立了直接联系,彻底打破了二者之间的信息隔阂,大大降低了信息搜寻成本。以Airbnb、Uber、滴滴打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通过资源的跨时空配置以及消费的线上线下协同,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基于互联网的共享平台使供需双方能够精准对接与匹配,大大降低了消费者与生产者的搜寻成本和履约成本,使资源配置效率大大提升,消费的时空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实现生产者、平台与消费者三方共同创造价值。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使传统服务消费由线下转战线上后产生大量的“活”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随时被调用、被挖掘,进而产生重要的商业价值。如企业可以在这些“活”的数据基础上,建立服务需求数据库,根据数据了解客户偏好、定位服务群体、预测服务需求,定制个性化服务项目。事实上,个性化服务项目的制定是建立在对市场需求与发展趋势的挖掘、细分之上的,而数据库恰好能够提供进行挖掘、细分的条件。

4.提高支付能力,构筑网络信用生态

任何消费升级的背后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互联网金融在普惠性强、服务门槛低、场景全渗透三个方面均优于传统金融服务,大大促进了居民消费升级。所谓普惠性强、服务门槛低就是可以让更多人群享受到更加优惠的贷款服务。如京东白条等消费金融平台使消费者可以低费用,甚至零费用微贷,实现了先消费、后分期付款。在分期偿还的情况下,消费者当期的经济压力减少,从而增加了当期商品的购买量,实现了一种“早买早享受”的体验,释放了消费潜力。传统金融服务以线下模式为主、行业集中度低,很多低收入群体的信贷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但互联网金融利用身份识别技术,通过大数据系统建立了庞大的个人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在对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进行分析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实时风控,其服务可以覆盖全部消费场景,当前,从教育到文化娱乐,从医疗到旅游均逐步实现了在线支付。如百度“有钱花”最早在国内开通了远程异地预授信服务,审批速度甚至可以达到“秒批”级别;北银消费金融公司与众信旅游联手打造“轻松付”旅游消费贷款产品,以“0利息,0手续费”、20%团款首付和最快一小时内完成审核等多重优势的个人旅游信用贷款业务为核心,为游客提供便捷实惠的旅游消费金融服务。可见,“互联网+金融”服务在消费领域的创新与广泛应用,构筑了一个全新的网络信用生态环境。

五、政策建议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而新经济却成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其以高效、便捷、共享为特征并成为中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消费体质扩容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支撑和动力源。新经济通过塑造新型消费主体、创造新型消费场景、引导新型消费方式推动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在新经济下促进服务消费升级需要从如何提高和完善治理能力、技术支撑、产业基础、市场环境和公共服务等多个层面发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

(一)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新经济下,政府首先需要思考的是新时代治理的需求,即政府需要做什么以及政府能够做什么。一个充满使命感和责任感、具备较强科学治理能力的政府才能适应新经济发展的需求,才能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创造力和竞争力。首先,政府要转变发展理念,全面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全新发展理念,放弃单纯追求增长速度,转而聚焦于增长的质量,引领中国发展全局深刻变革的顶层设计。其次,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推动政府职能配置从审批为主转向更加注重事中和事后监管。应探索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开展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试点,针对现代服务业不同领域的特点深化分类综合执法改革、创新执法方式。再次,加快政府数字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技术精准匹配社会治理资源,力争实现政府办事效率,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政务服务。应构建跨部门、跨层级的统筹协调机制,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和公共服务高效化。最后,优化选人用人机制。政府治理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集聚。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推进教育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以不断提升人才竞争力,注重培养多领域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同时,要优化人才政策,使人才“引得来”,更要“留得住”。

(二)发挥新基建的技术支撑

首先,要加大对新基建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财政补贴、税收扶持、金融和产业方面的政策创新力度。放开基建投资领域的市场准入,鼓励多元参与,特别是鼓励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参与,给予各市场主体公平参与的机会,真正做到非禁即入、平等竞争。其次,推动产学研结合。联合产学研各方力量与产业链各方资源,将基础科学研究与企业需求结合起来,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全产业链技术攻关模式,引导资金链、人才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最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新基建已成为当前国内投资热点,根据各地政府公布的重点项目计划,投资规模已达数十万亿元。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较大,东部地区区位优越、产业基础雄厚,新基建发展潜力较大,相比之下,西部地区在经济基础、产业配套等方面尚有差距,因此,在投资新基建类大型项目时候应区别对待。各地在加大新基建投入力度同时,必须要做好科学统筹规划,避免出现资源错配、产能过剩、建易管难、入不敷出等潜在风险。

(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首先,应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加快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步伐,提高生活服務供给的品质,使其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其次,应培育服务消费的新业态、新模式,如发展夜间经济,完善夜间经济基础设施,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提升消费品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带动当地就业。再次,应加大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提高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投入的数量和质量,推进教育公平,缩小地区公共服务差距;加快医疗供给侧改革,完善基层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养老保障水平,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最后,引入多元化、竞争性的投资经营主体。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鼓励社会力量采取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参与生活服务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和运营。

(三)加强互联网消费金融监管

首先,要落实监管责任,构建统一的监管体系,完善功能性、穿透式监管手段的落实。其次,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多元化征信体系。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鼓励并支持民营征信机构发展,创建“以央行为基础,多元化征信主体并存,依据金融科技手段,个人征信与企业征信协同发展”的新型征信模式;打破信息的条块分割和部门垄断,实现征信共享机制。再次,加强互联消费金融法律规范的制定与完善,实施消费金融行业负面清单与市场准入机制,加快完善互联网消费金融利率与费用的法律法规,促进行业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最后,创新监管模式,综合运用监管沙盒、创新中心、创新加速器等创新型监管模式,有效平衡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

