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肾解毒合剂联合地塞米松、盐酸氮芥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7-16 02:37丁云东翟丽文贾佑铎于秀梅金维良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慢性肾炎合剂静脉炎

丁云东 翟丽文 王 波 贾佑铎 于秀梅 金维良

山东省聊城市中医医院肾病科,山东聊城 252000

慢性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且由多种病理类型组成的、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疾病总称,本病病程长,且多进展缓慢[1]。虽然病理类型各异,但尿常规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和血尿;大多数患者伴有程度不等的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国内有统计表明,在引起终末期肾衰的各种病因中,慢性肾炎居于首位[2]。盐酸氮芥是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应用于治疗慢性肾病的细胞毒性药物,但由于其静脉炎等毒副作用而渐渐退出治疗慢性肾病的一线方案,如能预防其静脉炎等毒副作用出现,其治疗慢性肾炎等疾病的良好疗效不容忽视[3],且价格低廉,能明显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我科应用地塞米松联合盐酸氮芥治疗慢性肾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应用过程中发现,冲击治疗期间服用益肾解毒合剂患者病情缓解率高于未服用者,并且毒副作用亦得到较好控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聊城市中医医院肾病科收治的78例慢性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1例,其中男26例,女15例,年龄22~68岁,平均(48.61±3.32)岁;对照组38例,退出1例,实37例,其中男23例,女14例,年龄23~67岁,平均(46.7±4.33)岁。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和《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5]制定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符合性慢性肾炎诊断,且为原发性慢性肾炎患者。于我科规律地塞米松联合盐酸氮芥冲击治疗4次,总疗程达半年者。排除标准:治疗期间自动出院、放弃治疗或不愿接受本研究继续治疗者;伴有严重的心、肝、肾或血液系统原发性疾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年龄>70岁以上者;其他不能配合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药治疗方案,包括一般处理,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969)30 mg加入5%葡萄糖250 ml中静脉滴注;盐酸氮芥注射液(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897)4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中静脉注射(用氮芥前予托烷司琼5 mg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静脉滴注抑制胃肠道反应),地塞米松和盐酸氮芥连用4天,4天后予醋酸泼尼松片20 mg,每天一次,顿服,然后每周按5 mg剂量递减,1个月为1个疗程,首次用药后的第 1、3、6 个月时分别进行第 2、3、4 次地塞米松加盐酸氮芥治疗,每次治疗1个疗程,共4个疗程。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肾解毒合剂(我院院内制剂,由生地、丹皮、茯苓、泽泻、山药、山萸肉、黄芪、白术、防风、丹参、红花、赤芍、公英、黄芩、薏苡仁、白茅根等20余味中药组成;鲁药制字 Z16080030,规格 250 ml/瓶)125 ml/次,早晚各一次,每疗程服用1个月,与激素配合使用,直至停用激素,共4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临床症状及体征(水肿、泡沫尿)的变化情况及血尿常规、24 h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等;中药应用过程中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等。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和《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5]制定疗效标准如下。完全缓解:水肿消退,蛋白尿转阴,肾功能正常;显著缓解:水肿明显消退,尿蛋白定量<1 g/24 h;部分缓解:水肿减轻,尿蛋白定量>1 g/24 h但下降达50%以上,肾功能正常或无变化;无效:水肿不退,尿蛋白定量下降未达到50%且仍>1 g/24 h,肾功能无变化或恶化。总有效率=(完全缓解例数+显著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皆有明显改善,根据疗效标准评定,治疗组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有效率为72.97%,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比较

通过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比较,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治疗前后比较,以及对照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指标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肌酐则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三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表2 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组别 n 24 h尿蛋白定量(g/24 h)血肌酐(μmol/L)治疗组 41治疗前 3.07±1.45 30.60±1.69115.43±29.97治疗后 1.62±1.46 33.86±3.30101.59±25.49 t值 7.081 -5.623 2.251 P值 0.000 0.000 0.027对照组 37治疗前 3.72±2.59 30.56±1.32119.61±35.35治疗后 2.54±2.39 31.97±3.09106.36±28.46 t值 2.038 -2.562 1.776 P值 0.045 0.013 0.080 t两组治疗前比较值 -1.396 0.120 -0.565 P两组治疗前比较值 0.167 0.905 0.573 t两组治疗后比较值 -2.089 2.610 -0.775 P两组治疗后比较值 0.040 0.011 0.441血清白蛋白(g/L)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主要为盐酸氮芥所致静脉炎,但经过同时应用中医膏外涂预防,静脉炎明显减少,待专题研究。治疗组出现盗汗1例,向心性肥胖1例,白细胞减少1例,共3例;对照组出现盗汗5例,向心性肥胖6例,白细胞减少2例,肝功能损伤1例,共14例。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29,P<0.05)。

