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诞生前历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一)

2021-07-16 06:22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铁军 2021年7期
关键词:象山王家温州

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编者按:为隆重纪念建党100周年,我们撰文陆续介绍新中国诞生前的几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缅怀他们为革命事业出生入死、忘我战斗的精神。

时光远去,精神不灭。革命先烈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里,激励着我们去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利益。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我省“三个地”的历史担当,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作出应有的贡献。

王家谟:受命于危难之时

1906年12月18日,王家谟诞生在浙江象山丹城西桥头的一个平民家里。

王家谟第一次接触到新思想,是象山籍共产党员贺威圣带来的《新青年》和《向导》等进步杂志。他从中知道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知道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十月革命。

1925年初,王家谟等一批热血青年,发起成立了象山青年娱乐社,这是象山现代革命史上最早的青年进步团体之一。是年2月,在贺威圣的指导下,王家谟、杨白等联合社会各界,成立了象山国民会议促进会。从此,象山的国民革命运动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

“五卅”运动的浪潮席卷象山半岛后,王家谟联合象山各界成立“象山‘五卅惨案外交后援会”,走街串巷,发表反帝爱国演说,还把搜查出来的英、日的货物堆在街头烧毁,声援“五卅”运动。在王家谟的领导下,“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在象山半岛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1925年7月,贺威圣再次回到家乡象山,举办暑期讲习所。青年王家谟渐渐地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走俄国的道路,才能解放中国。这年8月,王家谟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5年10月,共青团象山支部在丹城的一座平房里秘密成立了,王家谟任支部组织委员。他以小学教员的身份作掩护,参与创办了进步团体——“鸣社”,并开始编辑出版象山第一份革命报纸《鸣报》。此间,王家谟常常深入农村调查,写下了《经济破产之象山社会状况》《农村调查》等文章,在《鸣报》上发表,宣传马克思主义,鼓动工农大众起来参加革命,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1926年2月,王家谟在象山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成了职业革命家,为共产主义事业,出生入死,忘我战斗。

1926年1月,中共上海区委派员到宁波帮助筹建中共宁波地委。2月,王家谟来到宁波,以启明女子中学教师的身份作掩护,开展地下革命斗争。4月,王家谟担任了中共宁波地委委员、组织部主任。

当时党的中心工作是发动农工运动,壮大力量。但由于资本家的破坏,地下党领导的几次罢工斗争都没有成功。宁波和丰纱厂是产业工人比较集中的地方,王家谟遵照党的指示,来到这个厂。他以开办“工人夜校”的名义,向工人宣传革命道理,发动罢工。工人们提出改善工作条件,提高薪金。在王家谟的领导下,罢工取得了胜利。

和丰纱厂的罢工运动引起了宁波警察局的注意,他们开始追查罢工斗争的领导人,王家谟的处境十分危险,但他在工人群众的掩护下都机智脱险了。

“浙江小同乡”,这是1927年1月,在上海参加党训班时周恩来对王家谟的爱称。在党训班里,王家谟认识了周恩来、王若飞、赵世炎等著名共产党人,受到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会了发动和领导工人运动的本领,坚定了为革命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2月,他出席了中共江浙区委第一次代表大会,被选为组织部的委员。

1927年三四月间,以蒋介石为头目的国民党右派势力十分猖獗。蒋介石的心腹、国民党宁台温防守司令王俊,制造了几起反革命政变。全市100多名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捕,许多工会、农会会所被捣毁。甬城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中共宁波地委被迫转入地下开展斗争。

革命跌入了低潮。浙江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党员从4000多人减少到1000多人。在白色恐怖下,许多共产党人倒在敌人的屠刀下,也有些人离开了革命队伍。然而此时,王家谟不但没有被敌人的屠杀所吓倒,还毅然担负起了重建宁波地区党组织的重任。

1927年4月17日,王家谟代理中共宁波地委书记。他冒着生命危险,到一些县市了解情况,整顿和恢复党的组织,开展工农运动。在宁波地委的领导下,宁波地区的革命斗争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了。

斗争是残酷的。这年7月,省委机关遭到严重破坏,组织部主任张叔平被捕后,王家谟接任省委常委、组织部主任。这时,为掩护王家谟在杭州开展工作,省委决定马荷仙同他结成革命伴侣。

由于国民党的血腥镇压,浙江党组织受到极大破坏,许多基层党组织处于瘫痪状态,王家谟走马上任于党的危难时期。他不辞艰难,到各县了解党组织的情况,恢复和健全党的基层组织。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党的损失很大,至少在60%以上。全省党员人数,在清党以前,杭州有1400人,宁波有1200人。经过白色恐怖,至今全省只剩下党员1563人。”这是王家谟给党中央的报告,清楚地记载了当时浙江党组织的情况。

1927年8月7日,党中央在汉口召开了著名的八七会议。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以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革命武装的总方针,号召农民举行秋收起义,推翻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这时,刚刚代理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王家谟,就浙江省党组织遭破坏的情况,及时向党中央作了汇报,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不久,中央特派员王若飞到浙江指导工作。

9月27日,王若飞主持召开了省委会议,选举产生新的浙江省委。会议决定,在恢复党组织的同时,贯彻八七会议精神,组织农民暴动。

暴动委员会主任王家謨一身长衫,装扮成江湖郎中,和省委特派员郑敬衡从杭州乘船去宁波,然后去温州。马荷仙送王家谟到了轮船码头,他们紧紧地握着对方的手。想不到这一握,竟成了这对革命伴侣的永诀。

正当王家谟领导策动浙东各县农民暴动时,杭州城内却发生了重大事变。原来,由于省委妇女部主任石爱云叛变,省委机关再次遭到严重破坏,省委常委、职工委员会主任沈乐山等被捕,“暴动计划”和各地暴动领导人的名单被搜去。

敌人获得如此重要情报,很快派出大批军警特务,搜捕王家谟等人。此时此刻,远在宁波的王家谟全然不知杭州的变故。

当时,浙南的革命形势十分高涨。根据省委的指示,王家谟到温州联络地下党,在浙东暴动的同时也一起暴动。省委已派出特派员周定先期到达温州,协助王家谟落实暴动计划。根据事先约定,王家谟、郑敬衡到温州东门外的蔡万兴客栈与周定接头。由于《浙东暴动计划》已落敌手,王家谟的行踪暴露。

1927年11月11日,王家谟让郑敬衡乘船从宁波去温州。郑敬衡一到温州轮船码头即遭到敌人逮捕。12日上午,王家谟在温州东门外码头下船,到蔡万兴客栈接头。一进客栈,就被事先埋伏的国民党军警抓捕。

王家谟被捕入狱后,敌人给他坐老虎凳、灌辣椒水……面对敌人种种惨无人道的酷刑,王家谟坚贞不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

在严刑拷打中,王家谟几度昏迷,但他始终咬紧牙关,没有泄露真实身份。

1927年12月18日,血肉模糊的王家谟被一队全副武装的军警押着来到紫福山下。王家谟挣脱军警的架持,昂首挺胸走向刑场。

王家谟,这位不屈共产党人的一腔热血,洒在了他挚爱的土地上。同时遇难的还有省委特派员周定、郑敬衡同志。

王家谟牺牲后,他的遗骸由其母亲运回象山,安葬在丹城西门外大坑口的山麓上。

(责任编辑 姚定范)

猜你喜欢
象山王家温州
象山无象
My Favorite Photo
王家新的诗
天下无敌手
再访陆象山先生讲学堂
好玩的温州乐园
单子伊 王家璇 潘铭泽
也无风雨也无晴
象山
温州模式已经成为明日黄花?