(四)积极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

首先,要直击城镇化“痛点”,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缩小户籍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之间的差距,提升居民总体财富增长,释放更多的消费潜能。其次,加快建设大都市“1小时通勤圈”,发挥大都市和中心城市对人口、产业的集聚效应,扩大服务消费载体,实现消费体制扩容。再次,完善社区便民服务设施和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消费体验中心、健身休闲娱乐中心等多功能、综合性新型消费载体,增加基层服务消费的有效供给。最后,实施减税降费、提高居民实际收入等一揽子政策,释放更多消费需求。建议从个税改革、社保降费、增值税减税和经营服务性收费降价等方面进一步降低企业和个人支付负担。全面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切实提高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将用地审批权“赋权”地方,提高地方政府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积极性。

(五)发挥新基建的技术支撑

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新基建的支出支撑作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首先,加大对新基建的政策支持力度,放开基建投资领域的市场准入,给予各市场主体公平参与的机会。其次,推动产学研结合,联合产学研各方力量与产业链各方资源参与,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全产业链技术攻关模式,引导资金链、人才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六)改善消费市场环境

首先,要建立严格的市场监管体系,完善电子商务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优化产品和服务质量监管体系,有效制止和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加大对垄断、假冒伪劣等问题的惩处力度,实现线上线下同一个监管标准,保障消费者权益。其次,要不断提升监管能力,坚持以网管网,充分发挥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作用,发挥好第三方平台的主体作用。最后,要树立健康的消费理念,倡导理性消费、绿色消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安新策略团队.关于中国经济的十大思考[EB/OL].www.sohu.com/a/284470261_365037,2018-12-25.

[2] 华尔特·罗斯托.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M].罗力平等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112-119.

[3] 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高铦等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8.134-126.

[4] Baumol,W.J.The Cost Disease:Why Computer Get Cheaper and Health Care Doesnt[M].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2.165-187.

[5] 马香品.数字经济时代的居民消费变革:趋势、特征、机理与模式[J].财经科学,2020,(1):120-132.

[6] 张颖熙,夏杰长.以服务消费引领消费结构升级:国际经验与中国选择[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126-134.

[7]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9年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未来市场规模将增长突破50万亿元[EB/OL].www.bg.qianzhan.com/trends/detail/506/191202-07ce56c8.html,2019.

[8] 互联网大数据监测平台Trustdata. 2019年上半年中国在线酒店预订行业发展分析报告[EB/OL].www.199it.com/archives/930275.html,2020.

[9] 中国科学院大数据挖掘与知识管理重点实验室.中国K12在线教育市场调研及用户消费行为报告[EB/OL].www.bdk.ucas.ac.cn/index.php/kycg/fxbg/2793-k12,2020.

[10] 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2019年中国互联网消费生态大数据报告——寻找消费的下一个增长点[EB/OL]. www.dx2025.com/archives/21553.html,2019.

[11] 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2018年中国互联网消费生态大数据报告——崛起的年轻消费力[EB/OL]. www.digitaling.com/articles/92910.html,2018.

[12] 陈文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源——新时代的十大新消费趋势[J].学术大视野,2018,(1):70-79.

[13] 李檬.不是消费降级了,是社交消费时代到来了[EB/OL].www.huxiu.com/article/261925.html,2018-09-10.

[14] 三浦展.第四消费时代[M].马奈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73-89.

[15] 阳镇,许英杰.共享经济背景下的可持续性消费:范式变迁与推进路径[J].社会科学,2019,(7):43-54.

[16] 夏杰长,肖宇.以服务创新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61-71.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of China's

Service Consumption Upgrade under the New Economy

Zhang-yingxi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National Academy of EconomicStrategy,Beijing 100028,China)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volution, new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industry, the new economy is a new economic form with technology innovation, application innovation and model innovation as the core, based on the extensive embedding and deepening applic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riented by market demand. It consists of four parts: new technology, new business form, new industry and new model.Under the transformation of production, consumer consumption has been transformed and upgraded from production to development and from commodity to service.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sumption concept and consumption mode of the residents show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of "convenience, individuation, quality, socialization and value".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supply and dem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upply side, the new economy creates a brand-new supply ecology through four level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nriching business forms, model remolding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which provides material guarantee for consumption upgrading.From the demand side, the new economy promotes consumption upgrading by changing consumers' behavior and decision-making and reshaping their consumption habits.The key policies to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 China's service consumption under the new economy include further improving the governance capacity of the government,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technical support of the new infrastructure, vigorously developing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strengthening the supervision of Internet consumer finance, and actively and orderly promoting the new urbanization.

Key words:New Economy;Information Technology;Service Consumption;Mechanism of Action

(責任编辑:徐雅雯)

猜你喜欢
消费升级现代服务业新经济
我国农村消费升级趋势与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唐山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能力分析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浅析现代服务业“营改增”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这次“消费升级”,就是越买越贵吗?
中国GDP或增加“新经济”成分
论新经济时代下泡沫经济形成的原因
我国跨境电商高速发展下的国际物流问题
消费升级给营销带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