3 讨论

慢性肾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蛋白尿、血尿、水肿、伴或不伴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原发或者继发于肾小球的一组疾病总称,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是我国终末期肾病的首要原因[6]。慢性肾炎已逐渐成为内科常见病,近年因受生活习惯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

祖国医学一般将慢性肾炎属归为“水肿”“虚劳”“肿胀”等范畴。病久致虚、外邪易袭、生活失序、情志失调致肺脾肾三脏功能障碍是本病发病的主要因素,多表现为本虚标实,以肺脾肾亏虚为本,而以肾虚为根本、关键,湿瘀阻滞为标,因风邪湿热者为阳水,因肺脾肾虚者为阴水,治疗应特别注重温肾健脾、化气行水法[7-8],当然也要注意活血泄浊法的使用[9-10]。其病程长,疗程亦长,常迁延难愈,久病则湿郁化热,灼伤肾阴,而临床又常应用激素、细胞毒等药物进行治疗,最是耗气伤阴,而致气阴两虚,湿聚血瘀,因此治以益肾解毒合剂。益肾解毒合剂为我院院内制剂,具有滋阴固肾、健脾利湿、清热解毒之功效[11],由生地、丹皮、茯苓、泽泻、山药、山萸肉、黄芪、白术、防风、丹参、红花、赤芍、公英、黄芩、薏苡仁、白茅根等20余位中药组成,组方以六味地黄汤为底,配伍白术、黄芪则补益脾肾,化气行水,达到补肾不忘补脾、补脾不忘补肾的目的,且因水最畏土,健脾以制水,则水肿易消;又因慢性肾病常因外感而复发,故用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合蝉蜕益气固表、防外感而反复;而方中防风、蝉蜕配伍半枝莲、公英、石韦、白茅根、白花蛇舌草等则能增强清热解毒药物对肾络热毒的透泄作用;白术、山药、薏苡仁等药健脾渗湿,配合黄芪固护正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同时,血不利则为水,久病则必有瘀,故用丹参、红花、赤芍活血化瘀,改善肾循环,减少蛋白尿;因患者长期应用激素易致阴虚内热、故配伍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白茅根、公英等滋阴清热解毒。总之诸药共用以起到益肾养阴、清热利湿之效,对慢性肾病应用激素后导致的阴虚内热者疗效显著。故选用益肾解毒合剂联合地塞米松、氮芥治疗慢性肾炎,取得了满意疗效。

研究表明,地塞米松作为长效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和抑制免疫的作用,但一般需长期及超常规剂量,才会出现,因此大剂量激素短期冲击治疗能发挥其抗炎的最大效益[12]。盐酸氮芥很早就作为烷化剂用于肾病的治疗,主要作用于B淋巴细胞,使抗体水平下降,同时抑制T淋巴细胞,干扰其释放炎症介质[13-14],并且抑制纤维形成[15]。有临床报道盐酸氮芥治疗慢性肾脏疾病,具有疗程短、耐受性好、毒性相对较低、疗效比较快等优势[16]。相关研究亦表明地塞米松、盐酸氮芥联合应用,可降低两者的毒副作用,地塞米松同时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通过刺激骨髓造血机能[17],减轻盐酸氮芥的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作用,减少药物性血管炎的发生。特别是在盐酸氮芥配合大剂量地塞米松短程冲击治疗后给予小剂量强的松维持治疗,可明显减少地塞米松及强的松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并且明显减少病情的反复,缩短治疗疗程。故采取地塞米松、盐酸氮芥联合应用方案,配合益肾解毒合剂则更加减轻其不良反应;而且虽然盐酸氮芥因其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现在已经逐渐退出临床,但其疗效优异,故老药新用,通过中药膏外涂以预防其出现静脉炎,不仅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还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益肾解毒合剂联合地塞米松、盐酸氮芥治疗慢性肾炎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该方案的主要副作用是盐酸氮芥所致的血管静脉炎和长期服用激素导致的向心性肥胖、盗汗等表现,而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等不良反应出现较少,而在配合益肾解毒合剂服用后,不良反应减少,特别是向心性肥胖、盗汗等更是减少,而静脉炎在我科自制中药膏的干预下明显下降。目前研究多着眼于中医药预防或减轻激素的不良反应方面,但对中医药能否预防盐酸氮芥不良反应研究较少,本研究表明益肾解毒合剂能有效治疗慢性肾炎,减少激素和盐酸氮芥的不良反应,且具有安全、高效、副作用小等特点,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慢性肾炎合剂静脉炎
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的效果及对肾功能、免疫的影响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胸痹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慢性肾炎的中医辨证护理实施效果探究
石硫合剂在果树上的应用
慢性肾炎,一定会导致尿毒症吗
微量泵结合PICC减轻5-Fu导致静脉炎的观察及护理效果分析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天麻眩晕宁合剂水提部位的工艺研究
催乳合剂对哺乳大鼠乳腺组织中AQP1和AQP3的影响
消化内科静脉炎的护理干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